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何使得啊?嶽父已近古稀之年,怎可上門求人?此事斷斷不可!”宋思儒直接否定,雖說高氏早亡,但高家和宋家的關係一向很好,就是瓊嬅不往高家去的這二年,宋思儒也是常到高府探望,並沒有因為續弦了韋瑾就不認這門親戚。


    “隻要孩子們好,我老頭子這張老臉不要也罷。”高衍歎了一聲,瓊嬅是他高家唯一的血脈,豈有不疼的道理?


    “不可不可,斷斷不可!咱們還是從長計議,此時絕不能勞動嶽父!”宋思儒雖軟弱不堪毫無報效國家之才,難能可貴的是人品不錯,對老的小的都是愛護有加。


    這也是多年來高衍竭力幫襯宋家的緣由,東陽王是全汴京最不起眼的一個異姓郡王,吃的不過是祖宗留下的蔭封和基業,宋思儒也是生來無治國從政之才,更無上進之心,好在他對高氏極好,在高氏身死之後,對高家的這根獨苗更是不錯,連當初擔心的繼室韋瑾都是格外疼愛瓊嬅,這讓高衍心中很是感激,但他萬萬沒想到,這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瓊嬅竟越大越紈絝,鬧得現在連婆家都沒有了。


    “若是我高某丟掉這張老臉能換來宋高兩家的名聲又有何不可?何況我都是半截身子埋進黃土的人了,還怕什麽麵子不麵子的?”高衍大手一揮,他現在獨身一人,壓根不在乎自身的榮辱。


    宋思儒看向坐在地上的瓊嬅,他也不知道好好的一個姑娘怎麽就讓他給養成這樣了,這瓊嬅和高氏長得極像,在汴京算是數一數二的美貌,雖說沒有獲封郡主或者縣主,但好歹是王府的嫡長女,出身家世也算不錯了,可她刁蠻任性不講理,紈絝囂張的做派已是滿城皆知,這才落得個今日被退婚的下場。


    “王妃今日一早已經進宮去了,求皇後娘娘為宋家做主,且看皇後娘娘如何處置吧。”宋思儒說道。


    “哦?王妃這麽早便進宮了?”高衍有些許意外又頗為欣慰,“說來王妃對大丫頭真是不錯,我也是老懷安慰啊。”


    見坐在地上的瓊嬅頭發也散了衣裳也髒了,高衍終是不忍,對宋思儒說道:“雖說已經開春了,但這倒春寒還是挺涼的,不如讓大丫頭回院換身厚衣裳再來佛堂。”


    宋思儒知道高衍嘴硬心軟,定是心疼這唯一的外孫女,當下也不好反駁他的麵子,便叫瓊嬅起來回院子去,瓊嬅坐的腿都麻了,聽到說可以走了立刻從地上爬了起來,完全不顧及外祖和父親還在,大搖大擺的走掉了,留下了一臉無奈的父親和重重歎息的外祖。


    夢華居,紅綾出去備洗澡水,隻留碧落一個伺候瓊嬅更衣,瓊嬅褪去身上髒了的衣裙,雪白無痕的肌膚裸露了出來。


    “是你去高家報的信?”


    “奴婢讓阿順去的。”碧落忙回道,生怕惹了姑娘不高興。


    瓊嬅抬手拿了一件天青色銀線繡合歡的綢裙在腰間比了比:“外祖年歲大了,以後有事不要擾他。”


    碧落呆呆的應了一聲,姑娘這是怎麽了?說話這般輕聲細語的,莫不是方才被高老大人給感動了?


    這邊碧落還沒想明白怎麽回事就見瓊嬅一轉身衝著門外喊:“叫阿順去清風樓給我買隻燒鵝來,現在就去!”


    得,姑娘還是大嗓門比較好。


    等韋瑾回府的時候已是傍晚了,瓊嬅不知道更不關心她幾時回來,隻在榻上嗑著瓜子看了會雜書,用過飯之後便休息了,宋思儒也沒說讓她繼續去佛堂麵壁思過她自然也不會主動露麵去招惹他們。


    一連兩日都風平浪靜,直到第三日早飯後,阿順跑來說宮裏來人傳旨,宋家全家接旨。


    瓊嬅雖為長女但終究是女子,且韋瑾是續弦的正室,其他幾個姑娘公子也都是嫡出,故瓊嬅和三妹宋瓊婭跪在了最後邊,最前頭是宋思儒和韋瑾,中間是瓊嬅的二弟宋文博和四弟宋彥博。


    見宋家人全部跪下接旨,那宣旨的內管便輕咳了一聲,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有東陽郡王者,勳在社稷,世代忠良,其長女宋瓊嬅,淑慎恭順,儀態萬方,深得朕心,為固國安邦,修兩國之好,特封為東陽華郡主,賜婚大金二皇子,以結秦晉之好,固兩國之誼。另,次女宋瓊婭,指婚曹國公嫡次子易景行,擇日完婚,欽此。”


    瓊嬅一臉懵的抬起頭,這是從哪來的聖旨?她去和親?改為老三嫁到易家?


    見宋家的人都是一臉錯愕的愣在當場,那內官小聲的提醒道:“王爺,接旨吧。”


    宋思儒回過神來,忙將雙手舉過頭頂:“臣,領旨,謝主隆恩。”


    內官將聖旨交到宋思儒手上:“王爺王妃請起吧。”


    宋家眾人這才從地上爬起來,宋思儒有些焦急的問那內官:“不知為何陛下會突然有此聖意?之前可未曾有過一點風聲啊。”


    那內官輕笑一聲:“王爺,這陛下的聖意誰人能猜到?奴才隻是奉命宣旨,各中緣由並不清楚。”


    見宋思儒不說話那內官又說道:“陛下口諭,下月初二,將以親王女之禮送華郡主出嫁。”


    下月初二?也就是不到十天了?什麽天大的事要這般倉促?瓊嬅皺眉不語,完全沒了平日咄咄逼人的樣子。


    “這麽急?”宋思儒也是十分不解,別的王府姑娘不到十六封郡主的封郡主,封縣主的封縣主,他家兩個姑娘什麽封號都沒有,大姑娘都二十歲了竟因為要和親到大金才封了個郡主的名號。


    “聖意如此,其餘的恕奴才真的不知。”內官作了個揖,“如此,奴才便告辭了。”


    送走了傳旨的幾個內官侍衛,宋思儒拿著那聖旨翻來覆去的看,百思不得其解,皇帝陛下要選宗室女去外族和親是尋常事,可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家大丫頭啊,他家大丫頭出了名的刁蠻紈絝,宮內宮外都知道,在自己家丟人不夠還要出去丟人?


    “文博,你怎麽看?”宋思儒看向自己的長子。


    “依兒子看,此事定有蹊蹺,先前送去和親的除了陛下親生的三公主便是壽王的嫡女,個個都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和親這種事,怎麽輪也輪不到宋家這個外姓郡王身上吧?”宋文博年滿十八,將在下月的春考中試煉。


    “二哥哥說的對,父親久不在朝,兩個姐姐均無封郜,怎的突然就選中了大姐姐和親,還封了郡主?”宋思儒的次子宋彥博也說道。


    瓊嬅下麵的三個弟妹均為韋瑾所出,五年抱仨也彰顯了宋思儒對她的寵愛,而王府中雖也有側室卻奇怪的都無所出,韋瑾當家主母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此時韋瑾開口說道:“王爺說,會不會是妾身去求皇後娘娘,皇後娘娘為保宋家顏麵,才求得陛下有了此旨意?”


    “你是說,這是皇後的意思?”宋思儒問。


    “當日我進宮求皇後娘娘保住易家和咱們的婚事,皇後娘娘十分為難,最後也隻說盡量想法子,也順帶問了婭兒的年歲,今日又有了這聖旨,我便猜想會不會是皇後娘娘的好意?”韋瑾慢條斯理的說道。


    好意?嗬嗬,這樣的好意給你要不要啊?


    “母妃的意思是,皇後娘娘知道易家不願娶大姐姐過門,又得母妃進宮求情,便想了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把三妹許給了易家,又定了大姐姐和親,這樣既保全了宋家的名聲又顧及了易家的麵子?”宋文博分析道。


    “不錯,這樣一來,宋易兩家依舊是親家,而易家的退婚便神不知鬼不覺的被聖旨擋了過去,人人都會以為是陛下為了彌補大丫頭和親一事而讓三丫頭代她嫁進易家,以免壞了兩家的婚約。”韋瑾應和道。


    原來如此,真是好計謀呀,瓊嬅不由得冷笑一聲,引起了旁邊宋瓊婭的注意。


    “大姐姐,你笑什麽呀?”


    “哦,你有了好的夫家,姐姐高興呢。”瓊嬅跟他們說話一向陰陽怪氣的,當下也沒好氣的說道。


    宋瓊婭捂嘴輕笑,說不出的嬌媚柔弱:“大姐姐要嫁於大金皇子,也是極好的歸宿,妹妹也是替姐姐高興的很。”


    宋思儒原以為以瓊嬅的性子此時應該已經要鬧翻天了,不想她隻是衝宋瓊婭翻了個白眼:“那是,我現在是郡主,妹妹以後見了我可要記得行禮。”


    宋思儒歎了一聲,她大概還沒有明白和親的意思,大金乃是邊疆蠻夷之地,本是邊陲小族,卻因人人皆兵,驍勇善戰而越來越強大,到現在已是和大梁,諸夏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保邊境平和,皇帝便想到了同其聯姻的法子,並將自己親生的三公主率先嫁了過去,一是讓大金看到大梁的誠意,二是讓所有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都有個數,公主都得和親,哪日輪到誰家,誰也別有二話,誰承想今日就輪到宋家了。


    “大姐姐願意和親?”宋文博略有擔心,他這大姐姐,一向不知天高地厚,到了那蠻夷外族,怕是日子也不會好過。


    在整個宋家,瓊嬅最喜歡的便是這個弟弟了,對他說話也是收斂了許多:“皇後娘娘的好意我定是要領的,再說了,嫁出去也比留在這裏讓眾人都知道我被退婚的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她從大梁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小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小希並收藏她從大梁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