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來報到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入夜,李彩蓮偷偷找到李文貴,一本正經地對他說道:“二哥,我說得是真得,爹哭了。他說,他就不相信他這輩子有這麽好的運氣,能時來運轉過好日子了,我和大哥都勸他了,說二哥你不會有事的。”
李文貴聽了,摸摸李彩蓮的腦袋,心中有點感慨。
他能理解李偉,因為後世時候,他也見過這樣的人,苦了一輩子,比較難相信自己能過好日子了!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以為要打回原形了。
歸根結底,還是底氣不足!
想著這個,李文貴微笑著對李彩蓮說道:“好好努力,多學知識,萬一二哥以後沒法賺錢了,那也還有小妹不是?”
李彩蓮聽到這話,嚴肅地點點頭說道:“二哥放心,我一直在努力學習,你放心好了,以後我來賺錢,給你,還有爹花銀子!”
這兩天的事情,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雖然結果是好的,但是還真嚇了不少人一跳。
隨後的日子,就沒什麽特殊了。
李偉繼續在蜂窩煤作坊當管事,早晚都有劉德福護送。
李文全終於買了一間商鋪,是賣雜貨的,按照他的說法,他會看著那麽多雜貨裏什麽賺錢什麽不賺錢,然後就隻賣賺錢的雜貨。
當然了,李文全是東家,不親自賣貨,店裏有一個夥計,他自己當掌櫃,努力記賬,正好也是個學以致用的過程。
田秀英、李彩蓮和陳小婉結成了學習三人組,一邊學習一邊學寫故事,地點就在李文貴家裏。
一般情況下,一個黃花大閨女到別人家,一待就是半天或者大半天時間,不是很合適,但是,陳家人並沒有阻攔,甚至都沒提這個事情,李家這邊,自然也不會管。
至於李文貴,他和徐謂一起,和往常一樣,早出晚歸,就待在書社,或者去下裕王府教學。大部分時間是兩點一線,少部分時間是三點一線。
所有李家人,日子過得平凡而充足。
十一月初二,這一天是個大喜的日子。
因為書社的規矩,每個月初一是書社算上個月的賬,初二就是發放上個月薪水的日子。
這一天,陳景行和李文貴早早地來到了書社,因為賬目需要他們兩人核實,然後簽字確認,接下來才是發錢。
至於還有一個東家,因為隻有分紅權,不參與具體經營,就隻管來領錢便是。
就過去的十月來說,書社賺錢的主力,其實還是李文貴。和改組成書社之前相比,印書方麵的成本繼續降低,但是,別的成本有增加。
比如說,編輯部這邊,還有京師新買了一套宅子,再重新裝修成書友會社。
總體上來說,成本這塊,是比上個月提高了一些。
上個月的利潤,在兩千四百兩左右。李文貴和陳景行決定,這次就分紅兩千兩,還有四百兩利潤留在書社經營之用。
這麽一來,陳景行和李文貴都分到六百兩,裕王府那邊,一共分到八百兩。
當然了,所有人的薪水,包括李文貴的薪水,都是包含在成本裏,是另外領取的。
書社櫃台邊,書社的員工們都排隊簽字領錢,所有人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
陳景行和李文貴就坐在櫃台邊,員工領到薪水,就向他們兩人一鞠躬,這是這邊的習慣,李文貴感覺有點浪費時間,但是也知道,這是東家施恩的一種具體表現,收買人心之用。
所有員工都知道,他們能賺到錢,就是因為東家仁慈。因此,李文貴雖然感覺浪費時間,卻也還是參與了。
如今的集市上,賣兒賣女的人越來越多了。在這光景還能找到活,並且薪水還高的活,那是難上加難。
因此,書社的員工,都很慶幸自己能在書社上工。
書社裏麵正在熱鬧呢,門口有動靜傳來。隨後,一個員工便過來稟告道:“公子,門外來了個叫吳承恩的人,說是您的學生。”
李文貴一聽,當即大喜,這吳承恩總算是來了。
於是,他便立刻站起來,對陳景行說道:“他便是禮部尚書的好友,已經寫過七八十萬字的那個。”
陳景行一聽是禮部尚書的好友,他也不敢怠慢,便和李文貴一起迎了出去。
不過,當他看到吳承恩的時候,卻是微微有點失望。因為,他從吳承恩的穿著上看,如果不是李文貴說明,他真看不出來,吳承恩有哪點能像是禮部尚書的好友。不知道的,真以為是普通的那種書生而已。
李文貴當然不會有陳景行的想法,光是吳承恩的這個名字,就足夠讓他敬佩了。
雙方見麵之後,李文貴便對陳景行說道:“那這前頭就由伯父忙著,我帶他去編輯部了。”
陳景行自無不可,於是,李文貴便帶著吳承恩往裏麵走。他看到吳承恩好奇地看著店裏熱鬧的一幕,便向他介紹道:“今天是書社發放薪水的日子。”
吳承恩自然也看到了,而且他還看到,店裏的夥計,大部分都是領取銀子,極少是銅錢,他的眼睛就火熱起來了。
到了編輯部之後,李文貴先讓吳承恩填寫了個人資料,簽了契約,然後便讓其他徒弟和吳承恩見麵。
這其中,徐謂和呂秀才是和吳承恩見麵,還一起用過酒宴的,算是熟人了。其他人第一次見,對於這位禮部尚書的好友,都是有些好奇。
李文貴發現,徐謂對吳承恩有些冷淡,但是呂秀才卻是有點巴結吳承恩的樣子。
對此,他並不在意。不管是徐謂,還是吳承恩,都是這個時代,乃至後世著名的人物,如今都成了他的徒弟,想想都有成就感。
吳承恩在應酬了一下之後,便立刻從包裹裏取出了厚厚的一本書,恭敬地呈送到李文貴的麵前說道:“恩師,此乃學生花了很大心血所寫的神怪故事,還請恩師指點一二,不知該如何改進?”
李文貴接過一看,正是《西遊記》。
他心中不由得歎道,要是自己改了這個《西遊記》的話,後世的人不知道會不會罵娘?
李文貴聽了,摸摸李彩蓮的腦袋,心中有點感慨。
他能理解李偉,因為後世時候,他也見過這樣的人,苦了一輩子,比較難相信自己能過好日子了!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以為要打回原形了。
歸根結底,還是底氣不足!
想著這個,李文貴微笑著對李彩蓮說道:“好好努力,多學知識,萬一二哥以後沒法賺錢了,那也還有小妹不是?”
李彩蓮聽到這話,嚴肅地點點頭說道:“二哥放心,我一直在努力學習,你放心好了,以後我來賺錢,給你,還有爹花銀子!”
這兩天的事情,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雖然結果是好的,但是還真嚇了不少人一跳。
隨後的日子,就沒什麽特殊了。
李偉繼續在蜂窩煤作坊當管事,早晚都有劉德福護送。
李文全終於買了一間商鋪,是賣雜貨的,按照他的說法,他會看著那麽多雜貨裏什麽賺錢什麽不賺錢,然後就隻賣賺錢的雜貨。
當然了,李文全是東家,不親自賣貨,店裏有一個夥計,他自己當掌櫃,努力記賬,正好也是個學以致用的過程。
田秀英、李彩蓮和陳小婉結成了學習三人組,一邊學習一邊學寫故事,地點就在李文貴家裏。
一般情況下,一個黃花大閨女到別人家,一待就是半天或者大半天時間,不是很合適,但是,陳家人並沒有阻攔,甚至都沒提這個事情,李家這邊,自然也不會管。
至於李文貴,他和徐謂一起,和往常一樣,早出晚歸,就待在書社,或者去下裕王府教學。大部分時間是兩點一線,少部分時間是三點一線。
所有李家人,日子過得平凡而充足。
十一月初二,這一天是個大喜的日子。
因為書社的規矩,每個月初一是書社算上個月的賬,初二就是發放上個月薪水的日子。
這一天,陳景行和李文貴早早地來到了書社,因為賬目需要他們兩人核實,然後簽字確認,接下來才是發錢。
至於還有一個東家,因為隻有分紅權,不參與具體經營,就隻管來領錢便是。
就過去的十月來說,書社賺錢的主力,其實還是李文貴。和改組成書社之前相比,印書方麵的成本繼續降低,但是,別的成本有增加。
比如說,編輯部這邊,還有京師新買了一套宅子,再重新裝修成書友會社。
總體上來說,成本這塊,是比上個月提高了一些。
上個月的利潤,在兩千四百兩左右。李文貴和陳景行決定,這次就分紅兩千兩,還有四百兩利潤留在書社經營之用。
這麽一來,陳景行和李文貴都分到六百兩,裕王府那邊,一共分到八百兩。
當然了,所有人的薪水,包括李文貴的薪水,都是包含在成本裏,是另外領取的。
書社櫃台邊,書社的員工們都排隊簽字領錢,所有人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
陳景行和李文貴就坐在櫃台邊,員工領到薪水,就向他們兩人一鞠躬,這是這邊的習慣,李文貴感覺有點浪費時間,但是也知道,這是東家施恩的一種具體表現,收買人心之用。
所有員工都知道,他們能賺到錢,就是因為東家仁慈。因此,李文貴雖然感覺浪費時間,卻也還是參與了。
如今的集市上,賣兒賣女的人越來越多了。在這光景還能找到活,並且薪水還高的活,那是難上加難。
因此,書社的員工,都很慶幸自己能在書社上工。
書社裏麵正在熱鬧呢,門口有動靜傳來。隨後,一個員工便過來稟告道:“公子,門外來了個叫吳承恩的人,說是您的學生。”
李文貴一聽,當即大喜,這吳承恩總算是來了。
於是,他便立刻站起來,對陳景行說道:“他便是禮部尚書的好友,已經寫過七八十萬字的那個。”
陳景行一聽是禮部尚書的好友,他也不敢怠慢,便和李文貴一起迎了出去。
不過,當他看到吳承恩的時候,卻是微微有點失望。因為,他從吳承恩的穿著上看,如果不是李文貴說明,他真看不出來,吳承恩有哪點能像是禮部尚書的好友。不知道的,真以為是普通的那種書生而已。
李文貴當然不會有陳景行的想法,光是吳承恩的這個名字,就足夠讓他敬佩了。
雙方見麵之後,李文貴便對陳景行說道:“那這前頭就由伯父忙著,我帶他去編輯部了。”
陳景行自無不可,於是,李文貴便帶著吳承恩往裏麵走。他看到吳承恩好奇地看著店裏熱鬧的一幕,便向他介紹道:“今天是書社發放薪水的日子。”
吳承恩自然也看到了,而且他還看到,店裏的夥計,大部分都是領取銀子,極少是銅錢,他的眼睛就火熱起來了。
到了編輯部之後,李文貴先讓吳承恩填寫了個人資料,簽了契約,然後便讓其他徒弟和吳承恩見麵。
這其中,徐謂和呂秀才是和吳承恩見麵,還一起用過酒宴的,算是熟人了。其他人第一次見,對於這位禮部尚書的好友,都是有些好奇。
李文貴發現,徐謂對吳承恩有些冷淡,但是呂秀才卻是有點巴結吳承恩的樣子。
對此,他並不在意。不管是徐謂,還是吳承恩,都是這個時代,乃至後世著名的人物,如今都成了他的徒弟,想想都有成就感。
吳承恩在應酬了一下之後,便立刻從包裹裏取出了厚厚的一本書,恭敬地呈送到李文貴的麵前說道:“恩師,此乃學生花了很大心血所寫的神怪故事,還請恩師指點一二,不知該如何改進?”
李文貴接過一看,正是《西遊記》。
他心中不由得歎道,要是自己改了這個《西遊記》的話,後世的人不知道會不會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