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偷換概念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當然不會喜歡啊!正經人誰能接受這樣的生活?”俞知國聞言,急忙搖了搖頭,隨後他又是話鋒一轉,“可是,章毅說,底層人活著就僅僅隻是為了活著。
那些廢土上的人,生活的其實連底層人都不如呢。而且他還說......你不也同樣搞極刑麽?而且......”
最後那段話是越說越小聲,幾乎都變成了自言自語的嘀咕。不過林少瑾還是聽到了。
那句話說的是——而且,其實論起來,天空之城才有合法的修訂適應地方的法案的權力,武安是沒有的,所以,真論起來,武安才是違規的那個。
“唉。”聽到這話,林少瑾不由得長歎一口氣,“俞知國同誌,我還是那句話,這就是偷換概念。
他說,他小時候生活條件差,所以天空之城的人就得向他看齊。所以,廢土的居民們,隻要能活著就好了。
但,這句話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以過去的時代眼光,去判斷當下的事物發展。
我也同樣是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甚至說,我比章總工他對‘底層’這個概念了解的更深刻一些。
先說說關於章毅的“苦難”理論。
俞知國同誌,我舉個例子。難道說,就因為19世紀的工人們每天都要上16個小時的班次,所以在20世紀,上14小時班次就要感恩了嗎?
19世紀的工人一天能買得起一杯牛奶和一片麵包就是好日子了,可在20世紀,這算個屁?人民想要的不隻是麵包了。
當時19世紀的社會還有雇傭童工的行為,以及鞭撻工人的行為。而在這麽多困苦的社會環境下,人民還能繼續生活下去,
所以我們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人民,就應該這樣過日子嗎?
又或者說,就因為12小時班次已經比16小時班次更人性化了許多,所以我們就要放棄8小時班次,就這麽接著繼續上12小時班次算了吧?
當然不能就這麽算了,一切都是要向著更好的方向去進步的。”
“嗯,我大概懂了。”俞知國點點頭附和道。
林少瑾見狀,繼續說道:
“那我再說說,章毅模式為什麽一定會失敗。
你覺得為什麽現代社會不會再退回19世紀、20世紀那種生活狀況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生產力和教育的問題。
以及,習慣的問題。
當好日子過久了,自然就不會再想過窮苦日子了。誰能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人民自然會擁護他。誰讓人民受苦受難,那人民就一定會將他拉下高台!
19、20世紀的人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且因為社會生產力的問題。那時候基本上所有平民老百姓都是這麽個苦日子,有的甚至比工人更苦。
所以他們是能接受高強度的工作的,可這事要是放在21世紀,誰要把16小時工作製拉出來,那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21世紀的人,早就習慣8小時工作製,另加4小時加班時間了。工作製度都受不了,更別說讓他們領取19世紀那種極低的薪酬待遇了。
核大戰前,22世紀的滬杭薪酬待遇,還有滬杭人民的生活狀況,我都是有了解過的。
就章總工那個樣子,發那麽點東西,就想讓那些精英們老老實實是不可能的。隻有廢土的居民才會感激那麽短暫的一段時間。
但,也就僅僅是一段時間罷了,等到他們了解到天空之城真正的生產力的時候。他們肯定是會爆發出自己的不滿的。
到那時候,章總工便失去了自己執政的根基,便會迅速下台。當然,這也是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的。我隻是將其中的利害關係解析給你聽聽。”
“可,現在是末世,是廢土時代啊?”俞知國又想起了章總工的話,不由得反問道。
那廢土時代,都沒條件,還追求什麽更好的生活呢?
“哈哈哈。”林少瑾聞言笑了笑,“俞知國同誌,你是真不知道嗎?有沒有一種可能,你的思路已經被章毅徹底帶跑偏了呢?
是,現在滬杭,甚至全國各地都是廢土,這沒有錯!
但天空之城是廢土嗎?
它不僅不是廢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的發達,它的生產力,堪比核大戰前滬杭的經濟中心地位了!
你想想,核大戰前,那些生活在滬杭經濟中心的人是什麽樣的生活?每天生活在一個發達的城市裏,卻過得是宛如19、甚至18世紀那樣的生活。
換位思考一下,你願意嗎?
沒有任何人會願意的,如果這個城市不需要他們,那他們也就無權無力去反抗這一切。
可恰恰相反的是,天空之城運轉的核心,就是這幫工人們。
所以他章毅要給的這幫工人們的,不僅僅是夢和遠方,還需要實際的麵包!這個麵包,還需要夾培根生菜,擠上黃油、奶酪沙拉醬!”
“可章毅現在不就正在做這些事情麽?”
“我又沒說他這條是錯的,你別急啊,聽我慢慢說。”林少瑾露出一個微笑,又繼續說道,“剛剛你說過,章毅現在正在搞什麽獎勵製度對吧。
實際上,這種製度,與其說是什麽獎勵製度,我更願意稱之為——特權製度!
人和人之間,必然是有差異的,社會的責任在於給予每一個獨立的人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的人他就天生不適合工科,章毅強迫所有人都進入一條賽道,而且這條賽道中已經有幾十萬人跑了幾十年了。麵對這種情況,天空之城便會產生這麽一種情況。
精英工人們將會包攬所有的獎勵、榮譽。而非精英,隻是其他行業轉職而來的工人,則隻能拿到最低的獎勵,甚至壓根就拿不到獎勵。
長此以往,精英工人們便形成了一層對轉職工的實質階級壁壘了。這種壁壘,幾乎是無法跨越的。
用不了多長時間,它就會誕生出人類曆史上,有史以來最嚴苛的階級製度!
那你想想,那些人願意一輩子就匍匐在精英工人的腳底下嗎?要知道,他們也同樣是社會精英,隻是精的方向不同。”
那些廢土上的人,生活的其實連底層人都不如呢。而且他還說......你不也同樣搞極刑麽?而且......”
最後那段話是越說越小聲,幾乎都變成了自言自語的嘀咕。不過林少瑾還是聽到了。
那句話說的是——而且,其實論起來,天空之城才有合法的修訂適應地方的法案的權力,武安是沒有的,所以,真論起來,武安才是違規的那個。
“唉。”聽到這話,林少瑾不由得長歎一口氣,“俞知國同誌,我還是那句話,這就是偷換概念。
他說,他小時候生活條件差,所以天空之城的人就得向他看齊。所以,廢土的居民們,隻要能活著就好了。
但,這句話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以過去的時代眼光,去判斷當下的事物發展。
我也同樣是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甚至說,我比章總工他對‘底層’這個概念了解的更深刻一些。
先說說關於章毅的“苦難”理論。
俞知國同誌,我舉個例子。難道說,就因為19世紀的工人們每天都要上16個小時的班次,所以在20世紀,上14小時班次就要感恩了嗎?
19世紀的工人一天能買得起一杯牛奶和一片麵包就是好日子了,可在20世紀,這算個屁?人民想要的不隻是麵包了。
當時19世紀的社會還有雇傭童工的行為,以及鞭撻工人的行為。而在這麽多困苦的社會環境下,人民還能繼續生活下去,
所以我們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人民,就應該這樣過日子嗎?
又或者說,就因為12小時班次已經比16小時班次更人性化了許多,所以我們就要放棄8小時班次,就這麽接著繼續上12小時班次算了吧?
當然不能就這麽算了,一切都是要向著更好的方向去進步的。”
“嗯,我大概懂了。”俞知國點點頭附和道。
林少瑾見狀,繼續說道:
“那我再說說,章毅模式為什麽一定會失敗。
你覺得為什麽現代社會不會再退回19世紀、20世紀那種生活狀況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生產力和教育的問題。
以及,習慣的問題。
當好日子過久了,自然就不會再想過窮苦日子了。誰能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人民自然會擁護他。誰讓人民受苦受難,那人民就一定會將他拉下高台!
19、20世紀的人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且因為社會生產力的問題。那時候基本上所有平民老百姓都是這麽個苦日子,有的甚至比工人更苦。
所以他們是能接受高強度的工作的,可這事要是放在21世紀,誰要把16小時工作製拉出來,那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21世紀的人,早就習慣8小時工作製,另加4小時加班時間了。工作製度都受不了,更別說讓他們領取19世紀那種極低的薪酬待遇了。
核大戰前,22世紀的滬杭薪酬待遇,還有滬杭人民的生活狀況,我都是有了解過的。
就章總工那個樣子,發那麽點東西,就想讓那些精英們老老實實是不可能的。隻有廢土的居民才會感激那麽短暫的一段時間。
但,也就僅僅是一段時間罷了,等到他們了解到天空之城真正的生產力的時候。他們肯定是會爆發出自己的不滿的。
到那時候,章總工便失去了自己執政的根基,便會迅速下台。當然,這也是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的。我隻是將其中的利害關係解析給你聽聽。”
“可,現在是末世,是廢土時代啊?”俞知國又想起了章總工的話,不由得反問道。
那廢土時代,都沒條件,還追求什麽更好的生活呢?
“哈哈哈。”林少瑾聞言笑了笑,“俞知國同誌,你是真不知道嗎?有沒有一種可能,你的思路已經被章毅徹底帶跑偏了呢?
是,現在滬杭,甚至全國各地都是廢土,這沒有錯!
但天空之城是廢土嗎?
它不僅不是廢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的發達,它的生產力,堪比核大戰前滬杭的經濟中心地位了!
你想想,核大戰前,那些生活在滬杭經濟中心的人是什麽樣的生活?每天生活在一個發達的城市裏,卻過得是宛如19、甚至18世紀那樣的生活。
換位思考一下,你願意嗎?
沒有任何人會願意的,如果這個城市不需要他們,那他們也就無權無力去反抗這一切。
可恰恰相反的是,天空之城運轉的核心,就是這幫工人們。
所以他章毅要給的這幫工人們的,不僅僅是夢和遠方,還需要實際的麵包!這個麵包,還需要夾培根生菜,擠上黃油、奶酪沙拉醬!”
“可章毅現在不就正在做這些事情麽?”
“我又沒說他這條是錯的,你別急啊,聽我慢慢說。”林少瑾露出一個微笑,又繼續說道,“剛剛你說過,章毅現在正在搞什麽獎勵製度對吧。
實際上,這種製度,與其說是什麽獎勵製度,我更願意稱之為——特權製度!
人和人之間,必然是有差異的,社會的責任在於給予每一個獨立的人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的人他就天生不適合工科,章毅強迫所有人都進入一條賽道,而且這條賽道中已經有幾十萬人跑了幾十年了。麵對這種情況,天空之城便會產生這麽一種情況。
精英工人們將會包攬所有的獎勵、榮譽。而非精英,隻是其他行業轉職而來的工人,則隻能拿到最低的獎勵,甚至壓根就拿不到獎勵。
長此以往,精英工人們便形成了一層對轉職工的實質階級壁壘了。這種壁壘,幾乎是無法跨越的。
用不了多長時間,它就會誕生出人類曆史上,有史以來最嚴苛的階級製度!
那你想想,那些人願意一輩子就匍匐在精英工人的腳底下嗎?要知道,他們也同樣是社會精英,隻是精的方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