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賭時間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錘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朱元璋到了這個時候還想著要保存實力,邵榮口中雖未明言,心下卻失望無比。
說起來,邵榮原本是郭子興的親信,後來被郭子興指派給朱元璋做副將,之後的幾年,邵榮一直跟隨朱元璋征戰四方、出生入死,被朱元璋的能力和眼光深深折服,一直對對方忠心耿耿。
然而這段時間來朱元璋的種種表現,卻讓他越來越懷疑自己跟錯了人。
首先就是處死那些主張和郭洺講和的將領。在邵榮看來,壽春失陷,大夥的家眷盡數落入郭洺之手,有人會產生這種想法不足為怪,略加懲處也就罷了,怎麽也罪不至死,可朱元璋卻堅持要處死這些老弟兄。
其實處死主和派雖然殘忍,但也情有可原,畢竟這種時候,想要保證軍心士氣可用,必然要采取一些極端措施。
真正讓邵榮覺得朱元璋已經不合適自己追隨的,還是大夥南下過程中對沿途百姓的各種燒殺搶奪、奸淫擄掠。盡管邵榮心裏清楚,倘若弟兄們不這麽做,馬上就得餓死,但他心底還是有深深的愧疚感。
畢竟自己這幫人,當初就是因為受不了元朝官府的敲骨吸髓,這才憤而起事,發誓要推翻朝廷,可如今自己等人的所作所為,卻比當初的官府更加殘忍,早知如此,當初起義的初衷是什麽……
“邵大哥,追隨朱某這麽多年,如今落得此番境地,你心中是不是後悔了?”
邵榮臉上的失望之色很快被朱元璋察覺,由於邵榮的年紀比朱元璋略大幾歲,此時的朱元璋特意稱呼他為大哥——通常情況下,朱元璋隻會稱呼對方為邵將軍。
重重地歎了口氣,朱元璋忽然拔出腰間佩劍,一麵遞給邵榮,一麵沉聲道:“倘若邵大哥果真心生懊悔,本帥亦無話可說,你隻管用這把劍割下我的頭顱,去向那郭天敘邀功請賞就是。”
邵榮聞言,臉色漲得通紅,忙搖頭否認道:“大帥說得什麽話,末將既受大帥厚恩,這條命就是大帥的,哪怕將來萬劫不複,也絕無怨言!”
雖說心裏對朱元璋有些失望,但邵榮仍舊不打算背叛對方。沒辦法,忠臣不事二主,誰讓自己當初選擇的是此人呢。
暗自咽了口唾沫,邵榮再次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接著開口向朱元璋道:“大帥,倘若陳友定、陳友諒等人真的出兵救援臨海,我等屆時要不要配合他們一起行動?”
朱元璋聞言,閉著眼睛沉思許久,緩緩睜眼道:
“臨海已是孤城死地,我等派兵過去營救,非但沒辦法替方國珍解圍,反而正中那郭天敘的下懷。郭家軍列裝有大量火器,眼下天氣晴朗,倘若直接與對方野戰,隻怕難逃大敗。”
“與其配合陳友定、陳友諒發兵前往臨海,倒不如說服二人,派幾支老弱病殘佯裝支援臨海,暗地裏,讓他們把主力全部集中到桐廬城,圍攻城內徐達這五萬兵馬。”
朱元璋說到這裏,心中隻覺自己的想法非常可行,語氣漸漸興奮起來:
“沒錯,正該如此!桐廬這夥郭家軍困在城內三個月,周邊補給線都被本帥切斷,五萬多兵馬人吃馬嚼,差不多也快到強弩之末的地步了,陳友定若再派一支主力大軍前來圍攻,對方定然支撐不了多久!”
此時的桐廬城下,除了朱元璋本部六七萬大軍外,還有陳友諒帶來的五萬兵馬,加起來約摸有十二萬人。
這十二萬人架設各類攻城器械,不分晝夜地對著小小的桐廬城輪流猛攻,雖說暫時還沒能攻破城池,但是毫無疑問,已經給城內的徐達造成了極大損失。
倘若福建的陳友定再派遣七八萬大軍加入圍攻,湊足二十萬兵馬,朱元璋有理由相信,徐達麾下的士兵就算真的一個個都是鐵打的,也絕對抗不住這種壓力。
畢竟兵力太過懸殊,二十萬對戰五萬,要是這樣都拿不下桐廬城,那也沒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邵大哥,你馬上派使者南下聯係陳友定,讓對方先派幾支疑兵前往台州,假裝援救方國珍,而後迅速發主力北上,與本帥的兵馬會合!”
說白了,朱元璋的計劃,無非就是想在郭洺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攻破桐廬城,將城內徐達的五萬郭家軍殲滅收編。隻有如此,他麾下的兵馬才能在衢州站住腳,慢慢與郭洺展開決戰。
桐廬城內的五萬郭家軍一天不被消滅,朱元璋心中就一天不能安寧,這也是為什麽明知道郭洺的主力大軍正在進攻方國珍,朱元璋也不敢派兵前去解圍。
他這裏前腳敢拔營向東,後腳桐廬城裏的郭家就敢出城,從後方給他造成威脅。
“末將遵命!”
聽了朱元璋的命令,邵榮呆了呆,很快理解了對方的用意,心中既覺佩服,又有些擔憂道:
“大帥,倘若咱們二十萬大軍還是攻不下桐廬,台州那邊的郭家軍聞訊前來援救,如何是好?”
朱元璋眯著眼睛,聲音冷冷道:“你說的這種情況本帥已經考慮過了,所以本帥要做的,就是跟姓郭的賭時間!賭在對方主力到來之前,桐廬城已被我軍攻破!”
說實話,局勢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其實朱元璋心裏也清楚,郭洺在江南的基業已經十分牢固,自己就算再怎麽掙紮,也動搖不到對方的根本。
對方哪怕在衢州連吃敗仗,大不了收兵退回集慶路、太平路,好好休養生息一年半載,馬上又能拉出幾十萬大軍。
反觀自己,江北的地盤全部丟失,手中沒有任何可供經營的根據地,這次要是當真全軍覆沒了,那就隻剩下死路一條了。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決定豁出所有,和郭洺戰鬥到最後一刻,因為他實在太不甘心。
“真是該死,那二十四名淮西大將,分明是本帥親手挑選出來的,為什麽,為什麽偏偏卻被你帶走了!為什麽!!”
說起來,邵榮原本是郭子興的親信,後來被郭子興指派給朱元璋做副將,之後的幾年,邵榮一直跟隨朱元璋征戰四方、出生入死,被朱元璋的能力和眼光深深折服,一直對對方忠心耿耿。
然而這段時間來朱元璋的種種表現,卻讓他越來越懷疑自己跟錯了人。
首先就是處死那些主張和郭洺講和的將領。在邵榮看來,壽春失陷,大夥的家眷盡數落入郭洺之手,有人會產生這種想法不足為怪,略加懲處也就罷了,怎麽也罪不至死,可朱元璋卻堅持要處死這些老弟兄。
其實處死主和派雖然殘忍,但也情有可原,畢竟這種時候,想要保證軍心士氣可用,必然要采取一些極端措施。
真正讓邵榮覺得朱元璋已經不合適自己追隨的,還是大夥南下過程中對沿途百姓的各種燒殺搶奪、奸淫擄掠。盡管邵榮心裏清楚,倘若弟兄們不這麽做,馬上就得餓死,但他心底還是有深深的愧疚感。
畢竟自己這幫人,當初就是因為受不了元朝官府的敲骨吸髓,這才憤而起事,發誓要推翻朝廷,可如今自己等人的所作所為,卻比當初的官府更加殘忍,早知如此,當初起義的初衷是什麽……
“邵大哥,追隨朱某這麽多年,如今落得此番境地,你心中是不是後悔了?”
邵榮臉上的失望之色很快被朱元璋察覺,由於邵榮的年紀比朱元璋略大幾歲,此時的朱元璋特意稱呼他為大哥——通常情況下,朱元璋隻會稱呼對方為邵將軍。
重重地歎了口氣,朱元璋忽然拔出腰間佩劍,一麵遞給邵榮,一麵沉聲道:“倘若邵大哥果真心生懊悔,本帥亦無話可說,你隻管用這把劍割下我的頭顱,去向那郭天敘邀功請賞就是。”
邵榮聞言,臉色漲得通紅,忙搖頭否認道:“大帥說得什麽話,末將既受大帥厚恩,這條命就是大帥的,哪怕將來萬劫不複,也絕無怨言!”
雖說心裏對朱元璋有些失望,但邵榮仍舊不打算背叛對方。沒辦法,忠臣不事二主,誰讓自己當初選擇的是此人呢。
暗自咽了口唾沫,邵榮再次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接著開口向朱元璋道:“大帥,倘若陳友定、陳友諒等人真的出兵救援臨海,我等屆時要不要配合他們一起行動?”
朱元璋聞言,閉著眼睛沉思許久,緩緩睜眼道:
“臨海已是孤城死地,我等派兵過去營救,非但沒辦法替方國珍解圍,反而正中那郭天敘的下懷。郭家軍列裝有大量火器,眼下天氣晴朗,倘若直接與對方野戰,隻怕難逃大敗。”
“與其配合陳友定、陳友諒發兵前往臨海,倒不如說服二人,派幾支老弱病殘佯裝支援臨海,暗地裏,讓他們把主力全部集中到桐廬城,圍攻城內徐達這五萬兵馬。”
朱元璋說到這裏,心中隻覺自己的想法非常可行,語氣漸漸興奮起來:
“沒錯,正該如此!桐廬這夥郭家軍困在城內三個月,周邊補給線都被本帥切斷,五萬多兵馬人吃馬嚼,差不多也快到強弩之末的地步了,陳友定若再派一支主力大軍前來圍攻,對方定然支撐不了多久!”
此時的桐廬城下,除了朱元璋本部六七萬大軍外,還有陳友諒帶來的五萬兵馬,加起來約摸有十二萬人。
這十二萬人架設各類攻城器械,不分晝夜地對著小小的桐廬城輪流猛攻,雖說暫時還沒能攻破城池,但是毫無疑問,已經給城內的徐達造成了極大損失。
倘若福建的陳友定再派遣七八萬大軍加入圍攻,湊足二十萬兵馬,朱元璋有理由相信,徐達麾下的士兵就算真的一個個都是鐵打的,也絕對抗不住這種壓力。
畢竟兵力太過懸殊,二十萬對戰五萬,要是這樣都拿不下桐廬城,那也沒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邵大哥,你馬上派使者南下聯係陳友定,讓對方先派幾支疑兵前往台州,假裝援救方國珍,而後迅速發主力北上,與本帥的兵馬會合!”
說白了,朱元璋的計劃,無非就是想在郭洺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攻破桐廬城,將城內徐達的五萬郭家軍殲滅收編。隻有如此,他麾下的兵馬才能在衢州站住腳,慢慢與郭洺展開決戰。
桐廬城內的五萬郭家軍一天不被消滅,朱元璋心中就一天不能安寧,這也是為什麽明知道郭洺的主力大軍正在進攻方國珍,朱元璋也不敢派兵前去解圍。
他這裏前腳敢拔營向東,後腳桐廬城裏的郭家就敢出城,從後方給他造成威脅。
“末將遵命!”
聽了朱元璋的命令,邵榮呆了呆,很快理解了對方的用意,心中既覺佩服,又有些擔憂道:
“大帥,倘若咱們二十萬大軍還是攻不下桐廬,台州那邊的郭家軍聞訊前來援救,如何是好?”
朱元璋眯著眼睛,聲音冷冷道:“你說的這種情況本帥已經考慮過了,所以本帥要做的,就是跟姓郭的賭時間!賭在對方主力到來之前,桐廬城已被我軍攻破!”
說實話,局勢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其實朱元璋心裏也清楚,郭洺在江南的基業已經十分牢固,自己就算再怎麽掙紮,也動搖不到對方的根本。
對方哪怕在衢州連吃敗仗,大不了收兵退回集慶路、太平路,好好休養生息一年半載,馬上又能拉出幾十萬大軍。
反觀自己,江北的地盤全部丟失,手中沒有任何可供經營的根據地,這次要是當真全軍覆沒了,那就隻剩下死路一條了。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決定豁出所有,和郭洺戰鬥到最後一刻,因為他實在太不甘心。
“真是該死,那二十四名淮西大將,分明是本帥親手挑選出來的,為什麽,為什麽偏偏卻被你帶走了!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