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一個人在計劃著給鐵廠開一個好頭,問了芳蛋很多煉鐵要領,最終決定試生產一次,問芳蛋試生產需要多少人?


    芳蛋的回答毫無情緒,需要 56 個工人,分別是


    原料準備:鐵礦石開采需爆破工、挖掘工等,至少5人;選礦環節需破碎工、磁選工等,約5人;煤炭洗選、焦化需煤炭處理工、煉焦工等,至少5人;原材料檢測和配比人員至少2人,總共至少17人。


    煉鐵:燒結或球團生產需配料工、燒結工等,至少5人;高爐操作需爐前工、熱風爐工等,至少8人,此環節共至少13人。


    煉鋼:轉爐煉鋼需煉鋼工、合金工等,至少6人;電爐煉鋼需電爐工、電極維護工等,至少5人。


    鑄鋼:連鑄操作需結晶器維護工、拉坯工等,至少4人。


    軋鋼:熱軋需加熱工、軋鋼工等,至少6人;冷軋需軋機操作工、張力控製工等,至少5人,軋鋼環節共至少11人 。


    綜上,鐵廠整個生產流程最少需要56 人左右,且這些人員需具備相應專業技能和經驗,協同配合完成生產任務。


    小六說:“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在鐵廠那間有些破舊的會議室裏,燈光昏黃而搖曳。小六站在前方,清了清嗓子,目光堅定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宋張勝、宋憲華、鞏固、馮師傅和他的徒弟。


    “各位師傅,咱們馬上要開啟試生產了。”小六的聲音沉穩有力,在不大的空間裏回蕩。“這是咱鐵廠關鍵的一步,雖說隻是試生產,但意義重大,這可是給咱廠開個好頭的契機。”他微微頓了頓,眼神裏滿是期待。


    “大哥、二哥,你們倆負責原料準備。從檢查庫存和質量開始,把那些鐵礦石、焦炭、石灰石都整理好了,該破碎的破碎,該篩選的篩選,然後按我給的比例混合好。這活兒繁瑣,但你們經驗足,我相信沒問題。”小六看向他倆,投去信任的目光,宋張勝和宋憲華微微點頭,表示明白。


    “鞏固,煉鐵就靠你了。把原料穩穩當當送進高爐,點好焦炭後,就全神貫注盯著溫度、火焰,調節進風口大小這些,千萬不能馬虎,等鐵水出來,小心引到容器裏。”鞏固坐得筆直,大聲應道:“放心吧,小六,我肯定盯緊咯!”


    小六轉而麵向馮師傅師徒:“馮師傅,煉鋼這關鍵環節就得依仗您老的經驗了。您掌控好轉爐或電爐參數,讓徒弟配合您加廢鋼、石灰啥的,好好精煉那鐵水。”馮師傅雙手抱胸,自信滿滿:“小六,煉鋼這塊我心裏有數,不會出岔子。”


    “還有,這次試生產大家都沒經驗,有啥不懂的,現在就盡管開口問。咱們的目標就是生產出合格產品,哪怕過程難,隻要齊心協力,肯定能成。”小六說完,目光再次環顧眾人,會議室裏一片安靜,隻有那燈光偶爾閃爍的滋滋聲,每個人都在心裏默默盤算著自己即將肩負的任務,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心,仿佛已經看到試生產成功後的景象。


    在鐵廠那略顯陳舊且彌漫著工業氣息的原料區,宋張勝和宋憲華早早地便忙碌開來。


    宋張勝走到堆積如山的鐵礦石旁,粗糙的大手抓起一塊礦石,眯著眼端詳片刻後,朝著宋憲華喊道:“這堆礦石看著還行,沒太多明顯毛病,咱先檢查下庫存數量。”說罷,兩人拿著本子和筆,在礦石堆間穿梭,清點著一袋袋、一堆堆的礦石,時不時在本子上記錄著數據。


    檢查完庫存,他們又開始仔細查看礦石質量。宋憲華從地上撿起幾塊礦石,在陽光下反複翻轉,查看礦石的紋理與色澤,口中喃喃自語:“這幾塊色澤還不錯,雜質應該不多。”宋張勝則搬來一把簡易的大錘和鐵楔子,準備破碎大塊礦石。他雙手高高舉起大錘,用力朝著鐵楔子砸去,“鐺”的一聲巨響,火星四濺,一塊巨大的礦石應聲裂開一道縫。宋憲華趕忙上前,用鐵撬棍撬動裂開的部分,兩人就這樣輪流作業。汗水從他們額頭滾落,滴在滿是灰塵的地麵上,瞬間化作一個個小泥點。


    處理完鐵礦石,他們來到焦炭和石灰石存放處。宋張勝拿起一把粗製的篩子,宋憲華則一鏟一鏟地將焦炭和石灰石鏟到篩子上。兩人輕輕晃動篩子,焦炭和石灰石相互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響,細小的雜質透過篩網紛紛落下。他們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不放過任何一點可能影響後續生產的雜質。


    篩淨後,宋張勝按照小六交代的大概比例,在地上用粉筆畫出幾個區域,然後和宋憲華一起,一鏟一鏟地將不同原料分別堆放到對應的區域。堆好後,他們又用鏟子反複翻動、攪拌,使原料混合均勻。宋憲華抓起一把混合好的原料,湊到鼻子前聞了聞,又仔細看了看,對宋張勝說:“應該差不多了,這就能給煉鐵那邊送去了。”說罷,兩人相視一笑,臉上滿是疲憊卻又帶著一絲成就感,準備迎接下一個煉鐵環節的挑戰。


    鞏固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煉鐵區域,四周是高聳而略顯斑駁的高爐,管道縱橫交錯,仿佛鋼鐵巨獸的血管。他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焦炭的煙火氣息和礦石的特有味道。


    來到原料輸送帶前,鞏固緊了緊手套,眼神堅毅地注視著那一堆已經混合好的原料。他雙手用力握住鐵鍬,鏟起滿滿一鍬原料,手臂上的肌肉緊繃,隨著身體的轉動,將原料高高揚起,精準地投入高爐那巨大的進料口,“嘩”的一聲,原料如瀑布般傾瀉而入。如此反複,不一會兒,高爐便被填裝了一部分。


    隨後,他拿起點火器具,靠近高爐底部的焦炭堆。“嗤”的一聲,火焰瞬間躥起,他趕忙向後退了幾步,眼睛卻一眨不眨地盯著那逐漸旺盛起來的火焰。他從口袋裏掏出小六給他的那張寫滿操作要點的紙條,貼在旁邊的柱子上,方便隨時查看。


    接著,他拿起一支長長的溫度計,小心翼翼地伸進高爐的觀察口,身體前傾,額頭幾乎貼在爐壁上,仔細地讀取著溫度數值。同時,他的目光在火焰上不斷遊走,那橙紅色的火焰在高爐內跳躍、翻騰,他憑借經驗判斷著火焰的顏色是否正常。看到火焰顏色偏暗,他知道這意味著溫度不夠或者空氣供給不足。於是,他快速走到進風口的調節閥門處,雙手緊緊握住閥門的把手,用力轉動,“嘎吱嘎吱”,閥門逐漸開大,熱風呼呼地湧入高爐,火焰瞬間變得明亮而猛烈起來,溫度也開始緩緩上升。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高爐內持續發生著複雜的化學反應。鞏固始終堅守在崗位上,像一位忠誠的守護者。突然,他聽到爐底傳來一陣低沉的咕嚕聲,那是鐵水即將形成的信號。他的心跳陡然加快,迅速跑到爐底的出鐵口旁邊,拿起一根長長的鐵鉤,神情緊張又專注。當第一滴鐵水如紅寶石般從出鐵口緩緩滲出,逐漸匯聚成一股熾熱的鐵流時,他小心地用鐵鉤引導著鐵水的流向,讓其準確地流入早已準備好的特製容器中。鐵水奔騰流淌,映照著他滿是汗水卻又無比堅定的臉龐。他不敢有絲毫懈怠,一邊引導鐵水,一邊大聲呼喊著:“快,鐵水出爐了!”那聲音在煉鐵區域回蕩,充滿了力量與自豪。


    馮師傅和徒弟所在的煉鋼區域,熾熱的氣息撲麵而來,巨大的煉鋼設備猶如沉默的巨獸,散發著無盡的威嚴。


    接到鞏固的通知後,師徒二人迅速行動起來。馮師傅身姿矯健,率先衝向盛著鐵水的容器,他雙手緊握操控杆,啟動吊運裝置。鐵水在巨大的鋼包中蕩漾著,好似一片流動的火海,隨著吊運機的轟鳴,緩緩向煉鋼轉爐移去。徒弟在一旁緊緊跟隨,眼睛盯著鐵水,眼神中帶著敬畏與專注。


    到達轉爐旁,馮師傅站在控製台前,目光如炬,多年積累的經驗在這一刻全部傾注於眼前的操作。他伸出粗糙卻有力的手指,在控製按鈕上精準地調節著,口中念念有詞,對轉爐的溫度、轉速等關鍵參數進行設定。“把廢鋼加進去,先放兩百公斤。”馮師傅頭也不回地對徒弟喊道,聲音堅定而沉穩。徒弟立刻應了一聲,扛起廢鋼,奮力走向轉爐投料口,廢鋼碰撞發出的叮當聲在車間裏回蕩。


    隨後,馮師傅繼續指揮:“再投五十公斤石灰,動作要快!”徒弟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將石灰包搬運過來,傾倒入轉爐。此時,馮師傅緊盯著爐內,鋼水在添加了造渣料後開始翻滾、冒泡,顏色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細辨別鋼水顏色的微妙差異,從那橙紅色的光芒中判斷雜質的氧化程度。“加大氧氣流量,開始吹氧!”馮師傅果斷下令,同時密切關注著爐內反應。刹那間,氧氣噴槍噴湧出強勁的氣流,衝進鋼水之中,鋼水像是被激怒的巨獸,劇烈地翻騰起來,火花四濺,光芒耀眼得讓人幾乎睜不開眼。馮師傅眉頭微皺,全神貫注地盯著反應的劇烈程度,根據鋼水的湧動和氣泡的大小,他迅速調整氧氣流量閥門,“減小一點,穩住。”他的聲音在喧囂中依然清晰可聞。


    徒弟在一旁忙碌地記錄著馮師傅的每一個指令和參數變化,手中的筆在本子上飛快地舞動。他還不時地跑到材料堆放區,將馮師傅後續可能用到的合金材料等搬運到爐邊,以備不時之需。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他卻渾然不覺,眼神始終追隨著師傅的身影。


    在這熾熱與喧囂交織的煉鋼車間裏,馮師傅和徒弟如同配合默契的舞者,在煉鋼的舞台上與高溫和複雜的工藝進行著一場緊張而有序的較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鋼水的顏色逐漸趨於穩定,流動性也變得恰到好處,馮師傅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們成功地將鐵水精煉成了合格的鋼水,這一鍋鋼水,承載著他們的技藝與汗水,也預示著此次試生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鑄鋼區域,簡易的模具擺放一旁,散發著微微的涼意。馮師傅和徒弟合力抬起盛裝鋼水的容器,那鋼水似流動的金液,在容器中微微晃動,熾熱的氣息撲麵而來。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鋼水傾倒入模具,鋼水與模具接觸瞬間,發出輕微的滋滋聲,好似鋼水在訴說著它的塑形之旅。若采用自然冷卻,眾人便圍在模具周圍,眼睛緊緊盯著,大氣都不敢出,仿佛他們的注視能加速鋼水凝固。若有簡單水冷設備,徒弟則快速開啟開關,冷水絲絲縷縷地噴灑在模具上,水汽升騰而起,模糊了周圍的視線。


    來到軋鋼區域,那台小型軋機靜靜矗立。宋張勝和宋憲華先將冷卻好的鑄坯費力地搬運到軋機入口處。小六則站在軋機的控製台前,雙手緊握著速度調節杆,眼神專注。隨著一聲令下,軋機緩緩啟動,發出低沉的嗡嗡聲。小六微微推動調節杆,控製著軋機的轉速。鑄坯緩緩進入軋輥之間,被強大的力量擠壓,發出沉悶的擠壓聲。宋張勝和宋憲華迅速跑到兩側,用鐵鉤調整著鑄坯的位置,確保它能筆直地通過軋輥。每一次軋輥的轉動,都伴隨著金屬的變形與延展,眾人的臉上寫滿了緊張與期待,一心隻為讓鑄坯的形狀更規則,尺寸更達標,在有限人力下完成這艱難卻充滿希望的試生產任務。


    在簡陋的檢驗區,幾盞昏黃的燈光灑在剛下線的產品上。馮師傅緩緩蹲下身子,粗糙的大手輕輕撫過產品表麵,他的眼神猶如鷹眼般銳利,仔細審視著每一寸紋理,不放過任何一絲瑕疵。他微微眯眼,查看是否有隱匿的裂紋,又從不同角度端詳形狀是否規整,口中還不時喃喃自語,分析著可能存在的問題。


    當發現產品表麵有輕微的不平整時,小六迅速跑去拿來打磨工具。宋張勝和宋憲華圍攏過來,協助馮師傅將產品穩穩固定住。馮師傅戴上手套,拿起砂紙,手臂有節奏地來回揮動,砂紙與金屬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響,火星子在昏暗燈光下若隱若現。他的額頭漸漸沁出汗珠,卻絲毫沒有影響手上的動作,每一下打磨都精準有力,隻為去除那微小的瑕疵。


    期間,他們不斷交流著看法,馮師傅會根據經驗指出問題關鍵所在,其他人則認真傾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經過一輪又一輪細致入微的檢查與精心修複,產品在他們手中逐漸趨近完美。最終,馮師傅直起身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裏飽含著對團隊協作的自豪與對合格產品誕生的喜悅,標誌著這次艱難試生產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小六看到成品伸出手表拍了張照片,問芳蛋:“你看我們的產品質量怎麽樣?價錢能訂到多少?”


    瞬間手表上彈出一條信息。


    試生產出來的產品,外觀呈現出銀灰色的金屬光澤,表麵雖經過簡單打磨處理,但仍能看出一些細微的紋理,形狀較為規整,大致為長條狀,邊角處略顯粗糙,有輕微的弧度,長約 4 - 5 米。其質地較為均勻,無明顯氣孔或夾雜雜物,密度符合該類產品的常規標準範圍。


    在質量方麵,通過初步的硬度測試,硬度值達到了 150 - 200hb,能夠滿足一些一般性工業用途的強度要求。內部組織結構相對緊密,經簡單探傷檢測,未發現明顯的裂紋或缺陷,但微觀結構的均勻性還有提升空間。


    由於是試生產產品,成本核算相對複雜且尚未精確優化。原材料成本約占 40% - 50%,其中鐵礦石、焦炭等采購及處理費用總計約 800 - 1200 元。人工成本方麵,因試生產過程人力有限且各環節操作熟練度有待提高,人力投入時間較長,約占總成本的 30% - 40%,總計約 600 - 900 元。設備折舊及能耗成本約占 10% - 20%,總計約 200 - 500 元。綜合估算,該試生產產品的成本價約為 1600 - 2600 元\/噸。若考慮到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區間,在進入市場初期,其定價可能會略低於市場平均價,約為 2000 - 3000 元\/噸,以期望在提升產品質量和知名度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與盈利空間。


    小六咧著嘴笑道:“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子的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吸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吸星月並收藏六子的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