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瑾所說的事情,也就是對每一個政協委員的錄像工作。雖然會議室有安裝監控,但監控哪有一對一的“vcr”來的更好呢?


    “都拍好了,所長,每一個人的微表情都拍的仔仔細細的!”特戰隊員們回道。


    在依靠昏暗的會議室環境與光學隱身裝置的情況下,有一些錄像幾乎是懟在臉上在拍攝了!


    “很好,後續將這些錄像送給科技局那邊處理一下,記得配上字幕。”


    林少瑾點頭回應,這些錄像也就是一個保底的工作罷了,等到之後會拷貝一份交給俞知國方麵。


    如果這些政協委員真的有犯蠢的人想回去告訴章總工今天發生的事情,這份錄像便是給他們判死刑的工具。


    不過林少瑾覺得,應該不會有這麽蠢的人,畢竟會議室的監控攝像頭一直都是亮著的呢。


    “話說回來,陽澄湖那邊的東西什麽時候能送到?”林少瑾忽然又想起來森林的事情,便隨口一問。


    聽到這話,一名特戰隊員回道:“後天就能到了。”


    “嗯,時間上也差不多了。”林少瑾點點頭。


    所謂的陽澄湖的東西,就是幾隻即將產卵的母螃蟹和幾十斤水藻罷了。


    “森林”那邊最重要的,最緊缺的東西就是無輻射的幹淨食物。他們那邊也有一些無輻射的龍蝦和螃蟹,但都是海洋野生蝦蟹。


    比起大閘蟹來說,這些蝦蟹更凶猛一些。甲殼也相對於大閘蟹來說,似乎更堅硬一些。


    它們的主要食譜更偏向於捕獵魚類,也正因為這些原因,這些蝦蟹是無法進行大規模養殖的。


    所以這些大閘蟹和水藻對於“森林”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它們將會幫助“森林”方麵建立起一個穩定且高效的食物獲取方式。


    而這,也是林少瑾打算釋放給“森林”的一個善意舉動。不過這個前提條件是“森林”要和“武安”達成戰略合作的協議。


    關於協議的具體內容,就要林少瑾和社長親自會麵詳談了。


    ......


    說到大閘蟹,此時此刻正值深夜,沈寒舟仍舊在帶領團隊在實驗室做著相關的研究工作。


    根據沈寒舟的最新研究理論猜測,廢土上的甲殼類生物之所以比戰前的甲殼類生物的外殼更堅固。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可能是因為吃的放射性元素太多了。


    這些元素基本上都是金屬同位素,在核爆後的廢土中,到處都是吸收過大量放射性元素生物。


    在當前的食物鏈中,甲殼類生物因為體型的增大,似乎是重回了二疊紀的食物鏈的捕食者地位。


    而不是如今的食腐、分解者地位。


    因此,甲殼類生物或許是因為食用了大量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生物,在體內將這些放射性元素(金屬)轉化成了構成其外殼的成分。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麽甲殼類生物的外殼常常含有輻射,並且外殼如此之堅固。


    因為它的外殼就是以鈣為主,以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為輔,由幾丁質連接聚合的這麽一堆金屬“合金”構成的!


    ——堪稱生物界的裝甲板!


    另外,對於一些甲殼類和昆蟲變得巨型化的這種現象,沈寒舟猜測是因為這些生物因為某些原因“返祖”了。


    如果他的這一猜測是正確的,那這將會是生物學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發現!一個關於巨型昆蟲成因的重大發現。


    在過去的生物學中,巨型昆蟲的研究一直是蒙著一團迷霧。


    有許多科研人員猜測,巨型昆蟲的出現是由於二疊紀的大氣壓和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都遠高於現在。


    昆蟲的呼吸係統主要是靠體表的氣孔,含氧量越高,昆蟲的體型便就能長得更大。


    而在氧含量和大氣壓降低後,巨型昆蟲便滅絕了。


    這一猜測一直都是生物學的中的主流,並且有許多的實驗數據支持。


    不過還有一個比較冷門的猜測,那就是較高的含氧量會對昆蟲的幼蟲產生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水棲幼蟲,水體的含氧量越高,體型越大的幼蟲更容易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隨著一代代的演化和適應,昆蟲的體型也就越變越大。


    而當時間來到二疊紀晚期,一些被捕食的動物演化成了速度更快的中溫動物。


    所以這些體型巨大,行動較為遲緩的巨型昆蟲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生態體係而被淘汰了。


    又因為含氧量降低,體型較小,速度更快的昆蟲則是幸存了下來。


    隨著時間推移,昆蟲改變了自身的生存策略,轉而向著小而精的方向發展。(這裏說的包括節肢動物。)


    從之前對巨蠍的資料,還有對大閘蟹,以及其他廢土的節肢動物和昆蟲的研究工作可以發現。


    巨型昆蟲或者節肢動物確實是相比小型的更遲緩,這也就證實了這個冷門猜想的正確性。


    也就是說,巨型昆蟲的出現,一方麵確實是由於含氧量高。但它隻是巨型昆蟲的出現原因。


    巨型昆蟲真正的滅絕原因是因為不適應新的生態環境。


    就像是猛獁象滅絕以後,劍齒虎也就隨之滅絕了。如同速度更快的貓科動物,取締了劍齒虎的統治地位一樣。


    巨型蟲子的統治地位也迅速被中溫動物取締,例如獸腳類生物。


    而這,也佐證了一件事情。


    “從現在的研究情況來看,巨型蟲子的基因百分之百是被人動過手腳的。”沈寒舟對著身邊的學生們說道。


    巨型蟲子不比小型蟲子,它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生存。


    而因為其特殊結構的問題,這些巨型蟲子的散熱是個巨大的問題,也因此,在平常的時候,這些蟲子的速度比現在的恒溫動物慢的多。


    在二疊紀,這些蟲子有比他們行動更遲緩的生物可以捕殺。但在22世紀,能比這些巨型蟲子行動更慢的,也就是烏龜這些動物了。


    或者四體不勤,缺乏鍛煉的22世紀人類。


    這些巨型蟲子若是想捕獵比自己速度更快的生物,就需要加快自己的速度,但這樣做,那很可能就會被自己散發的熱量熱死。


    也正因如此,巨型蟲子絕不可能是自然進化或者自然變異而產生的。


    因為生物通常是會選擇最適合自身生存策略的體型和結構。


    很明顯,除了那些依舊以腐殖質或者植物為食物的巨型蟲子,其他以捕獵生物為食物的巨型蟲子的身體結構並不適宜在22世紀生存。


    它們的結局隻有一個,就是被自然界淘汰。


    而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究竟是誰在製造這些必然會被自然淘汰的物種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豕魁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豕魁杓並收藏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