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蕭遙劍帶著我們一眾淩家子弟,說要去探險!


    我一向隻跟著淩軒,備受愛護,從來不會有任何擔心,但是現在被蕭遙劍帶著,弄不清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總覺得他這種經常冒險的人,不是那麽靠譜。


    可不要把我們淩家子弟帶偏了!


    我看到蕭遙劍帶著我們走的路,都是草長得像人那麽高的;腳下根本沒有路,需要一邊行,一邊撥開前邊的草;走在前邊的人,就將草盡量踩向兩邊。


    我被蕭遙劍環抱在臂膀,從蕭遙劍的肩膀上向後望,那些青黃交接的長草,在淩家子弟走過後,又頑強地站立了起來,來的路,基本上看不到了!


    蕭遙劍似乎對這裏十分熟悉,一路不猶豫地向前行,淩家子弟都跟在後邊。


    漸漸聽不到溪流的潺潺流水聲音,周圍一片寂靜,但還有光線從高大的樹冠中透射下來。


    這樣的環境,讓我心裏發毛!


    在林中草叢中,走了一小段時間後,看到一座山崖擋在我們的前方不遠處。


    這時,蕭遙劍把右手放在嘴邊,一聲長嘯,把我們都嚇了一跳!


    忽然有三個人,手執長木棍,像是從山崖那裏蹦出來一樣,迅速地撥開草叢站在我們麵前,淩家子弟都一臉愕然,隻聽到這三個人叫蕭遙劍作少爺。


    蕭遙劍對我們說:這是我的家人。


    我明白了,這是老道長所說的蕭家莊的“打手”。


    老道長曾經跟我們說起過,蕭老爺曾救助過幾位落難的打手,這幾個人感激他仗義相助,就一直追隨著蕭老爺;蕭老爺在黃山腳下建了蕭家莊,他們也跟著在蕭家莊住下,幫忙做護院的“打手”。


    這時,三位打手在前邊開路,很快我們就走到山崖前,原來山崖有一個天然的石洞,但是被野草隱蔽了洞口,不走到跟前,根本找不到入口。


    石洞洞口隻有一人高,往裏望黑漆漆的,洞壁異常光滑,但不像是人工開鑿出來的,更似是兩塊石頭靠在一起,中間留有一條小縫。


    石洞的寬度,隻容得兩人並排過。


    有一位打手行在前邊,另兩位站在洞口,似乎作殿後。


    蕭遙劍手抱著我,第二個進入,淩家子弟們也沒有發出什麽聲音,一個接一個地跟在後邊尾隨而來。


    我這時也來不及驚慌,隻是在想,這個洞進去幹嘛呢?


    蕭遙劍身材高大,他需要稍彎了一下腰才可以進入,他一邊向前行,一邊說:你們走得慢一點,可以扶著洞壁走,注意不要讓洞壁碰著頭啊!


    我心裏想,這家夥還挺細心的呢!


    沿著洞口前進,暗黑一片,當眼睛適應了黑暗後,就可以隱約看得見前邊人的影子。


    大概走了十米左右,前邊出現了亮光,我們站在一個天然的四周是石,上邊可以見到天空的山洞裏,還可以看得見山頂的鬆樹和藍天。


    淩家子弟們都鑽進來了,當我們看到這一神奇景色而讚歎不已。


    我向上望時,看到洞壁上,光溜不長植物,活像一個花瓶一樣;而洞的地麵,滿是光滑的鵝卵石。


    我一看,心裏想,這裏在雨季,可能會有洪水衝突而出,換句話說,這裏經常有水流過了,否則地麵的石頭不會是這樣子。


    這時,三個打手用火石點著手中的那根棒子,原來那是一根捆上油布的火把。


    我心裏想,這是要探洞麽?


    然後,我就聽到蕭遙劍說:等會我們分成三組人,排好隊伍後,大家前後的位置就不要變了,每個人都要記住自己前後的人是誰,這樣容易互相照顧,不會走失。


    不會走失?我嚇了一跳,立即說:蕭遙劍,危險就不要前進了。


    蕭遙劍說:叫我哥。


    我才不叫呢!我還記恨那天晚上,他把我捆成一個手提包拎在手上的事情。


    蕭遙劍這時對淩家子弟們說:一會兒進洞,大家要注意腳下濕滑,跟緊跟著前邊的人走。小的孩子,可以拉著前邊人的衣尾。


    大家一聽,既高興又期待,在忐忑不安中,分成三組,排成隊伍。


    然後三個打手高舉火把,分別站在三組隊伍的前列,蕭家真是訓練有素。


    蕭遙劍抱著我,站在第一列的前邊,緊跟第一位打手。


    剛才一進洞,立即被上邊的瓶口吸引住,我都沒有注意在右前方有一個深不可測的洞穴。


    我們就是往這個深不可測的洞穴裏鑽進去。


    這個洞的入口不似剛才的狹窄,這條通道大得多,地麵上的石頭也較大。


    通道很黑暗,但打手高舉著火把,使後邊的人都能看得清腳下的情況。


    我們走過一段路後,發現進了一個非常開闊的空間,這時聽到水往下滴的聲音。


    三支火把都進來後,高舉的火把讓我們看見這是一個有近二百平方米開闊的溶洞大廳,頂部高約十多米,上邊倒吊著一條條鍾乳岩,在火把的照耀下,閃著有如鑽石般的光芒。


    洞頂往下滴著水滴,我們都被滴得身上都濕了。


    淩家子弟,第一次看見這樣的岩洞,都不約而同驚呼起來。


    我在現代時,多次上黃山,從來未聽說過,黃山的北門有這樣一個溶洞。


    不過,在黃山東北軒轅峰之間,即安徽黃山區新明鄉,確有一個黃山樵山神仙洞。


    新明鄉距離我們目前所在的鬆穀景區,很遠,不是走一個半個時辰就可以到達的。


    黃山樵山神仙洞,有南北兩個洞,全長三公裏。


    洞外是懸崖,須從懸崖的緩坡一麵攀爬,在石縫裏小心遊走,方能到達洞口。


    神仙洞深17米,寬約3米,高2米,洞內有一小水池,終年不枯。


    神仙洞的神奇在於,洞後壁間有一小洞,常年呼呼風聲進入洞中,洞前壁又有一個小孔,可以從中看到外邊的白雲和藍天。


    神仙洞我沒有親自去過,隻是看過相關資料。


    聽說,神仙洞內洞中有河,洞洞相通,鍾乳石非常漂亮;洞內的地質年代可能遠至恐龍年代。


    早就聽說過,黃山曾是海洋,因印支運動海洋演變成高山。


    現代的黃山市,有三大地質地貌,就是黃山,即花崗岩地貌;齊雲山,即丹霞地貌;樵山神仙洞,即喀斯特地貌。


    我當時遊黃山時做攻略,收集資料時,看過有關的介紹,說這個神仙洞,是黃山地區唯一一個自然形成的地下鍾乳石溶洞,這還是喀斯特地貌。


    想不到的是,在明代黃山的北邊,也有這樣一個大型溶洞。


    這時,蕭遙劍對我們說:你們看,這裏有梯田呢。


    我們朝蕭遙劍所指的地方望去,原來在洞的一邊,從洞壁和洞頂上流下水滴,層層的鈣水億萬年往下滴,滴到下邊,形成水池,沉澱後,每一層又圍成半圈,水滿了後,從上邊再往下流,像層層梯田一樣。


    嗯,怎麽說呢?我覺得跟九寨溝的黃龍、雲南玉龍雪山下的藍月穀、香格裏拉白水台那樣的層層水台真的很相似。


    蕭遙劍又說:你們看,那邊像不像有一個道人站在那兒?


    我們隨著他的手指方向,果然看見在洞的右前方,有一鍾乳奇石,活像一個道長身穿道袍,站在那兒。


    蕭遙劍說:我第一次進來時,還被它嚇了一跳呢。


    你們看,這裏有一張玉床!


    我們順著蕭遙劍的手指,看到一塊如玉石般的平台,恰如能睡一人的床,在火光的照耀下,潔白晶瑩,真的有如玉石一樣。


    天工造物啊!這些都是億萬年才能由水滴鈣化而成。


    在明代,黃山北坡竟有一個如此美麗神秘的溶洞,真令我大開眼界了!


    這個溶洞在現代不被發現,是否也是因為清朝那次特大的山洪暴發,掩埋了洞口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疏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疏竹並收藏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