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心靈寄托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工智能、核聚變、太空殖民、金屬氫電池,22世紀有許多革新的技術,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被人稱之為工業5.0時代。
石油地位下降,美元霸權被打破,亞非拉國家強勢崛起,非洲人口暴漲,阿拉伯世界統一。
在時代的趨勢下,舊的五常體係越來越不適應新世界的日新月異。為了謀求生存與發展,美利堅選擇了聯合英聯邦,毛子靠著東方神秘大國的輸血也站穩了一席之地。
然而,世界上的蛋糕就那麽多,就如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是工業革命,三戰的前奏同樣也是技術革命。
工業5.0帶來了極高的生產力,卻也給全世界帶來了大量的失業人口。
各國之間的發展進入了極度不平衡的狀態,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與分歧加重,為了解決自身的內部矛盾與外部利益分配問題,戰爭也就自然而然地爆發。
黃禕萱的父母都是來滬杭經濟特區打工的普通人,想在競爭激烈的滬杭找一份工作並不容易。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大麵積取締人工之後,過去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工業園消失了,這種情況想找一份工作,要麽有過硬的能力,要麽有足夠的運氣。
她的父母算是運氣不錯的那一類,一個憑借著自己的敏銳的洞察力成為了“出軌調查師。”,另一個憑借著過人的膽識成為了“凶宅試睡員”。
平心而論,這其實算不錯了,還有許多人信心滿滿地來到滬杭,結果找了幾個月工作愣是沒找到,隻能回老家去那些還沒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小工廠做做工。
又或者……加入部隊,運氣好點能殺幾個敵人,回來還能拿功勳章,運氣差點戰死了也能領點撫恤。
……
在父母還不錯的收入下,黃禕萱度過了一個算得上幸福的童年。
可惜九歲那年,一顆未被攔截的流彈命中了市中心……自此,黃禕萱在這個世界上隻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
22世紀大多數人的思想都是晚婚晚育(平均35歲結婚,40歲生小孩),少生優生,精英教育,甚至是丁克。
所以,黃禕萱也沒有什麽兄弟姐妹,叔叔舅舅,七大姑八大姨。就連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也早就去世了。
就這樣,她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兒,民政部門擔任了她的長期監護人。
經過民政部門聯係,一共有三家福利院過來收養她,一家是政府主辦,一家是教會與民政部門共同承辦,還有一家是大企業的慈善機構承辦。
而最終,黃禕萱選擇了教會承辦的那家福利院。
具體的理由,黃禕萱已經記不太清了,她隻依稀記得政府的義工雖臉上帶笑但總有種疏離感,而大企業慈善機構的特教老師總是用一種憐憫的眼神看著自己。
唯有教會派來的修女,她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溫暖。
那時她手中捧著父母的骨灰,麵對周圍幾個大人絮絮叨叨地討論該將她分配給哪家福利院,她隻是縮在一旁不停地掉著眼淚。
她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她隻知道她以後再也沒有家了。
也就在這時,那個修女似乎是察覺到了她的情緒,從人群中離開,來到她身前緩緩蹲下,輕輕撫摸著她的頭,好似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安慰她。
她抬頭,便看見修女的眼中閃爍著慈愛的光芒,不知為何,她仿佛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溫暖。
“小妹妹,別哭了,哭花臉可就不好看了。”
這是修女對她說的第一句話。
“我...我沒有家了。”
“別害怕,孩子。”修女輕輕將她摟進懷裏,“我會照顧你的,就像照顧我自己的妹妹一樣,你不會孤單。”
修女的懷抱溫暖而堅實,她抬起頭,淚眼婆娑地看著修女。
“妹妹......可是...我沒有姐姐。”
“以後我就是你的姐姐。”
......
就這樣,黃禕萱在不安和迷茫中,懷著不確定的心,她跟著修女去了教會承辦的福利院生活。
人是社會的動物,這意味著人需要彼此來界定自己並獲得自我意識。
當一個人舉目無親的時候,是很難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的。
修女姐姐,是黃禕萱的第一個心靈寄托。
福利院裏滿是因為戰爭而失去親人的孩子,修女姐姐從來不用看待孤兒的眼光去看待福利院的孤兒們,她說,這裏的每個人都是姊妹,每個人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
福利院的修女們關注著每一個孩子,她們會教孩子們唱歌,教孩子們做遊戲。也會教育孩子們做人的道理,或者輔導孩子們的功課。
她上學,修女姐姐便親自送她去學校,要開家長會,修女姐姐總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來參加,她被學校的孩子欺負了,修女姐姐便會氣呼呼地去幫她出頭。
就像,就像一個真正的姐姐那樣。
隨著年齡的增長,黃禕萱也漸漸明白了些社會的道理,她有些搞不明白,為什麽修女姐姐如此關照自己和孤兒院的那些孩子。
於是她常常向修女姐姐發問,而修女姐姐永遠都是固定的那個答複——因為愛。
在14歲之前,黃禕萱並不知道修女姐姐的“身份”,在福利院修女總是穿著常服,從來不穿著那些宗教服裝(政府禁止對兒童傳教)。
後來也是機緣巧合之下,她才知道“修女”是“修女”,是一名基督徒。
仁、愛二字是修女姐姐所信奉的真理,用博愛的思想感情去同情、愛護和幫助人是修女姐姐認為最重要的美德。
再後來,修女姐姐死了,是為了保護一個孩子。
那是一個白人和華人混血的孩子,因為戰爭的原因,白人父親拋棄了自己的妻子選擇回國,而那個妻子也因為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在家中自盡,徒留下這麽一個的混血嬰兒在家中。
順理成章地,這個嬰兒被送到了福利院救助,在修女姐姐的照顧下也算是健健康康地長大了。
大約是那個混血兒四歲的時候,修女姐姐像照顧黃禕萱那樣日常接送著小孩來往幼兒園,半路上卻遇到一個因為戰爭剛剛失去兒女的中年人。
那個中年人神情失落地晃蕩在街道上,在見到金發碧眼的小孩的一瞬間,他情緒失控,抄起一旁水果店的切瓜刀就衝了過來。
為了保護孩子,修女姐姐一直死死地護在孩子的麵前,任由那冰冷的刀鋒一刀又一刀地砍在自己的身上。
直到幾分鍾後,民警與巡邏機器人趕到現場控製住中年人的時候,修女姐姐已經是血肉模糊,身體被數道傷口割破,臉色蒼白,幾乎無法支撐自己的意識。
那時候黃禕萱她正在上課,當手環收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她幾乎是想都沒想,在老師和同學們驚訝的目光中直接衝出了教室。
等黃禕萱趕到醫院icu的時候,修女姐姐已經意識模糊了,身上插著密密麻麻的管子,隻能用這種方式來維持她的身體機能。
不過當她意識到來人是黃禕萱後,她還是強撐著露出了一個微笑,原本容貌尚佳的臉龐因為外翻的刀口顯得有些怖人,但黃禕萱卻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
石油地位下降,美元霸權被打破,亞非拉國家強勢崛起,非洲人口暴漲,阿拉伯世界統一。
在時代的趨勢下,舊的五常體係越來越不適應新世界的日新月異。為了謀求生存與發展,美利堅選擇了聯合英聯邦,毛子靠著東方神秘大國的輸血也站穩了一席之地。
然而,世界上的蛋糕就那麽多,就如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是工業革命,三戰的前奏同樣也是技術革命。
工業5.0帶來了極高的生產力,卻也給全世界帶來了大量的失業人口。
各國之間的發展進入了極度不平衡的狀態,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與分歧加重,為了解決自身的內部矛盾與外部利益分配問題,戰爭也就自然而然地爆發。
黃禕萱的父母都是來滬杭經濟特區打工的普通人,想在競爭激烈的滬杭找一份工作並不容易。
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大麵積取締人工之後,過去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工業園消失了,這種情況想找一份工作,要麽有過硬的能力,要麽有足夠的運氣。
她的父母算是運氣不錯的那一類,一個憑借著自己的敏銳的洞察力成為了“出軌調查師。”,另一個憑借著過人的膽識成為了“凶宅試睡員”。
平心而論,這其實算不錯了,還有許多人信心滿滿地來到滬杭,結果找了幾個月工作愣是沒找到,隻能回老家去那些還沒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小工廠做做工。
又或者……加入部隊,運氣好點能殺幾個敵人,回來還能拿功勳章,運氣差點戰死了也能領點撫恤。
……
在父母還不錯的收入下,黃禕萱度過了一個算得上幸福的童年。
可惜九歲那年,一顆未被攔截的流彈命中了市中心……自此,黃禕萱在這個世界上隻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
22世紀大多數人的思想都是晚婚晚育(平均35歲結婚,40歲生小孩),少生優生,精英教育,甚至是丁克。
所以,黃禕萱也沒有什麽兄弟姐妹,叔叔舅舅,七大姑八大姨。就連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也早就去世了。
就這樣,她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兒,民政部門擔任了她的長期監護人。
經過民政部門聯係,一共有三家福利院過來收養她,一家是政府主辦,一家是教會與民政部門共同承辦,還有一家是大企業的慈善機構承辦。
而最終,黃禕萱選擇了教會承辦的那家福利院。
具體的理由,黃禕萱已經記不太清了,她隻依稀記得政府的義工雖臉上帶笑但總有種疏離感,而大企業慈善機構的特教老師總是用一種憐憫的眼神看著自己。
唯有教會派來的修女,她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溫暖。
那時她手中捧著父母的骨灰,麵對周圍幾個大人絮絮叨叨地討論該將她分配給哪家福利院,她隻是縮在一旁不停地掉著眼淚。
她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她隻知道她以後再也沒有家了。
也就在這時,那個修女似乎是察覺到了她的情緒,從人群中離開,來到她身前緩緩蹲下,輕輕撫摸著她的頭,好似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安慰她。
她抬頭,便看見修女的眼中閃爍著慈愛的光芒,不知為何,她仿佛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溫暖。
“小妹妹,別哭了,哭花臉可就不好看了。”
這是修女對她說的第一句話。
“我...我沒有家了。”
“別害怕,孩子。”修女輕輕將她摟進懷裏,“我會照顧你的,就像照顧我自己的妹妹一樣,你不會孤單。”
修女的懷抱溫暖而堅實,她抬起頭,淚眼婆娑地看著修女。
“妹妹......可是...我沒有姐姐。”
“以後我就是你的姐姐。”
......
就這樣,黃禕萱在不安和迷茫中,懷著不確定的心,她跟著修女去了教會承辦的福利院生活。
人是社會的動物,這意味著人需要彼此來界定自己並獲得自我意識。
當一個人舉目無親的時候,是很難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的。
修女姐姐,是黃禕萱的第一個心靈寄托。
福利院裏滿是因為戰爭而失去親人的孩子,修女姐姐從來不用看待孤兒的眼光去看待福利院的孤兒們,她說,這裏的每個人都是姊妹,每個人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
福利院的修女們關注著每一個孩子,她們會教孩子們唱歌,教孩子們做遊戲。也會教育孩子們做人的道理,或者輔導孩子們的功課。
她上學,修女姐姐便親自送她去學校,要開家長會,修女姐姐總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來參加,她被學校的孩子欺負了,修女姐姐便會氣呼呼地去幫她出頭。
就像,就像一個真正的姐姐那樣。
隨著年齡的增長,黃禕萱也漸漸明白了些社會的道理,她有些搞不明白,為什麽修女姐姐如此關照自己和孤兒院的那些孩子。
於是她常常向修女姐姐發問,而修女姐姐永遠都是固定的那個答複——因為愛。
在14歲之前,黃禕萱並不知道修女姐姐的“身份”,在福利院修女總是穿著常服,從來不穿著那些宗教服裝(政府禁止對兒童傳教)。
後來也是機緣巧合之下,她才知道“修女”是“修女”,是一名基督徒。
仁、愛二字是修女姐姐所信奉的真理,用博愛的思想感情去同情、愛護和幫助人是修女姐姐認為最重要的美德。
再後來,修女姐姐死了,是為了保護一個孩子。
那是一個白人和華人混血的孩子,因為戰爭的原因,白人父親拋棄了自己的妻子選擇回國,而那個妻子也因為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在家中自盡,徒留下這麽一個的混血嬰兒在家中。
順理成章地,這個嬰兒被送到了福利院救助,在修女姐姐的照顧下也算是健健康康地長大了。
大約是那個混血兒四歲的時候,修女姐姐像照顧黃禕萱那樣日常接送著小孩來往幼兒園,半路上卻遇到一個因為戰爭剛剛失去兒女的中年人。
那個中年人神情失落地晃蕩在街道上,在見到金發碧眼的小孩的一瞬間,他情緒失控,抄起一旁水果店的切瓜刀就衝了過來。
為了保護孩子,修女姐姐一直死死地護在孩子的麵前,任由那冰冷的刀鋒一刀又一刀地砍在自己的身上。
直到幾分鍾後,民警與巡邏機器人趕到現場控製住中年人的時候,修女姐姐已經是血肉模糊,身體被數道傷口割破,臉色蒼白,幾乎無法支撐自己的意識。
那時候黃禕萱她正在上課,當手環收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她幾乎是想都沒想,在老師和同學們驚訝的目光中直接衝出了教室。
等黃禕萱趕到醫院icu的時候,修女姐姐已經意識模糊了,身上插著密密麻麻的管子,隻能用這種方式來維持她的身體機能。
不過當她意識到來人是黃禕萱後,她還是強撐著露出了一個微笑,原本容貌尚佳的臉龐因為外翻的刀口顯得有些怖人,但黃禕萱卻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