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若無上卿您,此刀難以問世
大秦:治粟內史的狂想宏圖 作者:瘋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扶蘇連忙應道:“為了統一天下,開太平之世。”
“那麽為何又要去滅扶餘和箕子呢?”
“因為秦國想要他們的土地。”
“答得不錯,但是還不全麵。”嬴政冷哼一聲,“那麽,你知道為什麽能滅六國嗎?”
“自孝公變法後,秦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終於圖強……”
“行了,回到正題上。”嬴政接著說道,“為何非要征服扶餘、箕子?”
扶蘇一時語塞。
“因為他們擁有我們所需要的資源:土地、人民。”嬴政進一步追問,“那你再告訴朕,天下現在已經太平了嗎?”
扶蘇無言以對。
“扶蘇啊扶蘇……” 嬴政輕輕叩打桌案,“滿朝大臣都在為大秦操勞,而你身為秦國的繼承人,竟然為外人的命運感到不平?”
扶蘇慌忙跪倒在地,“父皇,孩兒萬萬不敢有此想法。”
“真的沒有嗎?”嬴政冷笑,“即便是權謀最深的李斯也盡心盡力地治理郡縣;年事已高的馮去疾仍舊擔任右丞相輔助國政;蒙毅在廷尉府辛苦工作以至於白發比他的兄長安更多;葉騰舉薦張卿之後,目前為博士館的祭酒,負責大秦的文化教育;宗室成員也在努力為國家添磚加瓦。
張落更是一個奇才,看似什麽都精通,但從不貪婪權力,所有戰爭都是基於獲得利益的前提展開。”
嬴政繼續道:“擊敗匈奴之後,不僅解決了北方隱患,還獲得了廣闊的牧場,並使國庫充盈;關中東部分配到十萬家農戶進行耕種;戰俘的勞動建設使得灌溉渠快速完工;趙國的水利設施逐漸改善;楚國的新靈渠也即將開工。
此次攻打扶餘、箕子也是同樣的理由,那邊有極佳的土地,可以作為訓練南方部隊之用。”
在嬴政眼裏,最核心的理由就是這些國度過於弱小,卻又占據著我們需要的好地方。
“除非,它們願意降服於秦,不然就沒有其他選擇了。”
除非扶餘、箕子能夠徹底歸降,否則一切就無法避免。
想想,自從張卿出現以後,大秦經曆了多少變化,這些大多和他脫不開關係。
要是沒有張卿,現在的局麵會是如何呢?”
這也是為何嬴政沒有直接安排婚事,而是選擇等嬴陰嫚到了適婚年齡再說,就如同普通百姓的做法一樣。
“你認為像淳於越這般固執的老學者,為什麽現在態度有所不同了?”扶蘇聽後,沉默無言。
他總覺得自己理解不了,張落對秦國人是仁慈的,然而對外人卻過於嚴酷。
不過他又確實想不出沒有張落的話,大秦會變成怎樣一種境況。
仿佛看透了扶蘇的想法,嬴政開口說:“將閭與公子高要去戰場曆練,而淳於越過幾天就要出使月氏。
你也陪他走一趟,帶著你的好奇心吧。”
聽到此話,扶蘇恭敬地行了一禮,“孩兒遵命。”
“你可以下去了。”嬴政揮了揮手示意。
隨後他繼續處理文書,在即將結束這天的工作時,想起了胡亥,於是讓人去把他召來。
當聽到“胡亥啊,現在你大哥要去月氏出使,兩個兄弟也要參軍去了,你是否也考慮過從軍?”時,胡亥內心歡喜起來。
如果他們都離開,那父皇身邊可就隻剩他了?
“父皇,孩兒希望能夠在父皇身邊盡孝道。”胡亥回答。
“嗯,既然這樣也好。”嬴政笑了笑,這時的表情完全沒有了之前對待扶蘇、將閭、公子高時的那種嚴格模樣。
第二天早上,將閭和公子高找到蒙恬將軍請求加入隊伍,並分別進入了有五百名士卒的一隊中服役。
至於淳於越,則發現扶蘇正喬裝成一名隨員。
他們一行人還有一名叫柳下蹠的年輕人,最近從齊地趕到了關中。
眼前的景象讓他感到十分震驚。
藍天白雲覆蓋著這片平原,筆直的道路上兩側排列著樹木。
溝渠交錯縱橫,水車緩慢地轉動著;孩子們在草地之間放牛。
偶爾還能聽見遠處傳來的雞鳴犬吠。
田野延伸得好像永遠沒有盡頭。
大量的人們在此地耕作,忙碌不輟。
“這是真的嗎?這就是傳說中的關中?”柳下蹠睜大雙眼,滿心的難以置信。
就連離關中近一些的韓、魏、趙三國看上去都比遠一點的燕地和齊地更好些,沒想到這裏的繁榮景象竟如此超乎想象……
同時在另一場景:內史府外麵。
一大早,即將被任命為燕趙戰區統帥的任囂早早地在外麵等候著。
懸翦駕車來到,見到來者手中的青銅劍已經被替換為新型武器——一把刀。
這柄直刃刀正是當前秦軍中的標準裝備,還沒有全麵分發下去,但已經優先配給了這場重要戰爭的主要將領部隊。
在軍隊中較高級別的官員依然佩帶寶劍顯示地位。
但因為實用性很強的關係,不少將領已經在腰帶上掛上了兩件兵器——劍和刀。
看到懸翦之後,直覺讓任囂感到一陣熟悉之感,跟那個曾企圖刺殺閻樂的刺客有些相似之處,直到確認這是載著張卿而來的馬車才稍微放鬆下來。
待張落下了車之後,“張上卿,今天我特地來感謝您的引薦,若非您在陛下麵前為我舉薦,我也不能有今日的地位。”
“不必客氣,”張且回答,“你在這等著,有什麽事嗎?”
張落頓時露出一絲微笑。
“那麽任囂將軍萬不可敗,否則張落的臉不知該放在哪裏。”
任囂恭敬地行禮,說道:“請上卿放心,任囂絕不會輕率行事。”張落點頭示意,心中略感安慰。
說這些便足夠了。
這時,張落注意到任囂腰間掛著兩件兵器。
見狀,任鍔解下了那把靠近長劍的武器,解釋道:
“上卿,這是新的大秦製式兵器**,蒙恬將軍說,若無上卿您,此刀難以問世。”
張落好奇地點了點頭,接過那刀。
想必是因為采用了灌鋼工藝。
大秦的工匠與其他能工巧匠們一向沒有讓他小看過他們的聰明才智。
抽出刀身一看,張落的眼中不禁閃過一道亮光。
這刀纖長且直,全長接近一米,刀麵大約寬三指,如果刀柄上有一枚銅環,幾乎可以稱之為環首刀了。
“那麽為何又要去滅扶餘和箕子呢?”
“因為秦國想要他們的土地。”
“答得不錯,但是還不全麵。”嬴政冷哼一聲,“那麽,你知道為什麽能滅六國嗎?”
“自孝公變法後,秦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終於圖強……”
“行了,回到正題上。”嬴政接著說道,“為何非要征服扶餘、箕子?”
扶蘇一時語塞。
“因為他們擁有我們所需要的資源:土地、人民。”嬴政進一步追問,“那你再告訴朕,天下現在已經太平了嗎?”
扶蘇無言以對。
“扶蘇啊扶蘇……” 嬴政輕輕叩打桌案,“滿朝大臣都在為大秦操勞,而你身為秦國的繼承人,竟然為外人的命運感到不平?”
扶蘇慌忙跪倒在地,“父皇,孩兒萬萬不敢有此想法。”
“真的沒有嗎?”嬴政冷笑,“即便是權謀最深的李斯也盡心盡力地治理郡縣;年事已高的馮去疾仍舊擔任右丞相輔助國政;蒙毅在廷尉府辛苦工作以至於白發比他的兄長安更多;葉騰舉薦張卿之後,目前為博士館的祭酒,負責大秦的文化教育;宗室成員也在努力為國家添磚加瓦。
張落更是一個奇才,看似什麽都精通,但從不貪婪權力,所有戰爭都是基於獲得利益的前提展開。”
嬴政繼續道:“擊敗匈奴之後,不僅解決了北方隱患,還獲得了廣闊的牧場,並使國庫充盈;關中東部分配到十萬家農戶進行耕種;戰俘的勞動建設使得灌溉渠快速完工;趙國的水利設施逐漸改善;楚國的新靈渠也即將開工。
此次攻打扶餘、箕子也是同樣的理由,那邊有極佳的土地,可以作為訓練南方部隊之用。”
在嬴政眼裏,最核心的理由就是這些國度過於弱小,卻又占據著我們需要的好地方。
“除非,它們願意降服於秦,不然就沒有其他選擇了。”
除非扶餘、箕子能夠徹底歸降,否則一切就無法避免。
想想,自從張卿出現以後,大秦經曆了多少變化,這些大多和他脫不開關係。
要是沒有張卿,現在的局麵會是如何呢?”
這也是為何嬴政沒有直接安排婚事,而是選擇等嬴陰嫚到了適婚年齡再說,就如同普通百姓的做法一樣。
“你認為像淳於越這般固執的老學者,為什麽現在態度有所不同了?”扶蘇聽後,沉默無言。
他總覺得自己理解不了,張落對秦國人是仁慈的,然而對外人卻過於嚴酷。
不過他又確實想不出沒有張落的話,大秦會變成怎樣一種境況。
仿佛看透了扶蘇的想法,嬴政開口說:“將閭與公子高要去戰場曆練,而淳於越過幾天就要出使月氏。
你也陪他走一趟,帶著你的好奇心吧。”
聽到此話,扶蘇恭敬地行了一禮,“孩兒遵命。”
“你可以下去了。”嬴政揮了揮手示意。
隨後他繼續處理文書,在即將結束這天的工作時,想起了胡亥,於是讓人去把他召來。
當聽到“胡亥啊,現在你大哥要去月氏出使,兩個兄弟也要參軍去了,你是否也考慮過從軍?”時,胡亥內心歡喜起來。
如果他們都離開,那父皇身邊可就隻剩他了?
“父皇,孩兒希望能夠在父皇身邊盡孝道。”胡亥回答。
“嗯,既然這樣也好。”嬴政笑了笑,這時的表情完全沒有了之前對待扶蘇、將閭、公子高時的那種嚴格模樣。
第二天早上,將閭和公子高找到蒙恬將軍請求加入隊伍,並分別進入了有五百名士卒的一隊中服役。
至於淳於越,則發現扶蘇正喬裝成一名隨員。
他們一行人還有一名叫柳下蹠的年輕人,最近從齊地趕到了關中。
眼前的景象讓他感到十分震驚。
藍天白雲覆蓋著這片平原,筆直的道路上兩側排列著樹木。
溝渠交錯縱橫,水車緩慢地轉動著;孩子們在草地之間放牛。
偶爾還能聽見遠處傳來的雞鳴犬吠。
田野延伸得好像永遠沒有盡頭。
大量的人們在此地耕作,忙碌不輟。
“這是真的嗎?這就是傳說中的關中?”柳下蹠睜大雙眼,滿心的難以置信。
就連離關中近一些的韓、魏、趙三國看上去都比遠一點的燕地和齊地更好些,沒想到這裏的繁榮景象竟如此超乎想象……
同時在另一場景:內史府外麵。
一大早,即將被任命為燕趙戰區統帥的任囂早早地在外麵等候著。
懸翦駕車來到,見到來者手中的青銅劍已經被替換為新型武器——一把刀。
這柄直刃刀正是當前秦軍中的標準裝備,還沒有全麵分發下去,但已經優先配給了這場重要戰爭的主要將領部隊。
在軍隊中較高級別的官員依然佩帶寶劍顯示地位。
但因為實用性很強的關係,不少將領已經在腰帶上掛上了兩件兵器——劍和刀。
看到懸翦之後,直覺讓任囂感到一陣熟悉之感,跟那個曾企圖刺殺閻樂的刺客有些相似之處,直到確認這是載著張卿而來的馬車才稍微放鬆下來。
待張落下了車之後,“張上卿,今天我特地來感謝您的引薦,若非您在陛下麵前為我舉薦,我也不能有今日的地位。”
“不必客氣,”張且回答,“你在這等著,有什麽事嗎?”
張落頓時露出一絲微笑。
“那麽任囂將軍萬不可敗,否則張落的臉不知該放在哪裏。”
任囂恭敬地行禮,說道:“請上卿放心,任囂絕不會輕率行事。”張落點頭示意,心中略感安慰。
說這些便足夠了。
這時,張落注意到任囂腰間掛著兩件兵器。
見狀,任鍔解下了那把靠近長劍的武器,解釋道:
“上卿,這是新的大秦製式兵器**,蒙恬將軍說,若無上卿您,此刀難以問世。”
張落好奇地點了點頭,接過那刀。
想必是因為采用了灌鋼工藝。
大秦的工匠與其他能工巧匠們一向沒有讓他小看過他們的聰明才智。
抽出刀身一看,張落的眼中不禁閃過一道亮光。
這刀纖長且直,全長接近一米,刀麵大約寬三指,如果刀柄上有一枚銅環,幾乎可以稱之為環首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