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水府神廟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作者:風疏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一夜無夢,又到天明。
淩家人從安徽休寧出發的第三十一天,在南門木橋,即後來的龍珠橋那裏登船,沿著玉帶河,從玉帶河匯入長江的河口,進入長江,繼續我們的航程。
離開鳳山監時,是清晨時分,城內已經人來人往。
明初的鳳山監城內有二十多條街,居住了近一萬二千多人,算是一個不小的城鎮了。
鳳山監與江南的城鎮不同,這裏保留著一種原始樸素的味道。
明代有詩人如此讚美鳳山監:
荒廬依古岸,落日抱孤舟。
恰如其分地把這裏的古樸風貌勾勒了出來。
我們的船沿著鳳山監的南麵和西麵的玉帶河前進,看見玉帶河的西岸有一座廟,牌匾上寫著水府廟。
船夫對我們說:那座廟是洪武十六年重建的。
洪武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83年。
我們問船夫:水府廟裏供奉的是哪位神靈?
船夫說:水府廟裏供奉的是龍王爺,水府廟就是龍王廟。
我好奇地問:為什麽龍王廟又叫水府廟?
船夫說:龍王是佛教裏的掌管降雨的水神,水府廟是水神廟,也是龍王廟。
淩軒告訴我:水府廟不但會在江邊、河邊有,在深山裏都會有。
我覺得十分奇怪了,問道:山裏的不是山神麽?龍王廟建在深山裏合適麽?
船夫聽了笑笑說:廟不怕多,有水的地方,就會有龍王廟;說起來,人們相信,欺山莫欺水,對於高山的仰止,人們更害怕流水的肆虐;山神廟很少出現在河邊,但是深山裏很多會有龍王廟;深山是河流湖泊的源泉之地,建龍王廟,也算是建在源頭地方,龍王下山時,也會體諒生靈的不易。
船夫微笑著問我們:昨天有無去北門處去看丁奉祠?
我覺得很奇怪就問:靖江王廟不是在陸溪口對麵的陸水河東岸嗎?怎麽又變成在北門呢?
船夫一拍腦袋說:哎呀!怪我昨天沒有跟你們細說!靖江王廟的確是在陸水河的東岸,但是在鳳山監的北門向東行,有一座丁奉祠,是唐朝元年所建,可是真正的古代建築呢!
我問:丁奉祠有丁奉的墳墓嗎?
船夫說:沒有!丁奉的墳墓在印山呢!
船夫說:凡是經過鳳山監的船隻,都會去靖江王廟或是丁奉祠祭拜,這樣行船可以得到護佑;昨天,船的管事,停泊後就上岸去丁奉祠祭拜。據說,行駛在長江的船隻,遇上風浪,隻是口中念丁奉老爺的名號,一定可保平安。
我聽了也覺得很遺憾。
要知道,我們明初時經過鳳山監,所看見的一切,可未來得及去看的一切,都將在未來的清朝鹹豐四年,即公元1854年,因為太平天國西征軍駐紮在陸口,他們為了戰事,掘開洪廟河,讓洪廟河因此改道,洶湧的河水直衝入長江,千年古城鳳山監不斷崩塌,不要說葬在鳳山監城中的呂蒙將軍墓被衝毀,北門的丁奉祠唐代古建築也被衝毀,就連玉帶河西岸的龍王廟,也屢屢被亂衝亂撞的河水衝塌;至此,呂蒙城消失在滔滔之中。
鳳山監毀於人禍。
正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滾滾歲月淘盡的何止英雄?更有無數的古代文明痕跡。
鳳山監雖然被毀,但是作為長江中下遊的深水港之一,在清鹹豐8年,清朝政府與英、日、德、法等國簽訂的《天津中英條約》,就將長江中遊的九江、武穴、漢口、陸溪口等5處開辟為通商口岸。
陸溪口,始終就是一個棲鳳之地的黃金口岸。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一夜無夢,又到天明。
淩家人從安徽休寧出發的第三十一天,在南門木橋,即後來的龍珠橋那裏登船,沿著玉帶河,從玉帶河匯入長江的河口,進入長江,繼續我們的航程。
離開鳳山監時,是清晨時分,城內已經人來人往。
明初的鳳山監城內有二十多條街,居住了近一萬二千多人,算是一個不小的城鎮了。
鳳山監與江南的城鎮不同,這裏保留著一種原始樸素的味道。
明代有詩人如此讚美鳳山監:
荒廬依古岸,落日抱孤舟。
恰如其分地把這裏的古樸風貌勾勒了出來。
我們的船沿著鳳山監的南麵和西麵的玉帶河前進,看見玉帶河的西岸有一座廟,牌匾上寫著水府廟。
船夫對我們說:那座廟是洪武十六年重建的。
洪武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83年。
我們問船夫:水府廟裏供奉的是哪位神靈?
船夫說:水府廟裏供奉的是龍王爺,水府廟就是龍王廟。
我好奇地問:為什麽龍王廟又叫水府廟?
船夫說:龍王是佛教裏的掌管降雨的水神,水府廟是水神廟,也是龍王廟。
淩軒告訴我:水府廟不但會在江邊、河邊有,在深山裏都會有。
我覺得十分奇怪了,問道:山裏的不是山神麽?龍王廟建在深山裏合適麽?
船夫聽了笑笑說:廟不怕多,有水的地方,就會有龍王廟;說起來,人們相信,欺山莫欺水,對於高山的仰止,人們更害怕流水的肆虐;山神廟很少出現在河邊,但是深山裏很多會有龍王廟;深山是河流湖泊的源泉之地,建龍王廟,也算是建在源頭地方,龍王下山時,也會體諒生靈的不易。
船夫微笑著問我們:昨天有無去北門處去看丁奉祠?
我覺得很奇怪就問:靖江王廟不是在陸溪口對麵的陸水河東岸嗎?怎麽又變成在北門呢?
船夫一拍腦袋說:哎呀!怪我昨天沒有跟你們細說!靖江王廟的確是在陸水河的東岸,但是在鳳山監的北門向東行,有一座丁奉祠,是唐朝元年所建,可是真正的古代建築呢!
我問:丁奉祠有丁奉的墳墓嗎?
船夫說:沒有!丁奉的墳墓在印山呢!
船夫說:凡是經過鳳山監的船隻,都會去靖江王廟或是丁奉祠祭拜,這樣行船可以得到護佑;昨天,船的管事,停泊後就上岸去丁奉祠祭拜。據說,行駛在長江的船隻,遇上風浪,隻是口中念丁奉老爺的名號,一定可保平安。
我聽了也覺得很遺憾。
要知道,我們明初時經過鳳山監,所看見的一切,可未來得及去看的一切,都將在未來的清朝鹹豐四年,即公元1854年,因為太平天國西征軍駐紮在陸口,他們為了戰事,掘開洪廟河,讓洪廟河因此改道,洶湧的河水直衝入長江,千年古城鳳山監不斷崩塌,不要說葬在鳳山監城中的呂蒙將軍墓被衝毀,北門的丁奉祠唐代古建築也被衝毀,就連玉帶河西岸的龍王廟,也屢屢被亂衝亂撞的河水衝塌;至此,呂蒙城消失在滔滔之中。
鳳山監毀於人禍。
正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滾滾歲月淘盡的何止英雄?更有無數的古代文明痕跡。
鳳山監雖然被毀,但是作為長江中下遊的深水港之一,在清鹹豐8年,清朝政府與英、日、德、法等國簽訂的《天津中英條約》,就將長江中遊的九江、武穴、漢口、陸溪口等5處開辟為通商口岸。
陸溪口,始終就是一個棲鳳之地的黃金口岸。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