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鍾後,居民區的許多人來到了通知中用毛發兌換食物的兌換點。


    用沒有什麽大用的頭發去換一頓飽飯,這個買賣對於如今的避難所居民來說無疑是一筆極為劃算的買賣。


    接近兩個月的避難所生活,這裏的每個人除了偶爾有工作的時候能稍微吃飽點,剩餘的每一天都是餓著肚子度過的。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優先級從高到低,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毫無疑問,作為生理需求的填飽肚子遠遠大於社交需求的頭發。


    因此,幾乎百分之80的避難所居民都來這裏換食物了。


    兌換點臨時設立了一個小隊,共20人,有人拿著電推子,有人提著麻袋,有人則是坐在桌子旁,台麵上擺著電子秤。


    流程很簡單,往椅子上一坐,然後一人就上來用電推子哢哢一推,另一人接住頭發稱重,得出重量後通過手環內計算機小隊那邊臨時開發的軟件記錄好信息,最後將頭發裝入麻袋即可。


    一個人的流程走下來大概需要10秒鍾,避難所2萬人就是20萬秒,差不多5-60個小時。好在一共有10個理發單位,這樣5-6小時的樣子也就搞完了。


    原本以為事情會就這麽簡單又順利的進行,然而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懂得都懂。


    不知道怎麽處理的小隊成員向上級匯報,上麵給了批複——不管是白的黃的,彎的直的,都收!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避難所的居民現在渾身上下真的拔不出一根毛來了。


    ……


    2106年,5月2日。


    又是1個多月過去,此時距離核戰爆發已經過去了1半個月了。


    避難所現在是蒸蒸日上,林少瑾的土豆已經開始準備大規模種植,地下8層百分之90的麵積都被用來種植土豆了。


    剩下百分之十是留給發電機的。


    沈寒舟的內循環計劃也初步進行了,他在1層的位置進行動工,將避難所的牆壁挖開,建設蟑螂養殖場、蚯蚓養殖場、糞坑兼蛆蟲養殖場。


    螞蚱養殖場還沒準備,就等著林少瑾的土豆葉子了。


    這麽大的工程已經不是靠人力可以進行的了,吳振華啟用了工具倉庫,拿出了許多借調來的工程機械,這是他在核戰爆發前要來的。


    目前沒有生產機械零件的能力,因此,這批機械是用壞一個就少一個,寶貴的很,若不是這是為了解決避難所的食物問題,他才舍不得掏出這些寶貝來。


    這其中也包括十台zgjs-095式工程機器人。隻要計算機小隊編好程序,這些可靠的機械人就會不知疲倦地進行工作,直到工作完成的時候。


    林少瑾總是喜歡抽空過來看看工程機械人工作的樣子,說實話,雖然他見過不少未來高科技了,但眼前的機械人還是讓他感到十分的驚奇。


    按照傳統的工程施工,挖開牆麵一般是需要將泥土用沙石水泥固定的,然而對於工程機械人來說,流程就簡化了。


    它們是直接用高能激光灼燒,讓泥土陶瓷化,以起到加固牆麵的作用。


    施工中需要的磚頭,它們直接收集泥土,頁岩粉碎,用電磁熔爐迅速定型,再用高敏熱傳導材料均勻又迅速的給磚塊降溫,整個流程行雲流水,前腳還是一堆渣土,後腳就成了一堆磚。


    林少瑾不禁感歎,若是沒有這些先進的科技技術,想在地下20m施工,靠人力,沒有個一兩年是絕對不可能造完這些養殖場的。


    等到那個時候,什麽都已經晚了。


    “又來看機器人啊。”


    身後傳來許德辰的聲音,作為副所,避難所上下事宜基本上他都要過問,畢竟老大是拍板的,老二是辦事的。


    現在整個避難所最忙的人也就是他了,今天剛好沒什麽工作,他便來視察工地的工程進度。


    “是啊,老許,我那個時代沒有這些機器,就過來看看,圖個新鮮。”林少瑾道。


    機械一直都是男人的浪漫,男人見到美女不一定走不動道,但如果路上遇到一輛挖掘機在工作,那勢必會引來一群老老少少強勢圍觀,這些工程機械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真的,我實在無法想象,在你們那個時代,沒有先進的機械,ai的輔助,是如何開展一個個大工程的。”許德辰道。


    “靠人唄,那時候人多,不值錢。你們這個時代,有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核聚變能源,有能代替大部分人力的先進生產機械,如果沒有戰爭,那過得該多好。”林少瑾感歎道。


    “不管是能源還是機械,都隻是生產資料,它們是“0”,社會的核心在於人,人是“1”,能源和機械的存在就是給“1”的後麵添加無數個“0”。


    但如果沒有“1”,那麽“0”的存在就毫無意義。是資源就會有多寡,是人就會有爭端。”一旁的許德辰說道。


    聽完這話,林少瑾嘴唇微微開啟,似乎想說些什麽,但最終沒有開口,將那未說出口的話語咽了回去,隻是輕輕歎了口氣,露出遺憾和無奈的表情。


    許德辰見狀,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勵道:“以後會有出去的那一天,到那時,我們再重建文明的輝煌。”


    ......


    ......


    地鐵隧道內,一個少女披著破爛的白色罩袍沿著4號線的軌道徒步穿梭著。


    她有著清秀的麵容、柔順的長發,身穿的白袍上麵用金線繡著複雜的花紋和圖案,讓她更加顯得十分神秘又高潔,隻是這花紋已經稍顯暗淡。


    她的身後跟隨著10名男男女女,他們都來自1號線的徐匯站。


    人群餓得消瘦,他們的身影顯得格外憔悴和無力。他們的衣服破舊,身體瘦弱不堪,仿佛一陣風就能將他們吹倒。


    一行人的目的是出來尋找食物和資源,如果有機會,順帶傳播“主的榮光”。


    “黃禕萱,我們真的能找到別的還完好的避難所嗎?這一路走來,好幾個地鐵站都已經隻剩下百來人苟延殘喘了。”隊伍後麵的一人歎氣道。


    “會的,隻要我們堅持不懈,我們就一定可以找到,主不會放棄世人的。”帶頭的少女回應道,黃禕萱正是她的名字。


    她是一位虔誠的神官,一位女性神官,四品輔祭,這在教內很罕見,通常神職人員一般是男性擔任。


    “若真的存在主,為什麽要讓我們承受苦難?”


    “主讓我們忍受苦難,是有他的道理的,這是他給世人的考驗,隻是我們不知道。再走1km就到武安地鐵站了,那裏是一座大型的地鐵樞紐,一定能找到幫助我們的人。”黃禕萱回應道。


    眾人聞言,隻是默默地走著,步伐沉重而緩慢,仿佛每一步都需要耗費他們全部的力量。若非信仰的支撐,他們早已倒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豕魁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豕魁杓並收藏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