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們攤子上皆是粗製濫造的廢品,有的還散發著魚腥臭味兒,貴人隻是掃一眼就經過的那種。
“貴人留步。”雙手攏著銀元寶的老船夫見貴人轉身離去便急聲呼道。
“怎麽?這銀子可有不妥?”麻子轉身蹙眉。
“不不不,貴人誤會,是小老兒嘴笨,貴人稍待片刻,小老兒還有個物件兒請貴人們賞眼。”說完不等麻子他們開口便噔噔地爬下船艙樓梯往船底去了。
船頭甲板上湊熱鬧的船夫護船又擠在一起竊竊私語著:喲,瞅這樣子老倔頭是逮著肥羊可勁兒薅啊,嘖嘖嘖。
他們自以為的低聲竊語不會令蘇大少和小書生知曉,哪知道兩位皆是人中龍鳳,微笑互視一下,這點兒小場麵權當沒聽見。
不消片刻,老船夫又噔噔地爬出船艙,手裏還攜著一件用油布包裹的條狀物。
“嘿嘿,讓兩位貴人久等了,嘿嘿,請上眼。”老船夫急忙忙將油布揭開,把包裹的物件顯露出來。
在貨船甲板上,老船夫蹲在木板上將一把無鞘短刃露了出來。
短刃微弧,無鞘,刃長一尺三,刀身紅綠黑斑跡密布,鏽蝕嚴重,上手倒是挺重的,足有五斤四兩。
麻子蹲身拿在手中細觀幾息後,迎上老船夫的殷勤熱烈的目光,微微一笑。
“這是老丈的珍愛之物?”小書生可看到老船夫用油布卷了好幾層呢。
常年在水上跑的貨船其底艙陰暗潮濕,想必老漢是心疼尤佳,故用油布包緊防止它受潮鏽爛。
“嘿嘿,這柄短刀是小老兒幾年前在懷江跑船時釣上來的,那時還以為釣到一條幾斤重的大魚呢,誰成想釣上來的是一把刀。生鏽又如何?從水裏釣上來的東西不能扔啊,這可是龍王爺送的禮。”
麻子未料到,這老船夫挺會講故事的,還挺離奇,釣魚釣到一柄刀。
“老丈想賣多少錢?”
麻子朝著圍觀的四周掃了一遍後笑問道。
“不賣。”
哄地一聲,圍觀湊熱鬧的船夫護船武者或是閑人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笑把老倔巴頭嗆得滿臉紅赤,瞬間紅到耳根子,更急得他一時說不出半句來。
越氣越急,越急越說不出話來。
“哼。”
一聲寒徹心肺的叱聲傳來。
正是一旁默然靜立的另一位貴公子蘇大少出的聲。
眾人都眼神怯怯地不敢往蘇大公子身上瞟,也不敢再大肆嘲笑出聲了。
沒有肆意的嘲笑聲,老船夫的臉雖紅赤但神色不再緊張,起身給幫他的蘇大少躬身施禮。
“多謝貴人。”
蘇大少擺擺手示意,些許小事不足在懷。
“貴人看得起小老兒,包圓兒攤子上這些物件兒,小老兒感激萬分。這柄短刀不要錢,送給貴人。”老船夫難得在這麽大的壓力下說出這麽多話。
平日裏老船夫為何得一老倔巴頭稱呼,還不是他半晌沒一個屁,話少性子倔巴。
“送我?真送?”麻子麵生詫異,反問。
“比珍珠還真,真送。”老船夫顏真意切。
“好。那張某就收下了。”麻子拿起鏽刀在手上耍了幾下花手,嗯,上手感很順。
跟他同船共事的船夫護船雖不敢再近前圍觀,但躲得遠遠的不是啥好事。
麻子瞥了幾眼,看出他們眼中掩飾不住的貪婪和不軌。
得,幫人幫到底吧。
“老丈可有家室?”雖是四十兩銀子,但足以令老船夫的同船夥計冒險,甚至老船夫也有性命之憂。
“額,小老兒跑船大半輩子,哪裏會有婆娘孩子。”一提這話頭還好,老船夫驟然再起一臉愁容。
在他的斷斷續續絮叨中,小書生跟蘇大公子才知曉,老船夫本家姓羅,單名一個江字。
老家在淮水江畔一小漁村,早年間被大水衝毀,全村,不,全縣成為澤國。
全家就他一人獨活,水性好又如何?
洪水滔滔,肆虐遇到的一切。
驟然成為流民的羅江才十二歲,在市井街頭淪落一年,差些餓死,後遇到同鄉的船東收留,上船當船夫一晃就是四十餘年。
老羅頭不近女色但喜愛喝兩口兒。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那些船夫或是護船的夥計定會晚上請他吃酒吃到爛醉,然後再摸走身上的銀錢。
同船的夥計裏深藏著幾個壞坯呢。
畢竟現在的船東不是他的同鄉,這艘貨船在五年前被準備頤養天年的船東老鄉轉手了。
他是舍不得這艘老船才繼續待在船上做事的。
“既然老丈無家可回,不如跟小子在京城待著,小子在京城有座大宅子空蕩得很,也缺個料理院子的,可否?”麻子溫聲提議道。
老羅跑船半輩子,啥人沒見過,他當然瞅見了同船夥計拋來的火辣目光,他們盯上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懷裏那幾錠銀元寶。
“好。待小老兒同船東說聲,小老兒跑船半輩子是該上岸咯。”老倔巴頭察覺到了貴人的善意。
其實他內心早有下船的打算,老船東曾挽留過他,但他覺得不能拖累作為救命恩人的船東。
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在河寨碼頭交接貨物的船東,聽到船夫老羅頭要下船,心裏是十二分的期待。
當初接手這艘貨船時,老船東想給老夥計一個長久的營生,便把老羅頭的生計寫進了契書裏,除非羅江主動下船不幹,船東不得驅離。
在張舉人亮出身份後,那船東還假惺惺地給老羅頭幾百大錢,以示自己優待下屬。
這船東是個極其吝嗇的主兒,那些個氣勢洶洶護船武夫的月銀半兩都不敢打折,但賣苦力的船夫就沒見過幾回銀窠子,光扣除的夥食費能讓他們每月摸上一枚銀豆子就算燒高香咯。
老羅頭毫不留戀地收拾好自己的衣物,簡單打包,跟在兩位貴人身後。
黑市裏人多口雜,麻子不便同蘇大少細講這“龍王爺送的”短刀究竟有多好,反正能抵上蘇家在鄰縣農莊的五年收成。
兩人來十裏河寨時,小書生曾問到蘇家在京畿周邊是否建有農莊。
蘇元倒是沒作隱瞞,將家裏放在鄰縣的農莊山莊說了底朝天,連一年收成幾何都講了。
每年光進倉的萬石糧食就貨值近萬兩銀子,都是水澆田,上田,不提油類瓜果木料皮子。
除了農莊供養,哪家官宦人家不參股不摻手商賈?
京城裏的衣食住行的諸多行當背後都有貴門豪族的影子,不是啥稀罕事兒。
若不是蘇元鐵心跟麻子,麻子初到京城能有一座三進的大宅子,還帶門麵的那種?
在京城這地界兒,不是光有錢就能辦成事兒的。
蘇元算是掌握著京城蘇府的“半壁江山”,不是沒見過金銀珠寶,也見過成箱子裝的銀子金子,但還是覺得手裏這柄五斤重的短刀萬斤重。
五年的收成啊,俺裏個親奶奶咧。
“貴人留步。”雙手攏著銀元寶的老船夫見貴人轉身離去便急聲呼道。
“怎麽?這銀子可有不妥?”麻子轉身蹙眉。
“不不不,貴人誤會,是小老兒嘴笨,貴人稍待片刻,小老兒還有個物件兒請貴人們賞眼。”說完不等麻子他們開口便噔噔地爬下船艙樓梯往船底去了。
船頭甲板上湊熱鬧的船夫護船又擠在一起竊竊私語著:喲,瞅這樣子老倔頭是逮著肥羊可勁兒薅啊,嘖嘖嘖。
他們自以為的低聲竊語不會令蘇大少和小書生知曉,哪知道兩位皆是人中龍鳳,微笑互視一下,這點兒小場麵權當沒聽見。
不消片刻,老船夫又噔噔地爬出船艙,手裏還攜著一件用油布包裹的條狀物。
“嘿嘿,讓兩位貴人久等了,嘿嘿,請上眼。”老船夫急忙忙將油布揭開,把包裹的物件顯露出來。
在貨船甲板上,老船夫蹲在木板上將一把無鞘短刃露了出來。
短刃微弧,無鞘,刃長一尺三,刀身紅綠黑斑跡密布,鏽蝕嚴重,上手倒是挺重的,足有五斤四兩。
麻子蹲身拿在手中細觀幾息後,迎上老船夫的殷勤熱烈的目光,微微一笑。
“這是老丈的珍愛之物?”小書生可看到老船夫用油布卷了好幾層呢。
常年在水上跑的貨船其底艙陰暗潮濕,想必老漢是心疼尤佳,故用油布包緊防止它受潮鏽爛。
“嘿嘿,這柄短刀是小老兒幾年前在懷江跑船時釣上來的,那時還以為釣到一條幾斤重的大魚呢,誰成想釣上來的是一把刀。生鏽又如何?從水裏釣上來的東西不能扔啊,這可是龍王爺送的禮。”
麻子未料到,這老船夫挺會講故事的,還挺離奇,釣魚釣到一柄刀。
“老丈想賣多少錢?”
麻子朝著圍觀的四周掃了一遍後笑問道。
“不賣。”
哄地一聲,圍觀湊熱鬧的船夫護船武者或是閑人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笑把老倔巴頭嗆得滿臉紅赤,瞬間紅到耳根子,更急得他一時說不出半句來。
越氣越急,越急越說不出話來。
“哼。”
一聲寒徹心肺的叱聲傳來。
正是一旁默然靜立的另一位貴公子蘇大少出的聲。
眾人都眼神怯怯地不敢往蘇大公子身上瞟,也不敢再大肆嘲笑出聲了。
沒有肆意的嘲笑聲,老船夫的臉雖紅赤但神色不再緊張,起身給幫他的蘇大少躬身施禮。
“多謝貴人。”
蘇大少擺擺手示意,些許小事不足在懷。
“貴人看得起小老兒,包圓兒攤子上這些物件兒,小老兒感激萬分。這柄短刀不要錢,送給貴人。”老船夫難得在這麽大的壓力下說出這麽多話。
平日裏老船夫為何得一老倔巴頭稱呼,還不是他半晌沒一個屁,話少性子倔巴。
“送我?真送?”麻子麵生詫異,反問。
“比珍珠還真,真送。”老船夫顏真意切。
“好。那張某就收下了。”麻子拿起鏽刀在手上耍了幾下花手,嗯,上手感很順。
跟他同船共事的船夫護船雖不敢再近前圍觀,但躲得遠遠的不是啥好事。
麻子瞥了幾眼,看出他們眼中掩飾不住的貪婪和不軌。
得,幫人幫到底吧。
“老丈可有家室?”雖是四十兩銀子,但足以令老船夫的同船夥計冒險,甚至老船夫也有性命之憂。
“額,小老兒跑船大半輩子,哪裏會有婆娘孩子。”一提這話頭還好,老船夫驟然再起一臉愁容。
在他的斷斷續續絮叨中,小書生跟蘇大公子才知曉,老船夫本家姓羅,單名一個江字。
老家在淮水江畔一小漁村,早年間被大水衝毀,全村,不,全縣成為澤國。
全家就他一人獨活,水性好又如何?
洪水滔滔,肆虐遇到的一切。
驟然成為流民的羅江才十二歲,在市井街頭淪落一年,差些餓死,後遇到同鄉的船東收留,上船當船夫一晃就是四十餘年。
老羅頭不近女色但喜愛喝兩口兒。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那些船夫或是護船的夥計定會晚上請他吃酒吃到爛醉,然後再摸走身上的銀錢。
同船的夥計裏深藏著幾個壞坯呢。
畢竟現在的船東不是他的同鄉,這艘貨船在五年前被準備頤養天年的船東老鄉轉手了。
他是舍不得這艘老船才繼續待在船上做事的。
“既然老丈無家可回,不如跟小子在京城待著,小子在京城有座大宅子空蕩得很,也缺個料理院子的,可否?”麻子溫聲提議道。
老羅跑船半輩子,啥人沒見過,他當然瞅見了同船夥計拋來的火辣目光,他們盯上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懷裏那幾錠銀元寶。
“好。待小老兒同船東說聲,小老兒跑船半輩子是該上岸咯。”老倔巴頭察覺到了貴人的善意。
其實他內心早有下船的打算,老船東曾挽留過他,但他覺得不能拖累作為救命恩人的船東。
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在河寨碼頭交接貨物的船東,聽到船夫老羅頭要下船,心裏是十二分的期待。
當初接手這艘貨船時,老船東想給老夥計一個長久的營生,便把老羅頭的生計寫進了契書裏,除非羅江主動下船不幹,船東不得驅離。
在張舉人亮出身份後,那船東還假惺惺地給老羅頭幾百大錢,以示自己優待下屬。
這船東是個極其吝嗇的主兒,那些個氣勢洶洶護船武夫的月銀半兩都不敢打折,但賣苦力的船夫就沒見過幾回銀窠子,光扣除的夥食費能讓他們每月摸上一枚銀豆子就算燒高香咯。
老羅頭毫不留戀地收拾好自己的衣物,簡單打包,跟在兩位貴人身後。
黑市裏人多口雜,麻子不便同蘇大少細講這“龍王爺送的”短刀究竟有多好,反正能抵上蘇家在鄰縣農莊的五年收成。
兩人來十裏河寨時,小書生曾問到蘇家在京畿周邊是否建有農莊。
蘇元倒是沒作隱瞞,將家裏放在鄰縣的農莊山莊說了底朝天,連一年收成幾何都講了。
每年光進倉的萬石糧食就貨值近萬兩銀子,都是水澆田,上田,不提油類瓜果木料皮子。
除了農莊供養,哪家官宦人家不參股不摻手商賈?
京城裏的衣食住行的諸多行當背後都有貴門豪族的影子,不是啥稀罕事兒。
若不是蘇元鐵心跟麻子,麻子初到京城能有一座三進的大宅子,還帶門麵的那種?
在京城這地界兒,不是光有錢就能辦成事兒的。
蘇元算是掌握著京城蘇府的“半壁江山”,不是沒見過金銀珠寶,也見過成箱子裝的銀子金子,但還是覺得手裏這柄五斤重的短刀萬斤重。
五年的收成啊,俺裏個親奶奶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