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漁網最好的材料就是尼龍。


    最傳統的方式是用麻,但麻做的漁網韌性差,特別容易腐爛,一旦碰上大家夥,能立馬把漁網撕開。


    短暫權衡一番,陳東把目光對準柳樹。


    柳樹不能直接編網,但柳樹根可以。


    嚴格來說,隻要根係發達的樹都能做,特別是南方的大榕樹,簡直是編漁網的最好選擇。


    吳家溝也有人知道這個辦法,但從來沒人成功。


    其原因就在於選材。


    同樣是柳樹,要選長在水邊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根莖泡在水裏。


    植物會隨著環境改變自身。


    從小長大水邊的柳樹,本身就更適應水,防腐和韌性都是首選。


    陳東從水裏趟到柳樹旁,盤虯臥龍的樹根有一部分裸露在外。


    這尺寸正符合陳東的心意。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便是如此。


    上了岸,陳東擦幹腳,回家把工具取了出來。


    陳東先用鋸子把樹放倒,再用鐵鍁一點點把周圍的土清理掉。


    這種幾十年的老樹,樹根相當結實,隨便一條都和手腕差不多。


    等把所有殘土清理幹淨,樹根的上端就徹底暴露出來。


    柳樹紮根很深,陳東壓根不打算把整個樹根挖出來,上麵的原材料已經夠用了。


    樹根不能直接當使用,需要把外皮剝開。


    根莖的外皮很厚,需要撕成小拇指粗的條,再把剝好的樹皮橫豎相交,最後形成井字形。


    如果有一台梭子機,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可現在什麽都沒有,隻能靠純手工編織。


    陳東做的是抄網,主要是用於清理囤子,不需要太大,做起來倒是能容易些。


    不到兩個小時,一張抄網已經基本成型。


    唯一要做的,就是讓老太太用廢皮子把四周封邊,保證在水裏不會散花。


    ……


    陳東捕魚是為了保證維生素等營養的持續攝取。


    可想達到這個目的,就隻能是新鮮的魚,魚幹做不到這點。


    也就說,現在需要把魚養起來!


    蓄水池裏的水,通過溫度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在陽光房裏形成正向循環。


    魚屬於濾食性生物,主要吃水裏的浮遊生物,而魚糞便同樣會滋生微生物。


    這種反複循環,會把整個蓄水池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鏈。


    既能養魚,又能保證生態平衡,相當於一舉兩得。


    從宏觀角度上說,陳東在複刻的是熱帶雨林氣候。


    上麵有植物,下麵有水源,這是典型的適居地。


    沒人會想到如此浩大的工程,竟藏匿於一個東北的山溝溝裏。


    陳東把所有規劃從頭到尾捋順一遍,也就更堅定他之前的思想。


    荒野生存的內核是原理,哪怕天時地利人和什麽都不占,但隻要抓住其中原理,也能拚出一方天地。


    ……


    吳家溝的人還在忙著防禦野獸。


    不過,他們的手段實在是小兒科,隻是用木柵欄在把吳家溝包圍起來。


    上麵掛的幾個響鈴,就是唯一的警報方式。


    保衛科的人持槍巡邏,最大程度保證隊裏的安全。


    隊長沒跟人說過,但他自己知道,他是在學陳東。


    黃皮子下山的時候,隻有陳東家安然無恙,連根雞毛都沒丟。


    再看看陳東新修的木柵欄,隊上瞬間全明白了。


    他以為,是木柵欄立下了功勞。


    這個想法注定他要吃大虧。


    物理性的防禦,相當於一個人的鎧甲,最多保證挨揍的時候不太疼。


    真正的防禦應該是刀,對方隻要看見了,就不敢往前湊。


    陳東的鵝糞,就是這把刀。


    不過,這些東西是隊長絕對想不到的。


    ……


    吳家溝不大,誰家放個響屁都能知道。


    陳東在河裏撈魚的事兒,很快就傳到隊長耳朵裏。


    隊長攔不住,也不敢攔,隻能暗中著急。


    同在一個村裏,陳東風生水起,他們連苗子都沒種。


    短期看,這是一種強烈的不公平。


    可從長期看,這是要命的大事兒。


    到了秋收,上頭來人收糧食,上百戶人家都沒收成,隻有陳家有,這時候就沒辦法往天氣上甩鍋了!


    現在隊長已經做了兩手準備。


    如果所有人都能種地,那就最好不過了。


    假如不能,那隻能毀掉陳東的所有,以此給自己找一個體麵的說辭。


    最起碼,保住這頂烏紗帽。


    大家各忙各的,互不幹擾。


    幾天過去,陳東帶著抄網去了河邊。


    離著老遠,陳東就聽見囤子裏撲騰聲。


    用抄網撥開,十幾條魚在裏麵撲騰著水花,大部分是草魚,還有幾條鯉魚。


    野生的東西長不大,最大也不會超過十斤。


    不過,陳東已經很滿足了!


    把魚收起來之前,陳東又在河邊挖了幾個河蚌。


    河蚌也是維持水生態的重要部分,直白地說,它更像是一個淨化器,把浮遊生物都吃掉,保證水質幹淨。


    漁獲頗豐。


    陳東立馬跑到山坡,打開蓄水池的入口,把魚和河蚌都放進去。


    蓄水池連接的是山頂的泉水,每天都源源不斷地往蓄水池裏湧入。


    陳東提前計算過,要讓湧入量低於蒸發量,這樣才能保證蓄水池不會過滿。


    對於這個成果,陳東還算比較滿意。


    在這方麵,現在不需要下太多功夫,隻要保證現狀不被破壞就行。


    不過,有一件事還是要解決的,那就是持續的水源。


    一旦進入大旱,到處都是一片幹涸,山頂的泉眼也會如此。


    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就是地下河。


    地下河處於地麵之下,受到天氣影響的因素非常小,即便到了旱季,裏麵的水源也是很豐富的。


    不過,勘探地下河,需要專業的探水器,以現在的工具肯定是做不到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仰仗之前的經驗,從地形地貌上分析,盡可能接近地下河的位置。


    而在這個期間,陳東則需要一些新的工具,保證勘探後可以順利挖掘。


    畢竟,這地下河動輒深藏幾十米,如果運氣不好,很可能將近百米。


    現在不做好準備,到時候隻能幹著急。


    好在陽光房解決了農作物生長的問題,河裏的囤子解決了魚的問題。


    這就讓陳東有了大把時間建造和收集物資。


    短暫想了想,陳東決定先儲存鐵礦石,再收集時令性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香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香墨並收藏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