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穩了穩了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錘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參政府都事詹鼎,拜見吳國公。”
“詹都事不必多禮,不知閣下此番到本國公軍營,可是為了商議令主歸順事宜麽?”
詹鼎為人忠懇勤勉,答應了方國珍後,立刻便動身起行,攜帶大量貴重禮物,前往婺州城外的郭家軍軍營,親自拜見郭洺。
郭洺並不清楚方國珍的真實來意,以為方國珍派遣使拜見,是真心要歸降自己,於是在軍營設宴接待了詹鼎,主動向對方詢問來意。
詹鼎拱手作拜道:“如國公所言,我家參政大人確實有意歸順國公,卻不知國公準備授予我家主公什麽官職,如何安置其親族家眷?”
“這個本國公當然有安排。”早在富陽出兵之前,郭洺便做好了招降方國珍的準備,當即開口道:“當初天下豪傑並起抗元,方國珍也算首倡義舉,本國公自然不會與他和他的親族為難。”
“隻要方國珍肯真心歸順,屆時本國公會封他為順義侯,世襲罔替,接著將他們方氏全族遷往金陵,各賜宅邸,所有衣食供給,一如當下。至於溫、台、婺、處等地的官吏,則暫時不做變動,待我滅了朱重八和陳友定,再行調度。”
考慮到方氏家族經營浙江東南多年,根深蒂固,郭洺當然不放心讓這幫家夥再留守舊地,但短時間內想將當地的官場徹底大換血一遍,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
郭洺因此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隻遷走當地的方氏一族,其他地方官吏暫時保留原職,等自己平定完南方其他亂黨後再來安排。
這麽做應該沒什麽問題。
在郭洺的印象裏,方國珍一直是個沒什麽野心的人,曆史上,朱元璋攻滅陳友諒、張士誠後,很快便調轉矛頭南下對付方國珍,而方國珍抵抗不住,沒多久便率部投降。
既然朱元璋能順利降服此人,郭洺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做到。現在自己要兵有兵,要糧有糧,不怕那方國珍耍什麽陰謀詭計。
軍營下,見郭洺似已上當,詹鼎心中暗喜,忙合袖道:“國公放心,方氏舉族搬遷到金陵之事,在下回去定會好生勸說我家參政大人,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
“隻不過我家參政大人奴仆成群、家業甚大,倘若倉促內遷,隻怕難以成行,還有溫、台各地的關防交接,也需要一定時日。”
郭洺聽到這裏,心中隱隱意識到不對,不過口中卻道:“無妨,本國公多給你們些時間做準備就是了,嗯……十五天之後方氏家族,舉族北遷,這樣如何?”
“十五天足矣,多謝國公大人!”
聽到自己為自家主公爭取了十五天的時間,詹鼎越發欣喜,趕忙對著郭洺屈膝行禮——他原先還以為,自己能為方國珍爭取五天時間就算難得了。
與郭洺談妥了歸降事宜,詹鼎沒有再做久留,很快便以回台州複命為由,離開了郭家軍軍營。
目送詹鼎離去,郭洺轉頭對一旁的劉基道:
“劉先生,我覺得此次方國珍有可能是故意派人來迷惑本國公,想要趁機拖延時間,到周邊搬救兵,您覺得呢?”
“依在下之見,國公猜得八九不離十。”
劉基伸手捋了捋下頜長髯,眯眼道:“我觀方才那儒生詹鼎的言談舉止,沒有一處不含破綻。國公命方氏舉族北遷,詹鼎身為方國珍心腹,竟不做任何抗爭便欣然同意,哪裏像是使者該有的樣子,這其中必定有詐。”
郭洺點頭道:“某家心裏想的和先生一樣,先前之所以故意同意那詹鼎的條件,不過是為了將計就計,讓對方以為我真的中計罷了。”
“這個在下也看出來了。”劉基站起身來,拱手道:“國公智謀過人,為當世豪傑不能企及,想來這蒙元天下,日後必是國公的囊中之物了。”
“哈哈哈,先生折煞我了。”
聽到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居然拍起了自己的馬屁,郭洺心下其實受用無比,口中卻連連自謙,頓了頓,接著道:
“劉先生滿腹韜略,古今罕見,某雖才德俱薄,願拜先生為國公府參知政事,從今往後,希望先生常在左右,為我出謀劃策、折衝萬裏。”
劉基原本就存了投靠郭洺的心思,此刻聽到郭洺親口授予自己官職,而且一來就是參知政事這樣的高位,心中不免受寵若驚——
想當初自己寒窗十數載,一路科舉高中進士,卻因為秉性剛正,導致仕途舛錯,在蒙元官府兢兢業業多年,最後隻混到“江浙省元帥府都事”這樣的微末小官,說來真是不勝唏噓。
都事一職,在元朝不過區區七品,而且沒什麽權位,但參知政事卻是從二品大員,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大事,兩者地位不啻有天淵之別。
劉基咽了口唾沫,趕忙伏地對郭洺叩首行禮,聲音激動道:“在下,不,臣多謝主公拔擢,自今往後,臣一定盡心竭力、肝腦塗地,以報主公恩德。”
正史中的劉基也曾受過朱元璋征召,不過當時的劉基完全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因此遲遲不肯就命,直到後來發現朱元璋勢力越來越強,這才迫於壓力,不得不動身前往金陵,親自拜見朱元璋。
關於這一點郭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方才授予劉基官職的時候,他還一度擔心對方會不會出言推辭。
此時見劉基如此識趣,非但沒有任何推脫,對自己的稱呼也從“國公”改成了“主公”,郭洺心懷大悅,立刻笑著扶起對方,溫聲道:
“本國公之有先生,猶如魚之有水,隻盼你我君臣協力,能讓這混亂的人間世道,早日重回正軌。”
劉基聞言,正色道:“伯溫不才,願與主公一道努力!”
郭洺微微頷首,心中不禁十分得意。
徐達、常遇春,劉基、李善長……這些原本屬於朱元璋的文臣武將,如今全都攥在自己手裏,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要想逆風翻盤,那除非是被其他位麵的穿越者附體了。
而且那個穿越者,還得自帶各種掛逼係統才行。
“詹都事不必多禮,不知閣下此番到本國公軍營,可是為了商議令主歸順事宜麽?”
詹鼎為人忠懇勤勉,答應了方國珍後,立刻便動身起行,攜帶大量貴重禮物,前往婺州城外的郭家軍軍營,親自拜見郭洺。
郭洺並不清楚方國珍的真實來意,以為方國珍派遣使拜見,是真心要歸降自己,於是在軍營設宴接待了詹鼎,主動向對方詢問來意。
詹鼎拱手作拜道:“如國公所言,我家參政大人確實有意歸順國公,卻不知國公準備授予我家主公什麽官職,如何安置其親族家眷?”
“這個本國公當然有安排。”早在富陽出兵之前,郭洺便做好了招降方國珍的準備,當即開口道:“當初天下豪傑並起抗元,方國珍也算首倡義舉,本國公自然不會與他和他的親族為難。”
“隻要方國珍肯真心歸順,屆時本國公會封他為順義侯,世襲罔替,接著將他們方氏全族遷往金陵,各賜宅邸,所有衣食供給,一如當下。至於溫、台、婺、處等地的官吏,則暫時不做變動,待我滅了朱重八和陳友定,再行調度。”
考慮到方氏家族經營浙江東南多年,根深蒂固,郭洺當然不放心讓這幫家夥再留守舊地,但短時間內想將當地的官場徹底大換血一遍,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
郭洺因此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隻遷走當地的方氏一族,其他地方官吏暫時保留原職,等自己平定完南方其他亂黨後再來安排。
這麽做應該沒什麽問題。
在郭洺的印象裏,方國珍一直是個沒什麽野心的人,曆史上,朱元璋攻滅陳友諒、張士誠後,很快便調轉矛頭南下對付方國珍,而方國珍抵抗不住,沒多久便率部投降。
既然朱元璋能順利降服此人,郭洺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做到。現在自己要兵有兵,要糧有糧,不怕那方國珍耍什麽陰謀詭計。
軍營下,見郭洺似已上當,詹鼎心中暗喜,忙合袖道:“國公放心,方氏舉族搬遷到金陵之事,在下回去定會好生勸說我家參政大人,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
“隻不過我家參政大人奴仆成群、家業甚大,倘若倉促內遷,隻怕難以成行,還有溫、台各地的關防交接,也需要一定時日。”
郭洺聽到這裏,心中隱隱意識到不對,不過口中卻道:“無妨,本國公多給你們些時間做準備就是了,嗯……十五天之後方氏家族,舉族北遷,這樣如何?”
“十五天足矣,多謝國公大人!”
聽到自己為自家主公爭取了十五天的時間,詹鼎越發欣喜,趕忙對著郭洺屈膝行禮——他原先還以為,自己能為方國珍爭取五天時間就算難得了。
與郭洺談妥了歸降事宜,詹鼎沒有再做久留,很快便以回台州複命為由,離開了郭家軍軍營。
目送詹鼎離去,郭洺轉頭對一旁的劉基道:
“劉先生,我覺得此次方國珍有可能是故意派人來迷惑本國公,想要趁機拖延時間,到周邊搬救兵,您覺得呢?”
“依在下之見,國公猜得八九不離十。”
劉基伸手捋了捋下頜長髯,眯眼道:“我觀方才那儒生詹鼎的言談舉止,沒有一處不含破綻。國公命方氏舉族北遷,詹鼎身為方國珍心腹,竟不做任何抗爭便欣然同意,哪裏像是使者該有的樣子,這其中必定有詐。”
郭洺點頭道:“某家心裏想的和先生一樣,先前之所以故意同意那詹鼎的條件,不過是為了將計就計,讓對方以為我真的中計罷了。”
“這個在下也看出來了。”劉基站起身來,拱手道:“國公智謀過人,為當世豪傑不能企及,想來這蒙元天下,日後必是國公的囊中之物了。”
“哈哈哈,先生折煞我了。”
聽到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居然拍起了自己的馬屁,郭洺心下其實受用無比,口中卻連連自謙,頓了頓,接著道:
“劉先生滿腹韜略,古今罕見,某雖才德俱薄,願拜先生為國公府參知政事,從今往後,希望先生常在左右,為我出謀劃策、折衝萬裏。”
劉基原本就存了投靠郭洺的心思,此刻聽到郭洺親口授予自己官職,而且一來就是參知政事這樣的高位,心中不免受寵若驚——
想當初自己寒窗十數載,一路科舉高中進士,卻因為秉性剛正,導致仕途舛錯,在蒙元官府兢兢業業多年,最後隻混到“江浙省元帥府都事”這樣的微末小官,說來真是不勝唏噓。
都事一職,在元朝不過區區七品,而且沒什麽權位,但參知政事卻是從二品大員,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大事,兩者地位不啻有天淵之別。
劉基咽了口唾沫,趕忙伏地對郭洺叩首行禮,聲音激動道:“在下,不,臣多謝主公拔擢,自今往後,臣一定盡心竭力、肝腦塗地,以報主公恩德。”
正史中的劉基也曾受過朱元璋征召,不過當時的劉基完全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因此遲遲不肯就命,直到後來發現朱元璋勢力越來越強,這才迫於壓力,不得不動身前往金陵,親自拜見朱元璋。
關於這一點郭洺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方才授予劉基官職的時候,他還一度擔心對方會不會出言推辭。
此時見劉基如此識趣,非但沒有任何推脫,對自己的稱呼也從“國公”改成了“主公”,郭洺心懷大悅,立刻笑著扶起對方,溫聲道:
“本國公之有先生,猶如魚之有水,隻盼你我君臣協力,能讓這混亂的人間世道,早日重回正軌。”
劉基聞言,正色道:“伯溫不才,願與主公一道努力!”
郭洺微微頷首,心中不禁十分得意。
徐達、常遇春,劉基、李善長……這些原本屬於朱元璋的文臣武將,如今全都攥在自己手裏,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要想逆風翻盤,那除非是被其他位麵的穿越者附體了。
而且那個穿越者,還得自帶各種掛逼係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