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三更約見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作者:風疏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淩家子弟上黃山的第七天,老道長在鬆穀草堂為淩家子弟說《易經》。
老道長講解蒙卦,說三歲前的啟蒙對人一生至為重要;父母的任務是啟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好的老師很重要,但是學習還是必須靠學生主動去學;作為老師要等學生主動來學,而不是將知識強加給學生。
此時,日已近西,小道士過來說晚飯做好了,老道長就讓我們去吃晚飯。
吃完晚飯後,淩家子弟們趁著天色未全黑下來,趕緊做睡前的洗浴工作。
我的心記掛著這天早上時,老道長與我的三更約定,吃過晚飯後,我的心就已經不在了。
大哥淩軒看到我心不在焉的樣子,就問我:瑤瑤,你怎麽了?
我說:大哥,老道長約我今晚三更見麵呢!
淩軒一臉奇怪地看著我,說:瑤瑤,這是什麽回事啊?
我記起早上的時候,老道長過來我身旁,在我坐著的欄杆旁邊用手輕敲了三下,我的心情都被這個約見三更的動作牽走了,以致無心聽課,大哥淩軒不是說了一句話,穩住了我的心情嗎?
我當時還覺得奇怪,淩軒是怎麽知道我和老道長有約的?
但是,現在的淩軒怎麽又是一副不知情的樣子呢?
我見其他淩家子弟都在忙各自的事,除淩軒,並無旁人,我就將早上老道長過來時,如此這般的情況複述了一次。
我問淩軒:今早,你看見我心情恍惚的樣子,還對我說,時間尚早,稍安勿躁。我當時以為你是知道的。
淩軒說:你這個小靈精,經常心情恍惚的樣子,我當時以為你想快點上完課,出外玩。
原來,淩軒並不知道我和老道長的三更約見。
淩軒問我:你是否誤會了啊?老道長什麽時候見你不行?為什麽要約在三更那麽隱秘?
我說:我不知道啊!這就是我為什麽激動不安的原因。
淩軒說:是否真的這麽玄妙,今晚就知道了。或者你先睡上一會,到時我叫醒你?
我說:不了,一下子睡過了就壞事了。
淩軒見我如此篤定,就沒說什麽,兩人各懷心事,臥在床上,相對無言。
我在前邊曾講過古人的時間觀念不似現代人清晰。
鍾表自1600年的明朝萬曆年間,才由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帶進中國,後來一段時間亦隻有有權或有錢人才能擁有。
沒有鍾表的古代,在很長一段時間,民間在早上時,是依靠看天色和聽雞鳴鳥叫,來判斷是否該起來工作;而在白天,則依靠看太陽在天空的位置,來決定大約的時間。
古代的計時工具,早在西周就發明了,但是製作工藝太複雜,價值當然也昂貴,造成這些大型的計時器,不能被普通百姓所擁有。
在有一定規模人數聚居的鎮上,或許會由官方或有錢人,擁有“漏壺”計時,但這些都不是對普通百姓公開的。
不過,在很多鄉村和鎮上,晚上都設有更夫一職來為人們報時;而更夫報時的依據,竟然是入黑前開始一支接一支的燃香,一柱香的時間是半個時辰,更夫就數著燃香的數量,知道晚上的時間,據以打更。
現代時間的晚上7點到9點為第一更,9點到11點為第二更,三更則是現代的晚上11點到淩晨1點的時間。
所謂三更時分,古人其實並不那麽錙銖必計,更多是泛指夜深人靜之時。
鬆穀草堂在黃山的半山腰位置,白天也許有香客或遊人路過,但是晚上人煙稀少,草堂裏僅淩家子弟和采藥人,以及本道院的修道之人居住。
鬆穀草堂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設打更之人,平時晚上隻見得到月亮或星空,聽得到鬆風與幾聲蟲叫,別無其他。
我的床挨著窗邊,當道院裏有人聲漸漸靜下來後,除了回廊裏掛著的幾盞油燈的暗光外,整個道院都沉浸在月色籠罩之下。
淩軒至此,還不敢相信我說的跟老道長約見三更的事情。
淩軒雖然感到有點困,但他不敢入睡,他怕自己不小心睡著了,我會自己走去見老道長。
鬆穀草堂供客人們住的房間是大通鋪的炕,這是因為黃山在深秋到明春會下雪,非常冷,如果在冬天住在山上,沒有取暖的火炕,根本無法入睡。
我們所住的房間裏,睡了近十人,耳聽著周圍的淩家子弟陸續發出了均勻的呼吸聲,我知道夜已漸深。
我俯身起來,抬頭透過窗欞,我根據月亮在天空的位置,估計著時間。
淩軒則躺著,緊盯著我看。
過了好久一會,我看到月亮走到中天的位置,知道差不多是三更時分了,我就扭過頭來看了看淩軒,淩軒一見我望向他,他就一骨碌卷身起床,自己先穿好鞋子,又為我穿好鞋子,把我往脅下一抄,躡手躡腳地走出房間。
我們是住在道院西邊的客院,而老道長住在道院東邊的側院二樓,我們需要穿過四方天井和二個門洞,才能到達東邊的側院。
淩軒脅下抄著我,腳下生風,迅速就來到東院,這時四周無人,夜幕下,隻有黑色的建築陰影和灑了一地的白色月光。
淩軒找了一個能看得見老道長住的二樓位置的陰影地方,隱身其中。
這時,他把我從脅下,轉到捧在手臂上,我和他四目相對,雖然隻有月色,但我還是看得清他的眼晴,我當然讀得懂他眼裏說什麽!
淩軒這時眼神在說:喏,夜靜更深,隻有明月,誰會在三更約你?
我對淩軒瞪了瞪眼,意思是說:等著瞧!
忽然,老道長住的小閣樓,亮起了橘黃的燈光!
這溫暖的光芒,一下子穿透黑夜,來到了我和淩軒的麵前,淩軒一麵驚愕,而我一麵驕傲。
淩軒沒有說話,立即抱著我,沿著上閣樓的樓梯,來到老道長住的閣樓房門前。
房門開著,房裏靠窗的長書案上,點著一盞油燈,老道長坐在書案前的圈椅上,手捋著長長的白胡子,笑咪咪地看著站在門口的我和淩軒,輕聲說:淩家的乾坤都來了,進來吧!
我和淩軒不及多想,走進了房間,老道長示意淩軒關上房門。
老道長讓我們坐在他麵前的兩張凳子上,並為我們兩人遞上兩杯早已準備好的茶水,三人麵對麵,圍坐在一起。
前邊講到淩家子弟上黃山的第七天,老道長在鬆穀草堂為淩家子弟說《易經》。
老道長講解蒙卦,說三歲前的啟蒙對人一生至為重要;父母的任務是啟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好的老師很重要,但是學習還是必須靠學生主動去學;作為老師要等學生主動來學,而不是將知識強加給學生。
此時,日已近西,小道士過來說晚飯做好了,老道長就讓我們去吃晚飯。
吃完晚飯後,淩家子弟們趁著天色未全黑下來,趕緊做睡前的洗浴工作。
我的心記掛著這天早上時,老道長與我的三更約定,吃過晚飯後,我的心就已經不在了。
大哥淩軒看到我心不在焉的樣子,就問我:瑤瑤,你怎麽了?
我說:大哥,老道長約我今晚三更見麵呢!
淩軒一臉奇怪地看著我,說:瑤瑤,這是什麽回事啊?
我記起早上的時候,老道長過來我身旁,在我坐著的欄杆旁邊用手輕敲了三下,我的心情都被這個約見三更的動作牽走了,以致無心聽課,大哥淩軒不是說了一句話,穩住了我的心情嗎?
我當時還覺得奇怪,淩軒是怎麽知道我和老道長有約的?
但是,現在的淩軒怎麽又是一副不知情的樣子呢?
我見其他淩家子弟都在忙各自的事,除淩軒,並無旁人,我就將早上老道長過來時,如此這般的情況複述了一次。
我問淩軒:今早,你看見我心情恍惚的樣子,還對我說,時間尚早,稍安勿躁。我當時以為你是知道的。
淩軒說:你這個小靈精,經常心情恍惚的樣子,我當時以為你想快點上完課,出外玩。
原來,淩軒並不知道我和老道長的三更約見。
淩軒問我:你是否誤會了啊?老道長什麽時候見你不行?為什麽要約在三更那麽隱秘?
我說:我不知道啊!這就是我為什麽激動不安的原因。
淩軒說:是否真的這麽玄妙,今晚就知道了。或者你先睡上一會,到時我叫醒你?
我說:不了,一下子睡過了就壞事了。
淩軒見我如此篤定,就沒說什麽,兩人各懷心事,臥在床上,相對無言。
我在前邊曾講過古人的時間觀念不似現代人清晰。
鍾表自1600年的明朝萬曆年間,才由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帶進中國,後來一段時間亦隻有有權或有錢人才能擁有。
沒有鍾表的古代,在很長一段時間,民間在早上時,是依靠看天色和聽雞鳴鳥叫,來判斷是否該起來工作;而在白天,則依靠看太陽在天空的位置,來決定大約的時間。
古代的計時工具,早在西周就發明了,但是製作工藝太複雜,價值當然也昂貴,造成這些大型的計時器,不能被普通百姓所擁有。
在有一定規模人數聚居的鎮上,或許會由官方或有錢人,擁有“漏壺”計時,但這些都不是對普通百姓公開的。
不過,在很多鄉村和鎮上,晚上都設有更夫一職來為人們報時;而更夫報時的依據,竟然是入黑前開始一支接一支的燃香,一柱香的時間是半個時辰,更夫就數著燃香的數量,知道晚上的時間,據以打更。
現代時間的晚上7點到9點為第一更,9點到11點為第二更,三更則是現代的晚上11點到淩晨1點的時間。
所謂三更時分,古人其實並不那麽錙銖必計,更多是泛指夜深人靜之時。
鬆穀草堂在黃山的半山腰位置,白天也許有香客或遊人路過,但是晚上人煙稀少,草堂裏僅淩家子弟和采藥人,以及本道院的修道之人居住。
鬆穀草堂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設打更之人,平時晚上隻見得到月亮或星空,聽得到鬆風與幾聲蟲叫,別無其他。
我的床挨著窗邊,當道院裏有人聲漸漸靜下來後,除了回廊裏掛著的幾盞油燈的暗光外,整個道院都沉浸在月色籠罩之下。
淩軒至此,還不敢相信我說的跟老道長約見三更的事情。
淩軒雖然感到有點困,但他不敢入睡,他怕自己不小心睡著了,我會自己走去見老道長。
鬆穀草堂供客人們住的房間是大通鋪的炕,這是因為黃山在深秋到明春會下雪,非常冷,如果在冬天住在山上,沒有取暖的火炕,根本無法入睡。
我們所住的房間裏,睡了近十人,耳聽著周圍的淩家子弟陸續發出了均勻的呼吸聲,我知道夜已漸深。
我俯身起來,抬頭透過窗欞,我根據月亮在天空的位置,估計著時間。
淩軒則躺著,緊盯著我看。
過了好久一會,我看到月亮走到中天的位置,知道差不多是三更時分了,我就扭過頭來看了看淩軒,淩軒一見我望向他,他就一骨碌卷身起床,自己先穿好鞋子,又為我穿好鞋子,把我往脅下一抄,躡手躡腳地走出房間。
我們是住在道院西邊的客院,而老道長住在道院東邊的側院二樓,我們需要穿過四方天井和二個門洞,才能到達東邊的側院。
淩軒脅下抄著我,腳下生風,迅速就來到東院,這時四周無人,夜幕下,隻有黑色的建築陰影和灑了一地的白色月光。
淩軒找了一個能看得見老道長住的二樓位置的陰影地方,隱身其中。
這時,他把我從脅下,轉到捧在手臂上,我和他四目相對,雖然隻有月色,但我還是看得清他的眼晴,我當然讀得懂他眼裏說什麽!
淩軒這時眼神在說:喏,夜靜更深,隻有明月,誰會在三更約你?
我對淩軒瞪了瞪眼,意思是說:等著瞧!
忽然,老道長住的小閣樓,亮起了橘黃的燈光!
這溫暖的光芒,一下子穿透黑夜,來到了我和淩軒的麵前,淩軒一麵驚愕,而我一麵驕傲。
淩軒沒有說話,立即抱著我,沿著上閣樓的樓梯,來到老道長住的閣樓房門前。
房門開著,房裏靠窗的長書案上,點著一盞油燈,老道長坐在書案前的圈椅上,手捋著長長的白胡子,笑咪咪地看著站在門口的我和淩軒,輕聲說:淩家的乾坤都來了,進來吧!
我和淩軒不及多想,走進了房間,老道長示意淩軒關上房門。
老道長讓我們坐在他麵前的兩張凳子上,並為我們兩人遞上兩杯早已準備好的茶水,三人麵對麵,圍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