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嚴肅道:“此事你不用管,若是太師和柱國公怪上你,朕會幫你攔著。”
鄭珣無所謂地聳聳肩:“攔得下就攔,攔不下……就當心我的刀太快,出鞘了就收不住,連他們一起刀……”
皇帝一巴掌拍她腦門上:“還敢放狠話!你可真是能耐了!也不知道哪裏來的自信,叫你別操心聽著就是,不準亂說也不準亂想。”
鄭珣瞬間老實:“知道了。”
【我就想,就想,你管得了我的嘴,難道還管得了我的想法不成】
皇帝又給了她一巴掌:“叫你別想!”
鄭珣不服氣:“我哪裏有想,你這是汙蔑!”
“想沒想你自己知道。”
李公公見怪不怪地聽著父女倆吵嘴,見徐縝詫異,他笑嗬嗬地解釋:“我家老爺和小姐相處的時候會比較活潑。”
“挺好。”
說話間時間過得極快,大夫隻中途開門給了他們一張藥方,然後又把他們關在了外頭。
知道皇帝不放心,李孝君親自去盯著下人煎藥。
許久之後,房門再次打開,所有人一擁而上。
皇帝憂慮地問:“大夫,賀家小公子如何了?”
見老大夫神色有些疲憊,徐縝扶著他坐到一邊,又給他倒了茶,將點心端到他麵前,連淨手的水都備好了。
【嘖嘖,那些被醫鬧的大夫看到這一幕,不知道會有多羨慕】
被妥帖照顧著的大夫眉頭肉眼可見地舒展了些:“我已盡力了,他身上的鞭傷不算嚴重,但是額頭上的傷口很深,而且有惡化的跡象,他底子不好,又起了高熱,就看這幾日能不能熬過來……”
皇帝自責道:“賀老將軍將孫子交給我,沒有照看好他,是我的錯。”
不過他向來不習慣為難自己,於是自責很快變成對韋陽和楊嘉懿的怒火。
當然,當事人已死,但是他們還有家人不是麽。
大夫一個激靈,站起來握住皇帝的肩膀大吼:“你說他是誰?”
李卓將手放在劍柄上,準備給這個不知尊卑的老頭一點教訓。
皇帝麵無表情地抹了抹臉上的唾沫,而後背過手朝他擺了擺。
鄭珣也壓住他的手腕:“李統領,稍安勿躁。”
李統領放鬆下來,由衷敬佩地望了一眼敢在皇帝頭上動土的老大夫。
皇帝加重語氣,重複道:“賀老將軍的孫子。”
老大夫:“你說哪個賀老將軍?”
“就是賀家軍那個賀老將軍。”
老大夫麵無表情起身往外走去。
徐縝怔愣一瞬,揚聲問:“袁老您去做什麽?”
“老朽記得家裏有幾株好藥,”他停下腳步,逆著光,身影越發顯得清臒,“賀小公子的命,老朽保了。”
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外,皇帝驀然轉頭,問徐縝:“這位老先生本事如何?”
徐縝踟躇道:“袁大夫確實有些名聲,但都是在民間,他不願沾染上權貴,這次願意出診也是因為他欠草民一個人情。
皇帝困惑道:“為何?若能搭上權貴,他一輩子就能衣食無憂。”
“我的父皇誒,”鄭珣老成地歎了口氣,“給權貴看診也容易丟命啊!”
“怎麽會,醫者珍貴……”
“您可有數過先帝時期死了多少太醫?”
【先帝對臣子很好,但是太醫們似乎不在臣子之列】
【先帝的心肝寶貝有很多,每逢誰有個頭痛腦熱,治不好他們的太醫就要丟命,怎一個慘字了得?】
“而且,願意為權貴診治的醫者如過江之鯽,但是願意為百姓奔走的,又有幾個呢?總要有人,看看那些紅塵中掙紮的百姓們。”
【不慕名利聽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我倒是敬佩袁先生的,走最偏僻的地方,收最低診金,一生救人無數,依舊堅持自己的理想】
皇帝沉吟片刻:“你覺得,讓他給你姑姑診治如何?”
徐縝:“這得看袁老的意願。”
皇帝:“哪由得他選擇,就算他不願意,我也有的是辦法讓他心甘情願。”
鄭珣斜眼看他:看吧看吧,權貴就是這樣的。
“若他願意出診,朕可以給他一張令牌,由他自己選擇病人。”
鄭珣:!
好吧,是他小人之心,不愧是她的父皇哈。
鄭珣看向徐縝:“袁大夫可擅長解毒?”
徐縝輕輕搖頭。
皇帝失望地揉了揉眉頭,不過,趙院首那邊有了回音,他那個擅長解毒的女兒已經開始往京城趕,所以他就是有點遺憾,不算多。
鄭珣走過去給他捏了捏肩膀:“平時還沒有忙夠呀?好不容易輕鬆一天,就莫要操心了,你是皇帝又不是神仙,哪能麵麵俱到?”
皇帝臉上漸漸浮現出笑意:“你竟然還有說話這麽中聽的一天。”
鄭珣聳聳肩:“不是,您得好好養精蓄銳才是,免得柱國公和老太師來找麻煩的時候您護不住我。”
皇帝拍開她的手:“那就不用你操心了。”
袁大夫半個時辰後才回來,他已是須發盡白的老人,背著個碩大的包袱,腳步穩健地朝他們走來。
但鄭珣還是好怕他扭了腰、崴了腳。
可惜袁大夫不知道她的擔憂,帶著他的包袱又進了屋子裏。
天色漸晚,建陽和太子找來後得知一切,皆是懊惱。
太子老實垂手:“是兒臣太過貪玩。”
建陽懨懨道:“是建陽太過好色。”
鄭旭忍俊不禁。
皇帝也沒怪他們:“行了,我先回宮,你們就在這裏守著,用藥不要吝嗇,袁大夫需要什麽就給他什麽,務必保住賀小公子的性命。”
鄭珣忽然站起來:“我也回去。”
皇帝猶豫片刻,同意了。
徐縝送他們出去。
出了院子,皇帝放慢腳步,問道:“我看你文采斐然,準備何時下場?”
徐縝抱歉道:“草民向往閑雲野鶴,誌不在仕途。”
鄭珣撇嘴:“不信。”
“在下性子平和,並不喜爭鬥。”
“難道你心中不存報國之誌?”
徐縝沉默,少頃,他低頭輕笑:“公主為何覺得敬之會進入官場?。”
他應該沒有在她麵前暴露出貪權的樣子吧?
“‘讀盡藏書三千卷,當乘青雲上九天’,這句詩難道不是敬之所寫?”
徐縝:好吧,確實暴露了。
鄭珣無所謂地聳聳肩:“攔得下就攔,攔不下……就當心我的刀太快,出鞘了就收不住,連他們一起刀……”
皇帝一巴掌拍她腦門上:“還敢放狠話!你可真是能耐了!也不知道哪裏來的自信,叫你別操心聽著就是,不準亂說也不準亂想。”
鄭珣瞬間老實:“知道了。”
【我就想,就想,你管得了我的嘴,難道還管得了我的想法不成】
皇帝又給了她一巴掌:“叫你別想!”
鄭珣不服氣:“我哪裏有想,你這是汙蔑!”
“想沒想你自己知道。”
李公公見怪不怪地聽著父女倆吵嘴,見徐縝詫異,他笑嗬嗬地解釋:“我家老爺和小姐相處的時候會比較活潑。”
“挺好。”
說話間時間過得極快,大夫隻中途開門給了他們一張藥方,然後又把他們關在了外頭。
知道皇帝不放心,李孝君親自去盯著下人煎藥。
許久之後,房門再次打開,所有人一擁而上。
皇帝憂慮地問:“大夫,賀家小公子如何了?”
見老大夫神色有些疲憊,徐縝扶著他坐到一邊,又給他倒了茶,將點心端到他麵前,連淨手的水都備好了。
【嘖嘖,那些被醫鬧的大夫看到這一幕,不知道會有多羨慕】
被妥帖照顧著的大夫眉頭肉眼可見地舒展了些:“我已盡力了,他身上的鞭傷不算嚴重,但是額頭上的傷口很深,而且有惡化的跡象,他底子不好,又起了高熱,就看這幾日能不能熬過來……”
皇帝自責道:“賀老將軍將孫子交給我,沒有照看好他,是我的錯。”
不過他向來不習慣為難自己,於是自責很快變成對韋陽和楊嘉懿的怒火。
當然,當事人已死,但是他們還有家人不是麽。
大夫一個激靈,站起來握住皇帝的肩膀大吼:“你說他是誰?”
李卓將手放在劍柄上,準備給這個不知尊卑的老頭一點教訓。
皇帝麵無表情地抹了抹臉上的唾沫,而後背過手朝他擺了擺。
鄭珣也壓住他的手腕:“李統領,稍安勿躁。”
李統領放鬆下來,由衷敬佩地望了一眼敢在皇帝頭上動土的老大夫。
皇帝加重語氣,重複道:“賀老將軍的孫子。”
老大夫:“你說哪個賀老將軍?”
“就是賀家軍那個賀老將軍。”
老大夫麵無表情起身往外走去。
徐縝怔愣一瞬,揚聲問:“袁老您去做什麽?”
“老朽記得家裏有幾株好藥,”他停下腳步,逆著光,身影越發顯得清臒,“賀小公子的命,老朽保了。”
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外,皇帝驀然轉頭,問徐縝:“這位老先生本事如何?”
徐縝踟躇道:“袁大夫確實有些名聲,但都是在民間,他不願沾染上權貴,這次願意出診也是因為他欠草民一個人情。
皇帝困惑道:“為何?若能搭上權貴,他一輩子就能衣食無憂。”
“我的父皇誒,”鄭珣老成地歎了口氣,“給權貴看診也容易丟命啊!”
“怎麽會,醫者珍貴……”
“您可有數過先帝時期死了多少太醫?”
【先帝對臣子很好,但是太醫們似乎不在臣子之列】
【先帝的心肝寶貝有很多,每逢誰有個頭痛腦熱,治不好他們的太醫就要丟命,怎一個慘字了得?】
“而且,願意為權貴診治的醫者如過江之鯽,但是願意為百姓奔走的,又有幾個呢?總要有人,看看那些紅塵中掙紮的百姓們。”
【不慕名利聽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我倒是敬佩袁先生的,走最偏僻的地方,收最低診金,一生救人無數,依舊堅持自己的理想】
皇帝沉吟片刻:“你覺得,讓他給你姑姑診治如何?”
徐縝:“這得看袁老的意願。”
皇帝:“哪由得他選擇,就算他不願意,我也有的是辦法讓他心甘情願。”
鄭珣斜眼看他:看吧看吧,權貴就是這樣的。
“若他願意出診,朕可以給他一張令牌,由他自己選擇病人。”
鄭珣:!
好吧,是他小人之心,不愧是她的父皇哈。
鄭珣看向徐縝:“袁大夫可擅長解毒?”
徐縝輕輕搖頭。
皇帝失望地揉了揉眉頭,不過,趙院首那邊有了回音,他那個擅長解毒的女兒已經開始往京城趕,所以他就是有點遺憾,不算多。
鄭珣走過去給他捏了捏肩膀:“平時還沒有忙夠呀?好不容易輕鬆一天,就莫要操心了,你是皇帝又不是神仙,哪能麵麵俱到?”
皇帝臉上漸漸浮現出笑意:“你竟然還有說話這麽中聽的一天。”
鄭珣聳聳肩:“不是,您得好好養精蓄銳才是,免得柱國公和老太師來找麻煩的時候您護不住我。”
皇帝拍開她的手:“那就不用你操心了。”
袁大夫半個時辰後才回來,他已是須發盡白的老人,背著個碩大的包袱,腳步穩健地朝他們走來。
但鄭珣還是好怕他扭了腰、崴了腳。
可惜袁大夫不知道她的擔憂,帶著他的包袱又進了屋子裏。
天色漸晚,建陽和太子找來後得知一切,皆是懊惱。
太子老實垂手:“是兒臣太過貪玩。”
建陽懨懨道:“是建陽太過好色。”
鄭旭忍俊不禁。
皇帝也沒怪他們:“行了,我先回宮,你們就在這裏守著,用藥不要吝嗇,袁大夫需要什麽就給他什麽,務必保住賀小公子的性命。”
鄭珣忽然站起來:“我也回去。”
皇帝猶豫片刻,同意了。
徐縝送他們出去。
出了院子,皇帝放慢腳步,問道:“我看你文采斐然,準備何時下場?”
徐縝抱歉道:“草民向往閑雲野鶴,誌不在仕途。”
鄭珣撇嘴:“不信。”
“在下性子平和,並不喜爭鬥。”
“難道你心中不存報國之誌?”
徐縝沉默,少頃,他低頭輕笑:“公主為何覺得敬之會進入官場?。”
他應該沒有在她麵前暴露出貪權的樣子吧?
“‘讀盡藏書三千卷,當乘青雲上九天’,這句詩難道不是敬之所寫?”
徐縝:好吧,確實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