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隸屬涼州黑冰台衛府的勳貴公子校尉們紛紛告假回家休沐,可把那黑虎統領暗樂好幾天,吃飯時多飲了幾杯。
烏雲散,明月顯啊。
怡紅樓是平京最出名的青樓之一,擁有三艘精美的畫舫在無定河上。
若說那長樂坊是“五毒俱全”的銷魂窟,那怡紅樓便是黃頂天的特色服務中的一頭巨鱷。
小道傳聞,曾有幾任魏皇夜探怡紅樓賞花,若不是那幫滿口仁義道德的高德之士不停地諫言,當紅的花魁還真有可能進皇宮裏當大魏皇妃呢。
無數權貴豪商公子在此飲酒作樂賞舞眠花,更有一擲千金博得紅顏笑的“壯舉”,無數身世淒慘的教坊司清倌兒在此豔名震京華。
物是人非事事休,紅顏易老薄命催。
縱然豔名震京城又如何?還不是紅粉骷髏一堆,青春就那麽幾年,選出來的花魁不可能永葆青春不老,但年年都有十八歲的花魁被捧紅博得京城內外豔名。
且流連花叢的風流客可是最健忘的,人老珠黃的老婦“活該”喚不醒紙醉金迷的風塵客。
每過幾日從無定河“遺棄”的酒壇酒桶被有心人專門低價買走再運到京城東外十裏處的河寨,一座用雜木或是石樁支設起來的棚戶區,一座京城權貴們故意留下的“黑區”。
麻子在吃過街攤兒上幾屜蝦仁作餡兒的蝦餃後,手裏一把牡丹爭豔圖的折扇輕輕搖著,另一手不停地搓玩著一枚玉魚兒,向那怡紅樓的方向走去。
左手把玩的玉魚兒玉質青綠且半透兒,乃是隴西郡玉州出產的上等青玉。
可惜啊它的原主“眼瞎”,當然也不怪眼瞎。這青綠水透的玉魚兒本來不是這樣的,而是由一層灰黑麻點的外皮包裹著。
麻子也不問那攤主貨哪來的,撿好就要。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擺攤兒出的貨不問來路。
您若真問?通通是祖傳的。
麻子花了五兩銀子就拿到手了,值啊,輕輕一搓,外皮兒變作渣子掉一地,整整一尾青綠水透的玉魚兒。
雕工簡樸且自然,一尾鯉魚擺尾躍水的好寓意。
當值三百兩銀子,妥妥的。
在手中顛玩幾下後,便把玉魚兒係在紙扇上當個扇墜兒,嘴裏不停哼唱時下流行的坊間小曲兒走向那十裏無定河。
勿怪麻子他夜夜探花樓,實在是夜晚無聊啊。
也曾想著持山長的書信去那學宮走一趟的,可轉念一想,若再吃閉門羹的話肯定會對京城人士有惡感的。
思來想去還是等那位蘇大少回來再說,有作為京城土著的蘇大少引薦,想來進學宮大門遞送書信求學或是拜訪尤府送信一事該是小事一樁。
要不說這怡紅樓最一流呢,眼下已是寒冬,前三天兒京城還飄了半天雪花兒呢,再有四天便進臘月咯。可這怡紅樓裏隻要有錢就能吃上新鮮可口的水果,甚至來自楚國等外邦香甜瓜果。
一身皮襖的小廝等候在大紅燈籠下遠遠就看到麻子晃悠悠地來這兒來,小跑上前笑迎道。
“鐵公子今兒算是來巧咯,剛下船的新鮮荔枝打楚國來的,還冰鎮著呢,一早就跟您備著呢,上次您講的那種果釀也尋到了,可惜貨源緊張隻進了五十斤,秦管事吩咐都給您留著呢。”
這機靈手腳勤快的小廝正是連幾日專門侍奉他的,誰讓麻子是個低調的豪客呢,一次給小廝的賞銀比他半年的工錢都翻幾番呢。
那果釀正是老家天海客出產的,後被李胖墩發揚光大,成東海李家的又一“招牌”。
隻可惜麻子來到老地方入座後嚐了嚐,嗯,不是靈酒,兌水了。
“鐵公子可還順口?”左近小廝緊張巴巴地問道。
“本少也就那麽一聽說,味道還行。”說完輕甩袖,桌麵上出現幾粒銀豆子。
“謝鐵公子大賞,您慢用。”小廝見麻子眉頭舒展才放下了心,不枉他一路看酒壺緊緊的,生怕半路誰給劫了兌水。
可惜他見識淺,不知這果釀早在下船前就兌過水,又或許是上船運往京城時就是兌水後的。
麻子不顯眉色將酒杯一飲而盡,回味那絲絲甜香,心裏卻想著要不要同那壕富少年李大少去一封信,派船送來幾壇果釀解解饞。
捏杯品著兌水的果釀,不時將眼神兒瞟向台前,眼下正是怡紅樓的一層懸空中庭。似乎魏國的大型青樓基本都是這般配置,回字型樓閣,中空設置一幾段懸梯如飛虹搭橋。
站在樓梯平台上能遍賞美景,一層空地上架設離地五尺的舞台又有諸多樂師舞姬爭豔。
這花場有人專攝人心啊,把一幫豬哥兒的心思玩得明明白白的。
麻子的“預定”座位是最前排,離舞台上滕旋飛舞的舞姬們最近,香風陣陣襲來,令他一時分不清是花香還是酒香。
“好,好。小爺就喜歡這種奔放自然。”一位華服粉麵公子在一幫跟班的拱衛下肆意大笑。
麻子鄰座兒傳來幾聲嘈雜的喝彩嬉笑聲,嗯,待他微微蹙眉轉回一瞥時,果然是他們幾個,以禦史台崔侍丞二子崔浩然為首的幾個紈絝子。
話說前幾日,他第一次來怡紅樓排憂解愁時就遇上了這麽幾位公子哥兒鬧騰。
腹中空空且不學無術又好附庸風雅,持一把名家製作的折扇,穿一身仿文衫袍服的華服,再背幾首私下裏重金“買”來的好詩詞,便在怡紅樓裏玩耍得開心不已,眾多鶯鶯燕燕仰慕其才華紛紛抱臂擁懷,尤其是在幫閑隨從的無限舔下更是生出一種舉子進士很一般的錯感來。
沒錯兒,麻子他聽曲兒賞歌舞與之有些不愉快。
常言道文人相輕,那是讀書人之間的“自傲”,雖同為舉子進士,還將對方貶斥得一無是處但內心是承認其才學的。
但作為腹中空空無也的“草包”也湊上前踩,那可是戳了馬蜂窩咯。
某日,禦史台崔侍丞二子崔浩然以一首月奴詩誦給怡紅樓花魁月奴兒,引來無數豬哥兒的憤慨。
是的,崔浩然那個草包,念私塾念了十年,請坐堂先生請了五年的大草包,至今仍是童生的大大草包,竟然用一首詩撐開月奴兒的雙腿。
待信息經無數風塵客確定後,對那些仰慕月奴“才學”的才子書生來講是多麽大的噩耗。他們寧可將其“讓”給宿敵一晚也不甘心輸給一個草包。
才子佳人是絕配,怎能容忍一朵鮮花插牛糞。
待幾位常流連於十裏無定河的舉子秀才們摩拳擦掌來到怡紅樓與那花叢常客崔浩然為首的紈絝子當堂對峙時,恰好是麻子首次來怡紅樓探店。
兩波“交戰”自然是遵循舊例,先文鬥,文鬥上火後再來一波武鬥。
烏雲散,明月顯啊。
怡紅樓是平京最出名的青樓之一,擁有三艘精美的畫舫在無定河上。
若說那長樂坊是“五毒俱全”的銷魂窟,那怡紅樓便是黃頂天的特色服務中的一頭巨鱷。
小道傳聞,曾有幾任魏皇夜探怡紅樓賞花,若不是那幫滿口仁義道德的高德之士不停地諫言,當紅的花魁還真有可能進皇宮裏當大魏皇妃呢。
無數權貴豪商公子在此飲酒作樂賞舞眠花,更有一擲千金博得紅顏笑的“壯舉”,無數身世淒慘的教坊司清倌兒在此豔名震京華。
物是人非事事休,紅顏易老薄命催。
縱然豔名震京城又如何?還不是紅粉骷髏一堆,青春就那麽幾年,選出來的花魁不可能永葆青春不老,但年年都有十八歲的花魁被捧紅博得京城內外豔名。
且流連花叢的風流客可是最健忘的,人老珠黃的老婦“活該”喚不醒紙醉金迷的風塵客。
每過幾日從無定河“遺棄”的酒壇酒桶被有心人專門低價買走再運到京城東外十裏處的河寨,一座用雜木或是石樁支設起來的棚戶區,一座京城權貴們故意留下的“黑區”。
麻子在吃過街攤兒上幾屜蝦仁作餡兒的蝦餃後,手裏一把牡丹爭豔圖的折扇輕輕搖著,另一手不停地搓玩著一枚玉魚兒,向那怡紅樓的方向走去。
左手把玩的玉魚兒玉質青綠且半透兒,乃是隴西郡玉州出產的上等青玉。
可惜啊它的原主“眼瞎”,當然也不怪眼瞎。這青綠水透的玉魚兒本來不是這樣的,而是由一層灰黑麻點的外皮包裹著。
麻子也不問那攤主貨哪來的,撿好就要。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擺攤兒出的貨不問來路。
您若真問?通通是祖傳的。
麻子花了五兩銀子就拿到手了,值啊,輕輕一搓,外皮兒變作渣子掉一地,整整一尾青綠水透的玉魚兒。
雕工簡樸且自然,一尾鯉魚擺尾躍水的好寓意。
當值三百兩銀子,妥妥的。
在手中顛玩幾下後,便把玉魚兒係在紙扇上當個扇墜兒,嘴裏不停哼唱時下流行的坊間小曲兒走向那十裏無定河。
勿怪麻子他夜夜探花樓,實在是夜晚無聊啊。
也曾想著持山長的書信去那學宮走一趟的,可轉念一想,若再吃閉門羹的話肯定會對京城人士有惡感的。
思來想去還是等那位蘇大少回來再說,有作為京城土著的蘇大少引薦,想來進學宮大門遞送書信求學或是拜訪尤府送信一事該是小事一樁。
要不說這怡紅樓最一流呢,眼下已是寒冬,前三天兒京城還飄了半天雪花兒呢,再有四天便進臘月咯。可這怡紅樓裏隻要有錢就能吃上新鮮可口的水果,甚至來自楚國等外邦香甜瓜果。
一身皮襖的小廝等候在大紅燈籠下遠遠就看到麻子晃悠悠地來這兒來,小跑上前笑迎道。
“鐵公子今兒算是來巧咯,剛下船的新鮮荔枝打楚國來的,還冰鎮著呢,一早就跟您備著呢,上次您講的那種果釀也尋到了,可惜貨源緊張隻進了五十斤,秦管事吩咐都給您留著呢。”
這機靈手腳勤快的小廝正是連幾日專門侍奉他的,誰讓麻子是個低調的豪客呢,一次給小廝的賞銀比他半年的工錢都翻幾番呢。
那果釀正是老家天海客出產的,後被李胖墩發揚光大,成東海李家的又一“招牌”。
隻可惜麻子來到老地方入座後嚐了嚐,嗯,不是靈酒,兌水了。
“鐵公子可還順口?”左近小廝緊張巴巴地問道。
“本少也就那麽一聽說,味道還行。”說完輕甩袖,桌麵上出現幾粒銀豆子。
“謝鐵公子大賞,您慢用。”小廝見麻子眉頭舒展才放下了心,不枉他一路看酒壺緊緊的,生怕半路誰給劫了兌水。
可惜他見識淺,不知這果釀早在下船前就兌過水,又或許是上船運往京城時就是兌水後的。
麻子不顯眉色將酒杯一飲而盡,回味那絲絲甜香,心裏卻想著要不要同那壕富少年李大少去一封信,派船送來幾壇果釀解解饞。
捏杯品著兌水的果釀,不時將眼神兒瞟向台前,眼下正是怡紅樓的一層懸空中庭。似乎魏國的大型青樓基本都是這般配置,回字型樓閣,中空設置一幾段懸梯如飛虹搭橋。
站在樓梯平台上能遍賞美景,一層空地上架設離地五尺的舞台又有諸多樂師舞姬爭豔。
這花場有人專攝人心啊,把一幫豬哥兒的心思玩得明明白白的。
麻子的“預定”座位是最前排,離舞台上滕旋飛舞的舞姬們最近,香風陣陣襲來,令他一時分不清是花香還是酒香。
“好,好。小爺就喜歡這種奔放自然。”一位華服粉麵公子在一幫跟班的拱衛下肆意大笑。
麻子鄰座兒傳來幾聲嘈雜的喝彩嬉笑聲,嗯,待他微微蹙眉轉回一瞥時,果然是他們幾個,以禦史台崔侍丞二子崔浩然為首的幾個紈絝子。
話說前幾日,他第一次來怡紅樓排憂解愁時就遇上了這麽幾位公子哥兒鬧騰。
腹中空空且不學無術又好附庸風雅,持一把名家製作的折扇,穿一身仿文衫袍服的華服,再背幾首私下裏重金“買”來的好詩詞,便在怡紅樓裏玩耍得開心不已,眾多鶯鶯燕燕仰慕其才華紛紛抱臂擁懷,尤其是在幫閑隨從的無限舔下更是生出一種舉子進士很一般的錯感來。
沒錯兒,麻子他聽曲兒賞歌舞與之有些不愉快。
常言道文人相輕,那是讀書人之間的“自傲”,雖同為舉子進士,還將對方貶斥得一無是處但內心是承認其才學的。
但作為腹中空空無也的“草包”也湊上前踩,那可是戳了馬蜂窩咯。
某日,禦史台崔侍丞二子崔浩然以一首月奴詩誦給怡紅樓花魁月奴兒,引來無數豬哥兒的憤慨。
是的,崔浩然那個草包,念私塾念了十年,請坐堂先生請了五年的大草包,至今仍是童生的大大草包,竟然用一首詩撐開月奴兒的雙腿。
待信息經無數風塵客確定後,對那些仰慕月奴“才學”的才子書生來講是多麽大的噩耗。他們寧可將其“讓”給宿敵一晚也不甘心輸給一個草包。
才子佳人是絕配,怎能容忍一朵鮮花插牛糞。
待幾位常流連於十裏無定河的舉子秀才們摩拳擦掌來到怡紅樓與那花叢常客崔浩然為首的紈絝子當堂對峙時,恰好是麻子首次來怡紅樓探店。
兩波“交戰”自然是遵循舊例,先文鬥,文鬥上火後再來一波武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