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交叉口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地鐵列車內部的燈光忽明忽暗,搭配上微微生鏽的防護鋼板,使得列車內增添了一份濃鬱的末日氣息。
這並不是什麽特殊的場景布置,而是為了節省能源。
改造列車的工程師們為了讓這列負重過大的列車能夠動起來,去除了所有“非必要”的功能,以讓列車發動機能夠保持穩定且良好的運行。
在車廂寥寥無幾的燈光下,貼著一張張宣傳海報,內容是張信廣寫的,大多數是一些貪腐案例。
按照張信廣的意思,這是為了保護和恢複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反腐敗也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
不過這上麵貼著的大多數都是已經被紀委實際調查,塵埃落定的案例,畢竟張信廣之前也並不是負責這個區塊的,對貪腐的了解也就比普通人多一些。
22世紀的貪腐和過去的貪腐不同,權力運作的更細致,有的時候明明每項操作都符合流程,但造成的結果卻是對廣大人民產生極大危害。
貪汙、受賄、挪用公款那都是早期玩法,如今的腐敗是方方麵麵的,細微的。如果不是從政人員,有時候甚至根本看不出這是腐敗行為。
與傳統腐敗類型“一手辦事,一手收錢”不同,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一般采取迂回策略,提前謀劃、層層設防,間接性、市場性的特征非常明顯。
影子公司、旋轉門、期權變現、虛增交易環節、代理人、慈善組織等等手段層出不窮,據張信廣所說,就連“火種計劃”的各項工程也有被伸手的痕跡。
而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建立起高效的監察機關和監察製度,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製約。
共和國的製度歸根結底是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隻不過人民並沒有實際參與到監管的過程中來。
黨委、紀委、人大、國務院(政府)、政協五套班子,人民的手中隻有選舉和質詢政府的權力,甚至很多官員都是中央直接決定任命,並沒有經過選舉。
張信廣的想法很簡單,通過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讓更多的政治力量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而非一家一姓的手中。
當人民掌握了選舉權、質詢權與監察權之後,人民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資源的分配才能公平公正,社會才能繁榮與進步。
除了這些地鐵內的宣傳海報之外,武安如今每一個站點最顯眼的地方都張貼了有關新改製的內容,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
——代表製度改為全民製度。
過去由於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人民的政治知識匱乏、人民的政治素質低下等問題,華夏隻能采取民主集中製。
畢竟讓一幫子連法律都搞不明白的人來直接參與政治,那可就是一場災難了。
但與時俱進下,如今的人民已然具備了高度的政治素養,這時候開展全民製度無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根據新推出的規定,每一個人都有擁有直接選舉武安避難所管理人員的權力,每一個人也都有對管理人員的監察權。
不僅如此,每一個管理人員從今往後都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隻有考試達標才能有資格成為管理人員。
獲得管理資格的人將進入被推薦候選人行列,由全民選舉產生各級管理人員。
每年進行一次小選,第一輪小選就定在10天後,首先是推選候選人,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認為優秀的管理人才推薦到選池,待統計後,進行全民選舉。
推薦人必須寫清楚被推薦人的能力、政績等方方麵麵的資料,要是誰隨便推薦什麽阿貓阿狗上來,經過審查發現後,將取消推薦人未來10年內的推薦權。
接著就是選舉,根據被推薦人的能力合理地安排到各個崗位的候選位置上,投票數量最多的,將獲得這個崗位的最終任免。
至於大選,則是每三年進行一次,大選將通過選舉產生武安避難所的高層管理人員,隻有在基層管理人員的崗位上任職到一定時間,或者做出重大政績的人才能有資格進入大選。
大選的時間在一個月後,經過張信廣、林少瑾、許德辰、吳振華以及陽澄湖方麵的各級管理人員討論決定,大選要與小選有區別。
首先要篩選一遍推薦人的素質,具體方案是通過“投票權重”的方式加以限製。
每次小選都會產生一批管理人員,當被選舉出來的管理人員在其崗位上做出相對應的政績時,推薦人便能增加自己的推薦權重。
權重越高的推薦人的建議越容易被采納,同樣,參與大選的推薦人必須得要是有一定推薦權重的人,沒有權重的人沒有資格參與大選的選舉會議。
畢竟政治這東西還是得要有一定智慧的人才能玩得明白,真要是放開了讓所有人都能直接參與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命,估計是會出大亂子的。
誰也不希望一個年年參與選舉,卻年年選出無能之人、腐敗之人的推薦人可以參與到重大政治權力變動中來。
當然,所有的製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全民選舉的缺陷就是容易被“拉選票”。
未來為了防範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該製度的各項監管、執行方案。
……
望著閃爍的燈光,坐在列車內的林少瑾不知道為什麽油然產生了一種走在時代交叉口的感覺,仿佛自己走下去的每一步都是未知。
麵對這千年未有之變局,每個人都想在這個時代做些什麽。
張信廣、許德辰、章毅,還有那個不知道名字的少將。一張張人臉劃過腦海,對應著一個個主張。
原本這些事情應該與自己毫無關聯,卻因為種種原因,自己已經深深陷入其中了。
從一開始自己隻是想努力在這個時代活下去,然後是想活得更好一點,最後是想讓身邊人都能活得好一些。
很簡單的想法,很簡單的行為,說句實話,他壓根就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參與到這些事情當中。可風未動,幡未動,仁者心動也。
林少瑾很清楚,身處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如果你不動,選擇停留在原地,那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
不管向左,向右,向什麽方向,唯有向前,才能站的住腳跟。
這並不是什麽特殊的場景布置,而是為了節省能源。
改造列車的工程師們為了讓這列負重過大的列車能夠動起來,去除了所有“非必要”的功能,以讓列車發動機能夠保持穩定且良好的運行。
在車廂寥寥無幾的燈光下,貼著一張張宣傳海報,內容是張信廣寫的,大多數是一些貪腐案例。
按照張信廣的意思,這是為了保護和恢複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反腐敗也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
不過這上麵貼著的大多數都是已經被紀委實際調查,塵埃落定的案例,畢竟張信廣之前也並不是負責這個區塊的,對貪腐的了解也就比普通人多一些。
22世紀的貪腐和過去的貪腐不同,權力運作的更細致,有的時候明明每項操作都符合流程,但造成的結果卻是對廣大人民產生極大危害。
貪汙、受賄、挪用公款那都是早期玩法,如今的腐敗是方方麵麵的,細微的。如果不是從政人員,有時候甚至根本看不出這是腐敗行為。
與傳統腐敗類型“一手辦事,一手收錢”不同,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一般采取迂回策略,提前謀劃、層層設防,間接性、市場性的特征非常明顯。
影子公司、旋轉門、期權變現、虛增交易環節、代理人、慈善組織等等手段層出不窮,據張信廣所說,就連“火種計劃”的各項工程也有被伸手的痕跡。
而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建立起高效的監察機關和監察製度,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製約。
共和國的製度歸根結底是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隻不過人民並沒有實際參與到監管的過程中來。
黨委、紀委、人大、國務院(政府)、政協五套班子,人民的手中隻有選舉和質詢政府的權力,甚至很多官員都是中央直接決定任命,並沒有經過選舉。
張信廣的想法很簡單,通過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讓更多的政治力量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而非一家一姓的手中。
當人民掌握了選舉權、質詢權與監察權之後,人民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資源的分配才能公平公正,社會才能繁榮與進步。
除了這些地鐵內的宣傳海報之外,武安如今每一個站點最顯眼的地方都張貼了有關新改製的內容,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
——代表製度改為全民製度。
過去由於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人民的政治知識匱乏、人民的政治素質低下等問題,華夏隻能采取民主集中製。
畢竟讓一幫子連法律都搞不明白的人來直接參與政治,那可就是一場災難了。
但與時俱進下,如今的人民已然具備了高度的政治素養,這時候開展全民製度無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根據新推出的規定,每一個人都有擁有直接選舉武安避難所管理人員的權力,每一個人也都有對管理人員的監察權。
不僅如此,每一個管理人員從今往後都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隻有考試達標才能有資格成為管理人員。
獲得管理資格的人將進入被推薦候選人行列,由全民選舉產生各級管理人員。
每年進行一次小選,第一輪小選就定在10天後,首先是推選候選人,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認為優秀的管理人才推薦到選池,待統計後,進行全民選舉。
推薦人必須寫清楚被推薦人的能力、政績等方方麵麵的資料,要是誰隨便推薦什麽阿貓阿狗上來,經過審查發現後,將取消推薦人未來10年內的推薦權。
接著就是選舉,根據被推薦人的能力合理地安排到各個崗位的候選位置上,投票數量最多的,將獲得這個崗位的最終任免。
至於大選,則是每三年進行一次,大選將通過選舉產生武安避難所的高層管理人員,隻有在基層管理人員的崗位上任職到一定時間,或者做出重大政績的人才能有資格進入大選。
大選的時間在一個月後,經過張信廣、林少瑾、許德辰、吳振華以及陽澄湖方麵的各級管理人員討論決定,大選要與小選有區別。
首先要篩選一遍推薦人的素質,具體方案是通過“投票權重”的方式加以限製。
每次小選都會產生一批管理人員,當被選舉出來的管理人員在其崗位上做出相對應的政績時,推薦人便能增加自己的推薦權重。
權重越高的推薦人的建議越容易被采納,同樣,參與大選的推薦人必須得要是有一定推薦權重的人,沒有權重的人沒有資格參與大選的選舉會議。
畢竟政治這東西還是得要有一定智慧的人才能玩得明白,真要是放開了讓所有人都能直接參與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命,估計是會出大亂子的。
誰也不希望一個年年參與選舉,卻年年選出無能之人、腐敗之人的推薦人可以參與到重大政治權力變動中來。
當然,所有的製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全民選舉的缺陷就是容易被“拉選票”。
未來為了防範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該製度的各項監管、執行方案。
……
望著閃爍的燈光,坐在列車內的林少瑾不知道為什麽油然產生了一種走在時代交叉口的感覺,仿佛自己走下去的每一步都是未知。
麵對這千年未有之變局,每個人都想在這個時代做些什麽。
張信廣、許德辰、章毅,還有那個不知道名字的少將。一張張人臉劃過腦海,對應著一個個主張。
原本這些事情應該與自己毫無關聯,卻因為種種原因,自己已經深深陷入其中了。
從一開始自己隻是想努力在這個時代活下去,然後是想活得更好一點,最後是想讓身邊人都能活得好一些。
很簡單的想法,很簡單的行為,說句實話,他壓根就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參與到這些事情當中。可風未動,幡未動,仁者心動也。
林少瑾很清楚,身處在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如果你不動,選擇停留在原地,那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
不管向左,向右,向什麽方向,唯有向前,才能站的住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