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尤青陽等幾位才子肯定沒那贈劍的優厚待遇了。


    賀禮嘛,更是沒有的。


    京城南,梅園,無風。


    “俊郎,元陽,是哪股風把你倆吹來了?”


    麻子坐在院中涼亭翻看昨日送來賀禮的名冊呢,聽得門房老羅頭將兩位好友迎進院內。


    倆人這是來尋麻子報喜來咯。


    聽到許久不見的麻子喊自己名字,尤青陽本來揚得高高的嘴角瞬間耷拉下去。


    他最討厭相熟之人喊他名字,俊郎俊郎,好庸俗的喂,可惜名字是他爺爺起的,他隻能抗議不能改名。


    “你這麻子不識好心,哥倆是有好消息來同你分享,卻這般待客?心傷了。”尤青陽捂住心口皺眉苦道。


    “心口痛?要不要讓你的小水仙給你揉揉?”麻子見兩人進來便放下賀禮名冊迎了上去。


    “小水仙兒?半年前本公子早給她自由了,連賣身契都一並給她了,算算日子,如今怕是回到江南故鄉嫁人了吧。”說起小水仙兒,尤青陽立馬停了方才的矯揉造作,思念起那可人兒來。


    “哦?你竟舍得?”此事作為他的至交好友錢元陽也不知其中詳細,目生驚異。


    “怎滴?在你們眼中我尤大才子豈是那種視色如命的浪蕩淫徒?哼!”瞅見兩位好友其眼神透出不解和詫異,尤青陽眉頭急跳。


    “額,不是嘛?”


    麻子想起剛到京城初識此人就是在那種煙花暗香之所,倆人相熟後尤青陽這廝就拉著他逛窯子,差些鑄成大錯。


    “得得得,不扯這些。快快泡些茶來,緩緩嗓子,幹渴至極!”尤青陽擺手,硬來轉換話題。


    錢元陽依舊那麽騷氣,好好的古玉簪子偏要斜插著,瑩瑩玉光溫潤如水,工料甚佳,即是件古董又是件寶物,也不怕這支古玉簪子被人搶奪了去。


    金絲鑲邊的文袍料子質地輕薄得很,還外罩一件水藍紗衣,他似乎很偏愛水藍色。


    玉麵生輝,星眸俊顏,端的一器宇軒昂好郎君,最重要的一點是年少多金,不僅是無定河畔那些怨女的夢中情郎也是京城幾家深閨名媛心目中的如意郎君最佳人選。


    可惜錢元陽喜歡流連歡場,著實令那些個家教略嚴的高門貴女愛恨不已,都怪那些個不要臉皮的騷浪賤婢害得錢元陽名聲有損,該殺!


    “快坐,芸娘再煮一壺好茶,就用昨日剛送的雨前冰霧,再端來些點心。”麻子高聲喚芸娘。


    前幾日芸娘在家閑著無事,同兩三廚娘鼓搗什麽豆糕山楂點心,竟然鼓搗出些名堂,味道挺好,甜而不膩,酸而不澀,口感不錯。


    燕小旗和大誌直接拿點心當飯吃,差些把芸娘她們積攢的山楂豆沙清空。


    兩位大才子來到院中涼亭歇坐跟到自己家一樣,毫無顧忌儀態,聳肩抖腿,甚是不雅觀。


    若是別人的話是飽受排擠,被某人故意使壞塞進這看似火熱實則涼得可快送親使團的,而他錢元陽錢大公子卻是自投羅網的,還是動用了些人脈才落網的“大傻子”,跟尤青陽一樣都是走動了些門路混進來的鐵憨憨。


    麻子這是在自家院裏穿著隨意些,僅以麻衣短褐著身,輕便舒服又涼快。


    瞅見麻子儀態安逸,茗茶點心閑書,好是自在。


    “還是牧之兄會享受。瞅瞅這份寵辱不驚的安寧,不愧是副婚大使啊?”尤青陽瞅見院落雖小卻有青竹水池睡蓮浮萍,再有幾條斑斕錦鯉於水池添了幾分情調。


    水池底點綴的石頭都是色彩斑斕的玉石,幾條錦鯉瞅那品相估計連侯門貴府裏的錦鯉都不及。


    真有錢啊。


    尤青陽自他爹閱了他爹的爹給他爹寫的書信後便斷了他的月錢,從茶社到青樓宴請好友的機會不多了,哪怕他娘親也是狠下心不偷給他風花雪月逍遙錢。


    僅憑那幾處寫戲文的潤筆錢怎能撐起他揮霍玩樂的多金才子形象?


    由奢入儉難啊,如今窮啊。


    尤青陽混進送親團離開京城未嚐沒有此間緣法,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太煎熬了,他想魚翔大海,盡享自由自在。


    “青陽說的對,大哥這日子過得也忒瀟灑,連小弟我都看不下去了,無論如何我們要同大哥一道在楚國殺他個片甲不留。”


    錢元陽又不是瞎子,瞅見大哥這般自在連忙幫腔道。


    “文清兄說的對,片甲不留。”


    尤青陽聞聲淫笑連連,突然想起楚女好像有以在身上貼魚鱗串珍珠等飾品為美的風俗。


    見倆賤人淫笑不止,越說越離譜,麻子忍不住皺眉道:“我說兩位不會是也被選進那蘭陽郡主的送親團了吧?”


    “正是!知我者非牧之兄也。”兩賤人齊聲回道。


    “我插!你倆這腦子是被人灌水了還是被驢踢了?”


    麻子相信以兩位的家世是不會被選進這外熱透心涼的勞什子送親團的,一定是這倆貨自個兒鑽進去的。


    果然不出所料。


    在一盞茶入腹,吃著精美點心的尤青陽很是給兩位好友痛訴自己的生計艱難,幸虧與那小水仙兒撇清得早,不然每月上千兩銀子的月耗從哪裏找,少不得為了錢財做下令自己後悔莫已的悔事。


    那小水仙兒是嬌嫩可口,可也是個填不完的無底洞啊,真心養不起。


    尤青陽講得聲情並茂,倆聽眾聽得內心鄙夷。


    官宦子弟就這臭毛病,嬌生慣養久了,隻喜歡占大便宜,嚐不得一點艱難困苦。


    同出身衣食無憂的錢元陽毫無同情地鄙視尤青陽這吃不了生活的苦就要外逃京城的脆弱。


    他進送親團的可是職責所在,禮部司衙諸多同僚念及家中父老不願遠奔楚國,他自請甘願遠赴楚國,隻因懷有一顆為大魏奔命效力的火熱忠心。


    至於去見識下楚女的火辣風情亦或是楚國出產的風土人情,那是萬萬不能說出口的。


    眼下送親團故意留出的閑職中,除了張青副婚使的名頭外就數錢元陽司儀副使的名頭大,沒錯,從小小錄事升成了司儀,不得不說禮部的同僚知心呐。


    真正在送親團裏掌事作主的是來自禮部司衙的老棺材板子蔡銘圖蔡大人,送親團正婚使,任禮部司郎中從五品。


    本來就是個號稱累不死的蔡郎中接了這苦差後同頂頭上司那裏又要了一顆定心丸,家裏一切算是安頓好了,這幫老骨頭大可能是要埋在萬裏外的異國了。


    考慮到蔡郎中為國效力奔命,朝廷格外提拔他為正四品的禮部侍郎,可惜這侍郎隻是個空頭名,既無實職又無實權,隻有個勉強二百餘人的送親團且指揮不動的就占一大半。


    宣大人出嫁閨女自當安排些人手撐場麵,閨女又是皇親子嗣且有封號的郡主,那魏家也有些儀仗撐撐場麵,再有幾位大才子要“護送”郡主到楚國,才子嘛身邊沒個書童小廝照應?


    滿打滿算二百多的送親隊伍中山頭就能分出好幾個來,蔡大人能“頤指氣使”使喚的有幾人?


    人老成精的蔡大人也在隊伍出發前暗暗打聽那幫被塞進來的可憐俊才,試試團結幾位因才遭人妒或是交惡貴人被惡意擺了一道的倒黴蛋兒,畢竟大家都是讀書人,興致愛好話題雷同。


    自己這把老骨頭肯定是埋骨他鄉了,但他們還年輕可以操作操作,為了給後代鋪路,蔡老頭可是煞費苦心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幻:劍酒一江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沙拍雲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沙拍雲崖並收藏玄幻:劍酒一江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