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叱吒風雲源厚累,輕飄安可上無窮?
食人孔雀生於鳳,作雨鼉魚拜在龍。
龍鳳終為仙府寵,人王曷念眾家雄?
五十大衍存一脈,縱有乒乓亦有容。
噫籲嚱,問:今宵何夕?
答:遂古遠矣。
彼南華作文,衝虛述道,各寓小大之辨於鯤鵬蟲蛙、愚公智叟中。觀乎寰宇,至微若希夷,倏忽存滅而生之始。大者蟲豸,又大者鳥雀,比及人獸,又有神明罩天地而無極,縱此若何?更有自然之道蓋括周身,時空難脫。是故大者有其小,小者有其大。
萬生於一,萬同於一,故神明威武,反存慳吝;仙佛究竟,終難全他。良中含莠,善惡能轉。此豈華夏獨論?又千年餘,他方國土亦有哲王馬客士曰:“眾數皆聯係,無一不發展。矛盾相同一,知此莫太晚。”
那仲檀雖未聞馬論,卻明老學,而手談至此,漸漸明朗,昔者深理在心,未可確言,恍惚如星,時存明滅,而今稍有詞句,莞爾不語。彼在定中,世上興變,不在所見所思之中,渾如蟻垤,蟲山作塚,靜默如木。
若此,仙人反動,潸然或有淚花,繼而喜,倏忽收斂。乃擱子道:“賈生,時至也。”
士亦投子,喟然散身,不複跪坐,二人間再無凡俗拘禮,玄妙到頭,真自在也。遂答:“好也,隻是這孫木由既為人屬,當盡人事,若此不能,盡頭如何,終是難解。”
“莫急,船到橋頭自然直。”
生樂請曰:“棋局之中,各有方位,石盤之內,或明世間,隻是其心有影,弗可顯見,不如仙長再指點一番如何?”
蟻垤嗬嗬一笑:“亦可,請付教資一金。”
那賈玥欣然從之,解囊遞予,乃聞言:“對弈之前,棋盤空零,此世界渾然無物,吾不知其名,強稱之為‘混沌’,無古今上下之別。混沌不死,有息乃生,萌而闊大,以其類碩魚,是名為‘鯤’。鯤之寐也,三界安寧,萬事悄啟,原神生,天地分,海陸別,生機勃,本世界煥然有興興之色也。”
士頷首:“誠然,昔聞鯤化為鵬,未知詳也,願得再聞。”
仙人佯悻,瞠目道:“老子說話,小子安容置喙?但罰一金來!”
仲檀語噎,宛若如鯁在喉,隻得欠身加資,便得續聞:“夫有眠即有蘇,代序之理也。鯤之將醒,天生緋色,地力漸衰,海漫血味,百獸難清;既寤,上下傾覆,水陸宏震,遼波湧沸,生民罹難。鯤化為鵬,其形益美。”
老者有一篇詩,單道鯤之樣貌,有言是:
混沌為母,形態無主。興洋作魚,化生沃土。
阿狗阿貓,萬代寒暑。非神難見,真容沒譜。
而又有一段,乃是老者自題,以告後生大鵬妙相:
醒眸但見光千丈,大唳昂頭徹九幽。
焰火升騰雲似鳳,冰風倒轉氣如貅。
撕天露暗收星月,裂地推瀾沒溝丘。
豔律長鳴身幻彩,因而耀目眾神啾。
那賈玥聽罷,暗作慨歎,滿念思索:彼言大鵬衝天,景象殊妙,豈知他之歡喜,生靈之禍殃,可見大聖之哀樂,不與顓民同矣。
蟻垤此時又曰:“因有災饉,原神挺身,為眾生之情,恃元靈之力,逆先天之規,以廣浩不周山作鎮,弗令鯤蘇,長眠久安。”
話及此,倏緘語,士連數問,長者皆默。靈機一動,再持一金以奉,仙人喜,納之,頻頻以掌叩棋盤:“下棋下棋,自然省得。”
生愕然,無法,隻得斟酌於棋枰之間,忽而欣喜暗道:“我且耍上一耍。”
便把一粒白子“啪”地一磕,仙人已入棋上交戰之態,未動聲色,那白子閃閃,忽而轉黑,繼又原複本色。
蟻垤一愣,默默喃喃:“中中中,我這一手,竟叫學去,也弄些斑斕之黑?”
於是對弈不提。話分兩頭,單說木由一行人自鬥過蛇怪之後,外魔寂滅,亂道歸空,眼前豁然開朗,乃有滔滔之聲,洋洋之象,隱然結界處,似曾相識。彼七人方至,但聞九天滾滾之音,十地崩裂之動,便見眼前世界原還稍靜,頃刻隳頹,遠山驟斷,波動萬裏,腳下刹那虛無,縱目裏無邊漆黑!
“禍事了!”隻一刹那,風雲變幻,末日逼淩,敖公子人叢裏高呼一聲,旋即顯白龍之形,軀身數丈,橫於眾前,“快快上來!”
你道那些豪傑,本就有行雲駕霧的本領,如何卻要騎走,蓋因事出實在迅疾,電光火石間,卻不及動後天所習術法,而小西龍渾源一體,本能則動,故能得快。
五眾當即跨而直上,敖玉一麵躲避隕落的流星飛石,一麵縱情爬升,突入雲端,頭頂亦存浩劫,仍不可安。可惜一身巧技,但因心神惶恐,全無著力處,隻得一路逆風而翔。
正熬煎,耳畔忽有羅迦之聲,聽得是:“諸君驚惶真不必,上首乾力已執中。如是升空得自在,乃見元母證圓通。”
敖公子緊咬牙關:“哪裏是不肯直上?隻這般損力,終趨竭也,龍可徜徉九天,然周天之內,俱生混亂,再往前,吾未必能也!”
又聞身後數音傳此:“非爾一人力也!”
龍子但覺周身真元一固,即有清氣湧入,霎時如飲烈酒,丹田勃滿,於是堅心向上,眾意著身,雖負五客,迎風耗勁,若敵萬鈞,仍久閉內息,利齒死鎖。
此間幾位漸漸神定,那木由思得一法,就欲試之。便掣出網罟之寶,直愣愣橫於頭部,告眾士曰:“吾器另存乾坤,入內則與世界隔絕,雖安而弗解這廂之困,不知諸君肯否一試,亂象入定,藏肉身於網罟,留元神至我境。此事從未做過,也未明結果如何,目下難慮旁他,還望各家莫要踟躕!”
眾人聞之應允,此時心神已定,各自作法,分出魂體,置在網罟,龍子背無人重,隻須對抗地力即可,而木由本為中陰之身,並無贅重,彼時大呼:“龍兄,助你一臂之力!”
繼而口間念咒:“三界九幽爾無懼,風火無邊亦堪行。而今我遇空前難,祈請相成破不平,自然妙見金光顯,乃知高上正覺靈!”
倏爾,頂上三尺,巨檑頓現,女修會意,以力平開網罟,如一根粗木杖兒擀著麵皮,把物撐得闊大,便是巨時空中一時空,歲月河間立定虹。雙掌一遞,將它徹底擋那白龍之上。
敖玉視而警告:“汝之法寶乃幻境也,未可於此險患之時,將肉軀送入,免出禍亂,還是我以真力留住他們,就往上空而去!”
孫氏眼望雲端浩瀚,九天重重,難曉穹蒼廣大,何時有盡,隻想替其分擔,忙道:“俺知,事出緊急,我不過臨時試招,本意用它擋爾跟前,將於路阻力全數收入,不料此物內外隔絕,罡風砂礫,穿它而過,思來想去,當有一法,可解燃眉!我無軀無重,亦無牽掛…”
龍子一驚,話方出口:“孫兄,不可———”
那裏少年已出法天象地之軀,加之竹芎胄甲,勢大力沉,要將天翻地覆所引之外力,全全抵在白龍之外,護他周全,一路飛升。孰知愈加往上,冰寒愈顯,蝕力越深,故而龍、孫二人皆加勁而動,其勢迅猛,與風雲相撞,刹那通紅,火花灼身。
幾位心中焦躁,卻別無他法,此刻唯有無窮上飛,而腳下山石海浪竄漲,四間時空龜裂難定,早已無所依傍,僅憑己力。且羅迦尊者又暗告二人,下水底處,是岩漿煉獄,水終湧沸,內含劇毒,毋可觸碰。
一時悲切,心境濫波,女修覺而出聲,音轉耳畔:“木由,隨爾一路,凡有所曆,少動幹涉,隻因你本曆緣之人,我難以代汝。今不得不言明於你,此災劫非常,天地大浩,自然凶險,或有灰滅之果,須細細斟酌。”
少年道:“若不迎難而上,如之奈何?”
神姝回曰:“汝本無所羈絆,而今隻要遁入那網罟,自有一方世界認爾為主,即便如此,還要為人間之事而殞身嗎?”
少年又道:“女修女修,汝之洞見不可思議,口中言以恐懼,實則激我紓難。知你良苦用心,我雖被言作大善如惡,而是善非惡,吾生長於斯,龍兄是吾手足,曆緣於此,斷不輕棄!唯願你如爾’晴空煉獄檑’號,‘幻海不周樁’名,能明悟空之心,能知悟空之意,急急如令,襄助於吾!”
女婿頓三瞬而後曰:
“同爾所願!”
聲才畢,乃見跟前金輝徹宇,大耀剛強,即昏冥之中刺入無邊虹芒,無限輪光,凡所見者,不覺閉目,繼而試睜,豁然開朗。刹那間天地雖不得分,茫然之內,一根巨柱赫然樹立,上徹雲端,直搗無盡;下抵幽暗,駐足蒙冥。眾生仰觀者,俯瞰者,不可窺其末端,遠見通徹無朋,近覽粗圍闊大。度其圍也,或八萬由旬,比之大鐵圍山,又千萬倍。有道是:
願我所見應為真,定能超法界。
不然何必生雙目,不得明虛實。
果然佛果為淨土,海陸藏花葉。
多舛逢吉是本理,天道終回慈。
那些顓民及星神們雖弗能得視巨柱盡頭,而孫氏因女修故,登至柱間一隅,泰浩宇宙,九九重天,仙宮林麗,萬殿廣瀚,已在其下不知多深處,而柱挺拔,貫穿寰宇,昂首望去,不見有盡。卻未曉此地是何境界。
如今巨檑已顯,女修化形空中,略舒廣袖,悠然出語:“興!”同行一眾便也被一股無形神力托到了此地。木由會意,心中再有了盼頭,自然安定不少,更生鬥誌。
這白龍眼望巨檑立起,又聞孫氏傳音,隻須到得頂端,便可暫住,也獲了信念。他兩個相視,屈身一入深邃,橫穿靜幽,直越繁星,又上高月,也不知多少時日,黑終出白,瑩瑩閃爍,於此方見頂麵。是時,太空陡現,混沌流轉,三千大世,無量廣界,列布他方,閃爍如影,隻是與他們無幹。
那網罟既開,眾元神回歸軀體,有驚無險,唯敖玉力竭,腦瓜昏沉,再無知覺,於樁上睡下。幾人複蘇,但覺腹中似刀絞,胃中反酸,又視周身混沌,鴻蒙一片,駭然間,隻能速速定神。
禺狨歎道:“想我等也是取勝的豪傑,弄法的好手,而今恁般狼狽,真膿包也!”
覺法大士盤膝坐下,頓而曰:“不必菲薄,既入這般賽道,果然簡易,如何顯雄?想來此次大會,也是蹊蹺,如今漸明矣。許是此方瀚世出了大患,選出能手解之,即我等也。”
那汪罔奮本在望向柱底,忽地高喊:“你們看!”眾皆飛至邊緣視之,隻見下方本界之處,五行浩源之中,軒波大作,動靜不停,有一碩物泫然翻抖,隱隱有嘶吼之聲,便是:
古來但道鯤終醒,
不見鯤形作醒容。
一日翻騰持嘯吼,
誰人敢作響聲洪?
大夥雖不曾見過鯤鵬,其勢也該聯想到此,那物未動時,天在上,地在下,一側身,則蒼穹隨之傾斜;繼而連連旋滾,經緯不存也。幸得他七人已在世界之外,而幻海不周樁如擎天之柱,徐徐靜置,如如弗動。
遠方似有混亂,然距離遙久,縱使仙瞳也失了顏色。於是覺法醒眸,目運佛光,手指一彈,幾道金花撞入各自眼眶,諸位揉而複眺,果真清晰萬倍,神奇無比,又聽言:“此心睛也,明察真理,可通本相。那方可是他隊?”
皆望去,果見巨鯤肚腹朝上,乃瞧世界那頭,有六人各在爭鬥。那羿一馬當先,連發數箭,非是射鯤,隻是將其定在日月及歲星之上,雙馬童以尾作繩,苗狸化身又為一股,金翅大鵬催發無邊勁力,將這三星拴於一處,掛在頸上,飛起高旋,以諸星亮處暫時為天,其餘眾宿緊隨。
二郎真君玄功護體,但有天地之向在,便就勢顯出通巔本領,身大半載周天。手中攫著三尖兩刃刀,瞧準時機一揮,則海浪隨動,乾坤休定。
二郎見呂崖之策得行,便道:“可也!”
眾人聞言後曰:“隻得如此了。楊戩,這巨鯤一時難以沉睡,恁幾個隻好暫隨它重修寰宇!”
真君了然,此時三星已鎖,其在處為天,其下為地。而二郎所要做的,即是將大水趕回新的海淵,潮退則海成,海成則陸現,陸現則萬物現,萬物當有所居。
遠方的孫氏眾人視那楊戩趕海不迭,而水勢卻隨鯤動,變幻萬千,席卷三界。他七人著力重建秩序,無暇顧及其中生民,便衝覺法講:“大士,我等當趁此良機,解救困靈!”
尊者點頭,眾皆應允,小白龍稍稍複力,複轉下處救火。木由此時又道:“吾非肉軀,又有神器和竹芎甲之守護,可入滾湯,爾等不必輕隨,隻待接應我即可。”
旁人皆候於樁上,各出真力予女妖,那塗山媭一口吐出金丹,又舍其萬年九尾,連作縋繩,自上垂下,能延不可說不可說轉之深,以供而後收放之用。少年這邊匆匆駕雲才下,龍子軀身隨來,木由嗔怪。敖玉笑道:“吾之鎧甲亦非凡品,可以入海。”
這兩個心猿意馬之象,自陰司一事以來,處處相應,不知是善是惡,還須看往後演變,正是:
心猿逐意馬,猛犬伴狸虎。
一者堪狩獵,另一可執鼠。
外獵仍須狩,內鼠應速阻。
他二人便將那水內苦眾一一遷在巨檑之上,顓民百姓初入樁頂,暫可避災凶。此時浩鯤忽止,萬土複靜,天地稍安,眾星回列。
那汪罔奮吸氣疑怪:“怎地一救出他們,那東西便沒動了,莫非醒來隻為吃食?填飽肚子便就又睡了?”
禺狨大王似有見識,輕罵道:“以為是你嗎?此先天之物,無必進食,隻是互動忽靜,或有緣由,我等智淺力薄,弗能得知。”
卻說這裏單道了孫氏一隊所見,不知楊戩七人所過者何,或可緣此得知巨鯤緣何忽醒,翻騰驟亂。自呂氏以身付天,引眾傑出了禍患,即漸漸明白其中門道。他一眾所入境界,因心化形,即心無所念,則一片空無,心中有上下世界,則分別漸顯。
此固非我世界也,何以故?我世界山海穩固,眾生千心萬念,而外物不動;此世界眾心一則萬物有,一心變則變者動。故此,楊氏六人共負鋏真人須時刻在心間保持同一個天地,否則便要天翻地覆。
凡自然之事,應在無心之中,但凡有心,立不自然。如人呼吸,氣自口鼻出入,未有稍止,人不察覺,是自然也。忽有一人謂其曰:“汝應呼吸自然!”此必害他也!耳聞是言,心中時時有“呼吸”二字,每息必刻意,豈自然耶?
故而呂真人告誡眾君:“內心須有同方世界。”一言才出,妄想難抑,忽然驚動,大地轟塌。楊戩一見乾坤忽變,已知有危,高呼:“謹防腳下!”
言才出矣,二郎即運起八九玄功,力抗墜勢,徐徐下墜。此時,金翅大鵬展翼欲飛,卻也無法久上,隻得漸落。其餘無依,於是鵬言:“諸君由我負之!”
其左忽右閃,將羿、苗狸等承接,連墜萬丈,終無銷寂。漸落之間,忽聞滔滔之聲,身感燥熱,眼前乃是岩漿咆哮,斷無生靈。眾大駭,如是沉降,終入沸騰,必無命也。
“如之奈何?”苗狸問大眾。
真君鼓舞道:“諸君且安心,莫自亂陣腳,鵬兄,我等緩緩而下,天命自來!若是此行不濟,縱是換亂,也無補也!”
正說間,又掉一段,忽而安然落地,定睛看時,非大地也,乃是熔岩若泥,內中生靈斃命無計,骷顱遍野,但有活者,半生半死,哀嚎痛叫,與地獄同。眾傑唯楊君以功法無礙,金雕憑飛行死挺,負餘人稍安,而呂真人無形也。彼或以為此為原生之地,忽聞霹靂,又有震動,足下雖不再崩裂,卻翻滾起來,原先平橫者,倏忽垂立。
“此何所在,凶險如是?”達濕羅仰歎。
楊戩自空大喊:“我聞上古天地崩陷之象,或如此也,此處莫非是那不周山!”
後羿點首:“如此震動,必為斯地,想來天柱崩塌,叫我等至此,必乃因也!”
正言語,身下再動,呂真人聲虛空道:“此非地麵,乃大鯤之身,諸君警惕!安住己身,稍靜天地,拯救蒼生!”
諸傑於是不再恐懼,挺身騰起,升入高上,但見那巨物身劈赤波,眼前星辰亂轉,光晦忽閃,又聞轟鳴之中,石墜天驚,無一不是轟隆,群山無錐塔之貌,形向齏粉;海波在燠溽,無分水氣,由此便有孫木由等所見一幕。
則言這驚開絕有之景,令楊戩等生憂,莫非泱泱世界,已在水火之中?但遠眺去,願見希冀,或睹無盡之處,有若隱若現之羅網,阻隔此地,外界無憂。
二郎知是大拿手段,繼而再不管其他,高轉真氣,散出百尊分身,同曰:“吾眾隻在此安住生民,此時還未延開,待巨物掙破屏障,全盤休矣!速速!”
前言亦至木由耳中,各定心意,隻以挽救生命為要,隻是不知又是究竟哪位巨擘,定下了堅牢羅障,又有幾多時間,供其奔命。此間如是演繹,實則並未周全,還有那哪吒三太子獨在冰灼林中曆練哩!
不過到底冰灼林之處發生何事,看官若想獲知,吾暫不言,須先付之一金。
叱吒風雲源厚累,輕飄安可上無窮?
食人孔雀生於鳳,作雨鼉魚拜在龍。
龍鳳終為仙府寵,人王曷念眾家雄?
五十大衍存一脈,縱有乒乓亦有容。
噫籲嚱,問:今宵何夕?
答:遂古遠矣。
彼南華作文,衝虛述道,各寓小大之辨於鯤鵬蟲蛙、愚公智叟中。觀乎寰宇,至微若希夷,倏忽存滅而生之始。大者蟲豸,又大者鳥雀,比及人獸,又有神明罩天地而無極,縱此若何?更有自然之道蓋括周身,時空難脫。是故大者有其小,小者有其大。
萬生於一,萬同於一,故神明威武,反存慳吝;仙佛究竟,終難全他。良中含莠,善惡能轉。此豈華夏獨論?又千年餘,他方國土亦有哲王馬客士曰:“眾數皆聯係,無一不發展。矛盾相同一,知此莫太晚。”
那仲檀雖未聞馬論,卻明老學,而手談至此,漸漸明朗,昔者深理在心,未可確言,恍惚如星,時存明滅,而今稍有詞句,莞爾不語。彼在定中,世上興變,不在所見所思之中,渾如蟻垤,蟲山作塚,靜默如木。
若此,仙人反動,潸然或有淚花,繼而喜,倏忽收斂。乃擱子道:“賈生,時至也。”
士亦投子,喟然散身,不複跪坐,二人間再無凡俗拘禮,玄妙到頭,真自在也。遂答:“好也,隻是這孫木由既為人屬,當盡人事,若此不能,盡頭如何,終是難解。”
“莫急,船到橋頭自然直。”
生樂請曰:“棋局之中,各有方位,石盤之內,或明世間,隻是其心有影,弗可顯見,不如仙長再指點一番如何?”
蟻垤嗬嗬一笑:“亦可,請付教資一金。”
那賈玥欣然從之,解囊遞予,乃聞言:“對弈之前,棋盤空零,此世界渾然無物,吾不知其名,強稱之為‘混沌’,無古今上下之別。混沌不死,有息乃生,萌而闊大,以其類碩魚,是名為‘鯤’。鯤之寐也,三界安寧,萬事悄啟,原神生,天地分,海陸別,生機勃,本世界煥然有興興之色也。”
士頷首:“誠然,昔聞鯤化為鵬,未知詳也,願得再聞。”
仙人佯悻,瞠目道:“老子說話,小子安容置喙?但罰一金來!”
仲檀語噎,宛若如鯁在喉,隻得欠身加資,便得續聞:“夫有眠即有蘇,代序之理也。鯤之將醒,天生緋色,地力漸衰,海漫血味,百獸難清;既寤,上下傾覆,水陸宏震,遼波湧沸,生民罹難。鯤化為鵬,其形益美。”
老者有一篇詩,單道鯤之樣貌,有言是:
混沌為母,形態無主。興洋作魚,化生沃土。
阿狗阿貓,萬代寒暑。非神難見,真容沒譜。
而又有一段,乃是老者自題,以告後生大鵬妙相:
醒眸但見光千丈,大唳昂頭徹九幽。
焰火升騰雲似鳳,冰風倒轉氣如貅。
撕天露暗收星月,裂地推瀾沒溝丘。
豔律長鳴身幻彩,因而耀目眾神啾。
那賈玥聽罷,暗作慨歎,滿念思索:彼言大鵬衝天,景象殊妙,豈知他之歡喜,生靈之禍殃,可見大聖之哀樂,不與顓民同矣。
蟻垤此時又曰:“因有災饉,原神挺身,為眾生之情,恃元靈之力,逆先天之規,以廣浩不周山作鎮,弗令鯤蘇,長眠久安。”
話及此,倏緘語,士連數問,長者皆默。靈機一動,再持一金以奉,仙人喜,納之,頻頻以掌叩棋盤:“下棋下棋,自然省得。”
生愕然,無法,隻得斟酌於棋枰之間,忽而欣喜暗道:“我且耍上一耍。”
便把一粒白子“啪”地一磕,仙人已入棋上交戰之態,未動聲色,那白子閃閃,忽而轉黑,繼又原複本色。
蟻垤一愣,默默喃喃:“中中中,我這一手,竟叫學去,也弄些斑斕之黑?”
於是對弈不提。話分兩頭,單說木由一行人自鬥過蛇怪之後,外魔寂滅,亂道歸空,眼前豁然開朗,乃有滔滔之聲,洋洋之象,隱然結界處,似曾相識。彼七人方至,但聞九天滾滾之音,十地崩裂之動,便見眼前世界原還稍靜,頃刻隳頹,遠山驟斷,波動萬裏,腳下刹那虛無,縱目裏無邊漆黑!
“禍事了!”隻一刹那,風雲變幻,末日逼淩,敖公子人叢裏高呼一聲,旋即顯白龍之形,軀身數丈,橫於眾前,“快快上來!”
你道那些豪傑,本就有行雲駕霧的本領,如何卻要騎走,蓋因事出實在迅疾,電光火石間,卻不及動後天所習術法,而小西龍渾源一體,本能則動,故能得快。
五眾當即跨而直上,敖玉一麵躲避隕落的流星飛石,一麵縱情爬升,突入雲端,頭頂亦存浩劫,仍不可安。可惜一身巧技,但因心神惶恐,全無著力處,隻得一路逆風而翔。
正熬煎,耳畔忽有羅迦之聲,聽得是:“諸君驚惶真不必,上首乾力已執中。如是升空得自在,乃見元母證圓通。”
敖公子緊咬牙關:“哪裏是不肯直上?隻這般損力,終趨竭也,龍可徜徉九天,然周天之內,俱生混亂,再往前,吾未必能也!”
又聞身後數音傳此:“非爾一人力也!”
龍子但覺周身真元一固,即有清氣湧入,霎時如飲烈酒,丹田勃滿,於是堅心向上,眾意著身,雖負五客,迎風耗勁,若敵萬鈞,仍久閉內息,利齒死鎖。
此間幾位漸漸神定,那木由思得一法,就欲試之。便掣出網罟之寶,直愣愣橫於頭部,告眾士曰:“吾器另存乾坤,入內則與世界隔絕,雖安而弗解這廂之困,不知諸君肯否一試,亂象入定,藏肉身於網罟,留元神至我境。此事從未做過,也未明結果如何,目下難慮旁他,還望各家莫要踟躕!”
眾人聞之應允,此時心神已定,各自作法,分出魂體,置在網罟,龍子背無人重,隻須對抗地力即可,而木由本為中陰之身,並無贅重,彼時大呼:“龍兄,助你一臂之力!”
繼而口間念咒:“三界九幽爾無懼,風火無邊亦堪行。而今我遇空前難,祈請相成破不平,自然妙見金光顯,乃知高上正覺靈!”
倏爾,頂上三尺,巨檑頓現,女修會意,以力平開網罟,如一根粗木杖兒擀著麵皮,把物撐得闊大,便是巨時空中一時空,歲月河間立定虹。雙掌一遞,將它徹底擋那白龍之上。
敖玉視而警告:“汝之法寶乃幻境也,未可於此險患之時,將肉軀送入,免出禍亂,還是我以真力留住他們,就往上空而去!”
孫氏眼望雲端浩瀚,九天重重,難曉穹蒼廣大,何時有盡,隻想替其分擔,忙道:“俺知,事出緊急,我不過臨時試招,本意用它擋爾跟前,將於路阻力全數收入,不料此物內外隔絕,罡風砂礫,穿它而過,思來想去,當有一法,可解燃眉!我無軀無重,亦無牽掛…”
龍子一驚,話方出口:“孫兄,不可———”
那裏少年已出法天象地之軀,加之竹芎胄甲,勢大力沉,要將天翻地覆所引之外力,全全抵在白龍之外,護他周全,一路飛升。孰知愈加往上,冰寒愈顯,蝕力越深,故而龍、孫二人皆加勁而動,其勢迅猛,與風雲相撞,刹那通紅,火花灼身。
幾位心中焦躁,卻別無他法,此刻唯有無窮上飛,而腳下山石海浪竄漲,四間時空龜裂難定,早已無所依傍,僅憑己力。且羅迦尊者又暗告二人,下水底處,是岩漿煉獄,水終湧沸,內含劇毒,毋可觸碰。
一時悲切,心境濫波,女修覺而出聲,音轉耳畔:“木由,隨爾一路,凡有所曆,少動幹涉,隻因你本曆緣之人,我難以代汝。今不得不言明於你,此災劫非常,天地大浩,自然凶險,或有灰滅之果,須細細斟酌。”
少年道:“若不迎難而上,如之奈何?”
神姝回曰:“汝本無所羈絆,而今隻要遁入那網罟,自有一方世界認爾為主,即便如此,還要為人間之事而殞身嗎?”
少年又道:“女修女修,汝之洞見不可思議,口中言以恐懼,實則激我紓難。知你良苦用心,我雖被言作大善如惡,而是善非惡,吾生長於斯,龍兄是吾手足,曆緣於此,斷不輕棄!唯願你如爾’晴空煉獄檑’號,‘幻海不周樁’名,能明悟空之心,能知悟空之意,急急如令,襄助於吾!”
女婿頓三瞬而後曰:
“同爾所願!”
聲才畢,乃見跟前金輝徹宇,大耀剛強,即昏冥之中刺入無邊虹芒,無限輪光,凡所見者,不覺閉目,繼而試睜,豁然開朗。刹那間天地雖不得分,茫然之內,一根巨柱赫然樹立,上徹雲端,直搗無盡;下抵幽暗,駐足蒙冥。眾生仰觀者,俯瞰者,不可窺其末端,遠見通徹無朋,近覽粗圍闊大。度其圍也,或八萬由旬,比之大鐵圍山,又千萬倍。有道是:
願我所見應為真,定能超法界。
不然何必生雙目,不得明虛實。
果然佛果為淨土,海陸藏花葉。
多舛逢吉是本理,天道終回慈。
那些顓民及星神們雖弗能得視巨柱盡頭,而孫氏因女修故,登至柱間一隅,泰浩宇宙,九九重天,仙宮林麗,萬殿廣瀚,已在其下不知多深處,而柱挺拔,貫穿寰宇,昂首望去,不見有盡。卻未曉此地是何境界。
如今巨檑已顯,女修化形空中,略舒廣袖,悠然出語:“興!”同行一眾便也被一股無形神力托到了此地。木由會意,心中再有了盼頭,自然安定不少,更生鬥誌。
這白龍眼望巨檑立起,又聞孫氏傳音,隻須到得頂端,便可暫住,也獲了信念。他兩個相視,屈身一入深邃,橫穿靜幽,直越繁星,又上高月,也不知多少時日,黑終出白,瑩瑩閃爍,於此方見頂麵。是時,太空陡現,混沌流轉,三千大世,無量廣界,列布他方,閃爍如影,隻是與他們無幹。
那網罟既開,眾元神回歸軀體,有驚無險,唯敖玉力竭,腦瓜昏沉,再無知覺,於樁上睡下。幾人複蘇,但覺腹中似刀絞,胃中反酸,又視周身混沌,鴻蒙一片,駭然間,隻能速速定神。
禺狨歎道:“想我等也是取勝的豪傑,弄法的好手,而今恁般狼狽,真膿包也!”
覺法大士盤膝坐下,頓而曰:“不必菲薄,既入這般賽道,果然簡易,如何顯雄?想來此次大會,也是蹊蹺,如今漸明矣。許是此方瀚世出了大患,選出能手解之,即我等也。”
那汪罔奮本在望向柱底,忽地高喊:“你們看!”眾皆飛至邊緣視之,隻見下方本界之處,五行浩源之中,軒波大作,動靜不停,有一碩物泫然翻抖,隱隱有嘶吼之聲,便是:
古來但道鯤終醒,
不見鯤形作醒容。
一日翻騰持嘯吼,
誰人敢作響聲洪?
大夥雖不曾見過鯤鵬,其勢也該聯想到此,那物未動時,天在上,地在下,一側身,則蒼穹隨之傾斜;繼而連連旋滾,經緯不存也。幸得他七人已在世界之外,而幻海不周樁如擎天之柱,徐徐靜置,如如弗動。
遠方似有混亂,然距離遙久,縱使仙瞳也失了顏色。於是覺法醒眸,目運佛光,手指一彈,幾道金花撞入各自眼眶,諸位揉而複眺,果真清晰萬倍,神奇無比,又聽言:“此心睛也,明察真理,可通本相。那方可是他隊?”
皆望去,果見巨鯤肚腹朝上,乃瞧世界那頭,有六人各在爭鬥。那羿一馬當先,連發數箭,非是射鯤,隻是將其定在日月及歲星之上,雙馬童以尾作繩,苗狸化身又為一股,金翅大鵬催發無邊勁力,將這三星拴於一處,掛在頸上,飛起高旋,以諸星亮處暫時為天,其餘眾宿緊隨。
二郎真君玄功護體,但有天地之向在,便就勢顯出通巔本領,身大半載周天。手中攫著三尖兩刃刀,瞧準時機一揮,則海浪隨動,乾坤休定。
二郎見呂崖之策得行,便道:“可也!”
眾人聞言後曰:“隻得如此了。楊戩,這巨鯤一時難以沉睡,恁幾個隻好暫隨它重修寰宇!”
真君了然,此時三星已鎖,其在處為天,其下為地。而二郎所要做的,即是將大水趕回新的海淵,潮退則海成,海成則陸現,陸現則萬物現,萬物當有所居。
遠方的孫氏眾人視那楊戩趕海不迭,而水勢卻隨鯤動,變幻萬千,席卷三界。他七人著力重建秩序,無暇顧及其中生民,便衝覺法講:“大士,我等當趁此良機,解救困靈!”
尊者點頭,眾皆應允,小白龍稍稍複力,複轉下處救火。木由此時又道:“吾非肉軀,又有神器和竹芎甲之守護,可入滾湯,爾等不必輕隨,隻待接應我即可。”
旁人皆候於樁上,各出真力予女妖,那塗山媭一口吐出金丹,又舍其萬年九尾,連作縋繩,自上垂下,能延不可說不可說轉之深,以供而後收放之用。少年這邊匆匆駕雲才下,龍子軀身隨來,木由嗔怪。敖玉笑道:“吾之鎧甲亦非凡品,可以入海。”
這兩個心猿意馬之象,自陰司一事以來,處處相應,不知是善是惡,還須看往後演變,正是:
心猿逐意馬,猛犬伴狸虎。
一者堪狩獵,另一可執鼠。
外獵仍須狩,內鼠應速阻。
他二人便將那水內苦眾一一遷在巨檑之上,顓民百姓初入樁頂,暫可避災凶。此時浩鯤忽止,萬土複靜,天地稍安,眾星回列。
那汪罔奮吸氣疑怪:“怎地一救出他們,那東西便沒動了,莫非醒來隻為吃食?填飽肚子便就又睡了?”
禺狨大王似有見識,輕罵道:“以為是你嗎?此先天之物,無必進食,隻是互動忽靜,或有緣由,我等智淺力薄,弗能得知。”
卻說這裏單道了孫氏一隊所見,不知楊戩七人所過者何,或可緣此得知巨鯤緣何忽醒,翻騰驟亂。自呂氏以身付天,引眾傑出了禍患,即漸漸明白其中門道。他一眾所入境界,因心化形,即心無所念,則一片空無,心中有上下世界,則分別漸顯。
此固非我世界也,何以故?我世界山海穩固,眾生千心萬念,而外物不動;此世界眾心一則萬物有,一心變則變者動。故此,楊氏六人共負鋏真人須時刻在心間保持同一個天地,否則便要天翻地覆。
凡自然之事,應在無心之中,但凡有心,立不自然。如人呼吸,氣自口鼻出入,未有稍止,人不察覺,是自然也。忽有一人謂其曰:“汝應呼吸自然!”此必害他也!耳聞是言,心中時時有“呼吸”二字,每息必刻意,豈自然耶?
故而呂真人告誡眾君:“內心須有同方世界。”一言才出,妄想難抑,忽然驚動,大地轟塌。楊戩一見乾坤忽變,已知有危,高呼:“謹防腳下!”
言才出矣,二郎即運起八九玄功,力抗墜勢,徐徐下墜。此時,金翅大鵬展翼欲飛,卻也無法久上,隻得漸落。其餘無依,於是鵬言:“諸君由我負之!”
其左忽右閃,將羿、苗狸等承接,連墜萬丈,終無銷寂。漸落之間,忽聞滔滔之聲,身感燥熱,眼前乃是岩漿咆哮,斷無生靈。眾大駭,如是沉降,終入沸騰,必無命也。
“如之奈何?”苗狸問大眾。
真君鼓舞道:“諸君且安心,莫自亂陣腳,鵬兄,我等緩緩而下,天命自來!若是此行不濟,縱是換亂,也無補也!”
正說間,又掉一段,忽而安然落地,定睛看時,非大地也,乃是熔岩若泥,內中生靈斃命無計,骷顱遍野,但有活者,半生半死,哀嚎痛叫,與地獄同。眾傑唯楊君以功法無礙,金雕憑飛行死挺,負餘人稍安,而呂真人無形也。彼或以為此為原生之地,忽聞霹靂,又有震動,足下雖不再崩裂,卻翻滾起來,原先平橫者,倏忽垂立。
“此何所在,凶險如是?”達濕羅仰歎。
楊戩自空大喊:“我聞上古天地崩陷之象,或如此也,此處莫非是那不周山!”
後羿點首:“如此震動,必為斯地,想來天柱崩塌,叫我等至此,必乃因也!”
正言語,身下再動,呂真人聲虛空道:“此非地麵,乃大鯤之身,諸君警惕!安住己身,稍靜天地,拯救蒼生!”
諸傑於是不再恐懼,挺身騰起,升入高上,但見那巨物身劈赤波,眼前星辰亂轉,光晦忽閃,又聞轟鳴之中,石墜天驚,無一不是轟隆,群山無錐塔之貌,形向齏粉;海波在燠溽,無分水氣,由此便有孫木由等所見一幕。
則言這驚開絕有之景,令楊戩等生憂,莫非泱泱世界,已在水火之中?但遠眺去,願見希冀,或睹無盡之處,有若隱若現之羅網,阻隔此地,外界無憂。
二郎知是大拿手段,繼而再不管其他,高轉真氣,散出百尊分身,同曰:“吾眾隻在此安住生民,此時還未延開,待巨物掙破屏障,全盤休矣!速速!”
前言亦至木由耳中,各定心意,隻以挽救生命為要,隻是不知又是究竟哪位巨擘,定下了堅牢羅障,又有幾多時間,供其奔命。此間如是演繹,實則並未周全,還有那哪吒三太子獨在冰灼林中曆練哩!
不過到底冰灼林之處發生何事,看官若想獲知,吾暫不言,須先付之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