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張 兒科聖手
安陵容重生為自己活一回 作者:蟹蟹果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氏勉強說完,終於忍不住淚流滿麵。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剛眾人都以為曹氏是為了保護幼子才一力承擔,做了一力承擔視死如歸的打算。
誰能想到,竟然另有隱情。
端妃一怔,接著問道“孩子可是得了什麽急症?還是說因你高齡有孕,孩子是先天不足?”
曹氏滿麵淚痕,搖頭道,“孩子剛出生那會兒好端端的,白白胖胖的小子嘴也壯實。隻是奴婢的年紀實在是不適合生育了。大夫說奴婢生產後身子空虛,因而月子裏便沒了奶水,頭發也一把把的掉。也讓大夫來看過,開了方子抓了藥,說是務必要仔細服藥調養,否則恐有性命之憂。
饒是如此,奴婢還是撐著沒有吃藥,堅持自己喂養到了一段日子,可不到半月便再沒半點奶水了。
那會大夫邊說,這次有孕實在是傷及本源了,以後也做不得乳母這行了,但是這些都是是後話,和我兒比起來也不打緊。
隨後奴婢便請人找了個年輕力壯的乳娘,可是孩子換了乳娘的奶水,雖吃的飽了,身子卻越來越弱。婢擔心是乳娘的問題,又請人找了另一位乳娘,可換了乳娘還是一樣,眼見著我兒一天天瘦弱下來。
後來又聽人說羊乳也是好的,便尋了羊乳,可不管怎麽喂養,我兒就是越來越虛弱。孩子沒的時候,瘦的跟個沒娘的小羊羔似的,麵色青黃,肋骨一根根的數的出來……到底是我這個做娘的不爭氣……做了一輩子乳娘,到頭來卻養不活自己的孩子……”說話間,曹氏已然泣不成聲,竟再說不出一句話。
女子之間本就容易相互理解,聽得曹氏所講實在慘痛,在座之人無內心惻然。一直端坐上首的皇後聽了也不禁神色黯然,齊妃更是偷偷抹了把眼淚。
安陵容微不可察的輕輕一歎,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母親性子軟弱,卻總是拚了命護著自己。念及此處,不覺眼眶微酸。忽覺得這曹氏也並非十惡不赦,或許隻是身不由己。
卻聽一側的端妃輕歎一聲,複又問道,“孩子除了瘦弱,可還有其他不尋常的地方?”
曹氏擦了擦滿臉的淚水,紅著眼睛說道,“仿佛……沒有什麽不同,奴婢看過乳娘喂奶,孩子胃口尚可……” 曹氏仿佛突然想起什麽,眼神閃爍一瞬,複又黯淡下來,繼續說道,“之前請大夫來瞧的時候也曾請大夫一道看過孩子,說是孩子並無大礙,仿佛是胎中帶了不足,胃口偏弱。又說,仿佛比別的嬰孩皮膚略黑了一些……但這也並無特殊,奴婢的大兒子生下來也是皮膚偏黑,倒也平安長大……”
曹氏仍徒自思索,可她的話卻讓端妃臉色一變,開口問道:“你說,大夫瞧著孩子說事仿佛皮膚略黑?那孩子身上可有青色或是紫色的斑點?”
曹氏恍惚了片刻,眼神瞬間伶俐,定定的瞧著端妃,“娘娘說的沒錯,我兒腳踝和手腕處都有些青紫色小點,看著仿佛是痦子,又似胎記。不過大概一個多月的時候便沒了,奴婢從前也見過娃娃身上有些胎記長著長著就消失了,因此就沒太在意。娘娘可是覺得有何不妥?”曹氏見端妃低眉思索,又事關自己的孩子,也顧不得身份尊卑有別,忍不住追問道。
端妃點頭,略微思索後,起身向皇帝皇後一揖,說道,“臣妾愚鈍,有一猜測不知是否準確,還請皇上宣召一位太醫過來詢問一二,最好是位擅長兒科的太醫。”
太醫院每日當值皆有排班,今日坐診的便是在門口候著的說話文縐縐的秦太醫。
太醫院的太醫素來也分主修類目,有些太醫擅長婦科,有些太醫擅長兒科,有些則擅長骨科或針灸等,隻因平日裏需要太醫的地方多是給貴人小主們早晚請個平安脈,或是開些滋補的方子,諸如此類,往往也不需要特別分辨專長何項。
因此今日端妃點名要個擅長兒科的大夫,倒是讓準備辦差事的蘇培盛也不禁頭疼。
皇帝雖然不知道端妃意欲何為,但是對端妃還是頗為信任,便示意蘇培盛著手去辦。
蘇培盛知道輕重,趕忙出了殿門去辦。
剛踏出殿門,就看到端端侯在殿門外的秦太醫。
雖是早春時候,天已轉暖些,可在門外站著許久,仍是凍人。殿外又不比殿內,隔著簾子又生著炭火,蘇培盛甫一掀簾子出來,也讓風打得一個激靈,更何況是在門口久侯的秦太醫,麵頰已凍得微紅。
蘇培盛瞧著,趕緊過來揖手問到,“秦太醫可知太醫院中哪位太醫擅長兒科?”
秦太醫聽聞先是一怔,隨後悠悠答道,“微臣學醫時跟隨師父學習的正是兒科。”
蘇培盛喜出望外,這倒是方便了,正準備回殿內回話,可這位秦太醫似乎並未察覺出蘇培盛的心思,繼續慢條斯理的說著,“微臣入太醫院時日不久,不知道還有哪位太醫修習兒科,隻是平日裏梳理藥方典籍的時候,和溫太醫偶有交流,發現溫太醫對兒科也頗有見解,若是蘇公公方便,也可著人將溫太醫一同請來,也方便我二人有個商量,或許也有個更好的法子,畢竟事關重大。
蘇培盛聽得直皺眉,心想說,這位秦太醫說起話來當真是讓人著急。隻是聽了秦太醫的話倒也心下一亮,趕忙吩咐小太監去請溫實初,特意交代了,不論溫太醫是在別處問診還是在自個府上休息,都要趕緊給帶過來。
今日之事實在是要命,仿佛每件事都是撿著皇帝的痛處在起,饒是蘇培盛自小陪在皇帝身邊伺候,也從未見過皇帝如此動氣,更是不敢怠慢。蘇培盛特特再三叮囑小太監務必速去速回。
小太監領命飛也似的的跑了出去,蘇培盛心下沒底,便也不再進內,隻在殿外焦急地踱步等著回信。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遠遠見到小太監領著溫實初從景仁宮的大門進來。蘇培盛急得直冒汗,見溫實初來了,遠遠地便迎了上去,撿了些要緊的先和溫實初囑咐了幾句。
溫實初趕忙揖手謝過,又用衣袖拭去了額頭脖頸上掛著的汗珠,便和秦太醫一同跟在蘇培盛身後進了殿。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剛眾人都以為曹氏是為了保護幼子才一力承擔,做了一力承擔視死如歸的打算。
誰能想到,竟然另有隱情。
端妃一怔,接著問道“孩子可是得了什麽急症?還是說因你高齡有孕,孩子是先天不足?”
曹氏滿麵淚痕,搖頭道,“孩子剛出生那會兒好端端的,白白胖胖的小子嘴也壯實。隻是奴婢的年紀實在是不適合生育了。大夫說奴婢生產後身子空虛,因而月子裏便沒了奶水,頭發也一把把的掉。也讓大夫來看過,開了方子抓了藥,說是務必要仔細服藥調養,否則恐有性命之憂。
饒是如此,奴婢還是撐著沒有吃藥,堅持自己喂養到了一段日子,可不到半月便再沒半點奶水了。
那會大夫邊說,這次有孕實在是傷及本源了,以後也做不得乳母這行了,但是這些都是是後話,和我兒比起來也不打緊。
隨後奴婢便請人找了個年輕力壯的乳娘,可是孩子換了乳娘的奶水,雖吃的飽了,身子卻越來越弱。婢擔心是乳娘的問題,又請人找了另一位乳娘,可換了乳娘還是一樣,眼見著我兒一天天瘦弱下來。
後來又聽人說羊乳也是好的,便尋了羊乳,可不管怎麽喂養,我兒就是越來越虛弱。孩子沒的時候,瘦的跟個沒娘的小羊羔似的,麵色青黃,肋骨一根根的數的出來……到底是我這個做娘的不爭氣……做了一輩子乳娘,到頭來卻養不活自己的孩子……”說話間,曹氏已然泣不成聲,竟再說不出一句話。
女子之間本就容易相互理解,聽得曹氏所講實在慘痛,在座之人無內心惻然。一直端坐上首的皇後聽了也不禁神色黯然,齊妃更是偷偷抹了把眼淚。
安陵容微不可察的輕輕一歎,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母親性子軟弱,卻總是拚了命護著自己。念及此處,不覺眼眶微酸。忽覺得這曹氏也並非十惡不赦,或許隻是身不由己。
卻聽一側的端妃輕歎一聲,複又問道,“孩子除了瘦弱,可還有其他不尋常的地方?”
曹氏擦了擦滿臉的淚水,紅著眼睛說道,“仿佛……沒有什麽不同,奴婢看過乳娘喂奶,孩子胃口尚可……” 曹氏仿佛突然想起什麽,眼神閃爍一瞬,複又黯淡下來,繼續說道,“之前請大夫來瞧的時候也曾請大夫一道看過孩子,說是孩子並無大礙,仿佛是胎中帶了不足,胃口偏弱。又說,仿佛比別的嬰孩皮膚略黑了一些……但這也並無特殊,奴婢的大兒子生下來也是皮膚偏黑,倒也平安長大……”
曹氏仍徒自思索,可她的話卻讓端妃臉色一變,開口問道:“你說,大夫瞧著孩子說事仿佛皮膚略黑?那孩子身上可有青色或是紫色的斑點?”
曹氏恍惚了片刻,眼神瞬間伶俐,定定的瞧著端妃,“娘娘說的沒錯,我兒腳踝和手腕處都有些青紫色小點,看著仿佛是痦子,又似胎記。不過大概一個多月的時候便沒了,奴婢從前也見過娃娃身上有些胎記長著長著就消失了,因此就沒太在意。娘娘可是覺得有何不妥?”曹氏見端妃低眉思索,又事關自己的孩子,也顧不得身份尊卑有別,忍不住追問道。
端妃點頭,略微思索後,起身向皇帝皇後一揖,說道,“臣妾愚鈍,有一猜測不知是否準確,還請皇上宣召一位太醫過來詢問一二,最好是位擅長兒科的太醫。”
太醫院每日當值皆有排班,今日坐診的便是在門口候著的說話文縐縐的秦太醫。
太醫院的太醫素來也分主修類目,有些太醫擅長婦科,有些太醫擅長兒科,有些則擅長骨科或針灸等,隻因平日裏需要太醫的地方多是給貴人小主們早晚請個平安脈,或是開些滋補的方子,諸如此類,往往也不需要特別分辨專長何項。
因此今日端妃點名要個擅長兒科的大夫,倒是讓準備辦差事的蘇培盛也不禁頭疼。
皇帝雖然不知道端妃意欲何為,但是對端妃還是頗為信任,便示意蘇培盛著手去辦。
蘇培盛知道輕重,趕忙出了殿門去辦。
剛踏出殿門,就看到端端侯在殿門外的秦太醫。
雖是早春時候,天已轉暖些,可在門外站著許久,仍是凍人。殿外又不比殿內,隔著簾子又生著炭火,蘇培盛甫一掀簾子出來,也讓風打得一個激靈,更何況是在門口久侯的秦太醫,麵頰已凍得微紅。
蘇培盛瞧著,趕緊過來揖手問到,“秦太醫可知太醫院中哪位太醫擅長兒科?”
秦太醫聽聞先是一怔,隨後悠悠答道,“微臣學醫時跟隨師父學習的正是兒科。”
蘇培盛喜出望外,這倒是方便了,正準備回殿內回話,可這位秦太醫似乎並未察覺出蘇培盛的心思,繼續慢條斯理的說著,“微臣入太醫院時日不久,不知道還有哪位太醫修習兒科,隻是平日裏梳理藥方典籍的時候,和溫太醫偶有交流,發現溫太醫對兒科也頗有見解,若是蘇公公方便,也可著人將溫太醫一同請來,也方便我二人有個商量,或許也有個更好的法子,畢竟事關重大。
蘇培盛聽得直皺眉,心想說,這位秦太醫說起話來當真是讓人著急。隻是聽了秦太醫的話倒也心下一亮,趕忙吩咐小太監去請溫實初,特意交代了,不論溫太醫是在別處問診還是在自個府上休息,都要趕緊給帶過來。
今日之事實在是要命,仿佛每件事都是撿著皇帝的痛處在起,饒是蘇培盛自小陪在皇帝身邊伺候,也從未見過皇帝如此動氣,更是不敢怠慢。蘇培盛特特再三叮囑小太監務必速去速回。
小太監領命飛也似的的跑了出去,蘇培盛心下沒底,便也不再進內,隻在殿外焦急地踱步等著回信。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遠遠見到小太監領著溫實初從景仁宮的大門進來。蘇培盛急得直冒汗,見溫實初來了,遠遠地便迎了上去,撿了些要緊的先和溫實初囑咐了幾句。
溫實初趕忙揖手謝過,又用衣袖拭去了額頭脖頸上掛著的汗珠,便和秦太醫一同跟在蘇培盛身後進了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