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施耐庵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錘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處理完叛徒,郭洺統領麾下兵馬在六合城休整了幾日,隨即馬不停蹄繼續東進,繞過瓜步鎮,來到真州同花雲等人會合。
由於之前的六合兵變,花雲這邊東有揚州張士誠,西有六合叛軍,數萬弟兄不得已困守真州,仿佛縮頭烏龜一般,憋屈不已。
如今聽聞郭洺親自帶著兵馬北上,沒幾天工夫便收拾掉了叛軍,花雲心中鬆了口氣的同時,也越發對郭洺越發敬佩。得知郭洺到來,趕忙親自帶人出城迎接。
“上位,老花給您丟人了,非但沒能給揚州解圍,還被人包了餃子……”
花雲翻身下馬,將郭洺從上到下好好望了一遍,看到自家上位還是和從前一樣儀表堂堂,花雲忽然鼻頭一酸,語帶哽咽道。
說起來,兩人自打上次分別後,已經有小半年沒見過麵了。
“好了好了,你和我還來這一套?這次你做得很好,沒有魯莽行事,以你當時的情況,固守待援是最好的選擇。”
郭洺心中亦有些感慨,拍馬走到花雲身畔,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後注意力忽然被不遠處一個中年男子吸引了。
那男子頭戴瓦楞帽,身穿質孫服,從裝扮上看顯然不是漢人。
見郭洺看向自己,對方忙一隻手放在前胸,鞠了個躬,恭敬道:“在下也先帖木兒,拜見大帥。”
“你就是也先?”郭洺饒有興趣第望著對方,點頭稱讚道:“這次你報信及時,也算有功,他日本帥若能順利拿下揚州路,還是由你來擔任揚州路總管。”
“多謝,多謝大帥。”也先聞言,心中大喜,趕忙出聲道謝。
現在的也先帖木兒,在元朝那邊雖說名義上也是揚州路總管,但實際上他目前所能管轄的範圍其實十分有限。
但是郭洺金口一開,那就不一樣了,將來郭家軍若是真能成了氣候,也先便有機會管理整個揚州路。
“上位,您讓一個韃子出任如此高的職務,會不會有些不太合適……”
聽到郭洺做出如此許諾,旁邊的湯和、馮國用等人忙小聲勸諫道。
郭洺搖了搖頭,直言道:“如今天下還有不少地方掌握在蒙古人手中,我這麽做,也不過是千金買馬骨,給其他地方的元朝官吏,做個樣子罷了。”
“再說,區區一個揚州路算什麽,本帥隻是讓也先做個總管,又不是把揚州當封地封給他,大家不必多慮。”
聽郭洺這麽說,眾將領一時找不出理由反駁,於是不再多言。
…
進入真州與花雲合兵後,郭洺的隊伍立刻膨脹到了十萬人,這還沒有算上原張士誠部將潘元紹和潘元明帶來的那五萬多降兵。
這主要是因為郭洺對潘元紹和潘元明並不信任,所以隻讓兩人各帶一萬兵馬與自己隨行,其他降兵則暫時被安置在和州、滁州一帶的附屬州縣,維持地方秩序。
在真州歇息了兩日,郭洺接著向東進發,打算同張士誠決一死戰。
“嘖,此情此景,本帥真想吟詩一首啊。”
初晨,秋高氣爽,天氣明媚。
一身戎裝郭洺,照例騎著馬匹大青馬,身畔跟著同行的俞扉煙,以及其他一眾將領。
轉過頭,望著自己身後甲胄儼然、旌旗蔽空的數萬大軍,郭洺心中不由得生出許多感慨。
後世的自己,不管再如何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工作,百年之後也不過隻是一盒無人認領的骨灰。如今上蒼給了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在另外一個時空的曆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真不知道該如何感謝這份恩賜。
說到青史留名,郭洺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自己現在一直頂著郭天敘的名字行事,那豈不是意味著,將來載入史冊的也是這個名字,嘖……這可不成,看來等時機合適的時候,自己得把名字改了才行。
“郭郎,你不是要吟詩嗎?”
俞扉煙一直等著郭洺吟詩,見郭洺半晌沒開口,小聲提醒道。
“哦,是啊。”郭洺回過神來,回憶了一下後世聽過的有名詩人的作品,愣是沒想到什麽合適的句子,隻得笑著搖了搖頭:“算了,今天詩興不高,等下次吧。”
其實郭洺方才本打算吟一遍,後世那位偉人的作品——《沁園春·雪》,不過仔細想了想,還是算了吧,偉人的作品不是自己可以竊取的,對方胸中那份豪氣自己如何比得上。
再者時間和地點也對不上。一來如今還沒到寒冬,看不見“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景象,二來這六合、揚州一帶,屬於華東地區,實在不能算是北國。
“好,那等下次郭郎詩興來了再吟,人家回去幫你把詩抄下來,將來供後世子孫,萬代傳頌。”
聽郭洺如此說,俞扉煙乖巧地點了點頭,隨後眼神脈脈地望著他。小姑娘並不知道郭洺以前吟給自己聽的,都是剽竊來的作品,心裏一直以為對方文武雙全。
“行,我答應你。”
郭洺伸手摸了摸俞扉煙的臉,突然有點汗顏,雖說穿越者竊詩的行為很正常,但看到俞扉煙用滿臉崇拜地望著自己,他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看來臉皮還不夠厚啊。
…
幾日後,十萬大軍在郭洺的率領下,離開六合地界,來到了揚子縣附近,離揚州城已是近在咫尺。
發現揚子縣縣城內,駐紮有數千名張士誠的兵馬,郭洺立刻發兵將這幫人驅逐,正待繼續進軍,卻沒想到揚州城那邊,張士誠居然主動派人前來,打算同自己議和。
原本議和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不過,在聽到對方派來的使者的名字後,郭洺卻大吃了一驚。
“國勝,你剛剛說,張士誠的使者叫什麽,再說一遍?”
“叫施彥端,別號耐庵,上位,莫非你認識這個人嗎?”
“嘶……認識倒是認識,隻不過我認識他,他應該不認識我。”
郭洺心中嘖嘖稱奇,真沒想到自己居然能有機會,和《水滸傳》的作者見麵。
由於之前的六合兵變,花雲這邊東有揚州張士誠,西有六合叛軍,數萬弟兄不得已困守真州,仿佛縮頭烏龜一般,憋屈不已。
如今聽聞郭洺親自帶著兵馬北上,沒幾天工夫便收拾掉了叛軍,花雲心中鬆了口氣的同時,也越發對郭洺越發敬佩。得知郭洺到來,趕忙親自帶人出城迎接。
“上位,老花給您丟人了,非但沒能給揚州解圍,還被人包了餃子……”
花雲翻身下馬,將郭洺從上到下好好望了一遍,看到自家上位還是和從前一樣儀表堂堂,花雲忽然鼻頭一酸,語帶哽咽道。
說起來,兩人自打上次分別後,已經有小半年沒見過麵了。
“好了好了,你和我還來這一套?這次你做得很好,沒有魯莽行事,以你當時的情況,固守待援是最好的選擇。”
郭洺心中亦有些感慨,拍馬走到花雲身畔,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後注意力忽然被不遠處一個中年男子吸引了。
那男子頭戴瓦楞帽,身穿質孫服,從裝扮上看顯然不是漢人。
見郭洺看向自己,對方忙一隻手放在前胸,鞠了個躬,恭敬道:“在下也先帖木兒,拜見大帥。”
“你就是也先?”郭洺饒有興趣第望著對方,點頭稱讚道:“這次你報信及時,也算有功,他日本帥若能順利拿下揚州路,還是由你來擔任揚州路總管。”
“多謝,多謝大帥。”也先聞言,心中大喜,趕忙出聲道謝。
現在的也先帖木兒,在元朝那邊雖說名義上也是揚州路總管,但實際上他目前所能管轄的範圍其實十分有限。
但是郭洺金口一開,那就不一樣了,將來郭家軍若是真能成了氣候,也先便有機會管理整個揚州路。
“上位,您讓一個韃子出任如此高的職務,會不會有些不太合適……”
聽到郭洺做出如此許諾,旁邊的湯和、馮國用等人忙小聲勸諫道。
郭洺搖了搖頭,直言道:“如今天下還有不少地方掌握在蒙古人手中,我這麽做,也不過是千金買馬骨,給其他地方的元朝官吏,做個樣子罷了。”
“再說,區區一個揚州路算什麽,本帥隻是讓也先做個總管,又不是把揚州當封地封給他,大家不必多慮。”
聽郭洺這麽說,眾將領一時找不出理由反駁,於是不再多言。
…
進入真州與花雲合兵後,郭洺的隊伍立刻膨脹到了十萬人,這還沒有算上原張士誠部將潘元紹和潘元明帶來的那五萬多降兵。
這主要是因為郭洺對潘元紹和潘元明並不信任,所以隻讓兩人各帶一萬兵馬與自己隨行,其他降兵則暫時被安置在和州、滁州一帶的附屬州縣,維持地方秩序。
在真州歇息了兩日,郭洺接著向東進發,打算同張士誠決一死戰。
“嘖,此情此景,本帥真想吟詩一首啊。”
初晨,秋高氣爽,天氣明媚。
一身戎裝郭洺,照例騎著馬匹大青馬,身畔跟著同行的俞扉煙,以及其他一眾將領。
轉過頭,望著自己身後甲胄儼然、旌旗蔽空的數萬大軍,郭洺心中不由得生出許多感慨。
後世的自己,不管再如何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工作,百年之後也不過隻是一盒無人認領的骨灰。如今上蒼給了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在另外一個時空的曆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真不知道該如何感謝這份恩賜。
說到青史留名,郭洺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自己現在一直頂著郭天敘的名字行事,那豈不是意味著,將來載入史冊的也是這個名字,嘖……這可不成,看來等時機合適的時候,自己得把名字改了才行。
“郭郎,你不是要吟詩嗎?”
俞扉煙一直等著郭洺吟詩,見郭洺半晌沒開口,小聲提醒道。
“哦,是啊。”郭洺回過神來,回憶了一下後世聽過的有名詩人的作品,愣是沒想到什麽合適的句子,隻得笑著搖了搖頭:“算了,今天詩興不高,等下次吧。”
其實郭洺方才本打算吟一遍,後世那位偉人的作品——《沁園春·雪》,不過仔細想了想,還是算了吧,偉人的作品不是自己可以竊取的,對方胸中那份豪氣自己如何比得上。
再者時間和地點也對不上。一來如今還沒到寒冬,看不見“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景象,二來這六合、揚州一帶,屬於華東地區,實在不能算是北國。
“好,那等下次郭郎詩興來了再吟,人家回去幫你把詩抄下來,將來供後世子孫,萬代傳頌。”
聽郭洺如此說,俞扉煙乖巧地點了點頭,隨後眼神脈脈地望著他。小姑娘並不知道郭洺以前吟給自己聽的,都是剽竊來的作品,心裏一直以為對方文武雙全。
“行,我答應你。”
郭洺伸手摸了摸俞扉煙的臉,突然有點汗顏,雖說穿越者竊詩的行為很正常,但看到俞扉煙用滿臉崇拜地望著自己,他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看來臉皮還不夠厚啊。
…
幾日後,十萬大軍在郭洺的率領下,離開六合地界,來到了揚子縣附近,離揚州城已是近在咫尺。
發現揚子縣縣城內,駐紮有數千名張士誠的兵馬,郭洺立刻發兵將這幫人驅逐,正待繼續進軍,卻沒想到揚州城那邊,張士誠居然主動派人前來,打算同自己議和。
原本議和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不過,在聽到對方派來的使者的名字後,郭洺卻大吃了一驚。
“國勝,你剛剛說,張士誠的使者叫什麽,再說一遍?”
“叫施彥端,別號耐庵,上位,莫非你認識這個人嗎?”
“嘶……認識倒是認識,隻不過我認識他,他應該不認識我。”
郭洺心中嘖嘖稱奇,真沒想到自己居然能有機會,和《水滸傳》的作者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