第139章 洪承疇


    “賊首黑殺虎張原、金翅鵬盧時聚眾十三萬,連營二十裏,大掠諸縣,於褒城會合而後兵進漢中,所圖甚大……”


    “流寇以萬軍圍之如潮而來,但聞萬銃齊發,聲如雷震煙塵彌野,宛如山崩……”


    “賊眾大潰,倒卷而去,遊擊陳望領親衛甲騎突入敵陣,陣斬賊首黑殺虎張原……”


    中軍帳內,洪承疇坐於長桌之後,看著這封不久之前剛送來的公文。


    這封公文出自於漢中府,講述的是正月初一發生在漢中城外的大戰。


    洪承疇的目光在手中的公文上不斷的遊離,漢中府傳來的這封公文在整理歸納之後將會送往京師。


    漢中的消息,其實早在三天之前,他就已經知曉。


    陳望遞交而來的報告比驛站傳遞的公文更快。


    先敗李自成,再斬李養純、林勝泉,不到數月的功夫,又斬張原,解了漢中之圍。


    其實之前漢中府民變沸騰的消息傳來之時,洪承疇並沒有將希望寄托於陳望。


    漢中城周圍的流寇足有十數萬,而陳望麾下不過隻有四千多的軍兵。


    洪承疇想的隻是讓陳望留守漢中,保住漢中城不失即可。


    這一次在漢中發生的一切確實是出乎了洪承疇的意料。


    漢中府城的危機如今已經解除,瑞王的安全已經得到了保障,他懸著的一顆心也放了下來。


    “陳望……”


    洪承疇低聲的念叨了一聲,而後將手中的公文放了下來,拿起了另外一封文書。


    另外一封文書自然是陳望在三天之前派遣快馬傳來的軍報。


    漢中府傳來的公文加了不少的修辭,看起來雖然很是豪氣,但是很多細節的地方說的摸棱兩可,加工較多有些失真。


    而陳望遞交上來的軍報卻是將大部分的事情都寫的極為詳盡。


    如果說洪承疇之前對於陳望還有些許的懷疑,但是在收到了這封軍報的時候他最後的疑慮也就此煙消雲散。


    宦海沉浮數十年,他已經習慣了萬事謹慎。


    經過了上次的敲打,陳望看起來已經知曉之後應該怎麽做事,沒有生什麽不該有的心思。


    陳望確實是一個將才,知曉進退,還會因地製宜的改變戰法和使用武備。


    雖然有些太過於年輕,在很多地方上經驗還有不足的地方,但在這個年紀來說,已經是極為出眾。


    洪承疇的目光在文書之上停留,陳望寫的軍報簡潔明了,條理清晰,和其他將校遞送來的軍報都不太一樣。


    對於軍功斬獲提的並不像其他的將校提的那麽多。


    一般的將校送來的軍報都是簡單的表明何時接戰,遭遇多少敵軍,斬獲多少,傷亡多少。


    而陳望寫的軍報則是從一開始的接戰,再到後來的混戰,以及最後的突襲和收尾都講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並且和其他將校最大的不同,是陳望在文書之中大量引用數據,同時還寫出了各類武器對敵的利弊,甚至在做了戰後的小結。


    不過最後的結尾在這一點倒是和其他將校都一模一樣——要錢要糧要武備。


    “其領兵操練行進,隊列作戰,皆如往昔之浙兵,盡得其形意……”


    洪承疇雙目微眯,想起了曹文詔曾經說過的話。


    戚繼光所寫的兵書,洪承疇自然是看過。


    隻從《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之中,就能知曉其本領高低,更不用提其立下的汗馬功勞。


    浙兵悍勇敢戰,南征北討鮮有敗績。


    渾河一戰浙兵雖敗,但也是因為寡不敵眾,力屈而覆。


    洪承疇曾經看過一些戚繼光所寫的手書,其中就有遞交上來的軍報。


    戚繼光在很多地方也寫有數據,銃槍的破甲距離多少、火炮應當如何釋放,多遠釋放。


    洪承疇的目光微斜,看向桌麵上鎮紙下壓的圖紙。


    圖紙之上繪製的正是火炮的炮架,這圖紙是不久之前陳望送到軍中的,對於原先的炮架做出了不小的改動,隨信到來的還有一件已經做出來的炮架。


    洪承疇讓人試驗了一下,相比於原先運載火炮的炮架,經過陳望改良之後的跑架確實更為便於運輸,在射擊之時更為穩定,而且也更為方便瞄準。


    在見識到了改良炮架的優勢之後,洪承疇直接下令之後所有的炮架規格都按照陳望送來的圖紙製作,並逐漸替換全軍的火炮炮架。


    這並非是什麽難事,隻不過是需要多花一些銀兩罷了,但是卻能夠提升軍隊的戰力。


    相比於軍費來說,這些隻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何樂而不為。


    洪承疇目光深沉,右手食指無意識的輕點著桌麵。


    他在回想著曹文詔對於陳望的評價,還有陳望的一直以來的行為舉措。


    越是回想,洪承疇越是覺得陳望和戚繼光越發的相象。


    促使戚繼光成名的一戰是發生在嘉靖四十年的台州之役。


    嘉靖四十年時,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本部營兵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一路追殺至雁門嶺。


    倭寇遁走之後,趁虛襲擊台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於眾軍之中手刃倭寇首領。


    餘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後九戰皆捷,全殲台州之敵。


    而陳望同樣是一路連戰連捷,編練軍隊,推行火器,改革戰法,更是於漢中城外,突入萬軍之中,陣斬張原。


    戚繼光在軍中的時候,發明和改進了很多的東西。


    上到行伍編製和軍陣戰法,營哨製和鴛鴦陣,還有在北地因地製宜改進的車營戰法都是出自戚繼光之手。


    下到練兵訓練,選兵之法,改進兵備和武器。


    狼筅、虎蹲炮都是出自戚繼光之手。


    原先的鳥銃兵是彈藥分離,裝藥的時候沒有定量,藥多容易炸膛,而藥少鉛彈威力又會變小。。


    戚繼光於是讓將藥預裝各小竹桶內,鳥銃手每人發一斤火藥,用五十三根小竹管裝好,每筒三錢火藥,鉛彈的數量和竹管數量相同。


    現在陳望就和當初的戚繼光一樣,做了很多類似的事情。


    改良火炮的炮架,因地製宜大規模裝備三眼銃針對甲胄稀少的流寇。


    洪承疇雙目微眯,陳望現在在軍中推行的戰法可謂是取百家之所長。


    本部營兵配備重甲重弓、盾車重炮作為攻堅力量,用的是建奴的戰法。


    洪承疇雖然沒有見過建奴,但是他看過軍報,也聽過其他人講述過建奴的戰法。


    不過目前得知的情況,陳望也並沒有完全生搬硬套建奴的戰法。


    建奴軍中輔兵多是作為死兵炮灰,也配備盾車,但是陳望並沒有將輔兵當作死兵炮灰。


    在陳望的軍中隨行輔兵大量列裝火器,基本上是以三眼銃為主,隻有少數的鳥銃,還在軍中配備大量的佛朗機、虎蹲炮作為火力補充。


    強調火器的火力,近距離用三眼銃,中近距離用佛朗機、虎蹲炮,遠距離則用發熕炮。


    敵軍防守的話,先以發熕炮遠距離炮擊打擊敵軍士氣和防禦,然後以盾車為掩護,派遣重甲步兵一路行至近前。


    接敵之後,用重弓重箭打開局麵,重甲步兵殺入陣中,後方輕兵銃兵一擁而上,一舉破陣。


    如果是敵軍進攻,就先放敵軍衝至近前,利用三眼銃的爆發火力以及佛朗機炮和虎蹲炮的覆蓋火力瞬間擊潰衝陣的敵軍。


    然後趁著敵軍前陣混亂不堪,用發熕炮轟擊敵軍後方大陣,再用精銳騎兵驅趕潰兵,衝擊敵軍精騎。


    一路以來,無往不利,接連取勝。


    不得不說,陳望如今所采用的戰法極為合理。


    洪承疇微微皺眉,眼神一動,他突然心有所感,或許這種戰法可以在軍中推廣。


    不過這其中,還有很多的細節和東西需要解決,並非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決定的……


    萬千的思緒在洪承疇腦海之中回轉。


    “戚繼光……陳望……”


    洪承疇閉上了眼睛。


    嘉靖年間,北有強虜犯境,南有倭寇騷擾。


    國家動蕩,天下昏暗,人心惶惶,難以安頓。


    世亂念忠臣,國危思良將。


    戚繼光還有一眾良將的出現,終究是解決了當時的危局。


    國朝如今的局勢比起嘉靖年間何止難堪百倍。


    夜黑風急,帳外疾風卷過,發出陣陣的低吼。


    洪承疇的思緒也被帳外的北風帶著回到了不久之前的西安府。


    陳望的身影再度出現在了他的眼前,大帳之中一眾將校身上都帶著沉沉的暮氣,維度陳望身上所帶的一股朝氣,和其餘眾人身上的暮氣衝突,顯得格格不入。


    雖然口稱卑職,低頭垂首跪地躬腰,但是卻讓人感覺仍舊如同站立一般。


    洪承疇睜開了雙目,原本略有些昏暗的眼眸之中多了一絲光亮。


    從成為三邊總督奉旨平叛以來,他見過了無數的軍將,但都沒有一人如同陳望一般。


    左良玉、賀人龍雖然悍勇善戰,但不過隻是平常勇將。


    艾萬年、湯九州雖然知曉方略,但也不過隻是略有才能。


    曹文詔雖文武兼備,有將帥之才,可謂良將,但終究是獨木難支,力有不逮。


    帳外風聲漸急,洪承疇目光閃動,想起了當時曹文詔向他稟報了和陳望的夜談,其中有一句話他記得很清楚。


    “練上一支精兵,日後趕赴遼東,驅逐建奴、收複故土、報國仇家恨,盡掃廣寧前恥……”


    子不語怪力亂神,其實一直以來洪承疇都並不太相信神道之說,但是不知道為何他有一種感覺。


    或許,這個陳望就如同戚繼光一樣,就是來平定國家的動蕩。


    或許,自己應該好好提攜陳望,要是能夠利用的好,也不失為一大助力。


    如今那位天子越發的在意軍事,中都鳳陽的陷落代價是一大批人的項上人頭,還有無數人的去官免職。


    進剿接連的失利,遼東戰場的失敗,更是讓其越發的憤怒。


    洪承疇神色不斷的變換,他在考量得失,計算利弊。


    現在曹文詔對他的態度雖然極為恭敬,但是他並不想曹文詔麾下的勢力太大。


    勢力過大,就代表著有尾大難掉的風險。


    陳望畢竟是曹文詔的親兵出身,要麽想一個辦法讓曹文詔和陳望兩人生出間隙,要麽便讓兩人天各一方……


    洪承疇緩緩站起了身來,轉過身看向了懸掛在帳中的巨幅堪輿圖。


    堪輿圖上用紅黑兩色表明著如今的陝西省的局勢。


    漢中府的中部和東部很多區域都被黑色所染,但是現在看來漢中府中部的黑色區域可以先行抹除了。


    漢中之戰,陳望報上來的傷亡隻有二十餘人,而斬殺的流寇一千二百三十人,被擒獲四萬餘人,這其中大多都是老弱。


    陳望陣斬黑殺虎張原,張原麾下的總管、管隊、軍校被擒殺共計三十餘人,這幾乎已經是占了其軍中的大半。


    雖然逃走的人還有很多,但是這樣的傷亡加上張原的身死,張原麾下的部眾已經是被打斷了脊梁骨,他們不可能再重振旗鼓。


    張原部實際上已經瓦解,金翅鵬盧時逃走,主力沒有損失多少,張原麾下的殘黨大概率會被他吸收。


    但這個問題並不大,以盧時現在的威望難以鎮住張原麾下的殘黨,他想要整合這麽多的殘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之前收到的情報估算之下,盧時也沒有這個能力統管如此多的部眾。


    而且漢中一戰,那些被張原還有盧時擄掠而來的糧草都被陳望所截獲。


    現在盧時就算是接受了張原麾下的部眾,收攏了其餘的殘兵,他們馬上也會遇到糧食短缺的問題。


    但是褒城、城固,還有漢中城周圍的鄉鎮早已經是被他們洗劫了一遍,他們又能夠去哪裏找尋食物?


    洪承疇的目光停留在了漢中,又移到了西安府,而後又移到了東麵的河南。


    延安府還有大半被黑色所染,西安府的東北、東南區域也被染黑,李自成等部如今蠢蠢欲動,並不安分。


    河南境內多地開花,盧象升正在東征西討,清理叛亂。


    流寇勢大,一時之間難以撲滅,限期之內絕無可能解決叛亂。


    “漢中府……”


    洪承疇眉頭微皺,想起之前盧象升傳遞給他的公函。


    盧象升的計劃,好像就是要將高迎祥等人一路趕到漢中府內。


    或許讓陳望就這樣留在漢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隻要曹文詔和陳望不在一起,兩者之間沒有多餘的聯係,也不用擔心失去掌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起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歸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歸彼岸並收藏風起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