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滅除蝗蟲的辦法
抄家後,第一美人被權臣強取豪奪 作者:楊姒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事方麵,容寂從不馬虎。
在向當地縣令了解完大概的情況後,容寂第二日就與另外兩名官員一起下到田間地裏,親眼見到蝗蟲鋪天蓋地肆虐的場景。
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田間半數以上糧食都被吃了個幹淨。
“周大人可知隱匿不報乃是大罪?”容寂不怒自威。
曹州官府上報給朝廷的奏折裏,提及到的蝗蟲危害程度遠不及此。
地方官府擔心上麵降罪,常有謊報災情,災情上報不及時,朝廷應對遲緩,最終隻會釀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卿言也在隨行的人裏,看到一片遮天蔽日的黑影,嗡嗡響聲不絕於耳。
任何人第一次親眼見到如此多的蟲子,都會無比震撼!
“下官知罪!下官知罪!”周縣令早已做好被叱責的準備,俯身下拜,“眼下如何滅除蝗災,還請大人示下。”
容寂是朝廷親派的“驅蝗使”,他的命令就是皇命。
“即刻夜溝火燒填埋。”容寂不假思索,目光如炬。
此言一出,在場人全都駭然沉默,麵麵相覷。
“大人此舉不可啊!”周縣令先提出反對。
要是蝗蟲能被殺死,也不至於泛濫成災。
“蝗災乃是天災,是上天的懲罰,應該焚香禱告,祭祀天地,以求上天開恩。”同行的吳大人也表示萬萬不可,“若禱告不成,容大人應立即向陛下上書,請陛下下罪己詔,以挽救天災!”
“前朝便有君王下令捕殺蝗蟲,導致蝗災更加嚴重,燒不得呀大人!”另一位張大人也連連反對。
由於前朝捕殺蝗蟲失敗的案例,民間早有歌謠傳頌——
一蝗雖死百蝗來,豈將人力競天災。我聞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驅蝗蝗出境。
大魏朝佛教盛行,世人一般認為發生蝗災是上天看到當政者德行有虧,這才降下懲罰,所以對待蝗蟲連碰都不敢碰一下,更莫說放火燒死了。
他們從縣衙來田間的路上,看到家家戶戶設祭祈恩,百姓人人焚香禱告,卻沒看到一人靠近田間食苗。
“本官從來不信什麽天命天罰,蝗災再不及時治理,下半年河南道必將餓殍遍野。”容寂肅然冷哼,“傳本官的命令,即刻挖坑,入夜後點火。”
其餘三位大人還要再勸。
吳大人攔住縣衙官兵,“容大人請三思!火燒蝗蟲若上天降下懲罰,使我大魏國運受損,你我擔當不起這個罪過啊!”
容寂的命令就是皇命,皇帝下令火燒蝗蟲,必要影響國祚。
卿言跟在容寂身後,容寂被攔住腳步,她也跟著停下。
大魏朝近兩年都發生過蝗災,卿言聽爹爹說過去年的蝗災被及時治下,當時的處理辦法便是魏明帝親自焚香祭祀,災情得到了遏製。
今年魏明帝已經祭祀過,但並不起作用,才派了“驅蝗使”前來救災。
《詩經》上雲:秉彼蟊賊,以付炎火。
這便是滅除蝗蟲的辦法,容寂提出的滅蝗之策全然是對的。
在田地裏挖出溝壑,溝中點火,蝗蟲向火,撲火即燒,燒後即埋,是最有效的滅除蝗蟲的辦法。
卿言雖也能想到這個辦法,但這一舉措無皇帝下令,沒人敢執行。
容寂冷冷笑道:“那便當此法是本官一人所為,與陛下無關。”
另外三位大人愕然。
“明日本官便祭告天地,有什麽天懲天罰本官一人受著,若本官滅蝗之策影響國祚,本官願被陛下淩遲處死!”容寂雷厲風行,即刻命人去辦。
這是卿言第一次見容寂處理政務,他的果斷決絕讓卿言感到驚訝。
拋去佛教迷信,容寂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
蝗蟲災害刻不容緩,多放任一天,下半年就多一分饑荒的威脅。
另外三位大人還想再勸,可眼下他們都聽令於容寂,就算修書上奏給陛下,快馬加鞭來回也要七八日才能收到聖旨。
夜裏點燃溝火,吸引來田舍百姓。
百姓們望著熊熊燃燒的火焰,全都害怕不已。
在容寂來之前,沒有一個人敢碰這些蝗蟲,蝗蟲被燒死,他們都畏懼著天罰。
容寂翌日當真就在填埋的火坑邊舉行了祭天儀式,上告天聽,將所有的罪罰攬到自己身上。
大火連燒了三夜,才將附近的蝗蟲全部燒滅。
在容寂下令夜溝火燒填埋當天,吳大人和張大人就派人快馬加鞭將此事奏稟給魏明帝。
雖然來不及阻止,但事關重大,是否降罪還要看陛下。
在魏明帝旨意傳來之前,容寂便又令人用同樣的方式,燒滅了附近幾個縣的蝗蟲。
容寂滅除蝗蟲的舉措傳回朝堂後,群臣嘩然。
放眼整個朝堂,魏明帝派任何一位官員前去,都不敢做出如此驚天駭地之舉。
然而魏明帝最後卻隻下了一道旨,命容寂妥善處理完曹州所有事再回京。
這幾日容寂幾乎天天都在田舍,卿言和恕己寸步不離跟在他左右。
卿言在見到容寂雷厲風行的為政手段後,心裏不由忐忑,魏明帝會如何處置他。
在他說出那些話後,魏明帝一旦動怒,他便會遭淩遲之刑,死無葬身之地。
容寂就一點都不怕嗎?
還有他祭天攬罪,就當真不信神佛,不懼天懲天罰?
一切等魏明帝的聖旨傳來就都有了答案。
魏明帝並未降罪,等容寂此次回上京必定能夠高升。
焚燒蝗蟲是在夜間,連續十天,他們整夜無法入眠,隻有等到白日才能休息半天。
剩下半天容寂還要在附近幾個縣來回走動,卿言每時每刻都在容寂的視線中,片刻都不能離開他。
卿言大概從來沒有這般累過,她隻是跟在容寂身邊便疲憊不堪,容寂除了夜夜不得安眠,還要處理各種事務,但在他的臉上幾乎看不出半分憔悴。
從這十日的所見,卿言不免會產生不論容寂究竟是什麽人,在做官方麵,她之前可能都對他有些誤解的想法。
等到附近幾個縣的蝗蟲皆無複起的征兆,容寂才得以回到縣令府中休息。
在向當地縣令了解完大概的情況後,容寂第二日就與另外兩名官員一起下到田間地裏,親眼見到蝗蟲鋪天蓋地肆虐的場景。
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田間半數以上糧食都被吃了個幹淨。
“周大人可知隱匿不報乃是大罪?”容寂不怒自威。
曹州官府上報給朝廷的奏折裏,提及到的蝗蟲危害程度遠不及此。
地方官府擔心上麵降罪,常有謊報災情,災情上報不及時,朝廷應對遲緩,最終隻會釀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卿言也在隨行的人裏,看到一片遮天蔽日的黑影,嗡嗡響聲不絕於耳。
任何人第一次親眼見到如此多的蟲子,都會無比震撼!
“下官知罪!下官知罪!”周縣令早已做好被叱責的準備,俯身下拜,“眼下如何滅除蝗災,還請大人示下。”
容寂是朝廷親派的“驅蝗使”,他的命令就是皇命。
“即刻夜溝火燒填埋。”容寂不假思索,目光如炬。
此言一出,在場人全都駭然沉默,麵麵相覷。
“大人此舉不可啊!”周縣令先提出反對。
要是蝗蟲能被殺死,也不至於泛濫成災。
“蝗災乃是天災,是上天的懲罰,應該焚香禱告,祭祀天地,以求上天開恩。”同行的吳大人也表示萬萬不可,“若禱告不成,容大人應立即向陛下上書,請陛下下罪己詔,以挽救天災!”
“前朝便有君王下令捕殺蝗蟲,導致蝗災更加嚴重,燒不得呀大人!”另一位張大人也連連反對。
由於前朝捕殺蝗蟲失敗的案例,民間早有歌謠傳頌——
一蝗雖死百蝗來,豈將人力競天災。我聞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驅蝗蝗出境。
大魏朝佛教盛行,世人一般認為發生蝗災是上天看到當政者德行有虧,這才降下懲罰,所以對待蝗蟲連碰都不敢碰一下,更莫說放火燒死了。
他們從縣衙來田間的路上,看到家家戶戶設祭祈恩,百姓人人焚香禱告,卻沒看到一人靠近田間食苗。
“本官從來不信什麽天命天罰,蝗災再不及時治理,下半年河南道必將餓殍遍野。”容寂肅然冷哼,“傳本官的命令,即刻挖坑,入夜後點火。”
其餘三位大人還要再勸。
吳大人攔住縣衙官兵,“容大人請三思!火燒蝗蟲若上天降下懲罰,使我大魏國運受損,你我擔當不起這個罪過啊!”
容寂的命令就是皇命,皇帝下令火燒蝗蟲,必要影響國祚。
卿言跟在容寂身後,容寂被攔住腳步,她也跟著停下。
大魏朝近兩年都發生過蝗災,卿言聽爹爹說過去年的蝗災被及時治下,當時的處理辦法便是魏明帝親自焚香祭祀,災情得到了遏製。
今年魏明帝已經祭祀過,但並不起作用,才派了“驅蝗使”前來救災。
《詩經》上雲:秉彼蟊賊,以付炎火。
這便是滅除蝗蟲的辦法,容寂提出的滅蝗之策全然是對的。
在田地裏挖出溝壑,溝中點火,蝗蟲向火,撲火即燒,燒後即埋,是最有效的滅除蝗蟲的辦法。
卿言雖也能想到這個辦法,但這一舉措無皇帝下令,沒人敢執行。
容寂冷冷笑道:“那便當此法是本官一人所為,與陛下無關。”
另外三位大人愕然。
“明日本官便祭告天地,有什麽天懲天罰本官一人受著,若本官滅蝗之策影響國祚,本官願被陛下淩遲處死!”容寂雷厲風行,即刻命人去辦。
這是卿言第一次見容寂處理政務,他的果斷決絕讓卿言感到驚訝。
拋去佛教迷信,容寂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
蝗蟲災害刻不容緩,多放任一天,下半年就多一分饑荒的威脅。
另外三位大人還想再勸,可眼下他們都聽令於容寂,就算修書上奏給陛下,快馬加鞭來回也要七八日才能收到聖旨。
夜裏點燃溝火,吸引來田舍百姓。
百姓們望著熊熊燃燒的火焰,全都害怕不已。
在容寂來之前,沒有一個人敢碰這些蝗蟲,蝗蟲被燒死,他們都畏懼著天罰。
容寂翌日當真就在填埋的火坑邊舉行了祭天儀式,上告天聽,將所有的罪罰攬到自己身上。
大火連燒了三夜,才將附近的蝗蟲全部燒滅。
在容寂下令夜溝火燒填埋當天,吳大人和張大人就派人快馬加鞭將此事奏稟給魏明帝。
雖然來不及阻止,但事關重大,是否降罪還要看陛下。
在魏明帝旨意傳來之前,容寂便又令人用同樣的方式,燒滅了附近幾個縣的蝗蟲。
容寂滅除蝗蟲的舉措傳回朝堂後,群臣嘩然。
放眼整個朝堂,魏明帝派任何一位官員前去,都不敢做出如此驚天駭地之舉。
然而魏明帝最後卻隻下了一道旨,命容寂妥善處理完曹州所有事再回京。
這幾日容寂幾乎天天都在田舍,卿言和恕己寸步不離跟在他左右。
卿言在見到容寂雷厲風行的為政手段後,心裏不由忐忑,魏明帝會如何處置他。
在他說出那些話後,魏明帝一旦動怒,他便會遭淩遲之刑,死無葬身之地。
容寂就一點都不怕嗎?
還有他祭天攬罪,就當真不信神佛,不懼天懲天罰?
一切等魏明帝的聖旨傳來就都有了答案。
魏明帝並未降罪,等容寂此次回上京必定能夠高升。
焚燒蝗蟲是在夜間,連續十天,他們整夜無法入眠,隻有等到白日才能休息半天。
剩下半天容寂還要在附近幾個縣來回走動,卿言每時每刻都在容寂的視線中,片刻都不能離開他。
卿言大概從來沒有這般累過,她隻是跟在容寂身邊便疲憊不堪,容寂除了夜夜不得安眠,還要處理各種事務,但在他的臉上幾乎看不出半分憔悴。
從這十日的所見,卿言不免會產生不論容寂究竟是什麽人,在做官方麵,她之前可能都對他有些誤解的想法。
等到附近幾個縣的蝗蟲皆無複起的征兆,容寂才得以回到縣令府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