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靜默的兩個男人,歲月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了不同的痕跡,但細細瞧來,二人的麵容輪廓還是有三分相似的。許久,殷承明才啞著嗓子問道:“為什麽?”
殷老爺端著茶碗揭開蓋子撥了撥茶葉,抿了一口,才抬起頭來正眼瞧他名義上的兒子,道:“你都知道了。”陳述的語氣,似乎殷承明的一切動向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如此淡然的表情,理所當然的態度,令殷承明愈加憤怒,他蹙緊眉頭,加重了語氣:“為什麽?”
頭一次——從小到大他雖然嚴苛,十分不待見他,但殷承明對他從來隻有孺慕之情,這還是頭一次用如此厲色的語氣跟他說話。
殷老爺好似聽而不聞,殷承明一時間頗為無措,隻要抬頭看見他的臉,腦中傳遞出的信息便幻化成兩個清晰的字:父親!他努力排除這兩個字對他造成的影響,努力提醒自己這是仇人,他要質問他,問他為什麽忘恩負義,問他為什麽冷酷無情,對撫養他的人下手,覬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想要怒吼想要咆哮,但顯而易見收效甚微。
沉默了一會兒,他組織了一下措辭,剛要開口,便見殷老爺一雙犀利的眸子盯著他,截住了他的話頭:“發表你那些義正詞嚴之前,我要給你講個故事……”
這廂裏殷承明與殷老爺密談,那邊殷承祚到底還是不甘。他狠狠地瞪著跪在眼前的荀二——若是阿離在,定能認出眼前這個跪在一堆陶瓷碎片中,掛了半頭半身殘茶,誠惶誠恐狼狽至極的人就是殷承祚的狗腿子,當日挑斷他的手腕經就是這廝動的手。
“廢物!飯桶!”殷承祚喘著粗氣,忍不住又砸了一個瓷盅。隨著瓷片四散而開,荀二條件反射般哆嗦了一下,仿佛看到一袋銀元化為烏有,肉疼心更疼。
“少主子息怒!”
“息你娘的頭!廢物一群,連個手無寸鐵的人都逮不住,還有臉來複命,你怎麽不蠢死!”
“小的無能。”
“哼!你,去找鄭參謀,就說……就說殷承明通匪,對對,他就是通匪,你就說他是h匪,前段時間東洋軍在東北跟國軍打了起來,大帥不是追究了嗎,你就說是殷承明偷了東洋軍的東西,才導致了那起事件,不然好端端的,東洋軍怎麽會發火,殷承明可不就是才從東洋回來?對,就這麽說,記住了嗎!”
“這……行嗎?”荀二抬起頭,聽得不是很明白。
“怎麽不行?行得很!記得遞上老爺的名帖。”殷承祚胸有成竹地吩咐著。
“老爺的名帖?要是被老爺知道了,小的……”
“chong huo !知道了就知道了,有少爺我擔著呢,你怕什麽?沒了殷承明,這太和堂還不是少爺我說了算,我可是老爺唯一的兒子!懂了?”
“小的明白!小的這就去。”
殷承明出來時已是暮色四合,暗影裏瞧不清他的神情,不過從他虛浮的腳步可以料見,這場談話不輕鬆。阿江阿海等在二門外,遠遠瞧見殷承明的身影,雙雙迎了上去。
“大少爺,老爺沒有為難你吧?”阿江很是緊張,他看出了殷承明的不同尋常。
“大少爺,人都在外麵呢,你發話,兄弟們都聽你指揮。”阿海脾氣暴,恨不得立馬衝進去替大少爺出氣。
殷承明定定神,剛才收到的信息量太大,他得好好消化消化。他擺擺手製止了身邊義憤填膺的兩個人,回首望去,不由得心酸無比,這是他的家,也是他的根,不論在誰手裏,難道不都是他殷氏的根基嗎?他想著殷老爺給他講的那個故事,宋太祖與宋太宗易位與還位的因果糾結,其實宋史他再熟悉不過,對“燭影斧聲”這個千古之謎有自己的判斷。
但曆史畢竟是曆史,如果命運也跟他來一幕曆史重演的橋段,即使那個實施者是自己從未謀麵的曾祖父,他也同樣難以接受,有荒謬的負罪感壓迫著他的神經係統,幹擾他正常的思維,左右著他的判斷。
這實在不是什麽好事,殷承明恨自己的優柔寡斷。
“阿海,你去通知阿離,讓他帶大家回去,沒有我的命令切不可輕舉妄動。阿江,你陪我回屋。”
“大少爺,阿江一個人陪你,若是他們有什麽動作,我怕……”
“無妨。阿海去吧。”
殷老爺在書房待了一會兒,提了一罐酒去了小佛堂。
這個小佛堂,自然就是殷承明母親生前住著的地方。
說是小佛堂,其實在很多年前,殷承明的母親去世後就隻是靈堂了。這個靈堂自打設立就再沒改變過,人一進去,倒並不覺得冷颼颼陰沉沉,反倒是十分的和暖溫馨。
殷老爺一進小佛堂,照例在靈位前點了一炷香,隨後在供桌下掏撥出幾個大小不一的罐子,和他帶進來的那一罐擺在一起,無一例外全是酒。
他拉過一個圓墊盤腿而坐,隨手摸來一罐酒,邊喝邊對著靈位拉起家常來。
“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文宛,明兒回來了,你瞧見了嗎?嗬,你該又要嘲笑我這話問得傻了,他是你兒子,是你的心肝脾肺腎,你哪能不見呢。
“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啊,有時候我真是犯迷糊,感覺那是你給我生的兒子,那麽聰明知禮,那麽……像你。“其實也像阿哥。
“阿哥……我都要忘了他長什麽樣兒了,當年我要是試一試,是不是能救下阿哥一條命呢,哪怕他癱了癡了癲了,隻要還有一口氣,是不是你就不會那麽恨,那麽狠,把自己關在這裏一輩子,說不出去就不出去,說……唉。”
一灌酒見了底,他的話漸漸多起來:“文宛,我們三個從小一起,師從耆翁,合契同情,你明知我和阿哥都心悅於你,你卻選了阿哥,許他喚你宛宛,許他替你畫眉。
“他是主,我也不是仆啊,你可知這太和堂,原本就是我的,我祖父才是嫡長子,他祖父僅是個嫡次子,難道因著我這一脈人丁單薄,不能成為家主你就不選我嗎?祖父奚弱,父親嚐藥毒發身亡之時,我不過三歲,才開口念一句人之初。
“嗬嗬,嗬嗬,卻不知我這一生,於之初便輸得徹底。文宛,這都不是我的錯!不是我的錯啊。為什麽要我背負?拿回原該屬於我的,錯了嗎?
“你為什麽不原諒我?
“你為什麽不接納我?
“我比阿哥就差了那麽多嗎?
“當年阿哥沒了,我也傷心的,其實我還曾小小地竊喜,想你該對我另眼相看了吧……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固執,這樣的愛他……我好後悔,若是當年我能……我能早點找到匪首,他或許不至於被撕票,他若活著,至少今天你我也不至於落得個對影成三人,孑然一身……”
身畔倒了五個酒罐的時候,殷老爺眼前一亮,一個淡淡的人影出現了,嫋嫋而來,緩緩坐在了那個空著的蒲團上。
“文宛,你來了?我還以為你不會來了,你會陪著明兒了。哦,你不會陪著他,嗬嗬,你習慣偷偷地看他,文宛,你真狠,對你親生的兒子都那麽狠,現在你又來陪我了,我還有什麽不滿足呢。
“想這些年來,哪次你來不是冷若冰霜的,今兒還能跟我說話,也是沾了明兒的光了,嘿,我也知足了,來,幹了這杯。這世上,最終還是我最懂你,最終還是我,算得上你的知己啊。
“文宛,我把什麽都告訴明兒了,你想不到吧?我也想不到,我還有今日的豁達,可時至今日,我還有什麽事不可對人言?嗬,都是浮雲了,都是浮雲了啊。”
說著唱了起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唱罷,便席地而睡,倒是眼角的淚珠,滴了又滾。
他這一睡,整整睡了三天半,醒來時殷承明已經被警備隊請去喝茶了。
據說當日殷承祚打著殷老爺大義滅親的旗號,揭發殷承明偷了東洋軍的機密文件,惹惱了東洋軍部,這才導致東洋軍與東北軍起了火力衝突。
警備隊來拘捕人時,殷老爺在小佛堂,下人們都知道,老爺一旦進了小佛堂就絕不允許打擾,自然誰都不敢去叫醒他,隻好退而求其次通報了殷承祚。
當實殷承明剛起床,聽了逮捕他的緣由,他既不承認也未做反抗,冷冷地瞥了一眼獰笑的殷承祚,隻吐出四個字“宵小之輩”!從容換了身衣服便跟著警捕走了。
得意忘形的殷承祚,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半個月後,他為今日的得意付出了一條腿的慘痛代價。當時他氣若遊絲,仍不忘問一句:“爹,我是你親兒子嗎?”得到的回答令他瞬間暈厥。
“你是。但我後悔你是,好在還有你妹妹,殷家贅婿會接管家業,你就安心養傷去吧。”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阿七,因忙著春耕播種,一直不得出門,消息自然閉塞,梅川縣城所發生的事是一點兒風聲都沒有聽到。
晚飯後,阿七來到陳員外的屋子,說了她要進城的打算,畢竟這麽些日子過去,又因春耕下種消耗大,該添置的東西還得添置。
陳員外倒沒什麽異議,臨出門又叮囑阿七:“多帶個人去,世道亂起來了,切記財不外露,出門衣著不要太顯眼了……若是能,就請了殷大少爺來家做客,也好叫他散散心。”
阿七應著,心裏莫名的傷感,對陳員外又生一分愧疚,想著以後定要好好孝敬他老人家。抬頭望見將圓的月亮,又想起親爹雷員外,這會子不知道好不好,有沒有受委屈。
一路胡思亂想著回了屋,稀裏糊塗做了無數的夢,早起睜眼卻又一個都記不清。安頓好孩子,再三叮囑陳平姐妹倆,瑣瑣碎碎的事怎麽總是說不完,好不容易吃完早餐,陳杏已經套好了車,裝了一車麩皮子,單等阿七出去了,才趕了車上路。小二照例跟在車後,顛兒顛兒跑得歡。
阿七穿著件藍底小碎花的舊夾襖,裹著花頭巾,坐在車頂漸漸遠去,老遠了那花頭巾還是那樣顯眼,倒像回門的新娘子。不過這話,陳家大院門口目送的諸人,存之於心卻沒有一個宣之於口。
緊趕慢趕,還是趕在太陽落山之前進了城。阿七將列好的購物單子給了陳杏,讓他去置辦,自己帶著小二去太和堂打探消息。
才轉過兩條街,就見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湧而去,倒像趕著去瞧稀奇似的,人人步履匆匆,交頭接耳,滿臉八卦。阿七隨手拉了一個婆子問:“大娘,這是趕著幹什麽去呀?”
那婆子瞧了一眼阿七,興奮地喊道:“官府剿匪了,抓了個匪首啊,居然是太和堂的大少爺,可有好戲瞧了。快走,快走,晚了就瞧不著了。”
“誰?你說誰?”青天白日,阿七頓覺五雷轟頂。
不待多想,她提了一口氣,不由自主地跟在那婆子身後小跑起來,腦子裏卻如漿糊一般,眼前幢幢的人影忽左忽右地飄浮著,她踉踉蹌蹌的模樣,惹得小二在後麵狂叫幾聲,不得已也跟著她跑起來。
轉了一個彎,又過了一條街,那婆子早已不見了身影,眼前人山人海,耳音嘈嘈,阿七不得不放慢腳步。
街道已經被人圍得水泄不通,中間留出的一條通道,隨著由遠而近的押解隊伍逐漸擴大,仿佛一條長蛇,因著吞了個巨物而鼓起了一塊,那鼓起在緩緩滑動,它的身體也隨之不安地扭動。
阿七顧不得人多,使勁拔開人群擠到街前,押解隊伍已近在眼前,阿七本能地抬頭瞧去,走在最前麵的是幾匹高頭大馬,馬上的人一身戎裝,威嚴肅殺,令人望而卻步。
殷老爺端著茶碗揭開蓋子撥了撥茶葉,抿了一口,才抬起頭來正眼瞧他名義上的兒子,道:“你都知道了。”陳述的語氣,似乎殷承明的一切動向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如此淡然的表情,理所當然的態度,令殷承明愈加憤怒,他蹙緊眉頭,加重了語氣:“為什麽?”
頭一次——從小到大他雖然嚴苛,十分不待見他,但殷承明對他從來隻有孺慕之情,這還是頭一次用如此厲色的語氣跟他說話。
殷老爺好似聽而不聞,殷承明一時間頗為無措,隻要抬頭看見他的臉,腦中傳遞出的信息便幻化成兩個清晰的字:父親!他努力排除這兩個字對他造成的影響,努力提醒自己這是仇人,他要質問他,問他為什麽忘恩負義,問他為什麽冷酷無情,對撫養他的人下手,覬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他想要怒吼想要咆哮,但顯而易見收效甚微。
沉默了一會兒,他組織了一下措辭,剛要開口,便見殷老爺一雙犀利的眸子盯著他,截住了他的話頭:“發表你那些義正詞嚴之前,我要給你講個故事……”
這廂裏殷承明與殷老爺密談,那邊殷承祚到底還是不甘。他狠狠地瞪著跪在眼前的荀二——若是阿離在,定能認出眼前這個跪在一堆陶瓷碎片中,掛了半頭半身殘茶,誠惶誠恐狼狽至極的人就是殷承祚的狗腿子,當日挑斷他的手腕經就是這廝動的手。
“廢物!飯桶!”殷承祚喘著粗氣,忍不住又砸了一個瓷盅。隨著瓷片四散而開,荀二條件反射般哆嗦了一下,仿佛看到一袋銀元化為烏有,肉疼心更疼。
“少主子息怒!”
“息你娘的頭!廢物一群,連個手無寸鐵的人都逮不住,還有臉來複命,你怎麽不蠢死!”
“小的無能。”
“哼!你,去找鄭參謀,就說……就說殷承明通匪,對對,他就是通匪,你就說他是h匪,前段時間東洋軍在東北跟國軍打了起來,大帥不是追究了嗎,你就說是殷承明偷了東洋軍的東西,才導致了那起事件,不然好端端的,東洋軍怎麽會發火,殷承明可不就是才從東洋回來?對,就這麽說,記住了嗎!”
“這……行嗎?”荀二抬起頭,聽得不是很明白。
“怎麽不行?行得很!記得遞上老爺的名帖。”殷承祚胸有成竹地吩咐著。
“老爺的名帖?要是被老爺知道了,小的……”
“chong huo !知道了就知道了,有少爺我擔著呢,你怕什麽?沒了殷承明,這太和堂還不是少爺我說了算,我可是老爺唯一的兒子!懂了?”
“小的明白!小的這就去。”
殷承明出來時已是暮色四合,暗影裏瞧不清他的神情,不過從他虛浮的腳步可以料見,這場談話不輕鬆。阿江阿海等在二門外,遠遠瞧見殷承明的身影,雙雙迎了上去。
“大少爺,老爺沒有為難你吧?”阿江很是緊張,他看出了殷承明的不同尋常。
“大少爺,人都在外麵呢,你發話,兄弟們都聽你指揮。”阿海脾氣暴,恨不得立馬衝進去替大少爺出氣。
殷承明定定神,剛才收到的信息量太大,他得好好消化消化。他擺擺手製止了身邊義憤填膺的兩個人,回首望去,不由得心酸無比,這是他的家,也是他的根,不論在誰手裏,難道不都是他殷氏的根基嗎?他想著殷老爺給他講的那個故事,宋太祖與宋太宗易位與還位的因果糾結,其實宋史他再熟悉不過,對“燭影斧聲”這個千古之謎有自己的判斷。
但曆史畢竟是曆史,如果命運也跟他來一幕曆史重演的橋段,即使那個實施者是自己從未謀麵的曾祖父,他也同樣難以接受,有荒謬的負罪感壓迫著他的神經係統,幹擾他正常的思維,左右著他的判斷。
這實在不是什麽好事,殷承明恨自己的優柔寡斷。
“阿海,你去通知阿離,讓他帶大家回去,沒有我的命令切不可輕舉妄動。阿江,你陪我回屋。”
“大少爺,阿江一個人陪你,若是他們有什麽動作,我怕……”
“無妨。阿海去吧。”
殷老爺在書房待了一會兒,提了一罐酒去了小佛堂。
這個小佛堂,自然就是殷承明母親生前住著的地方。
說是小佛堂,其實在很多年前,殷承明的母親去世後就隻是靈堂了。這個靈堂自打設立就再沒改變過,人一進去,倒並不覺得冷颼颼陰沉沉,反倒是十分的和暖溫馨。
殷老爺一進小佛堂,照例在靈位前點了一炷香,隨後在供桌下掏撥出幾個大小不一的罐子,和他帶進來的那一罐擺在一起,無一例外全是酒。
他拉過一個圓墊盤腿而坐,隨手摸來一罐酒,邊喝邊對著靈位拉起家常來。
“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文宛,明兒回來了,你瞧見了嗎?嗬,你該又要嘲笑我這話問得傻了,他是你兒子,是你的心肝脾肺腎,你哪能不見呢。
“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啊,有時候我真是犯迷糊,感覺那是你給我生的兒子,那麽聰明知禮,那麽……像你。“其實也像阿哥。
“阿哥……我都要忘了他長什麽樣兒了,當年我要是試一試,是不是能救下阿哥一條命呢,哪怕他癱了癡了癲了,隻要還有一口氣,是不是你就不會那麽恨,那麽狠,把自己關在這裏一輩子,說不出去就不出去,說……唉。”
一灌酒見了底,他的話漸漸多起來:“文宛,我們三個從小一起,師從耆翁,合契同情,你明知我和阿哥都心悅於你,你卻選了阿哥,許他喚你宛宛,許他替你畫眉。
“他是主,我也不是仆啊,你可知這太和堂,原本就是我的,我祖父才是嫡長子,他祖父僅是個嫡次子,難道因著我這一脈人丁單薄,不能成為家主你就不選我嗎?祖父奚弱,父親嚐藥毒發身亡之時,我不過三歲,才開口念一句人之初。
“嗬嗬,嗬嗬,卻不知我這一生,於之初便輸得徹底。文宛,這都不是我的錯!不是我的錯啊。為什麽要我背負?拿回原該屬於我的,錯了嗎?
“你為什麽不原諒我?
“你為什麽不接納我?
“我比阿哥就差了那麽多嗎?
“當年阿哥沒了,我也傷心的,其實我還曾小小地竊喜,想你該對我另眼相看了吧……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固執,這樣的愛他……我好後悔,若是當年我能……我能早點找到匪首,他或許不至於被撕票,他若活著,至少今天你我也不至於落得個對影成三人,孑然一身……”
身畔倒了五個酒罐的時候,殷老爺眼前一亮,一個淡淡的人影出現了,嫋嫋而來,緩緩坐在了那個空著的蒲團上。
“文宛,你來了?我還以為你不會來了,你會陪著明兒了。哦,你不會陪著他,嗬嗬,你習慣偷偷地看他,文宛,你真狠,對你親生的兒子都那麽狠,現在你又來陪我了,我還有什麽不滿足呢。
“想這些年來,哪次你來不是冷若冰霜的,今兒還能跟我說話,也是沾了明兒的光了,嘿,我也知足了,來,幹了這杯。這世上,最終還是我最懂你,最終還是我,算得上你的知己啊。
“文宛,我把什麽都告訴明兒了,你想不到吧?我也想不到,我還有今日的豁達,可時至今日,我還有什麽事不可對人言?嗬,都是浮雲了,都是浮雲了啊。”
說著唱了起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唱罷,便席地而睡,倒是眼角的淚珠,滴了又滾。
他這一睡,整整睡了三天半,醒來時殷承明已經被警備隊請去喝茶了。
據說當日殷承祚打著殷老爺大義滅親的旗號,揭發殷承明偷了東洋軍的機密文件,惹惱了東洋軍部,這才導致東洋軍與東北軍起了火力衝突。
警備隊來拘捕人時,殷老爺在小佛堂,下人們都知道,老爺一旦進了小佛堂就絕不允許打擾,自然誰都不敢去叫醒他,隻好退而求其次通報了殷承祚。
當實殷承明剛起床,聽了逮捕他的緣由,他既不承認也未做反抗,冷冷地瞥了一眼獰笑的殷承祚,隻吐出四個字“宵小之輩”!從容換了身衣服便跟著警捕走了。
得意忘形的殷承祚,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半個月後,他為今日的得意付出了一條腿的慘痛代價。當時他氣若遊絲,仍不忘問一句:“爹,我是你親兒子嗎?”得到的回答令他瞬間暈厥。
“你是。但我後悔你是,好在還有你妹妹,殷家贅婿會接管家業,你就安心養傷去吧。”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阿七,因忙著春耕播種,一直不得出門,消息自然閉塞,梅川縣城所發生的事是一點兒風聲都沒有聽到。
晚飯後,阿七來到陳員外的屋子,說了她要進城的打算,畢竟這麽些日子過去,又因春耕下種消耗大,該添置的東西還得添置。
陳員外倒沒什麽異議,臨出門又叮囑阿七:“多帶個人去,世道亂起來了,切記財不外露,出門衣著不要太顯眼了……若是能,就請了殷大少爺來家做客,也好叫他散散心。”
阿七應著,心裏莫名的傷感,對陳員外又生一分愧疚,想著以後定要好好孝敬他老人家。抬頭望見將圓的月亮,又想起親爹雷員外,這會子不知道好不好,有沒有受委屈。
一路胡思亂想著回了屋,稀裏糊塗做了無數的夢,早起睜眼卻又一個都記不清。安頓好孩子,再三叮囑陳平姐妹倆,瑣瑣碎碎的事怎麽總是說不完,好不容易吃完早餐,陳杏已經套好了車,裝了一車麩皮子,單等阿七出去了,才趕了車上路。小二照例跟在車後,顛兒顛兒跑得歡。
阿七穿著件藍底小碎花的舊夾襖,裹著花頭巾,坐在車頂漸漸遠去,老遠了那花頭巾還是那樣顯眼,倒像回門的新娘子。不過這話,陳家大院門口目送的諸人,存之於心卻沒有一個宣之於口。
緊趕慢趕,還是趕在太陽落山之前進了城。阿七將列好的購物單子給了陳杏,讓他去置辦,自己帶著小二去太和堂打探消息。
才轉過兩條街,就見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湧而去,倒像趕著去瞧稀奇似的,人人步履匆匆,交頭接耳,滿臉八卦。阿七隨手拉了一個婆子問:“大娘,這是趕著幹什麽去呀?”
那婆子瞧了一眼阿七,興奮地喊道:“官府剿匪了,抓了個匪首啊,居然是太和堂的大少爺,可有好戲瞧了。快走,快走,晚了就瞧不著了。”
“誰?你說誰?”青天白日,阿七頓覺五雷轟頂。
不待多想,她提了一口氣,不由自主地跟在那婆子身後小跑起來,腦子裏卻如漿糊一般,眼前幢幢的人影忽左忽右地飄浮著,她踉踉蹌蹌的模樣,惹得小二在後麵狂叫幾聲,不得已也跟著她跑起來。
轉了一個彎,又過了一條街,那婆子早已不見了身影,眼前人山人海,耳音嘈嘈,阿七不得不放慢腳步。
街道已經被人圍得水泄不通,中間留出的一條通道,隨著由遠而近的押解隊伍逐漸擴大,仿佛一條長蛇,因著吞了個巨物而鼓起了一塊,那鼓起在緩緩滑動,它的身體也隨之不安地扭動。
阿七顧不得人多,使勁拔開人群擠到街前,押解隊伍已近在眼前,阿七本能地抬頭瞧去,走在最前麵的是幾匹高頭大馬,馬上的人一身戎裝,威嚴肅殺,令人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