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鞏昌府秦州,很多人都並不熟悉。


    但是若是說起天水,十人之中起碼有半數知曉。


    漢水接天,其上源之地,就是天水之地。


    《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有三次都是在天水一帶鏖戰。


    薑維識破孔明賺城之計後,在城下埋伏,陣前遇到趙雲時,挺槍躍馬道。


    “老將軍,可知天水薑伯約!”


    讓天水聞名的不僅僅是諸葛亮六出祁山,還有那時英姿勃發的薑維薑伯約。


    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天水一名逐漸被秦州所取代。


    某種意義上來說,秦州就是天水,天水就是秦州。


    秦州所轄的範圍並沒有原來的天水那麽大,但是天水的古名仍在。


    秦州距離嶓塚山東南約六十裏,而祁山則位於嶓塚山以西七十裏。


    嶓塚山、祁山兩山東西對立,遙遙相望。


    四天王李養純的中軍大營就設在嶓塚山嶺的北部地帶,就在馬跑泉鎮南十五裏處。


    一萬五千大軍分立於三處相互緊貼的山地。


    三山緊鄰,中央最高,兩側山地稍矮,坡度適中,但卻可以奔馬。


    三山相連,遙相呼應,互為犄角,易守難攻。


    陳望騎乘著戰馬帶領著數十名騎兵,立於馬跑泉鎮的鎮外的一處高坡,遠遠的眺望著不遠處插滿了旌旗的三山之上。


    此時的馬跑泉鎮內已經是一片丘虛,鎮內鎮外所有的房舍屋田都已經是被付之一炬。


    空氣之中彌漫著盡是腐爛的味道和難聞的血腥味。


    馬跑泉鎮曾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鎮。


    據《秦州誌》記載:“相傳唐尉遲敬德與番將戰,軍中苦無水,其馬刨地出泉。”


    泉出成泉、極甘洌,源壯可灌既田。


    陝西連年的大旱幾乎影響了全陝各地,但唯獨馬跑泉鎮卻因為這地下的湧泉而得以幸免。


    但躲過了天災,卻沒有人能夠躲過人禍。


    如今的馬跑泉中流淌著的並非是清冽的泉水,而是渾濁的黑水。


    水中漂浮著的浮屍,還有大量的廢墟汙穢之物,便是影響泉水的罪魁禍首。


    陳望神色冰寒,收回了目光,重新將目光投往了南麵的山地之中。


    這樣的情境饒是見的再多,終究還是無法以平常之心來看待。


    南麵三山便是四天王李養純的本營所在,秦州城下一戰後,如今李過麾下的軍兵已經被削弱到了三千多人的規模。


    這三千多人全都是騎兵青壯,所有的老弱步隊、饑兵不是亡在路上,就是被係數俘獲。


    被俘獲的俘虜都被陳望交給了那些地方的官員,陳望能夠做的隻有這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唐世平牽引著戰馬立在陳望的身側,向著陳望低聲的稟報著情況。


    “四天王李養純麾下部眾約有一萬五千人,老弱隻有三千餘人,有精騎一千兩百人,馬軍三千,餘眾都是步隊、饑兵。”


    “山南的爬天王麾下部眾約有八千,有精騎七百餘人,馬軍兩千,老弱隻有千人,其餘的也都是步隊和饑兵。”


    “這兩部都是月初的時候從鳳翔府一路劫掠而來,消息是九月下旬的時候秦州衛軍的探報,那幾個偵騎都是軍中的家丁,還是有些本事,很多情況和我們的夜不收探查的大致不差,應當是準確的。”


    唐世平的目光向著山後的方向看了一眼。


    “潛入山間的夜不收探查到了另外一支流寇,那些流寇是從山南的小道來的,應當是在山南活動的爬天王部。”


    陳望微微頷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有一個準確的戰力評估,他之後接下來的安排和部署作戰計劃可以更加的具備針對性。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李過麾下如今隻有精騎五百餘人,兩千六七百的馬軍,現在已是和四天王、爬天王合兵。


    三部加起來一共能夠調度支使的精騎不過也就是兩千四五的精騎。


    馬軍的數量頗多,三部共有近八千人,和精騎相加起來,流寇的騎兵多達上萬。


    三部老弱一共隻有四千餘人,步隊、饑兵約有一萬二千餘人。


    流寇能戰者在兩萬人,兵力隻多了差不多四倍。


    四倍的差距可以說是相當小的一個差距了。


    自崇禎元年民變沸騰之後,流寇和明軍大部分的戰事,其軍力比例多為十比一。


    四比一,可以說是很久都沒有打過的富裕戰了。


    不過很多事情並不能這麽算,雖然兵力差距並不大,但是陳望的心中還是有些沒有底氣。


    新征募的那兩千七百名新軍,曾經都是饑兵出身,一路上來雖然也有訓練,但是究竟有幾分戰力卻是並不好談。


    新兵營之中,千總、把總、百總一級的軍官一個都沒有任命,全都是那些從曹文詔麾下跟來的家丁們暫領著的。


    別看這些新兵們隊列嚴整,軍陣看起來肅然。


    但是很多人還是連旗號、金鼓都聽不懂,大部分人都隻能理解金鼓、旗號傳達的一些簡單的軍令,稍微複雜一些便無法理解。


    不過那些讓他們一開始就背誦的簡化的軍規,還算是記得清楚。


    現在作為支柱主力的,主要還是他麾下遊兵營中的那九百遼騎,以及兩司的步隊老兵。


    陳望的目光在南麵的三山營地之上不斷的遊離。


    雖說流寇的組織度更為混亂,大部分人也都聽不懂號令旗,但是這卻也是一個極大的破綻。


    流寇最為尋常的戰法,除了用人海戰術消耗之外,便是集中精騎突然進攻一處。


    新兵營的軍陣若是被攻破,依照他們的訓練度推測,隻怕全軍崩潰都並非是不可能發生的。


    新兵和老兵在戰場之上給人的感覺極為明顯,隻要敵將不是傻瓜就能發現,根本隱藏不了。


    三山之上,大量雜亂的旌旗插在不同的地方。


    流寇的營地還算是頗有規矩,大部分的要道之上都布置了拒馬和矮牆。


    若是強行攻山,敵軍能夠占據極大的優勢。


    這種依山所修建營地,進攻的難度其實不亞於被城牆環繞的堅城。


    但這一戰必須要打,洪承疇的軍令他並不能一直拖延下去。


    不過軍爭攻伐,應當揚長避短。


    陳望很清楚這一點,現在他麾下軍隊最大的優勢便是披甲率遠高於流寇。


    有甲對無甲或對薄甲,最好的戰術,是清軍所用的戰術。


    而陳望恰好極為清楚清軍的戰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起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歸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歸彼岸並收藏風起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