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寧子慢慢長大懂事,三四歲開始,他就隔三差五地跟著爺爺出去討飯了。祖孫倆前麵走,後麵遠遠近近總會跟幾個小孩,間或丟一個土坷垃打到小寧的背,他一回頭,便能接收到一連串的“小叫花子”“要饃饃吃”——當地人總是把上門討要的人叫“要饃饃吃”,因為他們敲開門回答主家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這個。久而久之,“要饃饃吃”從一個動詞變成了名詞,代指那些上門乞討的人。
小寧子也成了金水鄉青禾村這一帶最有名的小叫花子,當然,他不在乎這些,不論別人怎麽說他,他都不氣不惱,永遠都笑意盈盈,永遠都那麽嘴甜。
自懂事起他就知道自己是不同的,寧家三兄弟站一排,都是濃眉毛大眼睛,跟媽媽很像,雙眼皮跟刀刻出來的一樣,小寧子還注意到,大哥的雙眼皮有三層那麽多,而映在水桶裏的自己,卻是一雙細長的小眼,單眼皮,即使使勁兒睜眼,睜到整個臉都變了形,也睜不到幾個哥哥的一半大。
他也觀察過莊子裏其他的孩子,他們無一例外都和父母相像,趙廣博弟兄像他們爸,大梅姐妹幾個像她們媽,但她們的眼睛又像她們爸,長長的睫毛使得眼睛看上去毛茸茸的,跟牛眼似的,再胖一點,就趕得上那年畫上的娃娃了。張家的孩子有像爸的也有像媽的,郭家的孩子也能看出來是郭家的,隻有他……
他是撿來的。
明白了這一點,他也就明白了他在這個家中的地位,隻有嘴甜一點勤快一點,給媽媽端個水提個鞋打個下手,盡力地刷刷存在感,他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飯桌旁端飯碗。早慧的小寧很早就弄明白了一件事,在這個家裏,隻要媽媽不嫌棄他,他就能待下去。
“大娘,奶奶,小寧給您送福啦!祝您健康平安,長命百歲。”不論走到誰家,敲開門,他總是無師自通地先來一句溫馨的祝福。
“謝謝嬸子,您是天底下最有善心的人,菩薩會保佑您家吉祥如意發大財。”收到東西,哪怕是人家隨手在地裏拔的一根胡蘿卜,他也萬分感激,好聽的話編織成彩虹屁,一串一串地往外送。不得不說,幾年的乞討生涯,讓這個孩子的情商突破兩百大關。
他喜歡這樣的生活,流浪,乞討,賣慘,生活早早就教會了他表演的技能,也慢慢地擴展著屬於他的舞台。
因著小寧的一張甜嘴,他們爺孫倆的生活比前幾年要好一些。偶爾還能要到一兩塊小小的肉打打牙祭,改善改善生活。自然,吃到方便麵、水果糖這類奢侈食品的次數也比寧家三兄弟要多得多。
他不羨慕寧家三兄弟,但流浪的日子也不是沒有期限的,寧老爺子畢竟上了年紀,長年累月的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導致他才五十多歲的年紀卻像七十多歲一樣,身體佝僂著像一隻彎腰的大蝦,後背永遠為糧食袋子空著一個位子,整個人看上去像極了一株將要風幹的老榆樹。
不得不承認,他老了,再也討不動飯了,即使有人給他一碗麵,一捧玉米或穀子,他也背不回家了。
十年的時光倏忽而逝。
十年裏,趙家莊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不得不感歎命運無常,造化弄人呐。
首先是西坡的張家。
鐵老太一去,鄭四丫在張家一人坐大,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太太老封君,兜裏揣著兒子的孝敬錢,將老頭子指揮得滴溜溜地轉,幾個兒媳婦更是入不了她的法眼。當然,她的三個兒子也還是過去的三個兒子,張衛星仍然像隻放飛的風箏,從那沒入雲際的線裏,偶爾漏下來一兩張數額不等的匯款單,讓她的腰杆子挺得更直,頭顱昂得更高。
張衛軍和張衛兵打零工的打零工,種地的種地,但凡有幾塊錢的進項,必得先過了老娘這一關,鄭四丫雁過拔毛的人,除了去一趟集市買點生活必需品分給兩個兒媳婦之外,一毛錢都漏不到她倆手中。
大媳婦何蓮蓮,那可是鐵老太調教出來的人,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老早就跟鄭四丫吵過幾次了,可架不住老張家一窩子奇葩,兒子們被鄭四丫轄製了不算,還特別畏懼他們的爸,以前有鐵老太分權,局勢還算平穩,現在完全一邊倒了,鄭四丫若說向東,沒有一個男人敢朝西。
何蓮蓮不服氣,後來被張衛軍打了一頓,炕上躺了兩天就認清了形勢。鄭四丫都不需要說啥話,隻往炕上一躺,不吃也不喝,張衛軍他爸就急起來了。
“你媳婦這樣不受管,看把你媽氣成啥了,你媽要是有個好歹,我看你還有啥臉活在世上!這樣的婆娘不收拾,等著她騎到你頭上拉屎撒尿嗎?”
“唉,我就這受媳婦氣的命啊。兒子白養了這麽大,當媽的老了,沒用了,早點兒死了也許還能落個好……”
夫妻倆一唱一和幾句話,激得紅了眼的張衛軍擰了一股繩,反抵了門將何蓮蓮困在炕上一頓抽,沒有傷筋動骨卻也兩三天沒起得了身。
何蓮蓮總算看明白了,鐵老太一死,她的庇護傘倒了。張衛軍抽她的時候,雖然抵了門,但那用一根短木棒子抵著的門縫有一指寬的所謂的門,鎖跟不鎖都頂不住一腳的力,卻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人一腳將它踢開,勸一句拉一把讓她少受一點苦。
張衛兵和餘豆花兩口子躲在自己屋裏瑟瑟發抖,大眼瞪小眼連一聲大氣都沒出,更別說拉架了。
而鄭四丫老兩口,估計都在偷笑吧,怎麽可能來拉架,若不是她疼不過靈機一動,喊了幾聲鐵老太,才讓張衛軍停了手,她覺得自己就死在張衛軍這個沒腦子的莽漢手上了。
雖說是莽漢,一把子力氣隻會往家裏人身上使,是個隻會窩裏橫的主。何蓮蓮默默地為自己流淚。
女人跟男人,僅是體力上的差距,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小寧子也成了金水鄉青禾村這一帶最有名的小叫花子,當然,他不在乎這些,不論別人怎麽說他,他都不氣不惱,永遠都笑意盈盈,永遠都那麽嘴甜。
自懂事起他就知道自己是不同的,寧家三兄弟站一排,都是濃眉毛大眼睛,跟媽媽很像,雙眼皮跟刀刻出來的一樣,小寧子還注意到,大哥的雙眼皮有三層那麽多,而映在水桶裏的自己,卻是一雙細長的小眼,單眼皮,即使使勁兒睜眼,睜到整個臉都變了形,也睜不到幾個哥哥的一半大。
他也觀察過莊子裏其他的孩子,他們無一例外都和父母相像,趙廣博弟兄像他們爸,大梅姐妹幾個像她們媽,但她們的眼睛又像她們爸,長長的睫毛使得眼睛看上去毛茸茸的,跟牛眼似的,再胖一點,就趕得上那年畫上的娃娃了。張家的孩子有像爸的也有像媽的,郭家的孩子也能看出來是郭家的,隻有他……
他是撿來的。
明白了這一點,他也就明白了他在這個家中的地位,隻有嘴甜一點勤快一點,給媽媽端個水提個鞋打個下手,盡力地刷刷存在感,他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飯桌旁端飯碗。早慧的小寧很早就弄明白了一件事,在這個家裏,隻要媽媽不嫌棄他,他就能待下去。
“大娘,奶奶,小寧給您送福啦!祝您健康平安,長命百歲。”不論走到誰家,敲開門,他總是無師自通地先來一句溫馨的祝福。
“謝謝嬸子,您是天底下最有善心的人,菩薩會保佑您家吉祥如意發大財。”收到東西,哪怕是人家隨手在地裏拔的一根胡蘿卜,他也萬分感激,好聽的話編織成彩虹屁,一串一串地往外送。不得不說,幾年的乞討生涯,讓這個孩子的情商突破兩百大關。
他喜歡這樣的生活,流浪,乞討,賣慘,生活早早就教會了他表演的技能,也慢慢地擴展著屬於他的舞台。
因著小寧的一張甜嘴,他們爺孫倆的生活比前幾年要好一些。偶爾還能要到一兩塊小小的肉打打牙祭,改善改善生活。自然,吃到方便麵、水果糖這類奢侈食品的次數也比寧家三兄弟要多得多。
他不羨慕寧家三兄弟,但流浪的日子也不是沒有期限的,寧老爺子畢竟上了年紀,長年累月的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導致他才五十多歲的年紀卻像七十多歲一樣,身體佝僂著像一隻彎腰的大蝦,後背永遠為糧食袋子空著一個位子,整個人看上去像極了一株將要風幹的老榆樹。
不得不承認,他老了,再也討不動飯了,即使有人給他一碗麵,一捧玉米或穀子,他也背不回家了。
十年的時光倏忽而逝。
十年裏,趙家莊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不得不感歎命運無常,造化弄人呐。
首先是西坡的張家。
鐵老太一去,鄭四丫在張家一人坐大,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太太老封君,兜裏揣著兒子的孝敬錢,將老頭子指揮得滴溜溜地轉,幾個兒媳婦更是入不了她的法眼。當然,她的三個兒子也還是過去的三個兒子,張衛星仍然像隻放飛的風箏,從那沒入雲際的線裏,偶爾漏下來一兩張數額不等的匯款單,讓她的腰杆子挺得更直,頭顱昂得更高。
張衛軍和張衛兵打零工的打零工,種地的種地,但凡有幾塊錢的進項,必得先過了老娘這一關,鄭四丫雁過拔毛的人,除了去一趟集市買點生活必需品分給兩個兒媳婦之外,一毛錢都漏不到她倆手中。
大媳婦何蓮蓮,那可是鐵老太調教出來的人,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老早就跟鄭四丫吵過幾次了,可架不住老張家一窩子奇葩,兒子們被鄭四丫轄製了不算,還特別畏懼他們的爸,以前有鐵老太分權,局勢還算平穩,現在完全一邊倒了,鄭四丫若說向東,沒有一個男人敢朝西。
何蓮蓮不服氣,後來被張衛軍打了一頓,炕上躺了兩天就認清了形勢。鄭四丫都不需要說啥話,隻往炕上一躺,不吃也不喝,張衛軍他爸就急起來了。
“你媳婦這樣不受管,看把你媽氣成啥了,你媽要是有個好歹,我看你還有啥臉活在世上!這樣的婆娘不收拾,等著她騎到你頭上拉屎撒尿嗎?”
“唉,我就這受媳婦氣的命啊。兒子白養了這麽大,當媽的老了,沒用了,早點兒死了也許還能落個好……”
夫妻倆一唱一和幾句話,激得紅了眼的張衛軍擰了一股繩,反抵了門將何蓮蓮困在炕上一頓抽,沒有傷筋動骨卻也兩三天沒起得了身。
何蓮蓮總算看明白了,鐵老太一死,她的庇護傘倒了。張衛軍抽她的時候,雖然抵了門,但那用一根短木棒子抵著的門縫有一指寬的所謂的門,鎖跟不鎖都頂不住一腳的力,卻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人一腳將它踢開,勸一句拉一把讓她少受一點苦。
張衛兵和餘豆花兩口子躲在自己屋裏瑟瑟發抖,大眼瞪小眼連一聲大氣都沒出,更別說拉架了。
而鄭四丫老兩口,估計都在偷笑吧,怎麽可能來拉架,若不是她疼不過靈機一動,喊了幾聲鐵老太,才讓張衛軍停了手,她覺得自己就死在張衛軍這個沒腦子的莽漢手上了。
雖說是莽漢,一把子力氣隻會往家裏人身上使,是個隻會窩裏橫的主。何蓮蓮默默地為自己流淚。
女人跟男人,僅是體力上的差距,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