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可笑,餉銀十天半月的都不一定能到幽州,一條催命般的聖旨竟是短短幾日就到了。
旨意傳達的那一刻,營中上下都麵如菜色。
聖旨一時間竟像是燙手山芋一般無人敢接手,偏偏頒旨的人還揚著一張欠揍的笑臉:“荊將軍、聞世子,不接旨嘛?”
倒是巧,此人正是楊禮。
於秋風賠著一張如同褶皺菊花的笑臉:“小楊公公,這當真是陛下的意思?”
楊禮鳳眸微斜,不冷不淡的說道:“於將軍說的這是什麽話,咱家豈敢假傳聖旨?!”
於秋風臉色一僵,汗汗道:“是是是!是我考慮不周!”
楊禮不再看他,轉而看著地上跪著的兩人:“二位這是想抗旨?”
聞舟冷著一張臉叩謝聖恩:“臣接旨!”
荊魚隻得作勢謝恩。
楊禮這才重新展露笑顏:“那咱家就回京複命了!”
於秋風趕忙說道:“小楊公公一路奔波辛苦了,不如在軍中歇息一晚再走?”
楊禮輕輕擺了擺手,婉拒道:“於將軍的好意咱家心領了,隻是聖上還等著咱家複命,耽擱不得。”
於秋風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卻也不好再強求,隻能說道:“那公公一路小心,幽州離京都路途遙遠,難保不會遇到些危險。”
楊禮微微頷首:“多謝將軍掛懷,咱家自有分寸。”說罷便轉身欲走。
這時,聞舟突然開口:“公公且慢。”
楊禮疑惑地回頭,聞舟走上前壓低聲音道:“公公回宮之後,若是聖上問及營中的情形,還望公公如實相告,這餉銀之事若再不解決,軍心怕是要亂了。”
楊禮目光閃動,輕聲回道:“世子放心,咱家定將實情轉達聖上。”說完,便大步流星地離開了軍營。
望著楊禮遠去的背影,於秋風長歎了一口氣:“隻希望這一次,聖上能重視咱們的難處啊。”
聞舟看向手裏的聖旨嗤笑一聲:“咱們這陛下真是越來越……”
聞舟沒有繼續往下說,多少是有些大逆不道的。
“真是好大喜功!”
不料,荊魚這膽子著實大,就這麽大大咧咧的說出了口,嚇得於秋風急忙捂住荊魚得嘴巴:“慎言啊!”
說罷,又急急忙忙的去探查帳外情況,好在周圍便是連個蒼蠅也是沒有的。
“小荊將軍喲!你可得小心點呐,要知道這隔牆有耳啊!”
荊魚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訕訕地笑了笑說道:“我注意!我注意!”
“唉!其實想想也是啊!那高勾麗都已經打了好幾年了,還是久攻不下。咱們陛下心裏著急那也是理所當然的嘛,但就算再怎麽急,也不該把這麽重的擔子全都壓到你們兩個人身上啊!”於秋風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語氣中滿是無奈和感慨。
當今聖上雄心壯誌,立誌要在史冊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讓後世之人傳頌其豐功偉績。
自從敏德長公主不幸離世之後,聖上便開始雷厲風行地推行一係列重大變革。
首先便是對選官製度進行徹底革新。想當年,明帝雖然創立了科舉考試,但卻並未完全摒棄先朝的察舉製度,而是兩者並行不悖。如此做法,尚算溫和,眾人也還能夠勉強接受。
然而到了夏承帝這裏,他的手段可就強硬得多了!竟然毫不留情地直接將原有的察舉製一舉廢除,隻保留科舉取士這一條途徑。此等舉措一出,頓時引得那些世家大族們怨聲載道,紛紛表示難以接受。
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察舉製可是自家子弟入朝為官的重要通道啊!不過,像一些地處偏遠的小小縣城,由於資源匱乏、教育落後,寒門子弟獲取讀書機會寥寥無幾,如知縣這等小官仍舊是由人推薦勝任的。
緊接著,聖上又馬不停蹄地下令多次大規模修繕和擴建長城。這項浩大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導致徭役賦稅急速攀升。百姓們生活負擔日益加重,苦不堪言。但聖上似乎對此毫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一心一意隻想開疆拓土,擴大國家版圖。
於是乎,他的目光投向了周邊眾多勢力:北方剽悍善戰的匈奴,東北邊陲的高句麗,西部高原上的吐蕃,南方的南詔、南越以及西南地區那錯綜複雜的九個部落……無一不是他欲征服之地。
隻是南部地區錯綜複雜,便先將目光放在了北部。匈奴本是塊難啃的骨頭,不想卻被荊魚意外拿下,那麽北部就隻剩高句麗了。
聞舟微微皺起眉頭,他緊抿著嘴唇,一言不發,深邃的眼眸裏閃爍著複雜的光芒,讓人難以捉摸他此刻在想些什麽。
郎求明原是想來看看京中如此急切地下發了何等旨意,不想在外卻聽到這樣一番話。他不禁握緊了手中地八卦盤,心裏思索著這樣的皇帝他到底有沒有效忠的必要?
不過片刻,他就放鬆了握緊的雙手。
罷了,等戰事結束,他便歸隱山林。
如此旨意,自然休想瞞過烏其戈。
消息傳來時,烏其戈正悠然自得地換藥,手中把玩著腰間的玉飾,仿若那玉飾是他的稀世珍寶。
聽著探子的回報,烏其戈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宛如寒冬臘月的冰霜:“這大夏帝還真是好大喜功,全然不顧百姓死活。”話音未落,傷口傳來一陣刺痛,疼得他不禁嘶了一聲。
高句麗王亦是冷哼一聲,聲音猶如驚雷炸響:“還真以為我們高句麗勇士是吃素的嗎?!”
一旁的臣子急忙附和道:“大王,小殿下!如今這局勢於我們大為有利,近來探子打探到邊境尚有不少土匪流寇,若能招安,對我們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
烏其戈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味,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那便去辦吧!”烏其戈霍然站起身來,踱步至營帳門口,“你速速派人去和那些土匪交涉,許以重利!”
“遵命!殿下!”那臣子領了命,趕忙下去安排人手招安土匪之事。
而烏其戈則靜靜地佇立在營帳門口,思緒早已飄向遠方。
………………
旨意傳達的那一刻,營中上下都麵如菜色。
聖旨一時間竟像是燙手山芋一般無人敢接手,偏偏頒旨的人還揚著一張欠揍的笑臉:“荊將軍、聞世子,不接旨嘛?”
倒是巧,此人正是楊禮。
於秋風賠著一張如同褶皺菊花的笑臉:“小楊公公,這當真是陛下的意思?”
楊禮鳳眸微斜,不冷不淡的說道:“於將軍說的這是什麽話,咱家豈敢假傳聖旨?!”
於秋風臉色一僵,汗汗道:“是是是!是我考慮不周!”
楊禮不再看他,轉而看著地上跪著的兩人:“二位這是想抗旨?”
聞舟冷著一張臉叩謝聖恩:“臣接旨!”
荊魚隻得作勢謝恩。
楊禮這才重新展露笑顏:“那咱家就回京複命了!”
於秋風趕忙說道:“小楊公公一路奔波辛苦了,不如在軍中歇息一晚再走?”
楊禮輕輕擺了擺手,婉拒道:“於將軍的好意咱家心領了,隻是聖上還等著咱家複命,耽擱不得。”
於秋風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卻也不好再強求,隻能說道:“那公公一路小心,幽州離京都路途遙遠,難保不會遇到些危險。”
楊禮微微頷首:“多謝將軍掛懷,咱家自有分寸。”說罷便轉身欲走。
這時,聞舟突然開口:“公公且慢。”
楊禮疑惑地回頭,聞舟走上前壓低聲音道:“公公回宮之後,若是聖上問及營中的情形,還望公公如實相告,這餉銀之事若再不解決,軍心怕是要亂了。”
楊禮目光閃動,輕聲回道:“世子放心,咱家定將實情轉達聖上。”說完,便大步流星地離開了軍營。
望著楊禮遠去的背影,於秋風長歎了一口氣:“隻希望這一次,聖上能重視咱們的難處啊。”
聞舟看向手裏的聖旨嗤笑一聲:“咱們這陛下真是越來越……”
聞舟沒有繼續往下說,多少是有些大逆不道的。
“真是好大喜功!”
不料,荊魚這膽子著實大,就這麽大大咧咧的說出了口,嚇得於秋風急忙捂住荊魚得嘴巴:“慎言啊!”
說罷,又急急忙忙的去探查帳外情況,好在周圍便是連個蒼蠅也是沒有的。
“小荊將軍喲!你可得小心點呐,要知道這隔牆有耳啊!”
荊魚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訕訕地笑了笑說道:“我注意!我注意!”
“唉!其實想想也是啊!那高勾麗都已經打了好幾年了,還是久攻不下。咱們陛下心裏著急那也是理所當然的嘛,但就算再怎麽急,也不該把這麽重的擔子全都壓到你們兩個人身上啊!”於秋風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語氣中滿是無奈和感慨。
當今聖上雄心壯誌,立誌要在史冊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讓後世之人傳頌其豐功偉績。
自從敏德長公主不幸離世之後,聖上便開始雷厲風行地推行一係列重大變革。
首先便是對選官製度進行徹底革新。想當年,明帝雖然創立了科舉考試,但卻並未完全摒棄先朝的察舉製度,而是兩者並行不悖。如此做法,尚算溫和,眾人也還能夠勉強接受。
然而到了夏承帝這裏,他的手段可就強硬得多了!竟然毫不留情地直接將原有的察舉製一舉廢除,隻保留科舉取士這一條途徑。此等舉措一出,頓時引得那些世家大族們怨聲載道,紛紛表示難以接受。
畢竟對於他們而言,察舉製可是自家子弟入朝為官的重要通道啊!不過,像一些地處偏遠的小小縣城,由於資源匱乏、教育落後,寒門子弟獲取讀書機會寥寥無幾,如知縣這等小官仍舊是由人推薦勝任的。
緊接著,聖上又馬不停蹄地下令多次大規模修繕和擴建長城。這項浩大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導致徭役賦稅急速攀升。百姓們生活負擔日益加重,苦不堪言。但聖上似乎對此毫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一心一意隻想開疆拓土,擴大國家版圖。
於是乎,他的目光投向了周邊眾多勢力:北方剽悍善戰的匈奴,東北邊陲的高句麗,西部高原上的吐蕃,南方的南詔、南越以及西南地區那錯綜複雜的九個部落……無一不是他欲征服之地。
隻是南部地區錯綜複雜,便先將目光放在了北部。匈奴本是塊難啃的骨頭,不想卻被荊魚意外拿下,那麽北部就隻剩高句麗了。
聞舟微微皺起眉頭,他緊抿著嘴唇,一言不發,深邃的眼眸裏閃爍著複雜的光芒,讓人難以捉摸他此刻在想些什麽。
郎求明原是想來看看京中如此急切地下發了何等旨意,不想在外卻聽到這樣一番話。他不禁握緊了手中地八卦盤,心裏思索著這樣的皇帝他到底有沒有效忠的必要?
不過片刻,他就放鬆了握緊的雙手。
罷了,等戰事結束,他便歸隱山林。
如此旨意,自然休想瞞過烏其戈。
消息傳來時,烏其戈正悠然自得地換藥,手中把玩著腰間的玉飾,仿若那玉飾是他的稀世珍寶。
聽著探子的回報,烏其戈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宛如寒冬臘月的冰霜:“這大夏帝還真是好大喜功,全然不顧百姓死活。”話音未落,傷口傳來一陣刺痛,疼得他不禁嘶了一聲。
高句麗王亦是冷哼一聲,聲音猶如驚雷炸響:“還真以為我們高句麗勇士是吃素的嗎?!”
一旁的臣子急忙附和道:“大王,小殿下!如今這局勢於我們大為有利,近來探子打探到邊境尚有不少土匪流寇,若能招安,對我們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
烏其戈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味,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那便去辦吧!”烏其戈霍然站起身來,踱步至營帳門口,“你速速派人去和那些土匪交涉,許以重利!”
“遵命!殿下!”那臣子領了命,趕忙下去安排人手招安土匪之事。
而烏其戈則靜靜地佇立在營帳門口,思緒早已飄向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