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淩家族人從安徽休寧出發的第十八天傍晚,我們到達了鄱陽蓮湖鄉的瓦屑壩。


    父親、三叔、四叔下船後,就拿著相關文書,立即趕到官府在瓦屑壩專門設立的移民管理機構進行登記;其他人則有序站在一個空地上,一邊等候,一邊守護著行李。


    這個時候,日已黃昏,從船上走下來的人很多,人們下船後,都先趕往登記,以快一點有船安排轉運。


    過了大約半小時,五叔、六叔回來了,他們找到了客棧,還租了牛車、驢車,我們就把行李往車上搬。


    因為需求太旺,能租的車不多,除了一些老人家上車坐外,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跟著車的旁邊走路過去。


    六叔留了下來,去找父親、三叔、四叔,通知他們客棧位置。


    我們沿著林道走了大約一刻鍾的路程,就看見了一個小鎮,走進鎮裏,隻見街道上,人們拖家帶口、摩肩接踵,往來不絕。


    這個小鎮,也許就是為了移民應運而生的!


    街道兩旁所設,均是應移民需求設立的營生,食店都是以飽腹為主的家鄉美食;客棧都是最簡單的房間;有很多修補衣服的小攤,路人甚至不用脫下衣服,攤主就即時為他修補;有些小店售賣可以裝載行李的工具,如獨輪小車和用竹子紮成的蔑器;也有許多是賣布袋和麻袋等。


    在現代一些湖北、安徽人家的祖傳族譜中,有這樣的記載:先祖於明初自“江右饒州府鄱陽蓮湖筷子巷”遷來。


    現代時無鄱陽蓮湖筷子巷,它完成曆史任務後,就消失於歲月的煙塵中;那些外遷的江西移民,卻記牢了瓦屑壩附近的蓮湖筷子巷就是自己的故鄉。


    我們到了客棧,放下行李後,留下了足夠的人員留守客棧,以看管行李。


    越是這種人員集散地,各色人等越是聚集,必須要小心一點。


    我們就在客棧旁邊的食店吃晚飯,伯父為我們每桌,都叫上了豆腐和青菜同煮的一道菜。


    食店旁邊有許多涼茶鋪,伯父囑咐我們等會兒飯後,每人都要喝上一碗茶才回客棧休息。


    伯父此舉,是怕我們會水土不服。


    人漂泊在外,很容易會產生水土不服的症狀,是因為人的生理機能未能及時調整與當地的氣候環境相適應。


    古人應對水土不服,自有妙方。


    淩家人長年在外行商,自然對許多預防水土不服的方法有所收藏。


    一路上,我們都很注意預防“水土不服”。


    例如清晨起來,必定互相督促穿夠衣服、不可貪涼;必須是吃飽早飯,再趕路;合理安排行程路線,保證休息、做到勞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身體陷入抵抗力弱而感染風寒。


    長輩們更是常備六味地黃丸,如果發現誰有不適情況,則以開水衝服些許,這樣就可以治療舟車勞頓引致的不適。


    “六味地黃丸”是數千年中醫的智慧結晶,它的誕生有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在唐高宗年間,懷川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


    藥聖孫思邈趕至查看疫情,用當地的四大懷藥配製屠蘇酒,成功遏止了瘟病的流行。


    後來,孫思邈總結經驗,采用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這六種藥材,配製成丸藥,此藥藥效高,且沒毒副作用,一時迅速成為了民間聖藥。


    “六味地黃丸”,除了指用了六種藥材外,還有就是指藥方中,酸、苦、甘、辛、鹹、淡六味俱備。


    不過,上述故事均隻是民間傳說而已。


    據現代中醫曆史考證,則認為“六味地黃丸”的真正配方出自宋代名醫錢乙。


    宋代名醫錢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的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賞賜,也因此受到了許多同行的嫉妒。


    人紅是非多。


    一天,一個當地名醫拿著錢乙開的兒科藥方來質問錢乙,說:這個方子不是應該八味藥麽,怎麽少了兩味?


    錢乙一看方子,微笑著說:按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的確需要八味藥,就是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附子、肉桂;但是小孩本就是純陽之體,故減附子、肉桂辛熱燥亢之品,而製成六味地黃丸,這樣能避免孩子吃了過於暴熱而流鼻血。


    名醫聽了,頓時心悅誠服。


    後來,此事由錢乙的弟子閻孝忠記入《小兒藥證直訣》。


    “六味地黃丸”一直沿用到現代,成為民間滋補肝腎、養生保健的平價良藥。


    而我們剛才吃完晚飯後,在食店旁邊每人喝上一碗的涼茶,我問了涼茶鋪的老板,就是藿香正氣湯,也就是後世廣為人知的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湯的藥方,最早出自唐代藥聖孫思邈的《千金翼方》的藿香正氣散,主要是由藿香、紫蘇、厚樸、茯苓、陳皮、白芷、半夏、桔梗、大腹皮、白術、甘草組成。


    藿香正氣湯,用來預防或治療寒熱往來、傷寒頭疼、增寒壯熱、偶感濕氣、霍亂泄瀉,常年在外商旅,常服此能除山嵐瘴氣。


    中醫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充分利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疏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疏竹並收藏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