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衝著江白來的
荒年不慌,長姐錢糧囤滿倉 作者:今天也不想上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人,這是我們村中招贅的婦人,她家中就是她主事!”
“不知今次收糧,一畝幾何,還請大人劃下個章程來,小老兒好讓大家夥準備去。”
裏正簡單解釋了一句,便將話頭引到了糧稅上,不想讓這收糧官盯著江白不放。
提起正事,這人總算收回了落在江白身上的目光。
“今次收糧,十稅三,你們江家村的糧食可是豐收,想來定能足量上繳吧?”
收糧官捊捊胡須,斜眼看著裏正。
“什麽?”
“十稅三?”
“怎麽會收這麽多?”
往常的田稅最多是十稅二,再往前幾年的時候,更是隻有十稅一,今年眼看著要鬧旱,怎麽會十稅三?
村子裏的人都不可置信,就連江白都皺起了眉頭。
她們家統共三畝地,總收成不足五百斤。
這收糧官口中的十稅三可不是按照實際收成來,他說江家村今年豐收。
當真豐收的時候,畝產二百四十到二百八十斤不等。
按照豐收的最高標準,一畝地要交八十四斤糧,三畝則是二百五十二斤。
直接是她們今年收成的一半。
再刨除九成上交族倉,好家夥,她們家能留下的糧食連三十斤都不到。
這是要餓死誰?
“肅靜。”
衙役門拔刀出鞘,麵色冷沉,虎目一瞪,村民們頓時噤聲。
“十稅三是老規矩了,南安縣十裏八村,就屬你們村收成最好,按律上納是正該的。”
裏正苦著臉,啪地一聲跪在地上,村民們如得了信號般一同跪下。
“大人,今年雨水不豐,蟲害頻出,地裏收成減少,還請大人可憐可憐我們,重新定個均數吧!”
同樣是十稅三,是按二百八十斤來收,還是按照一百五十斤來收,裏麵的差距大著呢!
難怪秋收前裏正去縣衙請收糧官下鄉總請不來,若當時人來了,先采收了均數,這田稅也就有了定數。
這樣一來,就不能似現在這般獅子大張口了。
江白同村民們一起跪在地上,心中嘲諷地想著。
“這好說。”
收糧官微微一笑,翻開手上的書冊。
“以上年定今年,如何?”
裏正麵色一變,抬頭看向收糧官。
上年江家村正是豐年,最好的田收成二百八十斤,最次的田收成二百四十斤,當時定均數時,便定了二百六十斤。
可今年不同。
他的目光對上收糧官的目光,收糧官眼神微閃,朝江白那個方向輕抬下巴。
裏正心頭一凜,忙低下頭去。
有那機靈的村民瞧見收糧官的眼色,跪著挪到裏正身前。
“叔,大人的意思……”
“閉嘴。”
裏正喝止住他,手微微顫抖。
“行了,便按去年的均數,叫人籌糧去吧,給你們一個時辰,若還沒籌足,我們手上的刀可不長眼睛。”
收糧官揮了揮手,將人喝退。
待村民離去之後,有一個衙役湊到他麵前,低聲道:“大哥,剛剛那婦人是不是就是……”
“閉嘴,少說,多看。”
收糧官給了他一個冷眼,那人悻悻而退,再不敢言語。
收糧官則是高深莫測地看著江白離去的背影,複又收回了目光,靜等著村民們把糧籌好,好一並進縣衙去。
“裏正大伯,可派人去打聽了隔壁村子的收稅情況?”
江白還不知道那收糧官與裏正的眉眼官司,散了之後,沒回去籌糧,反倒跟在裏正身後,來到了裏正家。
裏正複雜的看了她一眼,點了點頭。
“二毛跑了一趟,也是十稅三。”
“不過他們的均數是一百四。”
這是按照今年正常的收成來的。
“他們是在針對我們江家村?”
江白皺眉,都是收稅,緣何江家村的均數要按上年的來。
“是……行了,你也快回家備糧吧!”
裏正剛要點頭,突然反應過來,揮揮手將江白趕了回去。
待江白一走,裏正便扭身找族長去了。
“同是南安縣治下,江家村也不比別的村子多出什麽來,為什麽僅有江家村的均數比照上年?”
江白想不明白,索性說出來,與季延文一起商量。
季延文家中沒有種地,或者是他成為季延文的時候,家中已經沒有田地,所以不曾上過田稅。
“按理來說,縣衙定均數,該是采一方地域最優及最次,取二者折中。”
“朱家村的尚算正常。”
“莫非是江家村有人得罪了縣衙的人?”
江白搖頭,她也想不明白。
這稅是交得起的,隻是交了之後,他們一家子的糧食打哪裏來,可要好好合計合計。
“你說……有沒有可能是陳府?”
想不到答案的時候,就先想自己的仇人。
陳府是南安縣大戶,又有一個疑似從京城裏來的貴人,若是他們向縣衙打個招呼,為難一下江家村這些平頭百姓,也是容易得很。
江白目露恍然,難怪,難怪那牙婆一連半個月都沒來江家村。
想到收糧官的眼神,或許不止她想到的那層含義。
這麽說,是衝她來的?
想到這裏,她讓季延文和江綠在家中備糧,自己再次朝著裏正家走去。
到地方之後,果然沒見到人。
“在族長家?”
果真是有貓膩。
江白的心微微下沉,腳步匆匆地朝著族長家走去,到了門口不遠處,又停了下來。
看著族長家門口進進出出的人,她靜靜的站在那裏,等著裏正與族長商議的結果。
端看他們怎麽選吧!
她靠在樹蔭下,閉目養神。
屋內,打發走了過來告苦的村民,裏正與族長才能坐下來好好談話。
“大伯,您說這事可怎麽辦?”
“那收糧官冷眼瞧著是看上了白丫頭,若是把白丫頭交出去,說不準我們村的均數便能比照著朱家村的來,這樣大家多少還有些活路。”
“若真按去年,大家夥的日子可怎麽活啊!”
裏正雖然是裏正,可真涉及這樣的族中大事,還是要與族長商議。
族長不喜與官府的人打交道,便將一應事情都交給了裏正應付,聽了裏正的話,他的麵色已經陰沉下來。
“這事兒,還有哪些人看出來?”
“安木、安壽還有民孝三叔該都是看出來了,還有一些,沒在我跟前說過,怕是也看出來點什麽。”
“白丫頭的相貌太出眾了,她一個人站在一群大老爺們中間,可不是顯眼得很。”
“不知今次收糧,一畝幾何,還請大人劃下個章程來,小老兒好讓大家夥準備去。”
裏正簡單解釋了一句,便將話頭引到了糧稅上,不想讓這收糧官盯著江白不放。
提起正事,這人總算收回了落在江白身上的目光。
“今次收糧,十稅三,你們江家村的糧食可是豐收,想來定能足量上繳吧?”
收糧官捊捊胡須,斜眼看著裏正。
“什麽?”
“十稅三?”
“怎麽會收這麽多?”
往常的田稅最多是十稅二,再往前幾年的時候,更是隻有十稅一,今年眼看著要鬧旱,怎麽會十稅三?
村子裏的人都不可置信,就連江白都皺起了眉頭。
她們家統共三畝地,總收成不足五百斤。
這收糧官口中的十稅三可不是按照實際收成來,他說江家村今年豐收。
當真豐收的時候,畝產二百四十到二百八十斤不等。
按照豐收的最高標準,一畝地要交八十四斤糧,三畝則是二百五十二斤。
直接是她們今年收成的一半。
再刨除九成上交族倉,好家夥,她們家能留下的糧食連三十斤都不到。
這是要餓死誰?
“肅靜。”
衙役門拔刀出鞘,麵色冷沉,虎目一瞪,村民們頓時噤聲。
“十稅三是老規矩了,南安縣十裏八村,就屬你們村收成最好,按律上納是正該的。”
裏正苦著臉,啪地一聲跪在地上,村民們如得了信號般一同跪下。
“大人,今年雨水不豐,蟲害頻出,地裏收成減少,還請大人可憐可憐我們,重新定個均數吧!”
同樣是十稅三,是按二百八十斤來收,還是按照一百五十斤來收,裏麵的差距大著呢!
難怪秋收前裏正去縣衙請收糧官下鄉總請不來,若當時人來了,先采收了均數,這田稅也就有了定數。
這樣一來,就不能似現在這般獅子大張口了。
江白同村民們一起跪在地上,心中嘲諷地想著。
“這好說。”
收糧官微微一笑,翻開手上的書冊。
“以上年定今年,如何?”
裏正麵色一變,抬頭看向收糧官。
上年江家村正是豐年,最好的田收成二百八十斤,最次的田收成二百四十斤,當時定均數時,便定了二百六十斤。
可今年不同。
他的目光對上收糧官的目光,收糧官眼神微閃,朝江白那個方向輕抬下巴。
裏正心頭一凜,忙低下頭去。
有那機靈的村民瞧見收糧官的眼色,跪著挪到裏正身前。
“叔,大人的意思……”
“閉嘴。”
裏正喝止住他,手微微顫抖。
“行了,便按去年的均數,叫人籌糧去吧,給你們一個時辰,若還沒籌足,我們手上的刀可不長眼睛。”
收糧官揮了揮手,將人喝退。
待村民離去之後,有一個衙役湊到他麵前,低聲道:“大哥,剛剛那婦人是不是就是……”
“閉嘴,少說,多看。”
收糧官給了他一個冷眼,那人悻悻而退,再不敢言語。
收糧官則是高深莫測地看著江白離去的背影,複又收回了目光,靜等著村民們把糧籌好,好一並進縣衙去。
“裏正大伯,可派人去打聽了隔壁村子的收稅情況?”
江白還不知道那收糧官與裏正的眉眼官司,散了之後,沒回去籌糧,反倒跟在裏正身後,來到了裏正家。
裏正複雜的看了她一眼,點了點頭。
“二毛跑了一趟,也是十稅三。”
“不過他們的均數是一百四。”
這是按照今年正常的收成來的。
“他們是在針對我們江家村?”
江白皺眉,都是收稅,緣何江家村的均數要按上年的來。
“是……行了,你也快回家備糧吧!”
裏正剛要點頭,突然反應過來,揮揮手將江白趕了回去。
待江白一走,裏正便扭身找族長去了。
“同是南安縣治下,江家村也不比別的村子多出什麽來,為什麽僅有江家村的均數比照上年?”
江白想不明白,索性說出來,與季延文一起商量。
季延文家中沒有種地,或者是他成為季延文的時候,家中已經沒有田地,所以不曾上過田稅。
“按理來說,縣衙定均數,該是采一方地域最優及最次,取二者折中。”
“朱家村的尚算正常。”
“莫非是江家村有人得罪了縣衙的人?”
江白搖頭,她也想不明白。
這稅是交得起的,隻是交了之後,他們一家子的糧食打哪裏來,可要好好合計合計。
“你說……有沒有可能是陳府?”
想不到答案的時候,就先想自己的仇人。
陳府是南安縣大戶,又有一個疑似從京城裏來的貴人,若是他們向縣衙打個招呼,為難一下江家村這些平頭百姓,也是容易得很。
江白目露恍然,難怪,難怪那牙婆一連半個月都沒來江家村。
想到收糧官的眼神,或許不止她想到的那層含義。
這麽說,是衝她來的?
想到這裏,她讓季延文和江綠在家中備糧,自己再次朝著裏正家走去。
到地方之後,果然沒見到人。
“在族長家?”
果真是有貓膩。
江白的心微微下沉,腳步匆匆地朝著族長家走去,到了門口不遠處,又停了下來。
看著族長家門口進進出出的人,她靜靜的站在那裏,等著裏正與族長商議的結果。
端看他們怎麽選吧!
她靠在樹蔭下,閉目養神。
屋內,打發走了過來告苦的村民,裏正與族長才能坐下來好好談話。
“大伯,您說這事可怎麽辦?”
“那收糧官冷眼瞧著是看上了白丫頭,若是把白丫頭交出去,說不準我們村的均數便能比照著朱家村的來,這樣大家多少還有些活路。”
“若真按去年,大家夥的日子可怎麽活啊!”
裏正雖然是裏正,可真涉及這樣的族中大事,還是要與族長商議。
族長不喜與官府的人打交道,便將一應事情都交給了裏正應付,聽了裏正的話,他的麵色已經陰沉下來。
“這事兒,還有哪些人看出來?”
“安木、安壽還有民孝三叔該都是看出來了,還有一些,沒在我跟前說過,怕是也看出來點什麽。”
“白丫頭的相貌太出眾了,她一個人站在一群大老爺們中間,可不是顯眼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