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風水術士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作者:風疏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老道長向我們說到明代的風水術分成兩派:一派是福建的理法派,一派是江西的形勢派。老道長說,江西的形勢派就是為後人所熟悉的尋龍點穴。
老道長說: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風水堪輿術祖師,人們常說的有五位,就是李淳風、袁天罡、郭璞、樗裏疾、鬼穀子。
李淳風和袁天罡都是唐朝人。
李淳風精通天文、曆算、陰陽之說;袁天罡擅長“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又精通麵相、六壬及五行等。
兩人合力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唐太宗命李淳風與袁天罡推算大唐未來的國運,李淳風滔滔不絕地輸出,從唐朝一直推算,到了千年之後二十一世紀。
袁天罡看到李淳風沒有停下來的勢頭,立即從背後用手推了一下李淳風,李淳風才一下子醒悟過來。
此書因此得名《推背圖》。
李淳風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風水”中的風,就是源於對於風的觀測。
武則天未滿一歲時,其父親武士護曾請袁天罡到家中為家人看相。
當時還是嬰兒的武則天穿著男孩的衣服,袁天罡看著她,久未發聲,叫奶媽讓其走幾步看看,然後袁天罡說,小公子才華橫溢,想談前途,可能遙不可及。
武士護不明白,袁天罡繼續說“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
武士護懷疑地問道“這可能嗎”?
郭璞是兩晉時期的風水大師,他是正統的正一道教徒,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他寫了一部關於墓葬的著作《葬經》,廣為流傳,後人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郭璞最有名的預言是“江東分王三百年,複與中國合”,他預言了隋朝的建立,隋朝有天下也正好是三百年。
樗裏疾是戰國時期人,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裏先師”,視之為相地術正宗,尊之為神。
樗裏疾在臨終前,說了一個著名的預言“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
到了西漢王朝建立後,所建的長樂宮就在樗裏疾墳墓的東邊,而未央宮就在他墳墓的西邊,武庫正對著他的墳墓,正如他所預言的那樣。
鬼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縱橫家的鼻祖,他的師傅是老子,他的弟子有兵家的孫臏、龐涓;縱橫家的張儀、蘇秦;都是些名垂千古的人物。
民間相傳鬼穀子有撒豆成兵之術,道行神鬼莫測。
老道長說到這裏,捧起茶杯示意大家喝茶。
小道士也坐在旁邊,一邊聽老道長說話,一邊為我們濾茶添茶。
老道長放起茶杯,緩緩地說:
話說回來,明代江西派的風水師,又以江西興國三僚村出人才最多,自唐朝以來明師迭出,欽天兼博士36名,國師24名,名師72名。
唐末,戰亂頻繁,唐僖宗的國師、在朝廷負責天文、地理、陰陽的楊筠鬆,帶了許多堪輿方麵的秘籍要籍出逃到江西南部定居。
楊筠鬆收了兩個徒弟,分別是曾文辿、廖瑀卜。
楊筠鬆無後,視兩徒如己出;晚年時,為了讓徒弟世代安穩,就帶他們尋找安身之處。
他們相中了江西興國的一處地方,是一個盆地,從空中俯瞰村莊地形,形似一麵羅盤;而在盆地中間有一羅經山,就像羅盤的指針一般坐落於地形中央;在村莊內還有“陰”“陽”二河,作出形似太極圖的分界線。
楊筠鬆和曾文辿、廖瑀卜分別在盆地中間,各搭茅棚住下,茅棚為\\\"寮\\\",故稱\\\"三寮\\\",後改為\\\"三僚\\\"。
“陰”“陽”二河,將村內兩大姓氏家族“廖屋”與“曾屋”分割於太極圖的兩側。
三僚村是中國民間風水文化的發祥地,風水文化自此從官廷走向民間。
宋元兩代,曾、廖並未出名,人丁不旺,也無人高中。
他們就檢討三僚村的風水,發現這裏風水雖好,但有缺陷,“吾村四麵環山,雙溪水繞,故勝區也。惟是近祠,左腋地勢微低,元氣太舒”。
這段話是說三僚村的風水缺陷就是左腋地勢微低,氣到此就散了。
這時三叔問道:道長,如何觀三僚村之砂?
老道長說:
前邊講過,江西風水術即是我們平常聽到的“尋龍點穴”,強調覓龍、察砂、觀水、點穴、擇向的配合,重分析地表、地勢、地場、地氣、土壤及方向。
三僚村的兩翼,即左右砂手,風從右邊來,則右手為上砂;風從左邊來,則左邊為下砂。
既然左腋地勢微低,則要補高,令到風聚而不散。
所謂的砂手,可以是山梁,可以是人工堆積的土牆。
明初時,曾氏後人曾從政,就想在村左修建下砂,以完善了該村的風水格局;但是其時三僚村裏還住著沈氏族人,沈氏族人人丁興旺,人口遠比曾、廖兩家多,不同意對村中的風水進行改動。
後來朝廷在全國範圍內招風水能人術士,廖均卿和曾從政被選中。
曾從政上京後,因年老體弱,病故北京,皇帝讓宮中兩名太監護送曾從政靈柩回江西。
其中一名黃姓太監出麵,幫助曾氏族人修補了風水,完成了下砂工程。
這時候,曾氏有朝廷的人在背後,勢力壯大,沈氏族人不敢再反對。
三叔又問:道長,這個下砂工程具體是怎樣的呢?
老道長說:
三僚村的下砂工程,在三僚村的左邊,用泥土堆成一道土牆,上麵種上竹子,上接山梁下引之餘脈,向下一直延伸至河邊。
曾氏感激黃太監仗義幫忙,得以修補村中風水,在黃太監病死後,特意請求將他葬在三僚村,後人當他恩人般供奉。
補了砂,曾、廖二族也為兩族祖墳,選好了塊無上的風水寶地。
墓地北是高山屏障,左右有低嶺環抱,此為左青龍右白虎的旺丁護衛之勢;墓地前方有河流蜿蜒流過,此為有情水抱的旺財格局;泥土是五色的上佳土。
風水學上認為有五色土之地為大吉的真穴。
何為五色之土?
就是指青白黃紅黑五色土,代表著東西中南北五方。
東方青為青龍,西方白為白虎,黃為中,為中央之 神,南方紅為朱雀,北方黑為玄武。
從此,曾、廖兩族後人風生水起,後人中有供職欽天監,專職皇家風水,除了幫皇家尋找墓穴外,還幫助官方勘定長城、治理黃河、疏通漕運。
江西的風水先生稱霸風水界。
我好奇地問:道長,江西能出如此多風水術士,是什麽原因呢?
老道長說:
江西是在明代才成為風水術最為發達之地。
正所謂“人傑地靈”,靈秀之地才會人才輩出。
江西諸多名山大川,許多能人異士到此隱居,晉代陶士行、唐代楊筠鬆均隱居於此。
楊筠鬆的兩個徒弟的後人,成為明代江西風水術士的主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江西的名山大川,與東晉葛洪、許遜關係密切,正一道的張天師世代居住在江西龍虎山,發達的道教文化是江西風水興盛的宗教土壤。
明代的江西人,人多地少,為農則無田,從商無資本,所以寄望於科舉考試來改變命運。
是人們的需要讓江西風水業盛行。
我問道:道長,人們常說風水佬騙你十年八年,人們在改動了風水後,驗證風水需要一段長時間,風水先生個個都能言曉道,風水真的那麽可信嗎?
老道長說:
風水學說,也不能用信則有,不信則無來形容。
明代江西人遊走四方,從事各種行當。堪輿、星相、醫卜都是江西人的主要謀生手段。
與經商、手藝相比,術士既不需要資本,又不辛苦,隻要能言會道,把握術中門道,就可以得心應手,衣食無憂。
明代的術士市場,比商人、匠人更廣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生活中的萬事,都依賴術士祈福祛禍、預測吉凶。
當付出十分的努力得不到二分的回報時,人一定會思考是否環境的因素造成命厄運滯。
事實上風水學是將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調整為和諧狀態,令人們身處一個不衝突的磁場中,自然身心安泰,身體上感受到好轉,亦帶動心情的轉變。
另外,風水術士的一係列操作儀式等,對人也有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
經過風水先生一番改動後,人對未來充滿了期望,自然重新激活信心;在這種心理暗示下,自然倍加努力,終於有一個人突破出來後,後來的人對風水已得到改變這個結果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就以江西興國三僚村的曾、廖兩族人的際遇來說吧。
自唐末起就開始定居於三僚村,宋元兩代均沒什麽大的發展,後來到明代,朝廷招攬風水術士入朝,廖均卿和曾從政被選中,後來才得以補砂石改風水。
這說明什麽都講天時地利人和,少一個也不行。
如無唐代楊筠鬆的傳授,不會有曾、廖兩族人的懂風水;即使懂風水,但是族人勢力弱,爭不過沈氏族人,也無法補砂。
要說是風水能使人發達,也要該人具備發達的能力,承托得起天降的福分。
人與風水,相輔相成。
我們聽了紛紛點頭。
前邊講到老道長向我們說到明代的風水術分成兩派:一派是福建的理法派,一派是江西的形勢派。老道長說,江西的形勢派就是為後人所熟悉的尋龍點穴。
老道長說: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風水堪輿術祖師,人們常說的有五位,就是李淳風、袁天罡、郭璞、樗裏疾、鬼穀子。
李淳風和袁天罡都是唐朝人。
李淳風精通天文、曆算、陰陽之說;袁天罡擅長“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又精通麵相、六壬及五行等。
兩人合力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唐太宗命李淳風與袁天罡推算大唐未來的國運,李淳風滔滔不絕地輸出,從唐朝一直推算,到了千年之後二十一世紀。
袁天罡看到李淳風沒有停下來的勢頭,立即從背後用手推了一下李淳風,李淳風才一下子醒悟過來。
此書因此得名《推背圖》。
李淳風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風水”中的風,就是源於對於風的觀測。
武則天未滿一歲時,其父親武士護曾請袁天罡到家中為家人看相。
當時還是嬰兒的武則天穿著男孩的衣服,袁天罡看著她,久未發聲,叫奶媽讓其走幾步看看,然後袁天罡說,小公子才華橫溢,想談前途,可能遙不可及。
武士護不明白,袁天罡繼續說“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
武士護懷疑地問道“這可能嗎”?
郭璞是兩晉時期的風水大師,他是正統的正一道教徒,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他寫了一部關於墓葬的著作《葬經》,廣為流傳,後人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郭璞最有名的預言是“江東分王三百年,複與中國合”,他預言了隋朝的建立,隋朝有天下也正好是三百年。
樗裏疾是戰國時期人,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裏先師”,視之為相地術正宗,尊之為神。
樗裏疾在臨終前,說了一個著名的預言“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
到了西漢王朝建立後,所建的長樂宮就在樗裏疾墳墓的東邊,而未央宮就在他墳墓的西邊,武庫正對著他的墳墓,正如他所預言的那樣。
鬼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縱橫家的鼻祖,他的師傅是老子,他的弟子有兵家的孫臏、龐涓;縱橫家的張儀、蘇秦;都是些名垂千古的人物。
民間相傳鬼穀子有撒豆成兵之術,道行神鬼莫測。
老道長說到這裏,捧起茶杯示意大家喝茶。
小道士也坐在旁邊,一邊聽老道長說話,一邊為我們濾茶添茶。
老道長放起茶杯,緩緩地說:
話說回來,明代江西派的風水師,又以江西興國三僚村出人才最多,自唐朝以來明師迭出,欽天兼博士36名,國師24名,名師72名。
唐末,戰亂頻繁,唐僖宗的國師、在朝廷負責天文、地理、陰陽的楊筠鬆,帶了許多堪輿方麵的秘籍要籍出逃到江西南部定居。
楊筠鬆收了兩個徒弟,分別是曾文辿、廖瑀卜。
楊筠鬆無後,視兩徒如己出;晚年時,為了讓徒弟世代安穩,就帶他們尋找安身之處。
他們相中了江西興國的一處地方,是一個盆地,從空中俯瞰村莊地形,形似一麵羅盤;而在盆地中間有一羅經山,就像羅盤的指針一般坐落於地形中央;在村莊內還有“陰”“陽”二河,作出形似太極圖的分界線。
楊筠鬆和曾文辿、廖瑀卜分別在盆地中間,各搭茅棚住下,茅棚為\\\"寮\\\",故稱\\\"三寮\\\",後改為\\\"三僚\\\"。
“陰”“陽”二河,將村內兩大姓氏家族“廖屋”與“曾屋”分割於太極圖的兩側。
三僚村是中國民間風水文化的發祥地,風水文化自此從官廷走向民間。
宋元兩代,曾、廖並未出名,人丁不旺,也無人高中。
他們就檢討三僚村的風水,發現這裏風水雖好,但有缺陷,“吾村四麵環山,雙溪水繞,故勝區也。惟是近祠,左腋地勢微低,元氣太舒”。
這段話是說三僚村的風水缺陷就是左腋地勢微低,氣到此就散了。
這時三叔問道:道長,如何觀三僚村之砂?
老道長說:
前邊講過,江西風水術即是我們平常聽到的“尋龍點穴”,強調覓龍、察砂、觀水、點穴、擇向的配合,重分析地表、地勢、地場、地氣、土壤及方向。
三僚村的兩翼,即左右砂手,風從右邊來,則右手為上砂;風從左邊來,則左邊為下砂。
既然左腋地勢微低,則要補高,令到風聚而不散。
所謂的砂手,可以是山梁,可以是人工堆積的土牆。
明初時,曾氏後人曾從政,就想在村左修建下砂,以完善了該村的風水格局;但是其時三僚村裏還住著沈氏族人,沈氏族人人丁興旺,人口遠比曾、廖兩家多,不同意對村中的風水進行改動。
後來朝廷在全國範圍內招風水能人術士,廖均卿和曾從政被選中。
曾從政上京後,因年老體弱,病故北京,皇帝讓宮中兩名太監護送曾從政靈柩回江西。
其中一名黃姓太監出麵,幫助曾氏族人修補了風水,完成了下砂工程。
這時候,曾氏有朝廷的人在背後,勢力壯大,沈氏族人不敢再反對。
三叔又問:道長,這個下砂工程具體是怎樣的呢?
老道長說:
三僚村的下砂工程,在三僚村的左邊,用泥土堆成一道土牆,上麵種上竹子,上接山梁下引之餘脈,向下一直延伸至河邊。
曾氏感激黃太監仗義幫忙,得以修補村中風水,在黃太監病死後,特意請求將他葬在三僚村,後人當他恩人般供奉。
補了砂,曾、廖二族也為兩族祖墳,選好了塊無上的風水寶地。
墓地北是高山屏障,左右有低嶺環抱,此為左青龍右白虎的旺丁護衛之勢;墓地前方有河流蜿蜒流過,此為有情水抱的旺財格局;泥土是五色的上佳土。
風水學上認為有五色土之地為大吉的真穴。
何為五色之土?
就是指青白黃紅黑五色土,代表著東西中南北五方。
東方青為青龍,西方白為白虎,黃為中,為中央之 神,南方紅為朱雀,北方黑為玄武。
從此,曾、廖兩族後人風生水起,後人中有供職欽天監,專職皇家風水,除了幫皇家尋找墓穴外,還幫助官方勘定長城、治理黃河、疏通漕運。
江西的風水先生稱霸風水界。
我好奇地問:道長,江西能出如此多風水術士,是什麽原因呢?
老道長說:
江西是在明代才成為風水術最為發達之地。
正所謂“人傑地靈”,靈秀之地才會人才輩出。
江西諸多名山大川,許多能人異士到此隱居,晉代陶士行、唐代楊筠鬆均隱居於此。
楊筠鬆的兩個徒弟的後人,成為明代江西風水術士的主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江西的名山大川,與東晉葛洪、許遜關係密切,正一道的張天師世代居住在江西龍虎山,發達的道教文化是江西風水興盛的宗教土壤。
明代的江西人,人多地少,為農則無田,從商無資本,所以寄望於科舉考試來改變命運。
是人們的需要讓江西風水業盛行。
我問道:道長,人們常說風水佬騙你十年八年,人們在改動了風水後,驗證風水需要一段長時間,風水先生個個都能言曉道,風水真的那麽可信嗎?
老道長說:
風水學說,也不能用信則有,不信則無來形容。
明代江西人遊走四方,從事各種行當。堪輿、星相、醫卜都是江西人的主要謀生手段。
與經商、手藝相比,術士既不需要資本,又不辛苦,隻要能言會道,把握術中門道,就可以得心應手,衣食無憂。
明代的術士市場,比商人、匠人更廣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生活中的萬事,都依賴術士祈福祛禍、預測吉凶。
當付出十分的努力得不到二分的回報時,人一定會思考是否環境的因素造成命厄運滯。
事實上風水學是將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調整為和諧狀態,令人們身處一個不衝突的磁場中,自然身心安泰,身體上感受到好轉,亦帶動心情的轉變。
另外,風水術士的一係列操作儀式等,對人也有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
經過風水先生一番改動後,人對未來充滿了期望,自然重新激活信心;在這種心理暗示下,自然倍加努力,終於有一個人突破出來後,後來的人對風水已得到改變這個結果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就以江西興國三僚村的曾、廖兩族人的際遇來說吧。
自唐末起就開始定居於三僚村,宋元兩代均沒什麽大的發展,後來到明代,朝廷招攬風水術士入朝,廖均卿和曾從政被選中,後來才得以補砂石改風水。
這說明什麽都講天時地利人和,少一個也不行。
如無唐代楊筠鬆的傳授,不會有曾、廖兩族人的懂風水;即使懂風水,但是族人勢力弱,爭不過沈氏族人,也無法補砂。
要說是風水能使人發達,也要該人具備發達的能力,承托得起天降的福分。
人與風水,相輔相成。
我們聽了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