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識破陰謀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錘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郭洺緊鑼密鼓,準備與劉福通交戰的當口,金陵城這邊的局勢卻朝著一種詭異的方向演進。
這先前派使者聯絡金陵守軍,自稱要對朱元璋下手的朱文正,居然真的舉兵造反了。
“殺,殺啊,活捉朱重八!”
這日三更,趁著夜色掩護,朱文正身披戰甲、手持鋼刀,率領數千親兵直奔朱元璋的主營,一麵砍殺守衛士兵,一麵四處放火。
“什麽,朱文正這個逆子造反了?取我的披掛來,我要親手殺了他!”
睡夢中的朱元璋陡然驚醒,急匆匆披起鎧甲,指揮親兵抵禦。
由於事出太過倉促,盡管朱元璋已經極力抵禦,卻還是抵禦不住,很快中軍大營就被亂兵衝垮。眼看局勢失控,對方心下大駭,急忙騎馬逃走,然而他的運氣似乎不太好,並未成功逃脫,不多時便被朱文正親自帶人追上,五花大綁活捉了起來。
此刻朱元璋所部,除了追隨朱文正造反的兩萬士兵外,還有六七萬將士事先並不知情,在得知朱元璋被朱文正活捉後,這群人在李文忠的統領下,立刻出營與朱文正作戰,試圖把朱元璋搶奪回來。
朱文正見狀,一麵留下來指揮大軍親自與李文忠激戰,一麵派人將已經被自己控製起來的朱元璋押送到金陵城下,請求城內守軍出城接應。
金陵城內,聽到城外發生如此重大的事,俞扉煙、江黎、孫曦三個女流之輩自然不敢擅做決斷,隻得再度讓人把李善長和胡惟庸請來商議。
李善長和胡惟庸得知消息後,懷疑其中有炸,趕忙加派人手,出城打探虛實,結果探子帶回來的消息全都一致:
首先,城外昨夜的確發生了火並,絕不像是作假,因為滿地的死屍和被大火焚燒過的軍營不會騙人;其次朱元璋此刻已經被綁,整個人看起來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朱文正早早便將他裝進囚車,送到了城外。
“這麽說,朱重八所部果真發生了兵變,那朱文正先前說要起事,全都是真的?”
金陵城國公府大堂,聽罷探子們的稟報,李善長心中半信半疑,喃喃自語道。
俞扉煙道:“既然如此,我馬上安排一支兵馬出城,接應那朱文正。”
“夫人,萬萬不可。”一旁的胡惟庸聽罷,連忙搖頭道:“不管那朱文正是不是真的反了朱重八,我們都不能讓他入城,萬一此人暗藏禍心,豈不是引狼入室嗎?”
李善長遲疑道:“可是我們該怎麽辦呢,就這麽一直讓朱文正在城外的話,萬一對方被其他忠於朱重八的人擊敗,事後上位會不會怪咱們畏首畏尾,貽誤戰機?”
“這……”
胡惟庸聽了這話,頓時啞口無言,不敢再說什麽了,李善長口中的這兩個罪責他可擔當不起。
好在孫曦思忖片刻,主動開口,對李善長和胡惟庸道:“兩位大人,如今局勢不明,依奴家之見,咱們還是先讓那朱文正的人馬留在城外,這也是事出有因,並非咱們有意怠慢。咱們隻要保住了金陵城,就算出了什麽差錯,相信夫君深明大義,日後也不會與我們計較。”
聽到孫曦站在自己這邊,胡惟庸忙點頭附和道:“孫夫人說得是,朱重八也好,朱文正也罷,反正他們都不是郭家軍的人,讓他們自相殘殺再好不過了。咱們就在城內看戲,最多送些糧草兵器出城,支援那朱文正,總之絕不能把他放進來!”
俞扉煙雖是一城主母,但平日裏對軍政要事並無涉及,也不太有主見,聽到孫曦和胡惟庸都不主張出城,於是點頭道:
“好,我都聽你們的。”
…
和之前宣稱擊敗郭洺一樣,所謂朱文正起兵造反,準備投降一事,自然還是朱元璋自導自演的戲碼,目的就是要哄騙城內守軍打開城門,給自己製造入城的機會。
平心而論,這次的戲演得不可謂不逼真,別說金陵城裏的守軍,就連朱元璋本部都有不少將士都上了當,認為朱文正真的已經造反。
可惜如今這個時空,原本屬於朱元璋的謀士們,除了朱升外,此刻幾乎全都站在郭洺這邊,因此朱元璋的計謀注定不可能成功。
“城上各位弟兄,快開門,朱重八已被我們捉住了!快放我們進去!晚了可就被李文忠他們搶走了!”
金陵城下,朱文正的人馬簇擁在關押朱元璋的囚車前,昂起脖子,對城頭的守軍央求道。
城牆上方,李善長低頭向下看去,看到囚車裏關著的果然是朱元璋,心裏暗暗吃驚,對旁邊的胡惟庸道:
“惟庸,下麵那人的確是朱重八無疑,當初在滁州的時候,老夫和對方打過很長時間的交道,絕不會認錯。”
胡惟庸順著李善長的目光望去,眯了眯眼,開口問道:“恩師,你覺得城下這幫人,當真是準備把朱重八交給咱們嗎?”
“難說,難說……”李善長搖了搖頭,語帶猶豫道:“倘若這是那朱重八故意在做局,這未免也太危險了些,哪有拿自己的性命當誘餌的?他就不怕進城之後,橫遭不測嗎?”
“這也不一定,說不定對方真有這樣的膽量。”胡惟庸笑著道:“不過真也好假也罷,咱們試一試就知道了。”
胡惟庸說到這裏,突然向前走了幾步,衝著城牆下方高聲道:“爾等聽著,你們若果真是誠心來投降,現在就將那朱重八處死!隻要處死了他,本官馬上開門放你們進來!”
城下的士兵們,包括朱元璋本人,聽了胡惟庸的話,一下子全都懵了。
眼看自己費盡周折才想出計謀,竟然再次被人識破,朱元璋呆呆地坐在囚車裏,心中氣急敗壞的同時,一時竟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自處。
然而城頭的胡惟庸卻不跟他廢話,發現城下號稱來投降的士兵們並沒有處死朱元璋的意思,立刻轉頭對周邊的守軍下令:
“弓弩手聽令,放箭!!”
胡惟庸是集慶路總管,此時的金陵城內,除了李善長之外,就數他的官職最高。
聽到胡惟庸的命令,周邊的士兵們立刻舉起手中弓弩,望著城外的朱元璋一行人快速射去。
這先前派使者聯絡金陵守軍,自稱要對朱元璋下手的朱文正,居然真的舉兵造反了。
“殺,殺啊,活捉朱重八!”
這日三更,趁著夜色掩護,朱文正身披戰甲、手持鋼刀,率領數千親兵直奔朱元璋的主營,一麵砍殺守衛士兵,一麵四處放火。
“什麽,朱文正這個逆子造反了?取我的披掛來,我要親手殺了他!”
睡夢中的朱元璋陡然驚醒,急匆匆披起鎧甲,指揮親兵抵禦。
由於事出太過倉促,盡管朱元璋已經極力抵禦,卻還是抵禦不住,很快中軍大營就被亂兵衝垮。眼看局勢失控,對方心下大駭,急忙騎馬逃走,然而他的運氣似乎不太好,並未成功逃脫,不多時便被朱文正親自帶人追上,五花大綁活捉了起來。
此刻朱元璋所部,除了追隨朱文正造反的兩萬士兵外,還有六七萬將士事先並不知情,在得知朱元璋被朱文正活捉後,這群人在李文忠的統領下,立刻出營與朱文正作戰,試圖把朱元璋搶奪回來。
朱文正見狀,一麵留下來指揮大軍親自與李文忠激戰,一麵派人將已經被自己控製起來的朱元璋押送到金陵城下,請求城內守軍出城接應。
金陵城內,聽到城外發生如此重大的事,俞扉煙、江黎、孫曦三個女流之輩自然不敢擅做決斷,隻得再度讓人把李善長和胡惟庸請來商議。
李善長和胡惟庸得知消息後,懷疑其中有炸,趕忙加派人手,出城打探虛實,結果探子帶回來的消息全都一致:
首先,城外昨夜的確發生了火並,絕不像是作假,因為滿地的死屍和被大火焚燒過的軍營不會騙人;其次朱元璋此刻已經被綁,整個人看起來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朱文正早早便將他裝進囚車,送到了城外。
“這麽說,朱重八所部果真發生了兵變,那朱文正先前說要起事,全都是真的?”
金陵城國公府大堂,聽罷探子們的稟報,李善長心中半信半疑,喃喃自語道。
俞扉煙道:“既然如此,我馬上安排一支兵馬出城,接應那朱文正。”
“夫人,萬萬不可。”一旁的胡惟庸聽罷,連忙搖頭道:“不管那朱文正是不是真的反了朱重八,我們都不能讓他入城,萬一此人暗藏禍心,豈不是引狼入室嗎?”
李善長遲疑道:“可是我們該怎麽辦呢,就這麽一直讓朱文正在城外的話,萬一對方被其他忠於朱重八的人擊敗,事後上位會不會怪咱們畏首畏尾,貽誤戰機?”
“這……”
胡惟庸聽了這話,頓時啞口無言,不敢再說什麽了,李善長口中的這兩個罪責他可擔當不起。
好在孫曦思忖片刻,主動開口,對李善長和胡惟庸道:“兩位大人,如今局勢不明,依奴家之見,咱們還是先讓那朱文正的人馬留在城外,這也是事出有因,並非咱們有意怠慢。咱們隻要保住了金陵城,就算出了什麽差錯,相信夫君深明大義,日後也不會與我們計較。”
聽到孫曦站在自己這邊,胡惟庸忙點頭附和道:“孫夫人說得是,朱重八也好,朱文正也罷,反正他們都不是郭家軍的人,讓他們自相殘殺再好不過了。咱們就在城內看戲,最多送些糧草兵器出城,支援那朱文正,總之絕不能把他放進來!”
俞扉煙雖是一城主母,但平日裏對軍政要事並無涉及,也不太有主見,聽到孫曦和胡惟庸都不主張出城,於是點頭道:
“好,我都聽你們的。”
…
和之前宣稱擊敗郭洺一樣,所謂朱文正起兵造反,準備投降一事,自然還是朱元璋自導自演的戲碼,目的就是要哄騙城內守軍打開城門,給自己製造入城的機會。
平心而論,這次的戲演得不可謂不逼真,別說金陵城裏的守軍,就連朱元璋本部都有不少將士都上了當,認為朱文正真的已經造反。
可惜如今這個時空,原本屬於朱元璋的謀士們,除了朱升外,此刻幾乎全都站在郭洺這邊,因此朱元璋的計謀注定不可能成功。
“城上各位弟兄,快開門,朱重八已被我們捉住了!快放我們進去!晚了可就被李文忠他們搶走了!”
金陵城下,朱文正的人馬簇擁在關押朱元璋的囚車前,昂起脖子,對城頭的守軍央求道。
城牆上方,李善長低頭向下看去,看到囚車裏關著的果然是朱元璋,心裏暗暗吃驚,對旁邊的胡惟庸道:
“惟庸,下麵那人的確是朱重八無疑,當初在滁州的時候,老夫和對方打過很長時間的交道,絕不會認錯。”
胡惟庸順著李善長的目光望去,眯了眯眼,開口問道:“恩師,你覺得城下這幫人,當真是準備把朱重八交給咱們嗎?”
“難說,難說……”李善長搖了搖頭,語帶猶豫道:“倘若這是那朱重八故意在做局,這未免也太危險了些,哪有拿自己的性命當誘餌的?他就不怕進城之後,橫遭不測嗎?”
“這也不一定,說不定對方真有這樣的膽量。”胡惟庸笑著道:“不過真也好假也罷,咱們試一試就知道了。”
胡惟庸說到這裏,突然向前走了幾步,衝著城牆下方高聲道:“爾等聽著,你們若果真是誠心來投降,現在就將那朱重八處死!隻要處死了他,本官馬上開門放你們進來!”
城下的士兵們,包括朱元璋本人,聽了胡惟庸的話,一下子全都懵了。
眼看自己費盡周折才想出計謀,竟然再次被人識破,朱元璋呆呆地坐在囚車裏,心中氣急敗壞的同時,一時竟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自處。
然而城頭的胡惟庸卻不跟他廢話,發現城下號稱來投降的士兵們並沒有處死朱元璋的意思,立刻轉頭對周邊的守軍下令:
“弓弩手聽令,放箭!!”
胡惟庸是集慶路總管,此時的金陵城內,除了李善長之外,就數他的官職最高。
聽到胡惟庸的命令,周邊的士兵們立刻舉起手中弓弩,望著城外的朱元璋一行人快速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