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山中無甲子,寒歲不知年。那賈生既得仙人之述,二者相談亦深也。這兩個俱非俗客,但求暢意,情至所然,必不拘於長幼敘言之虛禮。
彼時,其聞六道間諸多事務,而眼前所道者,必非區區草野,不過作隱士相耳。他難免思忖:此尊必天神也,然匿蹤若蟻丘者,定不欲顯,今不知令其露才,當作何話。
遂未猶豫,乃問:“仙長,凡論六道三界,事無巨細,實非等閑,此間更無它目,無非是有緣相聚二身,不如且告真元,一覽非凡,何如?”
那蟻垤如何不知,這文士動了張揚之心,今若見其手段,縱諾緘口不語,來日歡暢酩酊,定然泄之。彼隱於此,非緣不露也,城若弗顯,何必將這一段故事,盡告於賈生?
故淺笑曰:“汝安能不知天道與人道之別乎?天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今我循天而為,安可厚此薄彼?”
仙人不待其言,又雲:“汝本凡軀,今因緣得會,能述往聖不作之記,已然幸甚,安敢貪多耶?”
語罷,四下風起,隻見得老者忽現藏笑之相,但視其手隨意一指,已有火興。那仲檀頓覺天地若圓盤翻轉,酷炎侵襲,有殃亡之懼,故而奔走。
生奪路而逃,未及回頭,口間但道:“這老頭兒怒則怒已,焉能為此小事動水火之劫?還是得道之人哩。”
雖則腳下未止,後背仍覺有熱浪逼近。霎時卻觀翠翠山林,已無安處,盡沒於大焱之中,雙目之內,盡似渥赭。便是:
馳炎馳炎,無物不燔。綠野白地,草色焦然。
馳炎馳炎,孰水可攔?逢彼之怒,不過寸言。
馳兮炎兮,萬象頹兮。我今痡矣,雲何脫矣?
那賈生奔波良久,已是雙腿疲軟,步履漸滯,肺氣難寧,隻顧氣喘,乃舍生望,內心暗雲:死即死矣,吾能曉旁人不知之事,何若“朝聞夕死”之論耶?遂定心,回首而視,呀然作大愕態。
卻觀雙目風火之中,有萬千鬥者,或三首、四頭、五元,又有八臂者、多尾者、長毛者、獠牙者,似人非人,似獸非獸,於竄炎之內,或執兵器,或赤膊,用命奮爭,各有死傷。
莫言彼時正交鋒之際,便就所見皆赤發藍顏、張牙舞爪之屬,所聞俱鬼哭狼嚎、虎嘯彪吼之輩,早嚇得魂飛天外矣,安能辨真假虛實耶?
然這兩邊無妄而鬥,未知善惡,不明所以,隻在驚恐之間,一支利箭穿雲而至,這後生本欲動身躲避,孰料暴懼之下,手足無措,腦中空滯,竟直直地望那長矢衝胸而來!
此刻,那仲檀隻感五髒刺痛,髓骨痙攣,全身上下地汗毛刷刷地豎起,好似真真叫中了一擊,但發暗呼:今必死矣!別無旁為,頓感詩書讀盡,於生死之際,更無一用。當是時,忽另有一鏃飛襲,將箭截落。
賈生驚魂未定,定睛看時,卻是一魁梧壯士,披著鱗甲,武將模樣。雖救下己命,隻是在沙場上,彼不知其為敵友,乃匿自蹤,未敢聲張。
須臾,壯漢偕從卒至,四間觀望,未見人影,卻甚疑怪,問下兵言:“我遠望那矢,似要中一人,故出手相救,今不過瞬息,怎沒了所護者?無論生死,何至於形骸消匿?”
旁者皆不可解,遍尋未得,乃去。
賈玥不稱意,度在此生死攸關之地,不可暴蹤於野。心底揣測:吾莫非來在上古耶?觀沙場之上,狼蟲虎豹,妖蠻精怪,難計其數,而此將士皆人形,或可相從,即尾隨而去。
行不多時,至一營,中有大帳,入內。
那將自稱鄧玨,拜一青年首者,言林間怪事。賈生屏下聽之,篤定此即蟻垤所述古世,那壯士既是鄧氏,彼冠玉星瞳者,必孫木由也。
仲檀暗自慨歎:噫,今竟在此見其本尊也!
卻道真君聞報,告鄧玨曰:“近來征戰,已入無人之地,虛空重重,難免有小含生、大自在,靜默之間,或有夜叉、鬼王不現身形,望諸軍警覺,如其無惡,便不招惹即是。”
將得令而去,木由則在帳內眉關緊鎖,耳畔盡是刀兵之聲。
彼時,那警幻真君啞然苦笑,出聲喃喃:“外頭打得風火倒灌,卻原來還是一場大戲,此間雖無申陀士,但作真戲場,我等先上得台來,不知能演幾幕哩!”
賈生本藏身於帳外,忽覺眾士皆不可見他,又聽孫氏喟歎,心有所感,遁入內中。木由隻感似有人來,疑是兵士奉饗,隨口雲:“放著吧。”
話音落,回首去。仲檀本當彼不能視己,聞是言又疑能見,已來不及藏匿,登時惶然立住。真君偏過頭來,卻無兵丁,更無饌肴,亦露驚色。
視其麵訝,以為是見己陌生,惶恐之下,將施禮張口,卻瞧那青年趨步直越過他,於帳外張望兩下,又回本位。賈生一時糊塗,不知這孫氏是能見他,還是不能。
彼時,真君以為有虛空之士至也,以嗅風之法探之,無得,乃輕笑曰:“吾何苦自擾也。”
仲檀恐色難抑,這木由神通廣大,便是幽魂,也能探得,卻見不得吾,此為何也?
倏忽間,又有入帳者,視之,乃是一絕色,身姿高挑,英眉玉麵,定為洛濱仙子也。青年皺眉舒展,乃略有喜色雲:“大事終定,隻俟天使至時,賞賜千強。我今定計已矣,將歸貫元。”
龍女視其小逢欲歸,亦不多留,僅微微垂首,神情狐疑道:“這帳內似還有一人。”
孫氏會心一笑,答:“是也,我亦感之,可若用目觀去,又不見矣。思之或為虛空生靈,今我等深入此陌生之土,或有旁生隱於微末,亦未可知也。”
敖湚兮負手而立,帳門已然自開,有感而念:
“不知今之戰事,彼向之,或背之。”
真君頓而言:“應是向我等也,如不悅,當有阻,於今大戰順利,兩相無礙,當是吉兆也。”
龍女即道:“善!”
遂別。木由自縱雲而去,賈生不會此法,卻在一念之間,已至王可城中,不及驚愕,但見孫氏徐徐下落。
那真君擺手退了伯甲等虛禮迎迓,徑往明靖學宮而去,正手搭涼棚看時,觀一群學子之間,紫雲衝天,華光萬丈。往近視之,竟是一新晉的外仙教師在操練“絕仙陣”,但道這陣法如何:
凜冽寒芒隱寂空,殺機暗在不防中。
慢說妙道靈修體,毋論金剛不壞肱。
炫目遠觀真殞命,摧折入陣偽交攻。
便來九曜八山主,也損高修萬年功。
木由望此大陣,卻不是一般刀劍殺伐之術,爾用兵戈,所誅在用者,然此法專識仙體,旁生不動。
難免驚訝:“我等皆神仙之體,如何便就操練起這般了?”
那仙師卻未在意:“此事好說,就在陣中杏黃幡下,寫上我等姓名,自然無礙!”
孫氏頷首:“如此,練成之後,豈非恃術而驕,專矜天上?”
練陣者又言:“上仙何乃太區區?如無是法,安能固若金湯,今貫元八千邦土孤懸海外,在天籍者僅君一人而已,今有誌於繁榮,不可不壯大,若得強實,遠天有的是忌賢妒能的猥輩,豈可不防?”
木由知其言有理,怎覺心慌,感有難不遠矣。相言才已,耳畔又出操練之聲,孫氏知此則裹挾之勢也,一上此道,回頭卻難,隻能徑往不返矣。
那賈生視明靖學宮內井然有序,縱橫屋宇,連亙不絕,所聞吟誦者不下盈萬,最響者卻是一段經文曰:
古有道德,道德隳,有智謀,智謀損,唯氣力。夫氣力之爭也,雖在比於強弱,然不可失於謀,不可亡於德。其不可棄二者故,究在強力,力既滿,以道德保之。上師伐伐,四牡翼翼,在止矜能,在遏傷民。民者,六道所有也,焉能毀傷?苟有此為者,非浩然也……
仲檀聞此言,乃曉木由所憂,暗慮:此間規模,不可謂不大也,然無蟻垤仙人,微我之遇,後世竟無人知曉,豈不惹人喟歎哉。
生遂起罷念,覺孫木由與其在漩渦翻騰,弗如恣意山野,獨善其身,雖同是寂然無名,卻落個自在。隻是果真如是,又實非彼警幻真君之誌也!
無奈,彼乃於沙地之上,以指書古字為詩曰:
有仙有仙孫木由,
殫精竭慮更無儔。
悠悠天地何薄我,
折戟於沙壑,難留。
真君獨行,偶見是作,四顧無旁,卻得感留詩者隻在眼前,讀之久久不能抑,孤憤在填膺,乃和曰:
未見未見子為誰?
敲語冥思若驚雷。
縱見群生不福我,
難辭於真道,唯唯!
彼時,其聞六道間諸多事務,而眼前所道者,必非區區草野,不過作隱士相耳。他難免思忖:此尊必天神也,然匿蹤若蟻丘者,定不欲顯,今不知令其露才,當作何話。
遂未猶豫,乃問:“仙長,凡論六道三界,事無巨細,實非等閑,此間更無它目,無非是有緣相聚二身,不如且告真元,一覽非凡,何如?”
那蟻垤如何不知,這文士動了張揚之心,今若見其手段,縱諾緘口不語,來日歡暢酩酊,定然泄之。彼隱於此,非緣不露也,城若弗顯,何必將這一段故事,盡告於賈生?
故淺笑曰:“汝安能不知天道與人道之別乎?天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今我循天而為,安可厚此薄彼?”
仙人不待其言,又雲:“汝本凡軀,今因緣得會,能述往聖不作之記,已然幸甚,安敢貪多耶?”
語罷,四下風起,隻見得老者忽現藏笑之相,但視其手隨意一指,已有火興。那仲檀頓覺天地若圓盤翻轉,酷炎侵襲,有殃亡之懼,故而奔走。
生奪路而逃,未及回頭,口間但道:“這老頭兒怒則怒已,焉能為此小事動水火之劫?還是得道之人哩。”
雖則腳下未止,後背仍覺有熱浪逼近。霎時卻觀翠翠山林,已無安處,盡沒於大焱之中,雙目之內,盡似渥赭。便是:
馳炎馳炎,無物不燔。綠野白地,草色焦然。
馳炎馳炎,孰水可攔?逢彼之怒,不過寸言。
馳兮炎兮,萬象頹兮。我今痡矣,雲何脫矣?
那賈生奔波良久,已是雙腿疲軟,步履漸滯,肺氣難寧,隻顧氣喘,乃舍生望,內心暗雲:死即死矣,吾能曉旁人不知之事,何若“朝聞夕死”之論耶?遂定心,回首而視,呀然作大愕態。
卻觀雙目風火之中,有萬千鬥者,或三首、四頭、五元,又有八臂者、多尾者、長毛者、獠牙者,似人非人,似獸非獸,於竄炎之內,或執兵器,或赤膊,用命奮爭,各有死傷。
莫言彼時正交鋒之際,便就所見皆赤發藍顏、張牙舞爪之屬,所聞俱鬼哭狼嚎、虎嘯彪吼之輩,早嚇得魂飛天外矣,安能辨真假虛實耶?
然這兩邊無妄而鬥,未知善惡,不明所以,隻在驚恐之間,一支利箭穿雲而至,這後生本欲動身躲避,孰料暴懼之下,手足無措,腦中空滯,竟直直地望那長矢衝胸而來!
此刻,那仲檀隻感五髒刺痛,髓骨痙攣,全身上下地汗毛刷刷地豎起,好似真真叫中了一擊,但發暗呼:今必死矣!別無旁為,頓感詩書讀盡,於生死之際,更無一用。當是時,忽另有一鏃飛襲,將箭截落。
賈生驚魂未定,定睛看時,卻是一魁梧壯士,披著鱗甲,武將模樣。雖救下己命,隻是在沙場上,彼不知其為敵友,乃匿自蹤,未敢聲張。
須臾,壯漢偕從卒至,四間觀望,未見人影,卻甚疑怪,問下兵言:“我遠望那矢,似要中一人,故出手相救,今不過瞬息,怎沒了所護者?無論生死,何至於形骸消匿?”
旁者皆不可解,遍尋未得,乃去。
賈玥不稱意,度在此生死攸關之地,不可暴蹤於野。心底揣測:吾莫非來在上古耶?觀沙場之上,狼蟲虎豹,妖蠻精怪,難計其數,而此將士皆人形,或可相從,即尾隨而去。
行不多時,至一營,中有大帳,入內。
那將自稱鄧玨,拜一青年首者,言林間怪事。賈生屏下聽之,篤定此即蟻垤所述古世,那壯士既是鄧氏,彼冠玉星瞳者,必孫木由也。
仲檀暗自慨歎:噫,今竟在此見其本尊也!
卻道真君聞報,告鄧玨曰:“近來征戰,已入無人之地,虛空重重,難免有小含生、大自在,靜默之間,或有夜叉、鬼王不現身形,望諸軍警覺,如其無惡,便不招惹即是。”
將得令而去,木由則在帳內眉關緊鎖,耳畔盡是刀兵之聲。
彼時,那警幻真君啞然苦笑,出聲喃喃:“外頭打得風火倒灌,卻原來還是一場大戲,此間雖無申陀士,但作真戲場,我等先上得台來,不知能演幾幕哩!”
賈生本藏身於帳外,忽覺眾士皆不可見他,又聽孫氏喟歎,心有所感,遁入內中。木由隻感似有人來,疑是兵士奉饗,隨口雲:“放著吧。”
話音落,回首去。仲檀本當彼不能視己,聞是言又疑能見,已來不及藏匿,登時惶然立住。真君偏過頭來,卻無兵丁,更無饌肴,亦露驚色。
視其麵訝,以為是見己陌生,惶恐之下,將施禮張口,卻瞧那青年趨步直越過他,於帳外張望兩下,又回本位。賈生一時糊塗,不知這孫氏是能見他,還是不能。
彼時,真君以為有虛空之士至也,以嗅風之法探之,無得,乃輕笑曰:“吾何苦自擾也。”
仲檀恐色難抑,這木由神通廣大,便是幽魂,也能探得,卻見不得吾,此為何也?
倏忽間,又有入帳者,視之,乃是一絕色,身姿高挑,英眉玉麵,定為洛濱仙子也。青年皺眉舒展,乃略有喜色雲:“大事終定,隻俟天使至時,賞賜千強。我今定計已矣,將歸貫元。”
龍女視其小逢欲歸,亦不多留,僅微微垂首,神情狐疑道:“這帳內似還有一人。”
孫氏會心一笑,答:“是也,我亦感之,可若用目觀去,又不見矣。思之或為虛空生靈,今我等深入此陌生之土,或有旁生隱於微末,亦未可知也。”
敖湚兮負手而立,帳門已然自開,有感而念:
“不知今之戰事,彼向之,或背之。”
真君頓而言:“應是向我等也,如不悅,當有阻,於今大戰順利,兩相無礙,當是吉兆也。”
龍女即道:“善!”
遂別。木由自縱雲而去,賈生不會此法,卻在一念之間,已至王可城中,不及驚愕,但見孫氏徐徐下落。
那真君擺手退了伯甲等虛禮迎迓,徑往明靖學宮而去,正手搭涼棚看時,觀一群學子之間,紫雲衝天,華光萬丈。往近視之,竟是一新晉的外仙教師在操練“絕仙陣”,但道這陣法如何:
凜冽寒芒隱寂空,殺機暗在不防中。
慢說妙道靈修體,毋論金剛不壞肱。
炫目遠觀真殞命,摧折入陣偽交攻。
便來九曜八山主,也損高修萬年功。
木由望此大陣,卻不是一般刀劍殺伐之術,爾用兵戈,所誅在用者,然此法專識仙體,旁生不動。
難免驚訝:“我等皆神仙之體,如何便就操練起這般了?”
那仙師卻未在意:“此事好說,就在陣中杏黃幡下,寫上我等姓名,自然無礙!”
孫氏頷首:“如此,練成之後,豈非恃術而驕,專矜天上?”
練陣者又言:“上仙何乃太區區?如無是法,安能固若金湯,今貫元八千邦土孤懸海外,在天籍者僅君一人而已,今有誌於繁榮,不可不壯大,若得強實,遠天有的是忌賢妒能的猥輩,豈可不防?”
木由知其言有理,怎覺心慌,感有難不遠矣。相言才已,耳畔又出操練之聲,孫氏知此則裹挾之勢也,一上此道,回頭卻難,隻能徑往不返矣。
那賈生視明靖學宮內井然有序,縱橫屋宇,連亙不絕,所聞吟誦者不下盈萬,最響者卻是一段經文曰:
古有道德,道德隳,有智謀,智謀損,唯氣力。夫氣力之爭也,雖在比於強弱,然不可失於謀,不可亡於德。其不可棄二者故,究在強力,力既滿,以道德保之。上師伐伐,四牡翼翼,在止矜能,在遏傷民。民者,六道所有也,焉能毀傷?苟有此為者,非浩然也……
仲檀聞此言,乃曉木由所憂,暗慮:此間規模,不可謂不大也,然無蟻垤仙人,微我之遇,後世竟無人知曉,豈不惹人喟歎哉。
生遂起罷念,覺孫木由與其在漩渦翻騰,弗如恣意山野,獨善其身,雖同是寂然無名,卻落個自在。隻是果真如是,又實非彼警幻真君之誌也!
無奈,彼乃於沙地之上,以指書古字為詩曰:
有仙有仙孫木由,
殫精竭慮更無儔。
悠悠天地何薄我,
折戟於沙壑,難留。
真君獨行,偶見是作,四顧無旁,卻得感留詩者隻在眼前,讀之久久不能抑,孤憤在填膺,乃和曰:
未見未見子為誰?
敲語冥思若驚雷。
縱見群生不福我,
難辭於真道,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