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老道長、淩軒和我三人在課間休息聊了幾句,我問老道長為什麽鬆穀草堂的四方天井裏沒有種樹,老道長以北京紫禁城為例,說了宅內種樹的安全和風水問題。


    為什麽當年朱棣一定要大費周章,也要依南京故宮的建築形製,在北京複建北京紫禁城,也不肯在南京長住?


    這裏不得不說南京的風水了!


    南京,自古被稱為“六朝古都”,在古代時,由於它的風水極好、三麵環山、地形極為險要,一直是各國爭奪的要地。


    曆朝曆代都將它作為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地。


    史上合計共有十個朝代在此建都,故又稱“十朝都會”。


    南京的名稱也因朝代的變更,別稱都曾有十幾個。


    3100年前,南京這個地方是西周周章的封地。


    公元前571年,南京開始建城。


    公元前541年,因為城池堅固,又名固城。


    公元前333年,楚滅越,楚威王欲借南京的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築石建城,這個時候開始叫金陵。


    金陵名稱的來曆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楚威王滅越後,將後山起名為金陵山,即現代南京的鍾山,而得名。


    第二種說法是此地紫氣直射北鬥星,顯現王氣,故稱金陵。


    第三種說法是南京地接金壇,其山產金,故名金陵。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來到金陵,身邊方士說,此地有天子之氣。


    秦始皇一聽,不得了!


    秦始皇就在此地設一縣,並派人挖掘方山,引秦準河水流入金陵,讓“天子氣”不能聚集,隨同流水泄散,故此地又名秦淮。


    秦始皇還別有用心地將金陵改名為“秣陵”,秣是喂馬的草穀飼料,秣陵就是指此地為養馬的地方;以此貶低金陵,讓此地低賤,一輩子不得翻身。


    三國的時候,孫權的謀士曾見到秣陵風水極佳,極力勸孫權搬至此處。


    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改秣陵為建業。孫權在金陵邑上用石頭,修城儲蓄軍糧和兵械,故又名石頭城。


    後來的統治者懼怕此地出名的帝皇之氣,就將“建業”改為“建鄴\\\"。


    公元313年,西晉時為避當時的皇帝名諱,改\\\"鄴\\\"為康。


    隋朝時,蔣州是南京的名稱。


    唐朝初年,南京叫升州;後來又叫上元。


    元朝時,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明太祖朱元璋1356年打天下時,因元朝定都在大都,即現代的北京市區內,朱元璋就擬定都金陵。


    洪武元年,朱元璋將金陵改名為“應天府“,有順應天意之意。洪武十一年改稱京師。


    朱棣即明成祖登基,永樂十九年,即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平,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正式建為“北京”,稱為“行在”。


    明成祖改京師為南京,作為留都。


    清軍占領南京後,將南京一帶的應天府改名為江寧府。


    1853年,太平天國起義,攻入南京,將南京改名“天京”。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國荃的湘軍攻破天京,曾國藩將天京改回江寧府,即天京又叫回南京。


    明朝末年,意大利著名的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後來他在著作《利瑪竇中國劄記》時說:我還沒有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能像南京的明故宮這樣雄偉。


    根據史料記載,南京明故宮占地麵積超過了101.25萬平方米,而北京故宮隻有72萬平方米,在中世紀那個年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宮殿。


    利瑪竇雖也讚歎北京故宮氣勢宏大,但是他同時又表示南京故宮其實更勝一籌。


    在現代,南京故宮隻餘下為數不多的殘餘建築,但人們在遊覽北京紫禁城時,卻不知南京故宮曾經比北京故宮要大得多。


    根據1910年,即清朝的宣統二年,出版的《金陵勝觀》的相片顯示,明故宮隻剩斷壁殘垣,下關浦口熱鬧繁華。


    自古以來,在南京定都的朝代有十個: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此稱為六朝;六朝後,有南唐、明朝、太平天國和民國;這些朝代在南京停留的時間都並不長,最短的是南朝齊,隻有23年,最長的東晉隻有103年。


    話說當年,明太祖定都南京,建立明朝,曾問劉伯溫:明朝立國多少年?


    劉伯溫回答說:六百半。


    明太祖高興了,以為劉伯溫說的是650年。


    其實劉伯溫所說的“六百半”是指六百年的一半,即三百年。


    如果明成祖不遷都北京,指不定明朝連三百年都沒有。


    都說南京有帝皇氣,為什麽不能久留?


    風水學上所說的有帝皇之氣,必定是四周有高山作為屏障,猶如紫微星垣,東西兩側的垣牆。


    中國的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四周都有高山拱衛,形成紫微垣局。


    南京三麵環山,分別是老山、鍾山(金陵山)、牛首山,長江從三座山中穿流而過,環抱南京城,北高南低,易守難攻,周邊有玄武湖、秦淮河,既可以作運輸,也可以培養水軍,在長江的上下遊,有采石和瓜步可以扼守。


    南京雖也有三麵環山,看似形成紫微垣局,但是南京附近的山都是丘陵,不夠堅實,以低山緩崗為主,山不高,且中間有斷層,不能成為紫微垣局。


    換句話說,南京貌似是帝王風水,實際上不足以支撐得起一個稍長的朝代。


    正是:


    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疏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疏竹並收藏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