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滬西的避難所情況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安,所長辦公室內。
林少瑾正在翻看著一份份電子文檔,這是近期特戰隊員對滬西區避難所的搜索任務記錄。
【182號一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8萬5千人,實際容納人,幸存3532人,物資共有.....】
【298號二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4萬2千人,實際容納人,幸存1362人......】
【382號三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6000人,實際容納2478人,幸存232人......】
【822號三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8000人,實際容納人,幸存132人......】
林林總總有幾百份避難所的探索報告,這幾乎是整個滬西的所有避難所了。而探索報告匯總統計顯示,大部分避難所的物資與人口幾乎都遠超規劃。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所有的計劃都最終都是要人去執行的。隻要是人,就不會像個機器一樣規規矩矩地按照計劃去做事。
倘若是按照最初的火種計劃備案,隻有30分鍾左右的準備時間,那確實是難以去有什麽操作的空間。
但與原計劃不同的是,核打擊被預先偵測了,所以物資運輸和調配的時間也更充足了。
在這種情況下,建設更完善的避難所通常會被多安排一些物資。而同樣的,這些避難所也會盡可能地安排超出預定的人口。
目的也很簡單,為了盡可能的保存更多的人口。現在從結果來看,這些臨時的規劃都是十分有成效的,倘若是按照原計劃,那除了一級避難所之外,幾乎不可能再有其他地方會有幸存者了。
所有的避難所加起來,共計幸存人數是接近2萬人。這個數字不算高,在對比滬西的總人口下,反而是少的可憐。
“還是太可惜了,要是火種計劃能再多一點準備時間,說不定還能活一大半的人。”林少瑾內心惋惜道。
冷戰時期,從開始到結束,直cp解體,核戰爭依舊沒有打響。另外,從14年到79年,俄聯邦對歐洲用兵上千次,同樣沒有爆發核大戰,僅僅隻有中東發生了小規模的核交換。
而華夏從祖國統一戰爭開始,到成立泛亞組織對外輸出思想體係,同樣也沒有吃過一顆核彈。
基於這些曆史原因考慮,所有人都認為,nato不敢打全麵核大戰。
不過打不打是一回事,自己做不做準備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在祖傳的居安思危思想的影響下,2080年,智囊團正式提出了火種計劃,在2081年開始動工。
它是麵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所產生的一個防範於未然的計劃,類似於過去的“深挖洞,廣積糧”。
但與1970年不同的是,2080年已經不再是一窮二白了。當初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所以可以勒緊褲腰帶,上下一心加油幹。
而2080年要考慮的問題更多,對外對內都要兩手抓。
一方麵又要維持社會正常運轉,保存戰爭實力對抗nato,另一方麵又要在整個泛亞建造各級避難所。
也正是因為如此,原定“火種計劃”是在2115年竣工,實現所有城市至少建設兩個百萬級大型避難所,剩下各級防空洞均儲備能維持至少1個月以上的物資。
這是為了防核做的準備,理論上來說,僅僅是防核彈,這也足夠充足了。
而在近期,林少瑾在337團與087基地的日常聯絡中,從271的口中又得知了火種計劃的改製方案。
在2097年,根據安插在克格勃的間諜冒死傳回的消息得知,俄聯邦對可能發生的核大戰布置了死手係統以及與之綁定的“凜冬”計劃。
死手從來就不是什麽秘密,所有人都知道,在冷戰時期毛子就對外宣稱過:
“如果有任何一顆洲際導彈越cp的邊境線cp將會對全世界進行無差別打擊!”
cp解體以後,聯邦繼承cp的一切遺產,也包括這套死手係統。
不同於死手係統的是,“凜冬”計劃卻是2070年最新的機密計劃。根據有限的資料顯示,他們將會對多個超級火山投擲核彈,人工創造冰河時代。
更多的細節就沒有人知曉了,但基於此,火種計劃再次發生了變動。四級避難所製度應運而生,新的計劃是分4期進行。
一期先將百萬級避難所改造成各個特級避難所。
二期是在防空洞的基礎上建設其餘次級避難所的基本架構。
三期是建設各級避難所所需的地下糧倉係統,並且儲存足夠全國避難所足夠使用10年以上的戰略物資。
四期是打通各級避難所的地下通道連接,以特級避難所為中心,次級避難所為節點,建成一個巨型地下城。
這項工程計劃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為了一項可能也可能不發生的災難,去發動這麽多的資源力量建設,實在是勞民傷財。
(等同於以一己之力去建設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部分。)
激進派認為應該早做準備,發動全國的力量在2120年完成,保守派認為應該徐徐圖之,在2160年完工就好了。
最終經過激烈的爭鬥後,高層們討論出了一個折中方案,預期是在2135年完工。在80版的施工基礎上,同步進行97版的火種計劃建設工作。
不管是2080年版本的火種計劃,還是2097年版本火種計劃,都是非常完善的考慮到了已知的所有細節。按照這個計劃去進行,倘若真的發生了巨大的天災,幾乎所有人都能幸存下來。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核戰就如此突然地爆發了。
“唉,雖然計劃並沒有完美的進行,但至少還有這麽多人活著就好了。”林少瑾暗想道。
吸納完這一批幸存者,整個武安避難所的人數可以達到接近5萬人。他算了算這段時間收集的物資,養活五萬人是沒啥太大問題。
搜索避難所不僅僅是吸納了這批幸存者,也同時是獲得了這些避難所內的大量電子設備物資,例如目前武安急需的紫光燈和供暖設備。
最近各個探險隊們在廢土上的搜刮任務進展也很順利,根據林少瑾的安排,他們第一任務是拆解廢土上還保持完好汽車電池。
第二任務是打獵和找建築材料,這也是極大緩解了避難所的物資緊張問題。
雖然紫光燈的數量仍舊是不足,但有了這些電池,林少瑾就可以部署一個備用的方案了。
他現在正讓人將無人居住的地鐵站的照明燈管一個個拆下來運回武安,這些全頻段的白光燈培育植物生長的效果自然是沒有用專業的紫光燈更佳。
但林少瑾認為,能用就行了,有總是比沒有要好。之前是考慮武安的能源消耗問題,現在有了大量汽車電池,暫時不需要去考慮能源消耗了。
俗話說,大力出奇跡,力大磚飛。太陽光也是白光,隻要有足夠的功率和數量,白光燈一樣可以培育植物。
所以,農業局那邊已經在開始利用這些燈光開始鋪設武安的土豆栽培種植了。采用的仍舊是有土栽培,原因很簡單,武安沒有製造水培“植物營養液”的技術。
目前蚯蚓的養殖區麵積正在隨著土豆的種植麵積增大而逐漸減少。因為同等的利用麵積,蚯蚓的產量遠遠不及土豆,營養價值也是遠遠跟不上。
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如果燈照和電能充足了,或許蚯蚓會從武安居民的食譜中徹底移去。
不過蛆蟲和蟑螂仍舊會保留下來,畢竟這兩個玩意是實實在在的便宜高蛋白。一個隻用吃屎,一個隻用吃垃圾。
大體情況都還算樂觀,但若是黃石真的爆發了,這一切都會變成水中花鏡中月。
而且根據毛子的“凜冬”計劃來看,就算是它沒爆,毛子也會想辦法讓世界進入寒冬的。就像他們推動的“太陽風暴”一樣。
由於武安目前並沒有足夠的供暖設施,所以寒冷會讓糧食大減產。到時候土豆不會再生長,蚯蚓和蛆蟲不會再繁殖,就連蟑螂也無法忍受持續數年的寒冬。
思考到這裏,林少瑾又禁不住長歎一口氣:“但願能在天空之城方麵能弄到足夠的物資吧。”
如果天空之城沒辦法提供這些物資,他就要發動整個避難所的所有人都出去尋找可用能源和供暖設施了。
“咚咚咚。”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請進。”林少瑾說道。
門還沒打開,吳振華的聲音就從外麵傳了進來:“少瑾啊,那個阿坤他已經痊愈了,剛剛已經出發了。”
“嗯。”林少瑾點點頭,隨後說道,“交易的細節你都交代了嗎?”
“都交代過了。”吳振華回道。
林少瑾正在翻看著一份份電子文檔,這是近期特戰隊員對滬西區避難所的搜索任務記錄。
【182號一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8萬5千人,實際容納人,幸存3532人,物資共有.....】
【298號二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4萬2千人,實際容納人,幸存1362人......】
【382號三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6000人,實際容納2478人,幸存232人......】
【822號三級避難所,原規劃容納8000人,實際容納人,幸存132人......】
林林總總有幾百份避難所的探索報告,這幾乎是整個滬西的所有避難所了。而探索報告匯總統計顯示,大部分避難所的物資與人口幾乎都遠超規劃。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所有的計劃都最終都是要人去執行的。隻要是人,就不會像個機器一樣規規矩矩地按照計劃去做事。
倘若是按照最初的火種計劃備案,隻有30分鍾左右的準備時間,那確實是難以去有什麽操作的空間。
但與原計劃不同的是,核打擊被預先偵測了,所以物資運輸和調配的時間也更充足了。
在這種情況下,建設更完善的避難所通常會被多安排一些物資。而同樣的,這些避難所也會盡可能地安排超出預定的人口。
目的也很簡單,為了盡可能的保存更多的人口。現在從結果來看,這些臨時的規劃都是十分有成效的,倘若是按照原計劃,那除了一級避難所之外,幾乎不可能再有其他地方會有幸存者了。
所有的避難所加起來,共計幸存人數是接近2萬人。這個數字不算高,在對比滬西的總人口下,反而是少的可憐。
“還是太可惜了,要是火種計劃能再多一點準備時間,說不定還能活一大半的人。”林少瑾內心惋惜道。
冷戰時期,從開始到結束,直cp解體,核戰爭依舊沒有打響。另外,從14年到79年,俄聯邦對歐洲用兵上千次,同樣沒有爆發核大戰,僅僅隻有中東發生了小規模的核交換。
而華夏從祖國統一戰爭開始,到成立泛亞組織對外輸出思想體係,同樣也沒有吃過一顆核彈。
基於這些曆史原因考慮,所有人都認為,nato不敢打全麵核大戰。
不過打不打是一回事,自己做不做準備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在祖傳的居安思危思想的影響下,2080年,智囊團正式提出了火種計劃,在2081年開始動工。
它是麵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所產生的一個防範於未然的計劃,類似於過去的“深挖洞,廣積糧”。
但與1970年不同的是,2080年已經不再是一窮二白了。當初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所以可以勒緊褲腰帶,上下一心加油幹。
而2080年要考慮的問題更多,對外對內都要兩手抓。
一方麵又要維持社會正常運轉,保存戰爭實力對抗nato,另一方麵又要在整個泛亞建造各級避難所。
也正是因為如此,原定“火種計劃”是在2115年竣工,實現所有城市至少建設兩個百萬級大型避難所,剩下各級防空洞均儲備能維持至少1個月以上的物資。
這是為了防核做的準備,理論上來說,僅僅是防核彈,這也足夠充足了。
而在近期,林少瑾在337團與087基地的日常聯絡中,從271的口中又得知了火種計劃的改製方案。
在2097年,根據安插在克格勃的間諜冒死傳回的消息得知,俄聯邦對可能發生的核大戰布置了死手係統以及與之綁定的“凜冬”計劃。
死手從來就不是什麽秘密,所有人都知道,在冷戰時期毛子就對外宣稱過:
“如果有任何一顆洲際導彈越cp的邊境線cp將會對全世界進行無差別打擊!”
cp解體以後,聯邦繼承cp的一切遺產,也包括這套死手係統。
不同於死手係統的是,“凜冬”計劃卻是2070年最新的機密計劃。根據有限的資料顯示,他們將會對多個超級火山投擲核彈,人工創造冰河時代。
更多的細節就沒有人知曉了,但基於此,火種計劃再次發生了變動。四級避難所製度應運而生,新的計劃是分4期進行。
一期先將百萬級避難所改造成各個特級避難所。
二期是在防空洞的基礎上建設其餘次級避難所的基本架構。
三期是建設各級避難所所需的地下糧倉係統,並且儲存足夠全國避難所足夠使用10年以上的戰略物資。
四期是打通各級避難所的地下通道連接,以特級避難所為中心,次級避難所為節點,建成一個巨型地下城。
這項工程計劃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為了一項可能也可能不發生的災難,去發動這麽多的資源力量建設,實在是勞民傷財。
(等同於以一己之力去建設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部分。)
激進派認為應該早做準備,發動全國的力量在2120年完成,保守派認為應該徐徐圖之,在2160年完工就好了。
最終經過激烈的爭鬥後,高層們討論出了一個折中方案,預期是在2135年完工。在80版的施工基礎上,同步進行97版的火種計劃建設工作。
不管是2080年版本的火種計劃,還是2097年版本火種計劃,都是非常完善的考慮到了已知的所有細節。按照這個計劃去進行,倘若真的發生了巨大的天災,幾乎所有人都能幸存下來。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核戰就如此突然地爆發了。
“唉,雖然計劃並沒有完美的進行,但至少還有這麽多人活著就好了。”林少瑾暗想道。
吸納完這一批幸存者,整個武安避難所的人數可以達到接近5萬人。他算了算這段時間收集的物資,養活五萬人是沒啥太大問題。
搜索避難所不僅僅是吸納了這批幸存者,也同時是獲得了這些避難所內的大量電子設備物資,例如目前武安急需的紫光燈和供暖設備。
最近各個探險隊們在廢土上的搜刮任務進展也很順利,根據林少瑾的安排,他們第一任務是拆解廢土上還保持完好汽車電池。
第二任務是打獵和找建築材料,這也是極大緩解了避難所的物資緊張問題。
雖然紫光燈的數量仍舊是不足,但有了這些電池,林少瑾就可以部署一個備用的方案了。
他現在正讓人將無人居住的地鐵站的照明燈管一個個拆下來運回武安,這些全頻段的白光燈培育植物生長的效果自然是沒有用專業的紫光燈更佳。
但林少瑾認為,能用就行了,有總是比沒有要好。之前是考慮武安的能源消耗問題,現在有了大量汽車電池,暫時不需要去考慮能源消耗了。
俗話說,大力出奇跡,力大磚飛。太陽光也是白光,隻要有足夠的功率和數量,白光燈一樣可以培育植物。
所以,農業局那邊已經在開始利用這些燈光開始鋪設武安的土豆栽培種植了。采用的仍舊是有土栽培,原因很簡單,武安沒有製造水培“植物營養液”的技術。
目前蚯蚓的養殖區麵積正在隨著土豆的種植麵積增大而逐漸減少。因為同等的利用麵積,蚯蚓的產量遠遠不及土豆,營養價值也是遠遠跟不上。
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如果燈照和電能充足了,或許蚯蚓會從武安居民的食譜中徹底移去。
不過蛆蟲和蟑螂仍舊會保留下來,畢竟這兩個玩意是實實在在的便宜高蛋白。一個隻用吃屎,一個隻用吃垃圾。
大體情況都還算樂觀,但若是黃石真的爆發了,這一切都會變成水中花鏡中月。
而且根據毛子的“凜冬”計劃來看,就算是它沒爆,毛子也會想辦法讓世界進入寒冬的。就像他們推動的“太陽風暴”一樣。
由於武安目前並沒有足夠的供暖設施,所以寒冷會讓糧食大減產。到時候土豆不會再生長,蚯蚓和蛆蟲不會再繁殖,就連蟑螂也無法忍受持續數年的寒冬。
思考到這裏,林少瑾又禁不住長歎一口氣:“但願能在天空之城方麵能弄到足夠的物資吧。”
如果天空之城沒辦法提供這些物資,他就要發動整個避難所的所有人都出去尋找可用能源和供暖設施了。
“咚咚咚。”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請進。”林少瑾說道。
門還沒打開,吳振華的聲音就從外麵傳了進來:“少瑾啊,那個阿坤他已經痊愈了,剛剛已經出發了。”
“嗯。”林少瑾點點頭,隨後說道,“交易的細節你都交代了嗎?”
“都交代過了。”吳振華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