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包圍揚子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錘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韃子援軍已到揚子縣,此事大夥都聽說了吧,你們有什麽想法,不要藏著掖著,都說出來。”
中軍大營,郭洺在親兵服侍下,匆匆洗了把臉,來到軍營大帳下,隨手拾了把馬劄,坐在正中央的位置,望著兩側的將領們緩緩開口。
馮國用拱手道:“上位,韃子既然是昨夜才趕到的,說明這幾日對方都在星夜行軍,此刻然定疲憊不堪。我軍應趁對方立足未穩,暫且撇下真州,主動向揚子縣的韃子發起進攻。”
“說得對!先把韃子援軍擊敗,再回真州收拾也先那狗東西!”
“真州這邊也不能完全撇下,得留下一萬輔兵作為疑兵,否則也先那廝若知道我們去了揚子縣,出兵切斷我軍後路就不妙了。”
聽到馮國用起頭,其餘將領亦紛紛開始各抒己見。
聽到大夥踴躍發言,郭洺心中頗為欣慰,邊點頭邊道:“大家說得都有道理,傳本帥軍令,待會兒讓弟兄們吃完飯休息片刻,馬上向揚子鎮進兵。”
眾人聞言,齊聲道:“遵命!”
…
時間過得很快,先前還是清晨,倏忽之間,又是天將薄暮,晚雲陰沉。
揚子縣,大雪下了一整天。
“達識大人,今日賊軍肯定不會來了,弟兄們也餓了一天了,讓大夥都去吃飯吧。”
城內的元軍大營,元朝水軍都萬戶董摶霄,親自騎馬,繞著軍營附近巡視了幾圈,並未發現什麽異常。
眼看暮色漸深,天氣又如此嚴寒,手下將士行軍多日,連頓熱乎飯也沒能吃上,董摶霄於是回到軍營,向元朝江浙行省左丞達識帖睦邇請示。
達識帖睦邇點了點頭,正準備下令讓火頭兵生火造飯,卻見幾個親兵突然火急火燎地從帳外闖了進來。
“兩位大人,不好了!斥候飛馬來報,三裏外發現大股賊軍,正在向咱們這邊逼近!”
“什麽?來了多少人馬?”
“不好說,隻怕,隻怕兩三萬是有的!”
這達識帖睦邇是個文官,拙於兵事,之前脫脫尚未南下時,他便一直在張士誠手上吃敗仗。陡然聞言,心下頓時一驚,全然沒了主意,忙向旁邊的董摶霄詢問:
“董將軍,咱們該如何是好,你快拿個主意吧。”
董摶霄是河北磁州人,說起來本是國子監出身的文官,不過這些年來一直替元廷東征西討,鎮壓過無數起義,行軍作戰的本事要比達識帖睦邇強得多。
“賊軍在瓦梁壘新勝,如今銳氣正盛,我軍遠道而來,士卒疲憊,倘若出城野戰,絕非對方的敵手。”董摶霄摸著下巴,緩緩道。
達識帖睦邇思索片刻,忙點頭道:“說得極是,既然如此,那照將軍的意思,咱們是不是應該固守縣城,然後派人向鎮南王求援?”
揚子縣的背後就是揚州城,揚州城城牆高深、易守難攻,一直由元朝的鎮南王孛羅普化在統兵鎮守。
董摶霄聽了此言,搖頭道:“丞相大人派咱們過來,是來給真州解圍的,眼下我軍怎麽說也有四萬兵馬,若是一仗不打就去向鎮南王求援,恐怕丞相的麵子上掛不住。”
“那董將軍的意思,還是要出城應敵?”達識帖睦邇咽了口唾沫,顯然他並不想出城。
董摶霄知道達識帖睦邇畏懼賊人,歎了口氣道:“大人隻管在城中據守,明日由末將帶一萬兵馬出戰便是。本官還真想見識見識,這幫從濠州來的賊軍,實力究竟如何,竟能打敗數萬大元天兵。”
董摶霄自詡文武雙全,向來自負,雖知道能戰勝朵兒隻的郭家軍,肯定不像自己以前遇到的那些紅巾軍一般容易平定,但還是想和對方碰一碰。
…
翌日黎明,天蒙蒙亮,太陽尚未升起。
揚子縣城東西北方向,一處開闊之地,三萬郭家軍已在此駐紮了一夜。
兵法有言: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郭洺知道自己麾下的弟兄,並不比城中的元軍多多少,圍攻對方顯然不太現實,因此早早便將兵馬分成兩部。
主力部分駐紮在縣城之外,做出和城內人馬對峙的樣子。其餘人則分兵把守在縣城周邊的各處要道。
這樣做一來可以切斷城內元軍和揚州城那邊的聯係,二來若是元朝還有援軍趕來,自己也能提前知曉。
“城裏這夥韃子兵既是從遠道而來,後方必定還有不少糧草如今還沒有運到。”
中軍大營下,郭洺手舉油燈,撓了撓下巴,指著軍案上的地圖,對淮西眾將道:“揚子城內幾萬韃子,人嚼馬啃,根本撐不了四五日。咱們隻需封鎖住揚子江江麵,再把幾條陸路給守好,切斷對方補給,不怕對方不出城決戰。”
徐達望著郭洺手指的方向,沉默了一會兒,憂心忡忡道:
“上位說的固然有理,但……隻怕江北的張士誠會先撐不住。對方若是倒下了,脫脫馬上就會調過頭來對付我們。所以末將認為,我們不可在此耽擱太多時間,若是五日之內,對方仍不出城,我等也就該退兵了。”
高郵府離揚州路本就不遠,不過二三百裏的距離,隻要脫脫能騰出手來,率大軍殺到此處,估計也就四五天的時間。
雖然上次郭洺說過,張士誠一定能撐得住,可徐達心裏還是覺得沒底。自家大帥的預言,不見得每次都能成真吧,萬一這次預言錯了呢?
“天德兄弟說得很有道理,誰知道那張士誠還能撐多久呢?咱們不如暫且退回六合去吧,反正這次咱們從也先那裏,也敲到八九萬石糧草了,夠咱們吃上一年兩年了。”
淮西眾將聽了徐達的話,仔細思索片刻,越想越覺得後怕,紛紛打起了退堂鼓。
郭洺原地愣了愣。此刻就連他也突然開始擔憂了起來。
是啊,雖說自己看過曆史劇本,可是……萬一因為自己的出現,這次劇本不照著原來的方向走怎麽辦呢?
萬一這個時空裏,元順帝並沒有貶斥脫脫,張士誠最後也沒能撐住,那自己現在的處境,豈不是非常危險?
張了張嘴,他正想說些什麽,忽聽營外有傳令兵稟報道:
“大帥!探馬來報,韃子兵剛剛出城了,有大概一萬多人,主力為步兵,另有騎兵兩千左右,掛的旗幟上,繡著一個董字。”
“來得好!”聽了此言,郭洺也顧不得考慮其他,立刻向眾人下令,“各營整軍,隨我出戰韃子!”
中軍大營,郭洺在親兵服侍下,匆匆洗了把臉,來到軍營大帳下,隨手拾了把馬劄,坐在正中央的位置,望著兩側的將領們緩緩開口。
馮國用拱手道:“上位,韃子既然是昨夜才趕到的,說明這幾日對方都在星夜行軍,此刻然定疲憊不堪。我軍應趁對方立足未穩,暫且撇下真州,主動向揚子縣的韃子發起進攻。”
“說得對!先把韃子援軍擊敗,再回真州收拾也先那狗東西!”
“真州這邊也不能完全撇下,得留下一萬輔兵作為疑兵,否則也先那廝若知道我們去了揚子縣,出兵切斷我軍後路就不妙了。”
聽到馮國用起頭,其餘將領亦紛紛開始各抒己見。
聽到大夥踴躍發言,郭洺心中頗為欣慰,邊點頭邊道:“大家說得都有道理,傳本帥軍令,待會兒讓弟兄們吃完飯休息片刻,馬上向揚子鎮進兵。”
眾人聞言,齊聲道:“遵命!”
…
時間過得很快,先前還是清晨,倏忽之間,又是天將薄暮,晚雲陰沉。
揚子縣,大雪下了一整天。
“達識大人,今日賊軍肯定不會來了,弟兄們也餓了一天了,讓大夥都去吃飯吧。”
城內的元軍大營,元朝水軍都萬戶董摶霄,親自騎馬,繞著軍營附近巡視了幾圈,並未發現什麽異常。
眼看暮色漸深,天氣又如此嚴寒,手下將士行軍多日,連頓熱乎飯也沒能吃上,董摶霄於是回到軍營,向元朝江浙行省左丞達識帖睦邇請示。
達識帖睦邇點了點頭,正準備下令讓火頭兵生火造飯,卻見幾個親兵突然火急火燎地從帳外闖了進來。
“兩位大人,不好了!斥候飛馬來報,三裏外發現大股賊軍,正在向咱們這邊逼近!”
“什麽?來了多少人馬?”
“不好說,隻怕,隻怕兩三萬是有的!”
這達識帖睦邇是個文官,拙於兵事,之前脫脫尚未南下時,他便一直在張士誠手上吃敗仗。陡然聞言,心下頓時一驚,全然沒了主意,忙向旁邊的董摶霄詢問:
“董將軍,咱們該如何是好,你快拿個主意吧。”
董摶霄是河北磁州人,說起來本是國子監出身的文官,不過這些年來一直替元廷東征西討,鎮壓過無數起義,行軍作戰的本事要比達識帖睦邇強得多。
“賊軍在瓦梁壘新勝,如今銳氣正盛,我軍遠道而來,士卒疲憊,倘若出城野戰,絕非對方的敵手。”董摶霄摸著下巴,緩緩道。
達識帖睦邇思索片刻,忙點頭道:“說得極是,既然如此,那照將軍的意思,咱們是不是應該固守縣城,然後派人向鎮南王求援?”
揚子縣的背後就是揚州城,揚州城城牆高深、易守難攻,一直由元朝的鎮南王孛羅普化在統兵鎮守。
董摶霄聽了此言,搖頭道:“丞相大人派咱們過來,是來給真州解圍的,眼下我軍怎麽說也有四萬兵馬,若是一仗不打就去向鎮南王求援,恐怕丞相的麵子上掛不住。”
“那董將軍的意思,還是要出城應敵?”達識帖睦邇咽了口唾沫,顯然他並不想出城。
董摶霄知道達識帖睦邇畏懼賊人,歎了口氣道:“大人隻管在城中據守,明日由末將帶一萬兵馬出戰便是。本官還真想見識見識,這幫從濠州來的賊軍,實力究竟如何,竟能打敗數萬大元天兵。”
董摶霄自詡文武雙全,向來自負,雖知道能戰勝朵兒隻的郭家軍,肯定不像自己以前遇到的那些紅巾軍一般容易平定,但還是想和對方碰一碰。
…
翌日黎明,天蒙蒙亮,太陽尚未升起。
揚子縣城東西北方向,一處開闊之地,三萬郭家軍已在此駐紮了一夜。
兵法有言: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郭洺知道自己麾下的弟兄,並不比城中的元軍多多少,圍攻對方顯然不太現實,因此早早便將兵馬分成兩部。
主力部分駐紮在縣城之外,做出和城內人馬對峙的樣子。其餘人則分兵把守在縣城周邊的各處要道。
這樣做一來可以切斷城內元軍和揚州城那邊的聯係,二來若是元朝還有援軍趕來,自己也能提前知曉。
“城裏這夥韃子兵既是從遠道而來,後方必定還有不少糧草如今還沒有運到。”
中軍大營下,郭洺手舉油燈,撓了撓下巴,指著軍案上的地圖,對淮西眾將道:“揚子城內幾萬韃子,人嚼馬啃,根本撐不了四五日。咱們隻需封鎖住揚子江江麵,再把幾條陸路給守好,切斷對方補給,不怕對方不出城決戰。”
徐達望著郭洺手指的方向,沉默了一會兒,憂心忡忡道:
“上位說的固然有理,但……隻怕江北的張士誠會先撐不住。對方若是倒下了,脫脫馬上就會調過頭來對付我們。所以末將認為,我們不可在此耽擱太多時間,若是五日之內,對方仍不出城,我等也就該退兵了。”
高郵府離揚州路本就不遠,不過二三百裏的距離,隻要脫脫能騰出手來,率大軍殺到此處,估計也就四五天的時間。
雖然上次郭洺說過,張士誠一定能撐得住,可徐達心裏還是覺得沒底。自家大帥的預言,不見得每次都能成真吧,萬一這次預言錯了呢?
“天德兄弟說得很有道理,誰知道那張士誠還能撐多久呢?咱們不如暫且退回六合去吧,反正這次咱們從也先那裏,也敲到八九萬石糧草了,夠咱們吃上一年兩年了。”
淮西眾將聽了徐達的話,仔細思索片刻,越想越覺得後怕,紛紛打起了退堂鼓。
郭洺原地愣了愣。此刻就連他也突然開始擔憂了起來。
是啊,雖說自己看過曆史劇本,可是……萬一因為自己的出現,這次劇本不照著原來的方向走怎麽辦呢?
萬一這個時空裏,元順帝並沒有貶斥脫脫,張士誠最後也沒能撐住,那自己現在的處境,豈不是非常危險?
張了張嘴,他正想說些什麽,忽聽營外有傳令兵稟報道:
“大帥!探馬來報,韃子兵剛剛出城了,有大概一萬多人,主力為步兵,另有騎兵兩千左右,掛的旗幟上,繡著一個董字。”
“來得好!”聽了此言,郭洺也顧不得考慮其他,立刻向眾人下令,“各營整軍,隨我出戰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