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孤劍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信廣的話很直白,在他看來,權力是最重要的資源,有權便意味著有了一切。不可否認的是,在核大戰前,世界的規則確實是如此,但現在,林少瑾有自己的看法。
“師父,我想,我可能還有另一條路可走。”林少瑾沉默片刻後抬頭看向張信廣,自信地說道,“我們都明白,權力隻對權力的來源負責,對吧?
治理武安的這段時間,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治終究是不如法治的,重人治輕法治,輕視程序規則,必然導致關係社會、熟人社會,裙帶之風。
圈套、陷阱、謊言、騙局、陰謀、暗算橫行,使得深陷其中者無視真理、意義與價值,拒絕肩負任何形式上的使命、責任。
關於火種計劃,我也認識了許多的知情者,以及您這位參與者製定者。
從你們的話語中,我可以讀出,對於火種計劃造成的目前廢土民眾的排斥情緒,你們認為,這是因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民眾不感激你們深謀遠慮的避難所計劃,反而埋怨你們沒有讓每一個人的都能安全的在廢土中生活下去。
對於這一點,我的看法是,從一開始你們就錯了,你們不應該替民眾做決定,而應該把選擇權交給民眾。
當然,我這話是有些想當然了,社會的複雜程度自然不能用這麽簡簡單單地一句話說明。不過,現在在核大戰之後,我想我或許可以為此做些努力。
我希望我可以建立一個徹徹底底的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為重心的政治製度。
像您說的,把我培養成一個全能的人才,參與到權力鬥爭中,最終領導整個國家邁向更高的高度這一點,我不能全麵認同。
我們不應該把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念寄托在開明君主和清官身上。或者說,我們不應該認為,把權力交給一群理想主義者國家就會變得更好。
而是應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製度,讓官員與民眾始終處於平等地位,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才能得到長久的發展,人民才能真正地幸福。”
一個有能力的君主可以保證一個朝代幾十年的昌盛,一個清明的官員可以讓地方長治久安。但,君主和清官終究有其局限性,隻有一套合理的製度才能堅定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念。
聽到這話,張信廣無奈一笑,頗有些惆悵地說道:
“人民公仆,人民公仆,這句話念了快兩百年了,可有幾個官員真正把自己當做公仆了呢?
你說的對,就像古代科舉為官,誰人不是讀的聖賢書,禮義廉恥背的比誰都熟,張嘴閉嘴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那些身居高位者,哪個曾經又不是在殿試的時候做出過極好成績的學生?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話說的好聽,但到了實際情況,不還是講一個‘人治’麽?
華夏幾千年的文化背景在這裏,豈是那麽容易改變的。官天下,才是普羅大眾認知中的社會,公仆這個詞太美好了。”
“可22世紀的人在思想建設上還是略高於21世紀的人的,這也是我為什麽......”
“你說的是思想覺悟和道德吧。”林少瑾還沒說完,便被張信廣打斷了,“事實上,這隻是因為教育普及的緣故造成的,在中高等教育中,普遍都會進行思政教育。
雖然這確實是讓大多數人有了一個基本的愛國、愛黨概念,但你知道的,理想和口號永遠是像雲彩一樣輕飄飄的,現實則是像一座沉重的大山。
與2020年相比,2106年的政治製度其實並沒有發生什麽根本性的改變,除了滬杭一帶進行了一次經濟製度改革外,並無不同。
在太陽落下的日子裏,陰暗恣意生長,遍布每個角落。
我說句不太正確的話,所謂的22世紀比21世紀更美好,更多的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而非製度的影響。
就像美帝那邊,他們的製度是資本主義為主導。雖然他們的普通民眾沒有我們的民眾過的這麽舒服,但相比2020年的普通人,這已經好太多了。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舊事物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地位,會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阻止其成長壯大。
你的想法很好,但我覺得現在的時機或許並不成熟。想在舊的事物上建立起一個新的秩序,這需要用到鐵與血的方式才能實現。”
“事在人為,有些事,現在不做就要留給後人去做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好的窗口期。”林少瑾反駁道,“而且,您可能誤解我了,我並不打算直接正麵去對抗什麽,人民需要什麽,我就去做什麽就好了。”
張信廣沉默了一會,猛吸一口煙,緩緩吐出。在這口煙吐出後,他與林少瑾對視,仿佛是想看出林少瑾的內心,在看見林少瑾那堅定的目光後,他啞然失笑,無奈道:
“我給你選的路,會更好走一些。”
林少瑾聞言,露出一個和善的笑容,回道:
“正如您所說的,道路是曲折的,好走的路,都是別人已經走過的。隻有沒有人走過的路,才需要披荊斬棘,再走那樣一條路,豈不是再走翻過車的老路麽?
曆史上但凡爭天下者,莫不是為了權力、為了身份、為了地位、為了榮華富貴。居功至偉者稱孤道寡,功不可沒者,拜將封侯。
如此世襲罔替,千百年來,從來就沒變過。
從前的我頂多對此抱怨兩句,罵罵咧咧,並不能多做一些什麽。可現在時代給了我這麽一個機會,我想要打破它。
我希望,在將來,掏糞工、國家領袖、宇航員、農民都是平等的。”
“嗬嗬。”張信廣聞言,不禁笑了笑,“之前你還說什麽,沒有底氣去做領袖,現在怎麽辦這件事又有這麽大的底氣了?這事的難度,可比做個領袖要難得多。”
“做國家的領袖,需要平衡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得到他們的擁護。而做這件事,我隻需要考慮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擁護就好了。”林少瑾理所當然地回道。
一個領袖想要流芳百世,隻需要遠離底層百姓,去討好精英階層,去討好那些握著筆杆子的人就好了。而林少瑾想做的事情,必然是阻力重重。
說句難聽的話,就算是最終做成了,縱然有齊天之偉業,也依舊可能會罵名滾滾而來。
有人說,屠龍少年,終為龍。林少瑾想做的,就是屠了龍,還要把那些生了龍鱗的人一同給屠了。
“既然你有你自己的主張,你又何必來找我呢?”張信廣沒好氣道。他原本想收徒的意思,就是希望將自己的一切灌輸給林少瑾,誰成想林少瑾並不是一個空瓶,而是一個滿杯。
“因為——門前落盡六朝雪,孤劍難守赤色天。”林少瑾回道。
“師父,我想,我可能還有另一條路可走。”林少瑾沉默片刻後抬頭看向張信廣,自信地說道,“我們都明白,權力隻對權力的來源負責,對吧?
治理武安的這段時間,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治終究是不如法治的,重人治輕法治,輕視程序規則,必然導致關係社會、熟人社會,裙帶之風。
圈套、陷阱、謊言、騙局、陰謀、暗算橫行,使得深陷其中者無視真理、意義與價值,拒絕肩負任何形式上的使命、責任。
關於火種計劃,我也認識了許多的知情者,以及您這位參與者製定者。
從你們的話語中,我可以讀出,對於火種計劃造成的目前廢土民眾的排斥情緒,你們認為,這是因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民眾不感激你們深謀遠慮的避難所計劃,反而埋怨你們沒有讓每一個人的都能安全的在廢土中生活下去。
對於這一點,我的看法是,從一開始你們就錯了,你們不應該替民眾做決定,而應該把選擇權交給民眾。
當然,我這話是有些想當然了,社會的複雜程度自然不能用這麽簡簡單單地一句話說明。不過,現在在核大戰之後,我想我或許可以為此做些努力。
我希望我可以建立一個徹徹底底的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為重心的政治製度。
像您說的,把我培養成一個全能的人才,參與到權力鬥爭中,最終領導整個國家邁向更高的高度這一點,我不能全麵認同。
我們不應該把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念寄托在開明君主和清官身上。或者說,我們不應該認為,把權力交給一群理想主義者國家就會變得更好。
而是應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製度,讓官員與民眾始終處於平等地位,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才能得到長久的發展,人民才能真正地幸福。”
一個有能力的君主可以保證一個朝代幾十年的昌盛,一個清明的官員可以讓地方長治久安。但,君主和清官終究有其局限性,隻有一套合理的製度才能堅定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念。
聽到這話,張信廣無奈一笑,頗有些惆悵地說道:
“人民公仆,人民公仆,這句話念了快兩百年了,可有幾個官員真正把自己當做公仆了呢?
你說的對,就像古代科舉為官,誰人不是讀的聖賢書,禮義廉恥背的比誰都熟,張嘴閉嘴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那些身居高位者,哪個曾經又不是在殿試的時候做出過極好成績的學生?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話說的好聽,但到了實際情況,不還是講一個‘人治’麽?
華夏幾千年的文化背景在這裏,豈是那麽容易改變的。官天下,才是普羅大眾認知中的社會,公仆這個詞太美好了。”
“可22世紀的人在思想建設上還是略高於21世紀的人的,這也是我為什麽......”
“你說的是思想覺悟和道德吧。”林少瑾還沒說完,便被張信廣打斷了,“事實上,這隻是因為教育普及的緣故造成的,在中高等教育中,普遍都會進行思政教育。
雖然這確實是讓大多數人有了一個基本的愛國、愛黨概念,但你知道的,理想和口號永遠是像雲彩一樣輕飄飄的,現實則是像一座沉重的大山。
與2020年相比,2106年的政治製度其實並沒有發生什麽根本性的改變,除了滬杭一帶進行了一次經濟製度改革外,並無不同。
在太陽落下的日子裏,陰暗恣意生長,遍布每個角落。
我說句不太正確的話,所謂的22世紀比21世紀更美好,更多的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而非製度的影響。
就像美帝那邊,他們的製度是資本主義為主導。雖然他們的普通民眾沒有我們的民眾過的這麽舒服,但相比2020年的普通人,這已經好太多了。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舊事物為了維護其自身的地位,會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阻止其成長壯大。
你的想法很好,但我覺得現在的時機或許並不成熟。想在舊的事物上建立起一個新的秩序,這需要用到鐵與血的方式才能實現。”
“事在人為,有些事,現在不做就要留給後人去做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好的窗口期。”林少瑾反駁道,“而且,您可能誤解我了,我並不打算直接正麵去對抗什麽,人民需要什麽,我就去做什麽就好了。”
張信廣沉默了一會,猛吸一口煙,緩緩吐出。在這口煙吐出後,他與林少瑾對視,仿佛是想看出林少瑾的內心,在看見林少瑾那堅定的目光後,他啞然失笑,無奈道:
“我給你選的路,會更好走一些。”
林少瑾聞言,露出一個和善的笑容,回道:
“正如您所說的,道路是曲折的,好走的路,都是別人已經走過的。隻有沒有人走過的路,才需要披荊斬棘,再走那樣一條路,豈不是再走翻過車的老路麽?
曆史上但凡爭天下者,莫不是為了權力、為了身份、為了地位、為了榮華富貴。居功至偉者稱孤道寡,功不可沒者,拜將封侯。
如此世襲罔替,千百年來,從來就沒變過。
從前的我頂多對此抱怨兩句,罵罵咧咧,並不能多做一些什麽。可現在時代給了我這麽一個機會,我想要打破它。
我希望,在將來,掏糞工、國家領袖、宇航員、農民都是平等的。”
“嗬嗬。”張信廣聞言,不禁笑了笑,“之前你還說什麽,沒有底氣去做領袖,現在怎麽辦這件事又有這麽大的底氣了?這事的難度,可比做個領袖要難得多。”
“做國家的領袖,需要平衡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得到他們的擁護。而做這件事,我隻需要考慮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擁護就好了。”林少瑾理所當然地回道。
一個領袖想要流芳百世,隻需要遠離底層百姓,去討好精英階層,去討好那些握著筆杆子的人就好了。而林少瑾想做的事情,必然是阻力重重。
說句難聽的話,就算是最終做成了,縱然有齊天之偉業,也依舊可能會罵名滾滾而來。
有人說,屠龍少年,終為龍。林少瑾想做的,就是屠了龍,還要把那些生了龍鱗的人一同給屠了。
“既然你有你自己的主張,你又何必來找我呢?”張信廣沒好氣道。他原本想收徒的意思,就是希望將自己的一切灌輸給林少瑾,誰成想林少瑾並不是一個空瓶,而是一個滿杯。
“因為——門前落盡六朝雪,孤劍難守赤色天。”林少瑾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