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可以慢慢教,但是有那樣的父母,孩子難免受到影響,想要移風易俗,怕是要千百年的時間】
【不過,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
【不如把這這些村子裏的人遷到邊境去吧,他們戰鬥力那麽強,用來欺負弱小屬實浪費,不如用來對付敵人】
【他們刁蠻好……刁蠻好啊!那褐國也不好收買他們反戈來對付大雍】
【至於他們不小心丟了命……那更好了,老一輩帶著糟粕死光了,小輩們絕對更好教】
【我的腦子這是怎麽長的?這麽絕妙的主意也能想出來?】
【也不知道把這個主意告訴父皇會不會被采納……】
沈滄瀾:我覺得這個主意甚好。
皇帝:別問了,現在就告訴你,沒可能!
太子:以後決不能招惹元嘉,決不!
這時,鄭珣忽然側頭看向皇帝:“父皇,你說……”
“你先別說!”
鄭珣:?
看著她臉上明晃晃的疑惑,皇帝騎虎難下,隻能板著臉,一本正經地找借口:“朕有點急事,需要出去會兒。”
鄭珣了然:“好,父皇先去。”
皇帝離開鄭珣的視野後,扭頭就在旁邊房間寫了封聖旨。
“孝君,你去傳旨讓他們招幾個落第舉子進宮麵聖,要品行好、身體好的!盡快!”
辦完這些,他才一臉輕鬆地回去。
鄭珣看到他,心聲立馬冒了出來。
【咦?父皇上個茅廁怎麽還把李公公弄丟了?】
皇帝:……
幸好,鄭珣隻是隨便那麽一想,看皇帝坐定,她連忙開口。
“父皇,女兒聽一個朋友說,有許多落後的村落會買拐子從外頭拐來的女子,沒有買就沒有賣嘛,女兒有一個法子……”
聽她重複了一遍剛剛的心聲,皇帝故作思索了片刻。
“哦……元嘉啊,我們父女果然想到了一塊兒去。你這想法倒是不錯,但是此事朕早有安排,事情也已經吩咐下去了,實在不宜朝令夕改啊。”
鄭珣狐疑地打量他片刻,皇帝心裏慌得一匹,但表麵上不動如山。
沒能看出什麽的鄭珣隻能遺憾地歎了口氣:“算了,就不知父皇是如何打算的?”
“朕打算在每縣增設六品散官,專司教化。”
鄭珣懂了,這就是教育句和支教老師的結合。
“落實未免太困難了些,把那些柔弱書生丟進深山裏,麵對一群未被教化的鄉民,父皇你是想讓他們死。”
“倒也不是……”皇帝哭笑不得,“我會給他們配上一隊兵丁,專司保護之職。”
“可做教化之事未免太過辛苦,鄉民排外,想要教化他們……難,誰會想做這個官呢?”
“那就多給些俸祿,五年一換,若能做出成績,升遷時優先考慮。”
“可許多人想法早已固化,要改變的話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父皇,這項政令發布,可能許久都見不到成效。”
皇帝瞪了她一眼:“總之,你說的法子不行,大雍需要人口和新鮮血液,若死得多了,誰生孩子?”
“就算生出來,以他們的觀念,是更容易教出畸形的孩子還是更容易教出正常的孩子?”
皇帝:“有道理,但是,不需要他們觀念多正常,隻要遵守律法,不輕易傷害他人,好好交稅就行,你該知道對於天生地長的百姓來說,期望他們懂是非本就是奢求。”
“可他們現在就是在傷害他人!若非他們重男輕女,要麽把女娃溺死,要麽把女子當牛馬使導致她們累死,他們哪裏需要從外頭買女人和小男孩!自己做的孽,就讓其他家庭破碎來還嗎?”
“元嘉,你不覺得你的想法有點激進嗎?”
“父皇,你不覺得你有失偏頗嗎?”
太子無數次張嘴,愣是沒找到開口的機會。
他站在中間,一會兒看看左邊的父皇,一會兒看看右邊的皇妹,像一株風中淩亂的小草。
“偏激嗎?”鄭珣沉默了片刻。
她隻是不忍她們受苦。
同為女子,她們是同一樹幹上長出來的枝丫,天生就是利益共同體,天生就該能共情自己的同類。
看到同類被壓迫、被訓導得麵目全非,她心痛。
看到悲劇一代又一代的延續下去,她心痛。
看到她們倒戈相向,她也心痛。
她是從末世來的。
她見過末世裏一個又一個死在人性與欲望下的姐妹,見過沒有自保之力含恨而終的冤魂。
但在她和哥哥走丟之後,是一個姐姐將她藏起來,擋住外麵的風雨和不懷好意的男人。
是另一個阿姨在她餓得頭昏眼花時喂了她一口母乳。
隻要看到這裏的“她們”,想到末世裏的“她們”,她就坐立難安。
她總要為她們做些什麽。
她現在有能力有地位,更該為她們做些什麽。
在封建王朝裏,太子和皇帝已經是各種意義上的好人,但是依舊很難共情她、共情那些女子。
她元嘉站在這裏,若還不站出來說話,那她身後的姐妹該怎麽辦?
上天賜予她知曉過去未來的吃瓜係統,讓她帶著異能過來,這是多好的機會。
不過,其實她說出這些也不是為了逼著皇帝采納她的建議。
她隻是用極端一點的說法,讓他重視這件事。
她很清楚,皇帝作為一個男子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極為難得,她從不奢求沒有共同利益、共同處境的人非要感同身受。
皇帝到底還是妥協了,就如他忽略了鄭珣私自借兵支援於鴻那樣。
他軟了軟語氣:“朕知道你的想法,莫要擔憂,我們慢慢來好嗎?朕答應你,一定會盡力促成此事。”
他有三個女兒,他希望她們過得好些,希望他女兒的女兒也能過得好些,所以,他會盡力為她們打造一個寬容一點的世界。
鄭珣神色動容,忽然撲到皇帝懷裏,抱著他,甜滋滋地道:“父皇是天底下最好的父皇!能做父皇的女兒是天底下最幸運的事情!”
皇帝輕哼一聲;“油嘴滑舌。”
威嚴霸氣的父親和活潑乖巧的女兒湊在一起說著些好聽話兒,這畫麵怎麽看怎麽美好,絲毫看不出之前的劍拔弩張。
唯有太子一頭霧水,也不知道為什麽情形變得那麽快。
他慶幸父女二人和好,但是從頭至尾一句話沒有插上,又莫名失落。
他好像,遠不及元嘉聰敏。
【不過,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
【不如把這這些村子裏的人遷到邊境去吧,他們戰鬥力那麽強,用來欺負弱小屬實浪費,不如用來對付敵人】
【他們刁蠻好……刁蠻好啊!那褐國也不好收買他們反戈來對付大雍】
【至於他們不小心丟了命……那更好了,老一輩帶著糟粕死光了,小輩們絕對更好教】
【我的腦子這是怎麽長的?這麽絕妙的主意也能想出來?】
【也不知道把這個主意告訴父皇會不會被采納……】
沈滄瀾:我覺得這個主意甚好。
皇帝:別問了,現在就告訴你,沒可能!
太子:以後決不能招惹元嘉,決不!
這時,鄭珣忽然側頭看向皇帝:“父皇,你說……”
“你先別說!”
鄭珣:?
看著她臉上明晃晃的疑惑,皇帝騎虎難下,隻能板著臉,一本正經地找借口:“朕有點急事,需要出去會兒。”
鄭珣了然:“好,父皇先去。”
皇帝離開鄭珣的視野後,扭頭就在旁邊房間寫了封聖旨。
“孝君,你去傳旨讓他們招幾個落第舉子進宮麵聖,要品行好、身體好的!盡快!”
辦完這些,他才一臉輕鬆地回去。
鄭珣看到他,心聲立馬冒了出來。
【咦?父皇上個茅廁怎麽還把李公公弄丟了?】
皇帝:……
幸好,鄭珣隻是隨便那麽一想,看皇帝坐定,她連忙開口。
“父皇,女兒聽一個朋友說,有許多落後的村落會買拐子從外頭拐來的女子,沒有買就沒有賣嘛,女兒有一個法子……”
聽她重複了一遍剛剛的心聲,皇帝故作思索了片刻。
“哦……元嘉啊,我們父女果然想到了一塊兒去。你這想法倒是不錯,但是此事朕早有安排,事情也已經吩咐下去了,實在不宜朝令夕改啊。”
鄭珣狐疑地打量他片刻,皇帝心裏慌得一匹,但表麵上不動如山。
沒能看出什麽的鄭珣隻能遺憾地歎了口氣:“算了,就不知父皇是如何打算的?”
“朕打算在每縣增設六品散官,專司教化。”
鄭珣懂了,這就是教育句和支教老師的結合。
“落實未免太困難了些,把那些柔弱書生丟進深山裏,麵對一群未被教化的鄉民,父皇你是想讓他們死。”
“倒也不是……”皇帝哭笑不得,“我會給他們配上一隊兵丁,專司保護之職。”
“可做教化之事未免太過辛苦,鄉民排外,想要教化他們……難,誰會想做這個官呢?”
“那就多給些俸祿,五年一換,若能做出成績,升遷時優先考慮。”
“可許多人想法早已固化,要改變的話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父皇,這項政令發布,可能許久都見不到成效。”
皇帝瞪了她一眼:“總之,你說的法子不行,大雍需要人口和新鮮血液,若死得多了,誰生孩子?”
“就算生出來,以他們的觀念,是更容易教出畸形的孩子還是更容易教出正常的孩子?”
皇帝:“有道理,但是,不需要他們觀念多正常,隻要遵守律法,不輕易傷害他人,好好交稅就行,你該知道對於天生地長的百姓來說,期望他們懂是非本就是奢求。”
“可他們現在就是在傷害他人!若非他們重男輕女,要麽把女娃溺死,要麽把女子當牛馬使導致她們累死,他們哪裏需要從外頭買女人和小男孩!自己做的孽,就讓其他家庭破碎來還嗎?”
“元嘉,你不覺得你的想法有點激進嗎?”
“父皇,你不覺得你有失偏頗嗎?”
太子無數次張嘴,愣是沒找到開口的機會。
他站在中間,一會兒看看左邊的父皇,一會兒看看右邊的皇妹,像一株風中淩亂的小草。
“偏激嗎?”鄭珣沉默了片刻。
她隻是不忍她們受苦。
同為女子,她們是同一樹幹上長出來的枝丫,天生就是利益共同體,天生就該能共情自己的同類。
看到同類被壓迫、被訓導得麵目全非,她心痛。
看到悲劇一代又一代的延續下去,她心痛。
看到她們倒戈相向,她也心痛。
她是從末世來的。
她見過末世裏一個又一個死在人性與欲望下的姐妹,見過沒有自保之力含恨而終的冤魂。
但在她和哥哥走丟之後,是一個姐姐將她藏起來,擋住外麵的風雨和不懷好意的男人。
是另一個阿姨在她餓得頭昏眼花時喂了她一口母乳。
隻要看到這裏的“她們”,想到末世裏的“她們”,她就坐立難安。
她總要為她們做些什麽。
她現在有能力有地位,更該為她們做些什麽。
在封建王朝裏,太子和皇帝已經是各種意義上的好人,但是依舊很難共情她、共情那些女子。
她元嘉站在這裏,若還不站出來說話,那她身後的姐妹該怎麽辦?
上天賜予她知曉過去未來的吃瓜係統,讓她帶著異能過來,這是多好的機會。
不過,其實她說出這些也不是為了逼著皇帝采納她的建議。
她隻是用極端一點的說法,讓他重視這件事。
她很清楚,皇帝作為一個男子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極為難得,她從不奢求沒有共同利益、共同處境的人非要感同身受。
皇帝到底還是妥協了,就如他忽略了鄭珣私自借兵支援於鴻那樣。
他軟了軟語氣:“朕知道你的想法,莫要擔憂,我們慢慢來好嗎?朕答應你,一定會盡力促成此事。”
他有三個女兒,他希望她們過得好些,希望他女兒的女兒也能過得好些,所以,他會盡力為她們打造一個寬容一點的世界。
鄭珣神色動容,忽然撲到皇帝懷裏,抱著他,甜滋滋地道:“父皇是天底下最好的父皇!能做父皇的女兒是天底下最幸運的事情!”
皇帝輕哼一聲;“油嘴滑舌。”
威嚴霸氣的父親和活潑乖巧的女兒湊在一起說著些好聽話兒,這畫麵怎麽看怎麽美好,絲毫看不出之前的劍拔弩張。
唯有太子一頭霧水,也不知道為什麽情形變得那麽快。
他慶幸父女二人和好,但是從頭至尾一句話沒有插上,又莫名失落。
他好像,遠不及元嘉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