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國公就一個兒子,要是兒子沒了,爵位也沒了……
眾大臣不禁偷摸去看皇帝的臉色。
然而,什麽也沒看出來。
【其實一些地方也有發現以觀書鋪,但是當地的官員處理及時,當下就將書鋪查封,褐國人也雞賊,知道這個地方的官員不好惹,就再也不往那些地方去】
【說白了,他們就是欺軟怕硬。但誰能想到,這大雍最關鍵的京城,竟然是可以欺的“軟”】
京城的官員們羞愧得無地自容。
他們已經高居廟堂太久,不低頭看一眼,怎麽能發現那些眼皮子底下的齷齪呢?
若不是鄭珣和她的心聲,他們可能還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美夢裏。
商女不知亡國恨。
原來商女竟是我自己。
“戶部尚書和戶部度支,罰俸一年,小懲大誡,”皇帝負手道,“平身。說說吧,你們有什麽想法?”
長樂侯再一次俯身行禮:“皇上,以觀書鋪現在不能動。”
有性子急的大臣立馬跳出來反駁:“以觀書鋪有害無益,不除去留下來作何?難道以觀書鋪也給你長樂侯送了一股?”
長樂侯理都不帶理他的,繼續道:“現在動手必然會打草驚蛇,不如先將所有有問題的書鋪查出來後再一網打盡。”
光祿大夫薑維國聲若洪鍾,笑著調侃:“真要等查清楚,黃花菜都涼了。
【我嘞個老天爺啊!】
大臣們被她如同見鬼的語氣嚇了一跳,有受不住嚇的當場打了個激靈,生怕她又放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消息。
【這個老爺子好像鍾馗啊】
眾人:……
皇帝嘴角微抽,又是生氣,又忍不住好笑。
最讓人無奈的是,鄭珣隻是在心裏頭想想,他甚至不能說她兩句。
長樂侯花了點時間忍笑,恢複正常後,他才繼續道:“皇上,用書冊影響人的思想,需要曠日持久的努力,更何況這裏是大雍,他們無法明目張膽行事,因此多兩日少兩日也沒什麽區別。”
【對對對,急著收拾以觀書鋪,不如先急急自家,回去看看你家兒女有沒有讀過那些反書吧,小心家裏著火哦】
眾大臣:……
謝謝你,提醒俠,謝謝你總是精準地戳到他們肺管子。
就連皇帝都有些擔心,他女兒都很聰慧,兒子應該也沒有那麽蠢吧?
唯有建陽老神在在,因為她沒有孩子。
【就比如,工部那位許郎中的女兒,嘖嘖,那可是反書的忠實讀者……】
許郎中的天,輕輕塌了。
廖鴻聲從袖子裏掏出一把戒尺:“這孩子吧,該打還是要打……”
許郎中恍惚地接過戒尺,驚覺這個世界已經癲成了他難以想象的樣子。
所以……廖大學士為什麽會在上朝的時候還帶著戒尺啊!
還有,他究竟從哪裏把這玩意兒掏出來的?!
兵部尚書搖了搖頭:“目前最重要的,是怎麽消弭以觀書屋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預防。”
對於這群朝臣常常將話題越扯越遠的情況,他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還得靠他提醒,他就說這朝堂沒他不行。
戶部尚書拱手:“臣有一計,查出禍首後,不如當著眾位百姓之麵,焚書焚人。”
“焚人?方循善你又發什麽瘋?你可對得起你父母為你取的名字?”
“首先,名字是算命先生所取,不是我父母,”戶部尚書淡淡道,“其次,焚人自然焚的是那些潛入大雍的褐國人,以儆效尤,有何不可?”
或許那些看書的人不明白書中的內容有何不妥,但是朝廷態度強硬,他們也能知道這些書不能碰。
覃度支抱著戴罪立功的心思積極獻策:“回皇上,臣建議設立一個部門,將書鋪營生收歸朝廷管控。同時,請翰林院著書,他們褐國能用話本鼓動我大雍百姓,我們也能用書籍文字揭露他們的真麵目。”
【覃度支倒確實是個人才,但是吧,就是性子太過軟弱圓滑,平時誰也不想得罪,火沒有燒到屁股就絕不帶挪一下屁股的,好好兒一個人硬是活成了千年王八萬年龜】
【在方尚書手底下這麽多年,也不知道為何沒有學到方尚書一絲半點】
太子捋了捋頭發,遮住上翹的嘴角。
可別跟著方尚書學了,朝堂有個方尚書就夠夠了,多來一個怕是得把奉勤殿掀嘍。
能說出“焚人”這事兒的,能是什麽好人?
【不過,覃度支再有能力,占著官職不辦事,也是浪費,不如把他刀了,換個能幹事的人上位】
這是哪裏來的活閻王!
覃度支頭皮一緊,膝蓋一軟,當即跪倒在地:“臣願為皇上分憂!”
皇帝摸了摸下巴。
原來對付覃度支,要用這一招麽?他懂了!
他輕輕頷首:“那便交給覃度支,三日之內,務必擬出一套章程來。”
覃度支淚流滿麵地應下,他想哭,並且已經預感到,今後悠閑劃水的日子,將會一去不複返。
他很想罷工,但是偷懶的念頭一起,脖子就一陣涼颼颼的。
【喲,這是轉性了?嘖,可惜】
覃度支:!!!
你在可惜什麽?你告訴我,你在可惜什麽?!
“陶恒、邱判、孫經賦,今特封爾等為欽差大臣,著令便宜行事,馳往十八省協查書禍,望爾等盡心竭力,掃除積弊!”
“臣領命!”
接著,眾大臣又商議了一番細節,一個時辰後,小朝會散去。
陶恒自然而然和鄭珣走到一起。
鄭珣笑道:“恭喜”。
此番陶恒功不可沒,如今被委以重任,也算是一飛衝天了。
陶恒沒有露出多少喜色,沉穩而謙遜地拱了拱手:“若無公主提攜,也無以有臣今日。”
鄭珣坦然受了,而後有些沉重地道:“你本就得罪了以觀書鋪背後的勢力,這一次差事,怕是並不容易。”
陶恒正色:“臣本就不是通過正統路子進的官場,總不能一點風險不擔。此次若是表現好,才算徹底入了皇上的眼,而且……臣也需要功績來讓今後的同僚們閉嘴。”
青年俊秀挺拔,眉目沉靜,但是言語間、眼神中,盡是野心。
鄭珣想拍拍他的肩膀,但是個子不夠,隻能退而求其次地拍拍他的手臂:“願君此去,萬事順遂。”
陶恒躬身:“定不負所望。”
眾大臣不禁偷摸去看皇帝的臉色。
然而,什麽也沒看出來。
【其實一些地方也有發現以觀書鋪,但是當地的官員處理及時,當下就將書鋪查封,褐國人也雞賊,知道這個地方的官員不好惹,就再也不往那些地方去】
【說白了,他們就是欺軟怕硬。但誰能想到,這大雍最關鍵的京城,竟然是可以欺的“軟”】
京城的官員們羞愧得無地自容。
他們已經高居廟堂太久,不低頭看一眼,怎麽能發現那些眼皮子底下的齷齪呢?
若不是鄭珣和她的心聲,他們可能還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美夢裏。
商女不知亡國恨。
原來商女竟是我自己。
“戶部尚書和戶部度支,罰俸一年,小懲大誡,”皇帝負手道,“平身。說說吧,你們有什麽想法?”
長樂侯再一次俯身行禮:“皇上,以觀書鋪現在不能動。”
有性子急的大臣立馬跳出來反駁:“以觀書鋪有害無益,不除去留下來作何?難道以觀書鋪也給你長樂侯送了一股?”
長樂侯理都不帶理他的,繼續道:“現在動手必然會打草驚蛇,不如先將所有有問題的書鋪查出來後再一網打盡。”
光祿大夫薑維國聲若洪鍾,笑著調侃:“真要等查清楚,黃花菜都涼了。
【我嘞個老天爺啊!】
大臣們被她如同見鬼的語氣嚇了一跳,有受不住嚇的當場打了個激靈,生怕她又放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消息。
【這個老爺子好像鍾馗啊】
眾人:……
皇帝嘴角微抽,又是生氣,又忍不住好笑。
最讓人無奈的是,鄭珣隻是在心裏頭想想,他甚至不能說她兩句。
長樂侯花了點時間忍笑,恢複正常後,他才繼續道:“皇上,用書冊影響人的思想,需要曠日持久的努力,更何況這裏是大雍,他們無法明目張膽行事,因此多兩日少兩日也沒什麽區別。”
【對對對,急著收拾以觀書鋪,不如先急急自家,回去看看你家兒女有沒有讀過那些反書吧,小心家裏著火哦】
眾大臣:……
謝謝你,提醒俠,謝謝你總是精準地戳到他們肺管子。
就連皇帝都有些擔心,他女兒都很聰慧,兒子應該也沒有那麽蠢吧?
唯有建陽老神在在,因為她沒有孩子。
【就比如,工部那位許郎中的女兒,嘖嘖,那可是反書的忠實讀者……】
許郎中的天,輕輕塌了。
廖鴻聲從袖子裏掏出一把戒尺:“這孩子吧,該打還是要打……”
許郎中恍惚地接過戒尺,驚覺這個世界已經癲成了他難以想象的樣子。
所以……廖大學士為什麽會在上朝的時候還帶著戒尺啊!
還有,他究竟從哪裏把這玩意兒掏出來的?!
兵部尚書搖了搖頭:“目前最重要的,是怎麽消弭以觀書屋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預防。”
對於這群朝臣常常將話題越扯越遠的情況,他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還得靠他提醒,他就說這朝堂沒他不行。
戶部尚書拱手:“臣有一計,查出禍首後,不如當著眾位百姓之麵,焚書焚人。”
“焚人?方循善你又發什麽瘋?你可對得起你父母為你取的名字?”
“首先,名字是算命先生所取,不是我父母,”戶部尚書淡淡道,“其次,焚人自然焚的是那些潛入大雍的褐國人,以儆效尤,有何不可?”
或許那些看書的人不明白書中的內容有何不妥,但是朝廷態度強硬,他們也能知道這些書不能碰。
覃度支抱著戴罪立功的心思積極獻策:“回皇上,臣建議設立一個部門,將書鋪營生收歸朝廷管控。同時,請翰林院著書,他們褐國能用話本鼓動我大雍百姓,我們也能用書籍文字揭露他們的真麵目。”
【覃度支倒確實是個人才,但是吧,就是性子太過軟弱圓滑,平時誰也不想得罪,火沒有燒到屁股就絕不帶挪一下屁股的,好好兒一個人硬是活成了千年王八萬年龜】
【在方尚書手底下這麽多年,也不知道為何沒有學到方尚書一絲半點】
太子捋了捋頭發,遮住上翹的嘴角。
可別跟著方尚書學了,朝堂有個方尚書就夠夠了,多來一個怕是得把奉勤殿掀嘍。
能說出“焚人”這事兒的,能是什麽好人?
【不過,覃度支再有能力,占著官職不辦事,也是浪費,不如把他刀了,換個能幹事的人上位】
這是哪裏來的活閻王!
覃度支頭皮一緊,膝蓋一軟,當即跪倒在地:“臣願為皇上分憂!”
皇帝摸了摸下巴。
原來對付覃度支,要用這一招麽?他懂了!
他輕輕頷首:“那便交給覃度支,三日之內,務必擬出一套章程來。”
覃度支淚流滿麵地應下,他想哭,並且已經預感到,今後悠閑劃水的日子,將會一去不複返。
他很想罷工,但是偷懶的念頭一起,脖子就一陣涼颼颼的。
【喲,這是轉性了?嘖,可惜】
覃度支:!!!
你在可惜什麽?你告訴我,你在可惜什麽?!
“陶恒、邱判、孫經賦,今特封爾等為欽差大臣,著令便宜行事,馳往十八省協查書禍,望爾等盡心竭力,掃除積弊!”
“臣領命!”
接著,眾大臣又商議了一番細節,一個時辰後,小朝會散去。
陶恒自然而然和鄭珣走到一起。
鄭珣笑道:“恭喜”。
此番陶恒功不可沒,如今被委以重任,也算是一飛衝天了。
陶恒沒有露出多少喜色,沉穩而謙遜地拱了拱手:“若無公主提攜,也無以有臣今日。”
鄭珣坦然受了,而後有些沉重地道:“你本就得罪了以觀書鋪背後的勢力,這一次差事,怕是並不容易。”
陶恒正色:“臣本就不是通過正統路子進的官場,總不能一點風險不擔。此次若是表現好,才算徹底入了皇上的眼,而且……臣也需要功績來讓今後的同僚們閉嘴。”
青年俊秀挺拔,眉目沉靜,但是言語間、眼神中,盡是野心。
鄭珣想拍拍他的肩膀,但是個子不夠,隻能退而求其次地拍拍他的手臂:“願君此去,萬事順遂。”
陶恒躬身:“定不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