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注定失敗的結局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樣是以宣傳的手段激發民眾的勞動熱情,同樣是以勞動的手段彌補資源的緊缺。唯一不同的就是,一個是為了國家,另一個暫時是為了拯救廢土的文明。
至於章毅所說的他才能拯救國家,林少瑾並不認同這一點,他估計,章毅還沒走到那一步,內部體係便早就自我崩塌了。
原本這個過程可能是需要十來年。但在章毅出台了這麽一個獎勵製度後,它將加速天空之城的內部瓦解。
固然,這能短暫地解決掉天空之城內部勞動積極性和對章總工執政的不利因素。
可長遠來看,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確實很像,其實近代史我隻了解過那些大國的,還有咱們自己國家的。對於咱們周邊鄰國的曆史,我還真沒了解過。”俞知國點頭讚同道,“特別是北朝這個曆史短暫的國家。
在它加入我們以後,它的近代曆史幾乎都快被我們遺忘了。我隻記得它是什麽時候統一的,什麽時候加入的,以及加入我們對我們產生了什麽影響。”
“嗯,其實我參考它也有這一方麵的原因。”林少瑾緩緩說道,“它的人文曆史都和我們類似,所以用它來舉例子,其實再好不過了。
原本我是想舉例說說朗諾和波爾布特的,但這兩個人實在是沒做出什麽政績,動靜倒是搞的挺大的。所以我就換成了北朝。”
“後來呢?”俞知國追問道,“它因此走向繁榮富強了?”
在俞知國的認知中,他隻認識那個一統山河,繁榮富強的朝鮮,對那個積貧積弱的北朝其實認識不是很清楚。
就像21世紀初期一樣,大多數外國人隻認識1990年的華夏,對2020年的華夏並不了解一樣。因為地理的隔閡與時間的流逝,大多數人對於其他國家的信息都是有局限性的。
“恰恰相反的是,它走向了貧窮。”林少瑾歎了一口氣隨後繼續說道,“唉,當時的北朝,什麽資源缺的越多,動員的人員也就越多。
動員的力量也就更強,用更努力的方式去工作,來彌補一切的不足。
比如他們為了實現計劃中的能源目標,在建造大型發動機廠的時候,采煤船的數量就翻了一番。
每增加一倍的數量,這也就意味著,北朝的工人們的工作強度也同樣翻了一倍。
如果有誰對增加了一倍的額外工作量,這一點表示不滿,就會受到懲罰!因為缺乏一些設備,他們采用更多的人力和蠻力去解決經濟上的不足。
北朝堅持使用這一種方式來解決普遍存在的低效率問題,這一點,也同樣像如今的天空之城。
他們為了拯救更多的幸存在廢土上的人,不惜一切代價去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通過讓非工人行業的人去做工的手段,來彌補天空之城因為缺乏工人,導致產能不足的問題。
這裏不得不提到關於章總工對於軍人的看法,我估計他和你合作以後,下一步計劃就是征召大量的人,全部都去服兵役。
而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外部勢力的威脅。
這一點又和北朝不謀而合了,因為冷戰時期的影響,北朝在70年代征召了大量的人員參軍入伍。這導致北朝失去了建設農業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等機會。
如果章毅也同樣采用這樣的策略,滬杭就不僅僅是失去發展其他產業的機會這樣簡單的結果了,而是徹底進入各方麵發展的停滯狀態。
到那時候,章毅唯一的貢獻就是救活了一些廢土上的難民。對於國家,這樣的方針是行不通的,他所謂的用天空之城的模式去建設國家,這也是個大餅罷了。
——看得見,吃不著。
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估計他還沒開始讓天空之城為國家做貢獻,搞建設,就已經瓦解了。
等你被章毅的理念折服後,你兩個,一個搞極端工人政體,另一個大力發展軍事,我看,別說天空之城,整個滬杭都遲早被你倆折騰完。”
“不是......我什麽都還沒開始做呢。”俞知國鬱悶道,“其實聽你這麽一說,我明朗了許多了。但章毅的理念就沒有可取之處嗎?
如果既能救活難民,又能建設好國家,那就好了。”
“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其實章毅這種模式換一種情況下是可行的。
比如他是靠自己的能力帶領廢土的人們搞開拓最後搞成了一個天空之城,而不是利用國家早就建好的天空之城去做自己的事情。
這種情況又略有不同了,就像我一樣,你之前不是說我的武安也有一些嚴刑峻法嗎?
我現在就跟你掰扯一下,天空之城和武安最大的不同,天空之城是在有條件過上更好的生活上,強製人們去奉獻和貢獻。
而武安則是在麵臨生存壓力,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活著而對現狀做出無可奈何的妥協。
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這就很不一樣。
要是章總工的天空之城也是因為生存的壓力被迫選擇這樣的生活工作方式,那它就不會被賦予“正確性”,因為每個人都很清楚,這是妥協,不是“正確”。
就像我們武安的每個人都很清楚,我們吃蚯蚓幹、啃土豆、每天賣力工作的原因,不是為了什麽崇高的理想,也不是為了什麽憶苦思甜。
而是真的沒什麽辦法,一旦有辦法了,我們肯定是會換上更好的方式的。
例如我們的法案,每隔一段時間,武安的法案就會出台一次調整。這些調整都是根據武安當前的現狀去更改的,不是為了執行某人的正確意誌而發布的。
況且本質上說,也不是章總工的理念拯救的廢土難民,而是天空之城的生產設備在拯救難民。
所謂的從他的成績來看,選擇他的路線是沒有問題的,這其實是他自己在偷換概念罷了。
那不是他的成績,是天空之城的成績。如果真的要把這個成績追溯到根源,那是中央的成績。如果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就是那些工人的成績。
他章毅,隻不過是玩了一手借花獻佛罷了。”
至於章毅所說的他才能拯救國家,林少瑾並不認同這一點,他估計,章毅還沒走到那一步,內部體係便早就自我崩塌了。
原本這個過程可能是需要十來年。但在章毅出台了這麽一個獎勵製度後,它將加速天空之城的內部瓦解。
固然,這能短暫地解決掉天空之城內部勞動積極性和對章總工執政的不利因素。
可長遠來看,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確實很像,其實近代史我隻了解過那些大國的,還有咱們自己國家的。對於咱們周邊鄰國的曆史,我還真沒了解過。”俞知國點頭讚同道,“特別是北朝這個曆史短暫的國家。
在它加入我們以後,它的近代曆史幾乎都快被我們遺忘了。我隻記得它是什麽時候統一的,什麽時候加入的,以及加入我們對我們產生了什麽影響。”
“嗯,其實我參考它也有這一方麵的原因。”林少瑾緩緩說道,“它的人文曆史都和我們類似,所以用它來舉例子,其實再好不過了。
原本我是想舉例說說朗諾和波爾布特的,但這兩個人實在是沒做出什麽政績,動靜倒是搞的挺大的。所以我就換成了北朝。”
“後來呢?”俞知國追問道,“它因此走向繁榮富強了?”
在俞知國的認知中,他隻認識那個一統山河,繁榮富強的朝鮮,對那個積貧積弱的北朝其實認識不是很清楚。
就像21世紀初期一樣,大多數外國人隻認識1990年的華夏,對2020年的華夏並不了解一樣。因為地理的隔閡與時間的流逝,大多數人對於其他國家的信息都是有局限性的。
“恰恰相反的是,它走向了貧窮。”林少瑾歎了一口氣隨後繼續說道,“唉,當時的北朝,什麽資源缺的越多,動員的人員也就越多。
動員的力量也就更強,用更努力的方式去工作,來彌補一切的不足。
比如他們為了實現計劃中的能源目標,在建造大型發動機廠的時候,采煤船的數量就翻了一番。
每增加一倍的數量,這也就意味著,北朝的工人們的工作強度也同樣翻了一倍。
如果有誰對增加了一倍的額外工作量,這一點表示不滿,就會受到懲罰!因為缺乏一些設備,他們采用更多的人力和蠻力去解決經濟上的不足。
北朝堅持使用這一種方式來解決普遍存在的低效率問題,這一點,也同樣像如今的天空之城。
他們為了拯救更多的幸存在廢土上的人,不惜一切代價去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通過讓非工人行業的人去做工的手段,來彌補天空之城因為缺乏工人,導致產能不足的問題。
這裏不得不提到關於章總工對於軍人的看法,我估計他和你合作以後,下一步計劃就是征召大量的人,全部都去服兵役。
而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外部勢力的威脅。
這一點又和北朝不謀而合了,因為冷戰時期的影響,北朝在70年代征召了大量的人員參軍入伍。這導致北朝失去了建設農業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等機會。
如果章毅也同樣采用這樣的策略,滬杭就不僅僅是失去發展其他產業的機會這樣簡單的結果了,而是徹底進入各方麵發展的停滯狀態。
到那時候,章毅唯一的貢獻就是救活了一些廢土上的難民。對於國家,這樣的方針是行不通的,他所謂的用天空之城的模式去建設國家,這也是個大餅罷了。
——看得見,吃不著。
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估計他還沒開始讓天空之城為國家做貢獻,搞建設,就已經瓦解了。
等你被章毅的理念折服後,你兩個,一個搞極端工人政體,另一個大力發展軍事,我看,別說天空之城,整個滬杭都遲早被你倆折騰完。”
“不是......我什麽都還沒開始做呢。”俞知國鬱悶道,“其實聽你這麽一說,我明朗了許多了。但章毅的理念就沒有可取之處嗎?
如果既能救活難民,又能建設好國家,那就好了。”
“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其實章毅這種模式換一種情況下是可行的。
比如他是靠自己的能力帶領廢土的人們搞開拓最後搞成了一個天空之城,而不是利用國家早就建好的天空之城去做自己的事情。
這種情況又略有不同了,就像我一樣,你之前不是說我的武安也有一些嚴刑峻法嗎?
我現在就跟你掰扯一下,天空之城和武安最大的不同,天空之城是在有條件過上更好的生活上,強製人們去奉獻和貢獻。
而武安則是在麵臨生存壓力,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活著而對現狀做出無可奈何的妥協。
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這就很不一樣。
要是章總工的天空之城也是因為生存的壓力被迫選擇這樣的生活工作方式,那它就不會被賦予“正確性”,因為每個人都很清楚,這是妥協,不是“正確”。
就像我們武安的每個人都很清楚,我們吃蚯蚓幹、啃土豆、每天賣力工作的原因,不是為了什麽崇高的理想,也不是為了什麽憶苦思甜。
而是真的沒什麽辦法,一旦有辦法了,我們肯定是會換上更好的方式的。
例如我們的法案,每隔一段時間,武安的法案就會出台一次調整。這些調整都是根據武安當前的現狀去更改的,不是為了執行某人的正確意誌而發布的。
況且本質上說,也不是章總工的理念拯救的廢土難民,而是天空之城的生產設備在拯救難民。
所謂的從他的成績來看,選擇他的路線是沒有問題的,這其實是他自己在偷換概念罷了。
那不是他的成績,是天空之城的成績。如果真的要把這個成績追溯到根源,那是中央的成績。如果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就是那些工人的成績。
他章毅,隻不過是玩了一手借花獻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