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筆記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實驗室桌麵上的文件無風自動,一個個實驗記錄本被翻開,一個個檔案被拿起。
“唉。”
空氣中傳來一聲歎息,這是271的聲音,在閆樅和狗子們交匯的時候,他早已在這所實驗機構內開始了自己的調查。
縱然每一間重要實驗室的門口都設有指紋、虹膜、人臉、密碼四重門禁,不過這些都被271輕易地化解了。
作為一個特種部隊的頭子,這種溜門撬鎖,啊不,這種秘密潛入的本事他還是練的非常到位的。
在許多情況下,想要不驚動敵人進行機密文件的盜取,那就必須得掌握這門技藝。
不過這次他倒是沒有用上這個技藝,所有的門禁隻需要用他的手背輕輕一掃就能打開。
這並不是說他的手背上安裝了什麽自動開鎖程序,而是在共和國內部,隻要機密等級不超過省級的機構所設計的門禁係統,他都有權限進行訪問。
271輕輕合上一台筆記本電腦,閉上雙眼仿佛在下著什麽決定。
這些筆記和檔案的內容實在是讓他駭然——人體生物實驗,禁忌中的禁忌!而這種禁忌性質的實驗,在這個實驗室內,卻是已經做了上百次!
雖說每一次實驗都是研究人員主動奉獻自己成為實驗誌願者,但這種事情並不是什麽自我誌願不誌願就可行,更何況他們做的還不是一般的生物實驗,而是基因實驗。
倫理的問題先不討論,基因這東西即便是22世紀的人也是沒研究明白的。常常是改變了這一片段的dna,結果又會出現另一個片段的dna受影響。
基因編輯技術存在“脫靶效應”,就是說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反而會出現其他未知的結果。
就像是本來一個正常運行的程序,你覺得它運行的太慢了,給它上了幾條加強代碼,結果運行起來?的死機了!
因此,國家衛生部是明確表示禁止對人類生殖細胞和人類胚胎進行任何形式的基因編輯研究。
而這所實驗室則是打了個擦邊球,他們不搞胚胎和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他們直接從成人個體開始基因編輯。
他們通過研製出一種人造逆轉錄rna病毒,利用基因測序的結果結合基因編輯技術對病毒進行克製,在增殖過程中找到穩態,實現對個體基因的改進。
用這種方式對成熟個體進行大規模基因編輯!
不得不說,不愧是國家看重的頂尖科學家,這腦子就是長的不一般。
若是采用通過轉基因技術對新生個體(指受精卵直至個體發育成型時期)進行更改,不僅是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而且還十分困難。
基因的測序、 對於目標個體c全能性的控製、對於外源dna類型的篩選工作都是一個個難點。
當然,這些難點271是一個都看不懂,他看懂的就是這幫瘋狂的科學家找到了一條捷徑,並且這個捷徑還十分有可行性。
從今日最新的材料上看,這些人的研究進展最終卡殼在沒有大量的樣本。畢竟一個實驗室頂天了也就千百來人,而想要完成這樣的研究沒個幾十萬人的大樣本是不可能的。
這些科學家通過百來個樣本就能把實驗進度推進到現在這一地步已經堪稱是天才了。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似乎是想借助“伏羲”的力量,“伏羲”不僅是算力最強的計算機,也搭載了目前世界上最強力的ai,除此之外,它還儲存了半個世界的資料。
(整個泛亞聯盟的所有資料)
這些資料當中,就有他們想要的dna數據。
華夏從21世紀初開始,就一直在采集dna數據錄入國家數據庫,一方麵是方便統計和管理,另一方麵也是方便治安管理等事宜。
近百年的時間,幾十億人的dna數據,加上超級計算機的算力,和ai模擬實驗。說不定還真的能給他們整成功!
ai的學習力是非常恐怖的,漕湖實驗室隻需要將他們的這百來個實驗數據上傳上去,僅僅隻需幾十秒,甚至幾秒就能做出最終結果。
而他們的計劃也很簡單,將上個世紀末爆發的“大流感”病毒進行定向改造,讓它成為一枚“種子”四處傳播,從而達到改變全人類基因的目的。
這個改造超級病毒的實驗成果也在檔案中被271找到了——巨型犬、巨型螃蟹、巨蠍、巨鳥等等都是該實驗的成果。
檔案中寫到,針對動物的超級病毒並不完善,在逆轉錄病毒對宿主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常常伴隨巨大化現象。
這些無意義的巨大化並不是實驗人員們想要的。自然界中,巨大也就意味著要進食更多的食物,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來獲得供養巨大身體的能量,動物可做不到。
所以,在檔案中,這些實驗無一都被打了“半成品”的標簽。
漕湖實驗室的人定下了實現人類基因改造的三大方向——抗輻射、抗衰老、高智商。
抗衰老有兩條路,一條是延緩新陳代謝的速度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例如龜類就是如此,但要想保持高智商,簡單的延緩新陳代謝就行不通了。
所以實驗室的人采用的是提升細胞分裂的次數來延緩衰老,人類的細胞分裂次數是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想要活到8-900年,細胞分裂的次數上限必須得達到至少300次。
細胞分裂的次數上限是由端粒決定的,每次細胞分裂後,染色體上的端粒會因為磨損而變短。當分裂到達一定的次數後,端粒過短,無法保護染色體的兩端,細胞就會停止分裂。
延長端粒通常隻有通過飲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不過有了基因編輯技術,這都不是問題,隻需要將“長壽”的基因片段剪切進去就行了。
對於這個實驗方向,漕湖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隻有這裏的首席科學家在檔案中留下了一句批注——可以通過尋找長壽基因的人來獲得長壽的基因片段。
而他的目標,是傳說中活了四百多年的張三豐(明史記載是218歲)。
他的想法也很簡單,首先這個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修仙,一個人能活這麽久,鐵定是基因突變了,而且突變的剛好是良性的基因片段(長壽)。
所以隻需要找到張三豐的遺體,提取他的dna,就能找到長壽基因的片段。
至於高智商就比較好解決了,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因此,剩下最難,也是漕湖實驗室的人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抗輻射能力。
古往今來,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沒有聽聞有能在核輻射環境下正常生存的案例。
對於碳基生物來說,核輻射就是天克。核輻射對生物傷害的本質是造成dna的破壞和突變,導致性狀的改變和病變,以及對細胞的直接破壞。
這些高能粒子無時無刻地在破壞著生物體內的分子結構,特別是染色體,當高能粒子擊打上去後,染色體便會發生斷裂,當染色體斷裂或者發生其他異常,細胞便不能正常的進行自我複製。
因此,當細胞被核輻射殺死,又沒有新的細胞被複製出來時,生物便會漸漸死去。
若是采用現代醫療手段強行進行治療,例如細胞移植和器官移植等等,隻要輻射源還在,這種傷害便永遠無法停止。
核輻射最恐怖的地方就在於此,隻要人體吸收了那些帶輻射的金屬同位素,便會無時無刻地殺死體內的細胞。
所以,吸收了過量核輻射的人,通常隻有坐著等死這一條路。吸收微量核輻射的人也會患上各種各樣的癌症和器官衰竭。
而閆樅和漕湖實驗室內的一眾科學家麵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在人體內通過基因工程製造一個獨立的儲存染色體的器官,這個器官被鉛、鉭或者其他可以屏蔽核輻射的材料覆蓋。
每當有細胞的染色體被核輻射擊碎,就從該器官進行轉錄,複製出一個健康的新細胞。
而為了對抗無時無刻的輻射對細胞的殺害,則是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用以對抗輻射。
通俗的說,假設核輻射每秒對人造成1000點傷害,隻需要給人體內安裝一個每秒回複1001點生命值的裝置就能完美實現抗輻射了。
雖說思路沒什麽大問題,不過難就難在如何讓人體產生一個這樣的新器官,又如何讓人體在自然界中攝取的時候可以自我補充該器官所需的微量元素。
當然,這些都不是271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他現在隻需要知道,漕湖實驗室的所有人,都在幹一件驚天大事!而他,需要對這件事進行站隊了。
“唉。”
空氣中傳來一聲歎息,這是271的聲音,在閆樅和狗子們交匯的時候,他早已在這所實驗機構內開始了自己的調查。
縱然每一間重要實驗室的門口都設有指紋、虹膜、人臉、密碼四重門禁,不過這些都被271輕易地化解了。
作為一個特種部隊的頭子,這種溜門撬鎖,啊不,這種秘密潛入的本事他還是練的非常到位的。
在許多情況下,想要不驚動敵人進行機密文件的盜取,那就必須得掌握這門技藝。
不過這次他倒是沒有用上這個技藝,所有的門禁隻需要用他的手背輕輕一掃就能打開。
這並不是說他的手背上安裝了什麽自動開鎖程序,而是在共和國內部,隻要機密等級不超過省級的機構所設計的門禁係統,他都有權限進行訪問。
271輕輕合上一台筆記本電腦,閉上雙眼仿佛在下著什麽決定。
這些筆記和檔案的內容實在是讓他駭然——人體生物實驗,禁忌中的禁忌!而這種禁忌性質的實驗,在這個實驗室內,卻是已經做了上百次!
雖說每一次實驗都是研究人員主動奉獻自己成為實驗誌願者,但這種事情並不是什麽自我誌願不誌願就可行,更何況他們做的還不是一般的生物實驗,而是基因實驗。
倫理的問題先不討論,基因這東西即便是22世紀的人也是沒研究明白的。常常是改變了這一片段的dna,結果又會出現另一個片段的dna受影響。
基因編輯技術存在“脫靶效應”,就是說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反而會出現其他未知的結果。
就像是本來一個正常運行的程序,你覺得它運行的太慢了,給它上了幾條加強代碼,結果運行起來?的死機了!
因此,國家衛生部是明確表示禁止對人類生殖細胞和人類胚胎進行任何形式的基因編輯研究。
而這所實驗室則是打了個擦邊球,他們不搞胚胎和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他們直接從成人個體開始基因編輯。
他們通過研製出一種人造逆轉錄rna病毒,利用基因測序的結果結合基因編輯技術對病毒進行克製,在增殖過程中找到穩態,實現對個體基因的改進。
用這種方式對成熟個體進行大規模基因編輯!
不得不說,不愧是國家看重的頂尖科學家,這腦子就是長的不一般。
若是采用通過轉基因技術對新生個體(指受精卵直至個體發育成型時期)進行更改,不僅是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而且還十分困難。
基因的測序、 對於目標個體c全能性的控製、對於外源dna類型的篩選工作都是一個個難點。
當然,這些難點271是一個都看不懂,他看懂的就是這幫瘋狂的科學家找到了一條捷徑,並且這個捷徑還十分有可行性。
從今日最新的材料上看,這些人的研究進展最終卡殼在沒有大量的樣本。畢竟一個實驗室頂天了也就千百來人,而想要完成這樣的研究沒個幾十萬人的大樣本是不可能的。
這些科學家通過百來個樣本就能把實驗進度推進到現在這一地步已經堪稱是天才了。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似乎是想借助“伏羲”的力量,“伏羲”不僅是算力最強的計算機,也搭載了目前世界上最強力的ai,除此之外,它還儲存了半個世界的資料。
(整個泛亞聯盟的所有資料)
這些資料當中,就有他們想要的dna數據。
華夏從21世紀初開始,就一直在采集dna數據錄入國家數據庫,一方麵是方便統計和管理,另一方麵也是方便治安管理等事宜。
近百年的時間,幾十億人的dna數據,加上超級計算機的算力,和ai模擬實驗。說不定還真的能給他們整成功!
ai的學習力是非常恐怖的,漕湖實驗室隻需要將他們的這百來個實驗數據上傳上去,僅僅隻需幾十秒,甚至幾秒就能做出最終結果。
而他們的計劃也很簡單,將上個世紀末爆發的“大流感”病毒進行定向改造,讓它成為一枚“種子”四處傳播,從而達到改變全人類基因的目的。
這個改造超級病毒的實驗成果也在檔案中被271找到了——巨型犬、巨型螃蟹、巨蠍、巨鳥等等都是該實驗的成果。
檔案中寫到,針對動物的超級病毒並不完善,在逆轉錄病毒對宿主進行改造的過程中常常伴隨巨大化現象。
這些無意義的巨大化並不是實驗人員們想要的。自然界中,巨大也就意味著要進食更多的食物,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來獲得供養巨大身體的能量,動物可做不到。
所以,在檔案中,這些實驗無一都被打了“半成品”的標簽。
漕湖實驗室的人定下了實現人類基因改造的三大方向——抗輻射、抗衰老、高智商。
抗衰老有兩條路,一條是延緩新陳代謝的速度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例如龜類就是如此,但要想保持高智商,簡單的延緩新陳代謝就行不通了。
所以實驗室的人采用的是提升細胞分裂的次數來延緩衰老,人類的細胞分裂次數是5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想要活到8-900年,細胞分裂的次數上限必須得達到至少300次。
細胞分裂的次數上限是由端粒決定的,每次細胞分裂後,染色體上的端粒會因為磨損而變短。當分裂到達一定的次數後,端粒過短,無法保護染色體的兩端,細胞就會停止分裂。
延長端粒通常隻有通過飲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不過有了基因編輯技術,這都不是問題,隻需要將“長壽”的基因片段剪切進去就行了。
對於這個實驗方向,漕湖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隻有這裏的首席科學家在檔案中留下了一句批注——可以通過尋找長壽基因的人來獲得長壽的基因片段。
而他的目標,是傳說中活了四百多年的張三豐(明史記載是218歲)。
他的想法也很簡單,首先這個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修仙,一個人能活這麽久,鐵定是基因突變了,而且突變的剛好是良性的基因片段(長壽)。
所以隻需要找到張三豐的遺體,提取他的dna,就能找到長壽基因的片段。
至於高智商就比較好解決了,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因此,剩下最難,也是漕湖實驗室的人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抗輻射能力。
古往今來,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沒有聽聞有能在核輻射環境下正常生存的案例。
對於碳基生物來說,核輻射就是天克。核輻射對生物傷害的本質是造成dna的破壞和突變,導致性狀的改變和病變,以及對細胞的直接破壞。
這些高能粒子無時無刻地在破壞著生物體內的分子結構,特別是染色體,當高能粒子擊打上去後,染色體便會發生斷裂,當染色體斷裂或者發生其他異常,細胞便不能正常的進行自我複製。
因此,當細胞被核輻射殺死,又沒有新的細胞被複製出來時,生物便會漸漸死去。
若是采用現代醫療手段強行進行治療,例如細胞移植和器官移植等等,隻要輻射源還在,這種傷害便永遠無法停止。
核輻射最恐怖的地方就在於此,隻要人體吸收了那些帶輻射的金屬同位素,便會無時無刻地殺死體內的細胞。
所以,吸收了過量核輻射的人,通常隻有坐著等死這一條路。吸收微量核輻射的人也會患上各種各樣的癌症和器官衰竭。
而閆樅和漕湖實驗室內的一眾科學家麵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解決方案。
那就是在人體內通過基因工程製造一個獨立的儲存染色體的器官,這個器官被鉛、鉭或者其他可以屏蔽核輻射的材料覆蓋。
每當有細胞的染色體被核輻射擊碎,就從該器官進行轉錄,複製出一個健康的新細胞。
而為了對抗無時無刻的輻射對細胞的殺害,則是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用以對抗輻射。
通俗的說,假設核輻射每秒對人造成1000點傷害,隻需要給人體內安裝一個每秒回複1001點生命值的裝置就能完美實現抗輻射了。
雖說思路沒什麽大問題,不過難就難在如何讓人體產生一個這樣的新器官,又如何讓人體在自然界中攝取的時候可以自我補充該器官所需的微量元素。
當然,這些都不是271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他現在隻需要知道,漕湖實驗室的所有人,都在幹一件驚天大事!而他,需要對這件事進行站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