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凡拎著水桶,後麵跟著個小狗,三點五公裏的路程,走了半小時來到東山崗。


    這是屯子東一公裏處的山崗,小凡到山崗向西看,太陽已落到樹梢,天上有片片火燒雲,屯子中已炊煙嫋嫋,如詩如畫,似桃園仙境一般。


    回到自家門前,望著三間青磚瓦房及旁側的儲藏間,修長的院落,一邊的菜地,一邊幾隻雞在啄食,豬圈是空的,中間曬衣繩掛上升起“萬國旗了”,心中的喜悅易於言表!。


    “娘,我回來了,我抓到一條魚,可以做魚湯了。”


    “唉喲!這麽大一條鯰魚。”小凡媽高興的接過水桶。


    “咦!這怎麽還有條狗,哪來的?”小凡娘問。


    “也不知是誰家的狗,在果園兒跟回來的,攆也攆不走!”說話間。小凡趕緊進屋去看媳婦和兒子。


    小黑狗也跟進屋內,前爪前伸,後腿半蹲向前爬行,似乎像是對著炕上孩子行禮。


    小孩子似乎有感應,小嘴一張小手一動,就見小狗站起身向門外走去。趴在門外,仰頭豎耳伸舌頭,真是條看家護院的好狗。


    韓含頭上係帶著一條白毛巾,躺在炕上,見當家的回來,笑笑說: “你回來了,累了吧。”(那時夫妻大多是父母包辦,媒婆介紹,也沒有談戀愛的過程,平時夫妻間也就是正常的問候,會打情罵俏,情話綿綿的太少。)


    小凡回道:“不累,我抓到一條魚,讓娘給你做魚湯,給你補補身子,也會讓奶水充足。還有一條小黑狗硬是跟我回來,剛剛進屋你沒看到,現在門外趴著了,如果它叫出聲你也別怕。”


    小凡輕輕摸了一下孩子的小臉蛋兒,輕聲說: ‘我出去了,把菜園整理收拾一下。”


    修長的院子西側用玉米節杆的圍欄,種的黃瓜,茄子,豆角,辣椒,還有幾池小菠菜、香菜、芹菜、小蔥等。


    東側有雞窩,養了七隻下蛋雞,一隻大公雞,豬圈今年也沒養豬了,這回還得找個角落搭個狗窩。


    天要黑了,娘也做好飯菜準備開飯,燉好的乳白色魚湯,小米粥,兩個雞蛋,一盤清淡的青菜,給含含吃。


    晚飯後,人們習慣的來到小廣場,有坐在磨盤上的,有在楊樹下的,男孩子們玩兒彈玻璃球,女孩子七八個圍成一圈,玩起丟手絹兒。


    一個人,一邊圍著蹲在地上的女孩兒跑,一邊大家口中唱著:“丟啊丟 丟手絹兒 輕輕地放在 小朋友的後邊,大家不要告訴她,快來快來抓住她,快來快來抓住 她……。”


    大人們也都是談論古論今,所見所聞,民間傳說等。說三道四,傳瞎話的,在這裏不受歡迎。


    這時有人喊道: “二柱媳婦兒,你從娘家回來了,快過來,聽沒聽到啥新鮮事兒,給我們講講。”


    二柱子上果園兒值班前一天,把媳婦和5歲兒子送到老丈人家,一個星期的值班,結果小凡提前兩天把他換下來,二柱直接去接媳婦和孩子,今天下午回到家,晚上本不想出來,無奈兒子要聽故事,就得帶孩子到小廣場。


    故事還沒開講,孩子去找小夥伴一起玩兒去了。


    二柱媳婦來到一群婦女處坐下。


    就聽二柱媳婦道:“我娘家望海崖村,離大海幾裏地,也有很多人趕海潮打魚摸蝦,新鮮事兒有,聽說海邊來了好多外地人,鬧實荒,出來討生計。每次退潮,海灘滿是撿蛤蜊,抓沙蟹,礁石上蠣蝗都被一掃而光。聽說鬧災的地方越來越多。”


    “我們村相比之下,還真是好地方,不知那些逃荒的會不會來到這裏,要是來這裏,對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有影響。”


    有人也驚歎道: “老天爺不講理,剛剛過幾年好日子,這咋就不給人活路了。”


    人們都有些擔憂,咱這相對安逸平穩的日子,是不也要受連累了。


    “真是無風也起浪,居安要思危啊!”


    這時,孩子們都聚到楊半仙那邊,故事要開講了,大人們也愛聽。


    楊半仙喝口水,講道: “要說災荒,從古到今也不知有多少次,各朝各代都有抗災賑災之壯舉。放心吧,會好起來的,今天我講個《要飯小子救災民》的故事。”


    楊半仙兒講道: “很久以前,在一個山多水少的小城,買賣鋪戶生意興隆,算得上是繁華富足之地。”


    這一年鄉下旱災嚴重,農作物幾乎絕產,很多人被逼無奈隻得逃荒乞討。


    有個叫墩子的少年,是個孤兒,個子不高,瘦瘦的,實實在在當中又透著聰明,一直是乞討為生,墩子隨著人群沿途乞討,向城市方向走去,聽說那裏富足,應該會有活路!


    這一天,在路邊有位白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太太,倒在路邊,路過的人沒有上前搭訕詢問的。


    墩子走過來,上前看了看老人,問道: “老人家,你怎麽了?你家人呢?”


    老人有氣無力的回道: “老婆子我就一個人,我兩天都沒吃東西了,走不動了。”


    墩子身上也沒有吃的,墩子說: “婆婆,你先喝點水,取下水葫蘆遞過去,我去弄點吃的給你”


    婆婆道: “你是個好孩子,不用管我了,我這麽大年紀,死了就一了百了,也就享福了。”


    墩子道: “即然我遇到你,我不會讓你再餓著。”


    說完,墩子走向山裏走去,尋找水和吃食。


    因為逃荒的人太多,近處很難找到吃的!


    過了好大一會兒,墩子從山中摘了些野果。


    “婆婆,你先吃些果子,等到前麵有村莊,看能不能要到飯食。”


    婆婆道: “謝謝你,我不能拖累你,你自己走吧。”


    墩子道:“我也沒有家人,我就當你是家人,咱也有個伴兒,一起走吧,我來照顧你。”


    第三天,兩人走到一個小河邊,眼看又要天黑,離前方村莊還很遠,老婆婆走的累,兩人找個幹淨點的地方,坐下來休息,墩子順便躺在地上,嘴裏念叨: “天當被來,地當床,身邊坐著我老娘。”


    墩子鄭重的說: “婆婆,以後我叫您娘吧”。


    婆婆道: “好、好、好。說著,用手拍著墩子,乖兒子,睡覺吧,好人會有好報啊!”


    墩子進入了夢鄉,夢裏,見婆婆手拿一個小鼓,口中念叨:“一敲驚天,二敲驚地,三敲為人送美食。記住這幾句話,心中想好要啥吃的,就念口訣。切記不要太貪心!太貪心鼓會自動消失。你把鼓收好,我該走了!”


    “墩子大聲喊道,娘,別走,突然醒來,發現是個夢,看看身邊的娘,怎麽不在了,娘坐的地方果然有個小鼓和一個鼓捶,這夢是真的?墩子有點懵圈了。又高喊幾聲娘,卻無回應!”


    墩子拿起小鼓,敲了一下,沒反應。又敲,還是沒反應,想起來應該念口訣,心中想著白麵饅頭,“口中念到,一敲驚天,二敲驚地,三敲為人送美食。咚、敲了一下,果然一蒸屜熱饅頭出現麵前。”拿起來聞了聞,好香啊,咬了一口,真真實實的大饅頭。


    墩子心中驚喜,這回不怕沒飯吃了,今後想吃啥有啥,這麽神奇,難道我認的娘是神仙。


    這一天,終於來到向往已久的城市,寬敞的街道,買賣鋪麵掛著幌子,叫賣聲不斷,裏出外進的人流,還有好多逃荒乞討者上門乞討。


    墩子想,我可以多敲出些饅頭來賣,沒錢的逃荒者可以送,於是,墩子找個寬敞的地方,到沒人處,敲幾屜饅頭,拿出來賣,饅頭的香味飄了出去,有人上前問價,墩子也不知道該多少錢一個,就讓客人憑心賞錢,窮苦逃荒的不收錢,就這樣,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善人,掙到錢買了個房子。


    本地有個惡霸,聽說後,派人去盯著墩子幾天,看看是何方神聖,竟然賣低價饅頭,而且還施舍。


    有一天盯著墩子的人發現一個問題,這饅頭天天賣,也不見墩子出去買麵粉?奇怪呀!


    墩子全然不知有人監視,到了晚上,墩子敲鼓要了些酒菜兒,吃完早早睡覺了,睡夢中,娘來到身邊告訴他道:“災難已過,你已渡過修煉一節,明早帶上小鼓,在我給你鼓的地方等你。”


    “夢裏喊了聲娘,卻把自己驚醒,這麽真實的夢。”


    第二天,天剛朦蒙亮,墩子就起身,帶上小鼓,去找娘了。


    天亮以後惡霸帶人來要搶奪小鼓,卻不見墩子人,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見到墩子。


    有人說他成仙了!


    所謂: “人 神共渡災禍日,大難過後福將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之間,不要小看渺小的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提樹下的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提樹下的芽並收藏天地之間,不要小看渺小的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