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在公安古城內逛街,看到公安鍋盔就買來吃。


    賣鍋盔的紅案師傅將製好的鍋盔遞給客人前,是在攤子案板下抽出一塊幹荷葉,用來包住鍋盔,這樣可以避免鍋盔的油或味料把手弄汙了。


    說起來,在古代,洛陽紙貴,紙是十分貴重的東西,不能用來包裝食物;古代時也沒有現代的各種塑膠製品,那麽,古代人怎樣包裝食物?


    在古代,大戶人家或有錢人在裝盛或打包食物,也許會用各種木盒或有蓋的瓷器;就像現代人自帶打包盒一樣。


    普通百姓,多用大自然的初級產品,例如芭蕉葉、荷葉等無毒植物的葉子。


    就像我們在明朝的公安鎮,我們吃鍋盔,就是用荷葉包裝。


    荷葉入夏後,生長旺盛,人們采收、洗淨、曬幹,剪裁成不同大小、各種形狀,用來包裝食物。


    夏天采下的荷葉曬幹存放得好,一整年或以後都可以使用。


    古代人是真大智慧!


    用荷葉包裝食物,既環保又衛生,比喻在外吃完飯後,將剩飯菜打包回家,可以用荷葉包起來,再用繩子紮起來,可以做到不滲不漏;回到家,加熱時,連包裝都不用打開,直接放鍋裏隔水蒸就可以了,蒸好後,還帶有一股荷葉的清香。


    估計廣東著名小吃“糯米雞”就是這樣衍生出來的。


    吃晚飯時,我聽到母親問身旁的淩軒今天采購了些什麽?


    淩軒說:今天我采購了許多風魚和炙魚。


    母親聽了點點頭說:好啊!出發後,在路上先吃風魚,再吃炙魚。


    我在旁邊聽到了,就問:什麽是風魚?


    淩軒說:風魚,就是臘魚,在湖北又叫風幹魚。


    坐在我旁邊的蕭遙劍聽到了,就問:這些風幹魚怎麽製作的?


    母親說:每當深秋後、冬至前,就將活魚宰殺,取出內髒,衝洗血汙、抹幹水分,內外塗鹽,靜放醃製,四五天後,吊起風幹,因而被稱為風幹魚。


    我說:這不就是廣東的臘魚麽?


    蕭遙劍說:你什麽都知道!吃過沒?


    我說:你猜?


    這時,飯店小二捧上一碟菜。


    淩軒指著這碟菜說:都別猜了,看,這碟菜裏的魚就是風幹魚。


    我們齊齊望向這碟菜,隻見這道菜有魚有肉,似是紅燒,顏色非常誘人。


    母親夾了一塊魚腩到我的碗裏,我想用筷子夾起,卻發現醬汁非常濃稠,我幹脆用手抓起這塊魚腩,吃了起來。


    大家看見了,都笑了起來。


    母親說:風魚有多種吃法,最快捷就是將風幹魚去鱗、洗淨,用蒸籠隔水蒸,然後撕成小塊,上碟,澆淋香油,這是籠蒸風幹魚;而我們今晚吃的這一種做法,叫“風魚燒肉”,是用風魚與新鮮豬肉一起紅燒。


    淩軒接著說:風魚燒肉,這道菜可是湖北的名菜呢!


    我把風魚吃完,店小二十分貼心地拿來一碗清水給我洗手,我洗完手,接過蕭遙劍遞過來手帕,擦了擦小手,淡定地說:這跟廣東臘魚很相似。


    母親說:湖北的風幹魚雖然也是臘魚,但與廣東臘魚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湖北風幹魚,製作時是不刮鱗的,而廣東的臘魚在晾曬前,是先把魚鱗全刮幹淨的。湖北風幹魚,醃製時是不下酒的,所以在煮食時,最好加入少許酒去腥;而廣東的臘魚,一般在醃製時會下些酒,除了驅除蠅蟲,還有增加風味。


    淩軒接著說:所以呢,湖北的風幹魚,在吃前是需要去鱗的,還要在蒸或煮時,需要灑入少許酒辟腥。


    我心想,在古代沒有冷藏設施,肉類魚類的儲藏,就隻先用鹽處理,意在初步防腐,再用風幹、曬幹、炙幹等原始方法。


    這時,聽到蕭遙劍問道:那麽炙魚,就是用炭火烤幹的魚幹吧?


    淩軒讚道:劍弟說得對!


    三叔在鄰桌聽到我們在議論風幹魚,就走了過來,對我們說:我曾去過山東沿海,那邊有一種美食,也叫風幹魚,是漁民出海後,一時未回港口,魚放著很快會壞,就將打到的吃不完的漁獲,宰殺並取出內髒,在海水裏衝洗血汙,然後吊起,任由海風吹幹。這種風幹魚,曬幾天後吃,外幹裏嫩,能吃出淡淡的海水味,所以當地人又叫這種魚叫“甜曬魚”。


    蕭遙劍說:三叔,為什麽叫甜曬呢?是下了糖嗎?


    三叔說:非也!應該是天曬魚,叫著叫著,以訛傳訛吧?


    我聽了,就說:三叔,山東的這種處理方法,很象潮汕人的魚飯!


    蕭遙劍一聽,又對我說:就你知道得多!你吃過沒?


    我淡定地回他一句:你猜?


    三叔看到我和蕭遙劍一唱一和,就笑著說:瑤瑤說得對啊!潮汕人的魚飯,我未曾吃過,但是聽人說過製作方法。


    蕭遙劍說:三叔,是把魚放飯麵蒸麽?


    三叔微笑著說:潮汕人的魚飯,是把魚當飯的意思。


    淩軒說:那太奢侈了啊!


    三叔說:潮汕臨海,魚最不缺,反而米不是普通百姓能吃得起的食物。有時候,漁民直接吃魚當飯。


    蕭遙劍說:三叔,魚飯又是怎麽製作的呢?


    三叔說:潮汕魚飯,也是出海的漁民,未來得及返港,對漁獲的一種快速處理方法。與山東沿海不同的是,潮汕的做法是在船頭燒一爐海水,將那些撈起不的各種魚稍一分類,不用宰殺,分類直接倒入燒滾的海水中煮熟,從鍋中撈起後,加入適量的海鹽,用竹篇筐裏碼好,放船頭曬一下,潮汕人這樣處理,也是為了能將魚存放得久一些。


    蕭遙劍說:潮汕魚飯在處理時,不把魚宰殺幹淨,那麽臨到煮食時,再把內髒挖出來麽?


    三叔說:非也!潮汕魚飯是蒸著吃的,蒸的時候,整條洗一下,就蒸了,吃時,要用筷子夾起魚鱗,挑出魚內髒,這些一般都不吃的,隻吃魚肉。


    母親說:這樣會不會很腥?


    三叔說:我沒有吃過,聽起來的確很腥。


    想不到一道風魚,讓我們聽了那麽多魚的處理方法。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疏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疏竹並收藏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