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淩家族人出發的第七天,我們從雲灣到了汪口吃午飯,下午來到了李坑,看了儺舞,吃了李坑的特色美食。


    吃完飯,我們都回客棧休息了。


    第二天我醒來後,發現窗外正淅淅地下雨。


    旁邊的淩家子弟睡在床上,看著窗外,蕭遙劍則站在窗前看著屋簷上往下滴的雨水。


    我左右一看,不見了淩軒,就問蕭遙劍:大哥呢?


    蕭遙劍聽了就回頭看我說:哦,你醒了嗬。軒哥去問長輩們,這種天氣是否出發呢?


    過了一會,淩軒回來了,對我們說:這種天氣,不能出發,等好天了才能出發。


    這時店小二過來告訴我們,客棧有為客人準備了稀粥窩窩頭做早餐。


    坐在客棧的小飯館裏吃早餐,窗簾半卷;看著外邊的雨,落到石板道上,把青石洗得油亮;偶爾有行人匆忙穿著蓑衣戴著竹帽走過。


    白牆黑瓦在雨中朦朦朧朧,小溪則像皺了的綢緞一般。


    吃完早餐的時候,雨稍歇,我們一眾淩家子弟怎可以坐得下?剛好店小二沒事做,我們就拉上他,一起走出客棧。


    淩軒叫上陳婉、蕭遙劍抱上我,帶著一群淩家子弟,浩浩蕩蕩走在青石板道上。


    雨中的李坑,一如煙雨中的江南。


    李坑三麵環山,蜿蜒的河道穿村而過,小溪是村的主軸線。


    我們沿著小溪旁的村道走,就能從村頭走到村尾。


    周圍連綿的群山似黛色,小河兩旁的徽派建築參差錯落,綠樹在雨中顯得更綠,屋旁的紅花更豔,一切都像是水墨畫。


    淩軒撐著一把油傘和陳婉走地一起,兩人雖都是男裝打扮,在我的眼裏卻是璧人一雙。


    蕭遙劍一手抱著我,一手撐著一把油傘,我們邊行邊看。


    我們一直向村尾走去,發現溪水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變成黃色了。


    店小二說:這是李坑溪流的一個特點,平時水清如鏡,隻要一下雨,山上衝下來的水,會把溪水染黃。


    蕭遙劍說:我們走在街道上,所見到村民,雖衣著樸素,待人接物也都彬彬有禮。


    店小二說:這裏的居民大多數都姓李,南宋時,這裏出了一位武狀元,叫李知誠。李坑人傑地靈,自宋代開始,名仕輩出。這個村莊很崇尚禮義,村民很淳樸。


    當我們走到村中心,看到一個亭子,店小二告訴我們,這個亭子叫申明亭。


    店小二說:村中有名望的老人會在這裏為村中的各種糾紛主持公道,無法解決才交由官府。如果被認定有過錯的人,從此不允許從亭中走過,必須繞道而行,以表示悔過。


    我們聽了,都覺得這個亭子一身正氣。


    我記得在現代時,遊婺源,包車到了李坑,車停在村口,不讓進入,讓我們自己走路進去,當時村口的小河兩旁全是一些銷售旅遊產品的小店,長長的村道,讓我失去了耐性,我沒有走進李坑村,就轉頭走了。


    到現在,我才發現,當時我錯過了這麽美麗的一個地方。


    我們從休寧一路走過來,沿途都是小河流水的徽派建築,但是到了李坑,會發現這裏跟前幾個古村,完全不同的韻味。


    李坑以小溪為中軸線,兩旁林立都是馬頭牆、小青瓦,建築很是精美;每一間房子上,都有美麗、精致的木雕和石雕,值得人們細細觀摩。


    在李坑,每行一步,都仿佛置身於民間藝術館中;每一個駐足,都會發現驚喜。


    李坑的房屋參差錯落,但絕不雜亂無章,倒影在溪水中,恰好是一幅美麗的江南景觀。


    雨中的李坑,還了我一個煙雨的江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疏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疏竹並收藏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