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鹹水魚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71的話讓林少瑾產生了許多疑惑,這是什麽意思,不是‘人’?難道是機器?
不過一旁的俞知國卻是似乎想到了什麽,不是人,但又是首都方麵派來的,而且還是先聯係的087這樣的海岸基地。
漸漸地,他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隻見他眼前一亮,對著271說道:
“是不是那些玩意?”
271聞言,對上了俞知國的視線,從他的眼神中讀到了“我懂你”的意思,於是點頭肯定道:
“就是那些玩意。”
“什麽玩意?你倆打什麽啞謎呢?”林少瑾見狀更疑惑了,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啊?
“咳咳。”271輕咳一聲,隨後給出了答案,“就是一群討人厭的‘鹹水魚’。”
“鹹水魚?”
“就是華夏特殊兵團——海豚戰略支援部隊。”俞知國補充道。
“海豚戰略支援部隊,這是什麽代號?還是其他什麽......”林少瑾一時之間沒能明白,繼續追問,卻是被271打斷了。
“這並不是什麽代號,它就是海豚。”
“你的意思是,這是一支完全由海豚組成的部隊?我怎麽從來沒聽何海說過?”
“也不完全是海豚,還有鯨魚來著......不過那些研究人員說他們其實都是海豚,我也搞不懂。這些‘鹹水魚’就連我也隻打過幾次交道,你和何海不知道也正常。”271緩緩說道。
“也就是說,是這些海豚把首都的情報傳達給你的?”
“嗯,現在光纖和無線電都不好使,所以還是傳統的......呃,‘人’力通訊比較靠譜一點。”
在22世紀,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通訊模式,例如什麽虛擬現實網絡、蜂窩係統、物聯網等等,甚至是量子通訊。但這些通訊本質上還是得依靠光纖和無線電或者衛星才能運轉。
核大戰後,光纖基本被切斷,無線電也被太陽風暴幹擾。
至於衛星就更別說了,就連空間站這樣的龐然大物都無法抵擋太陽風暴,天上的那些衛星早就被太陽風暴引發的地磁暴給摧毀了。
而能無視太陽風暴的無線通訊,隻有“可見光通訊”這一種。也就是激光通訊技術。
不過這玩意隻能應用於短程通訊,十分不穩定。
所以如果要與首都特別行政區進行聯絡,在光纖修好或者地磁暴結束之前,也隻有靠最原始的方式才能做到了。
“所以首都這次來‘人’,是有什麽指示嗎?”俞知國將話題重新引向到了正經事上,那些‘鹹水魚’的事兒他是一點都不想再談了。
“沒什麽特別指示,跟你們無關。這次隻是在我的基地進行一次靠港維護和補給罷了。”271首先回答了俞知國的問題,隨後又繼續說道,“根據這些‘鹹水魚’跟我匯報的情況來看,首都目前一切安好。
雖然核爆摧毀了所有的“工廠化”種植基地,但在靠近首都的土默川平原與河套平原那邊,已經開始展開普通耕地的重新開拓工作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年初首都方麵就會開始對全國進行支援了。”
與大多數人對草原的印象不同,草原不僅僅是牧業發達,種植業也同樣發達,其耕地麵積在21世紀可居全國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位處東北的鬆遼平原。
這些耕地與牧場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保障全國人民安居樂業的關鍵。
不過在進入21世紀中葉以後,大多數的耕地與牧場都改成了自然生態保護區,而“工廠化”的種植或者畜牧基地逐漸成為了穩定全國糧食儲備的重心產業。
雖然有合成澱粉工廠,但那玩意首先是耗電量太大了,其次口感也差。它不合全國人民的胃口,大家都不愛吃。
正因如此,幾乎所有合成澱粉的一係列製成品,例如合成大米、合成素肉這些東西都是用來搞外貿或者幹脆就用來製作軍需儲備。
在合成澱粉工廠之前還有推行過“土豆主糧化運動”,也同樣是因為不符合全國人民的飲食習慣問題,一直進展不順。
所以為了滿足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工廠化”種植便被提了出來。
簡單來說,這就是蓋個幾十層大樓,然後每層都種上大量糧食,用藍紫植物光譜燈補光。
這樣產出的糧食,可謂是自然生長,純綠色食品,口感一級棒。
“工廠化”種植除了要消耗大量的電力用於燈光、抽水、恒溫等工作,幾乎沒有任何缺點。而它最重要的幾個優點,就是產量大、占地麵積小。
(在可控核聚變實現之前,搞這個是血本無歸的。)
並且,它不受氣候限製,隻要有地方能建工廠,就能開始穩定產糧食。誇張一點說,哪怕是將工廠建在北極這樣的地方,照樣能種出榴蓮來。
不過現在這些工廠都被核爆摧毀了,一時間也沒辦法迅速重建,所以在短期內搞搞傳統的農業模式反而是最佳選擇了。
畢竟nato的核彈再多,也不可能誇張到把每一寸土地都犁一遍。那些遠離人煙的自然保護區通常都不會被選做打擊目標。
而這些自然保護區用來重建糧食產業是極好的,至於環保,還是先放一邊去吧。
“這真是個好消息,看來首都那邊的重建工作遠遠比我們這裏要更快啊。”俞知國感歎道。
“畢竟是首都,那邊用的不是地方上的‘火種計劃’,而是特別執行的‘首腦保存計劃’。”林少瑾補充道,時至今日,他對整個避難所計劃的全貌已經是非常了解了。
所謂“首腦保存計劃”就是“火種計劃”的“搶先加強版”,先於各級地方一步在首都特別行政區建立好完善的避難所。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城市的百分之50以上的功能區挖個坑埋起來,打造成一個巨型的避難所建築群。
具體能容納多少人,這就不是林少瑾能知道的事情了。甚至俞知國和271也不知道,能有權利知曉首都特別行政區細節的,隻有中央。
就連天空之城的原負責人劉峻海也隻是在進入天空之城避難所之後才知道相關的大概信息。
若說整個滬杭真正能清楚其細節的,大概就隻有張信廣了。
“嗯,這確實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271對著兩人點頭肯定,隨後話鋒一轉,“不過,我還有一個不太好的消息要通知一下你們。”
這話一出,會議室中原本其樂融融的氣氛瞬間凝滯,取而代之的是三人身上所散發出的凝重氣息。
不過一旁的俞知國卻是似乎想到了什麽,不是人,但又是首都方麵派來的,而且還是先聯係的087這樣的海岸基地。
漸漸地,他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隻見他眼前一亮,對著271說道:
“是不是那些玩意?”
271聞言,對上了俞知國的視線,從他的眼神中讀到了“我懂你”的意思,於是點頭肯定道:
“就是那些玩意。”
“什麽玩意?你倆打什麽啞謎呢?”林少瑾見狀更疑惑了,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啊?
“咳咳。”271輕咳一聲,隨後給出了答案,“就是一群討人厭的‘鹹水魚’。”
“鹹水魚?”
“就是華夏特殊兵團——海豚戰略支援部隊。”俞知國補充道。
“海豚戰略支援部隊,這是什麽代號?還是其他什麽......”林少瑾一時之間沒能明白,繼續追問,卻是被271打斷了。
“這並不是什麽代號,它就是海豚。”
“你的意思是,這是一支完全由海豚組成的部隊?我怎麽從來沒聽何海說過?”
“也不完全是海豚,還有鯨魚來著......不過那些研究人員說他們其實都是海豚,我也搞不懂。這些‘鹹水魚’就連我也隻打過幾次交道,你和何海不知道也正常。”271緩緩說道。
“也就是說,是這些海豚把首都的情報傳達給你的?”
“嗯,現在光纖和無線電都不好使,所以還是傳統的......呃,‘人’力通訊比較靠譜一點。”
在22世紀,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通訊模式,例如什麽虛擬現實網絡、蜂窩係統、物聯網等等,甚至是量子通訊。但這些通訊本質上還是得依靠光纖和無線電或者衛星才能運轉。
核大戰後,光纖基本被切斷,無線電也被太陽風暴幹擾。
至於衛星就更別說了,就連空間站這樣的龐然大物都無法抵擋太陽風暴,天上的那些衛星早就被太陽風暴引發的地磁暴給摧毀了。
而能無視太陽風暴的無線通訊,隻有“可見光通訊”這一種。也就是激光通訊技術。
不過這玩意隻能應用於短程通訊,十分不穩定。
所以如果要與首都特別行政區進行聯絡,在光纖修好或者地磁暴結束之前,也隻有靠最原始的方式才能做到了。
“所以首都這次來‘人’,是有什麽指示嗎?”俞知國將話題重新引向到了正經事上,那些‘鹹水魚’的事兒他是一點都不想再談了。
“沒什麽特別指示,跟你們無關。這次隻是在我的基地進行一次靠港維護和補給罷了。”271首先回答了俞知國的問題,隨後又繼續說道,“根據這些‘鹹水魚’跟我匯報的情況來看,首都目前一切安好。
雖然核爆摧毀了所有的“工廠化”種植基地,但在靠近首都的土默川平原與河套平原那邊,已經開始展開普通耕地的重新開拓工作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年初首都方麵就會開始對全國進行支援了。”
與大多數人對草原的印象不同,草原不僅僅是牧業發達,種植業也同樣發達,其耕地麵積在21世紀可居全國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位處東北的鬆遼平原。
這些耕地與牧場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保障全國人民安居樂業的關鍵。
不過在進入21世紀中葉以後,大多數的耕地與牧場都改成了自然生態保護區,而“工廠化”的種植或者畜牧基地逐漸成為了穩定全國糧食儲備的重心產業。
雖然有合成澱粉工廠,但那玩意首先是耗電量太大了,其次口感也差。它不合全國人民的胃口,大家都不愛吃。
正因如此,幾乎所有合成澱粉的一係列製成品,例如合成大米、合成素肉這些東西都是用來搞外貿或者幹脆就用來製作軍需儲備。
在合成澱粉工廠之前還有推行過“土豆主糧化運動”,也同樣是因為不符合全國人民的飲食習慣問題,一直進展不順。
所以為了滿足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工廠化”種植便被提了出來。
簡單來說,這就是蓋個幾十層大樓,然後每層都種上大量糧食,用藍紫植物光譜燈補光。
這樣產出的糧食,可謂是自然生長,純綠色食品,口感一級棒。
“工廠化”種植除了要消耗大量的電力用於燈光、抽水、恒溫等工作,幾乎沒有任何缺點。而它最重要的幾個優點,就是產量大、占地麵積小。
(在可控核聚變實現之前,搞這個是血本無歸的。)
並且,它不受氣候限製,隻要有地方能建工廠,就能開始穩定產糧食。誇張一點說,哪怕是將工廠建在北極這樣的地方,照樣能種出榴蓮來。
不過現在這些工廠都被核爆摧毀了,一時間也沒辦法迅速重建,所以在短期內搞搞傳統的農業模式反而是最佳選擇了。
畢竟nato的核彈再多,也不可能誇張到把每一寸土地都犁一遍。那些遠離人煙的自然保護區通常都不會被選做打擊目標。
而這些自然保護區用來重建糧食產業是極好的,至於環保,還是先放一邊去吧。
“這真是個好消息,看來首都那邊的重建工作遠遠比我們這裏要更快啊。”俞知國感歎道。
“畢竟是首都,那邊用的不是地方上的‘火種計劃’,而是特別執行的‘首腦保存計劃’。”林少瑾補充道,時至今日,他對整個避難所計劃的全貌已經是非常了解了。
所謂“首腦保存計劃”就是“火種計劃”的“搶先加強版”,先於各級地方一步在首都特別行政區建立好完善的避難所。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城市的百分之50以上的功能區挖個坑埋起來,打造成一個巨型的避難所建築群。
具體能容納多少人,這就不是林少瑾能知道的事情了。甚至俞知國和271也不知道,能有權利知曉首都特別行政區細節的,隻有中央。
就連天空之城的原負責人劉峻海也隻是在進入天空之城避難所之後才知道相關的大概信息。
若說整個滬杭真正能清楚其細節的,大概就隻有張信廣了。
“嗯,這確實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271對著兩人點頭肯定,隨後話鋒一轉,“不過,我還有一個不太好的消息要通知一下你們。”
這話一出,會議室中原本其樂融融的氣氛瞬間凝滯,取而代之的是三人身上所散發出的凝重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