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嬴子夜不慌不忙地站了出來,打斷贏政:“父皇,我還沒有答完。”按秦時慣例,大臣在上朝時並不是下跪禮拜,而是作揖致敬;也不站立,而是在向皇帝表示尊敬後,即可就座。直到宋代才改為站禮上朝。


    見到嬴子夜起身,贏政露出了懷疑的眼神,並且輕輕蹙眉——他本來不想讓嬴子夜在此丟臉,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子,要是讓子夜當廷失措,他也同樣會覺得難堪。但這個小家夥似乎不領情,竟自告奮勇站出來了,難道他不怕朝臣嘲笑嗎?


    在朝臣中,馮劫撫摸著胡子,臉上掛著一抹諷刺的笑容,心想這次肯定有的熱鬧看了。畢竟始皇出的這個問題,幾乎是一道陷阱,所有皇子都在想方設法避開它。嬴子夜卻如此勇敢地跳入火坑,顯然是自找麻煩。“這家夥,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馮劫內心感歎。


    其他曾遭受嬴子夜侵害的大臣及其親屬也都期待地看著這場麵。麵對秦始皇,嬴子夜顯得從容淡定:“父皇,孩兒也是皇子之一,應該有權參與皇子選拔,請求父皇公平對待。”


    “你以為在發工資呀,都這麽著急往上爬,笨蛋!”趙高抬起頭瞥了他一眼,輕聲嘲諷。旁邊的人幾乎都像在看一個傻子,帶著幸災樂禍的目光。尤其淳於越更是將雙手 ** 衣袖裏,眯著眼享受即將到來的好戲。


    贏政雖然被這個頑劣之子氣得笑起來,但依舊保持威嚴,怒目道:“那你想指責什麽問題,或者是彈劾官員?”


    嬴子夜模仿古語的腔調,恭敬作答:“啟稟父皇,都不是。”


    “都不是?”這下贏政更疑惑了,根據規則不是揭露弊政,就是指責官員,如果不是這些那你站起來幹嘛還要請求平等對待,這分明是在和自己開玩笑嗎!


    “兒臣既不會直接批評國家的問題,也不意圖彈劾朝臣,而是……”嬴子夜看著父皇,若有所思地開了口。“而是什麽?”贏政臉色鐵青,不滿地質問,畢竟朝堂之上,怎容許如此玩笑般的舉動。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思緒已經開始飛快運轉,考慮著一會兒要怎麽處罰這個不爭氣的孩子!


    “兒臣今日要彈劾的對象是父皇!”


    嬴子夜恭敬而平靜地宣讀。


    “什麽?”


    此言一出,朝廷上一片嘩然。


    那些滿腹期待想要看熱鬧的大臣們,全部瞪大了眼睛,一個個臉上盡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大家都知道這個第九位皇子平時多麽頑劣,但卻從未想到他竟然大膽到了極點?


    這少年膽敢彈劾皇上,難道他有天膽虎威?


    在場的人仿佛瞬間失去了繼續嘲笑他的興趣,個個目瞪口呆!


    “你……你是說要彈劾朕?”


    高坐在龍椅上的嬴政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眨著眼重新問了一句。


    “正是!”


    嬴子夜不卑不亢,略顯戲謔地點了點頭。


    “很好!”


    “你說,你要彈劾朕什麽?”


    “讓朕聽聽吧!”


    嬴政雖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還是問了個明白。


    過去的兒子雖有諸多劣行,但從沒敢這麽直截了當地和自己叫板。


    而今,竟大膽挑戰起了自己的威嚴,真是令他感到匪夷所思!


    “一來,兒臣彈劾父皇仁心過重,行事猶豫不決!”


    “二來,兒臣彈劾父皇對自己不利,同時也有害於國家的發展!”


    早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嬴子夜,言語平緩但字句堅定地說著。


    那種從容鎮定的態度,讓嬴政心中頗多疑惑。


    自己的兒子,這個一向在外橫行霸道,犯下無數惡事的敗家子,


    麵對自己時總是畏畏縮縮,就連直視都不敢,今日卻一反常態,舉止莊重、沉著冷靜,


    並且自始至終與他對視,顯得非常堅定,沒有一絲懼怕之意。


    莫非,這小子近來洗心革麵,真正悔過了?


    “有趣!”


    “你就說說看,朕怎麽婦人之仁了?”


    “又如何不利自身,有害國家呢?”


    原本還有幾分怒火的嬴政,因他的鎮靜自若轉為興趣,不僅沒有生氣,


    反而對他有了些新的看法。


    對於這個一直以來不肖的兒子能有這樣的表現,他感到新奇不已。


    要知道,自己下手從來不留情麵,


    文武大臣在殿前的表現無不畢恭畢敬,小心翼翼。


    更不用說什麽不利自己或國家的事了,自己的功績豈止於一統六國、擁兵百萬、將領如雲!


    怎會有害於國之事?


    “父皇修築長城以抵禦匈奴,反被儒家批評!”


    “為了實現全國一統,對戰百越時遭到儒家指責,稱您為好戰之君!”


    “但是父皇一統六國後,赦免諸侯貴族罪罰,減輕各地賦稅,實則是為了天下的安寧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儒學者卻視而不見,反而將天下幹旱歸咎於您的過錯,說什麽天人交感之說!”


    “更有人借機散布謬言、混淆視聽,而父皇卻忍而不發,這不正是婦人之仁的表現嗎?”


    嬴子夜在眾人驚訝的眼神中,條分縷析地指出了第一條彈劾的理由。


    “你……你……?”


    “無知稚童,莫要口無遮攔!”


    大殿之內,禦史中丞淳於越已經聽得分外激動,臉頰因憤怒而漲紅,額頭上青筋爆跳。


    因此,當嬴子夜的話音剛落,那位年長的臣子便怒不可遏地站了起來,情緒激動得幾乎失去了往日的禮儀和規矩,直接斥責九皇子為無知小兒。這番言論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一旦成立,儒家可能會麵臨空前的危機。


    麵對此情此景,李斯與蒙毅對視了一眼,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眼神中的震驚。他們從未想過,過去隻知享受的九皇子今日竟敢捅出這麽大的窟窿!表麵上看,這像是一場針對皇帝的彈劾,實際上更像是要把儒家推向絕境。


    眾所周知,儒家的力量在朝野之間僅次於秦國皇室,遍布全境。盡管儒家門徒並未掌握兵權,但他們的影響力無處不在:學宮分布四方,朝廷大臣中也不乏儒學家或信徒,其理念深入人心。天下讀書人,十個裏就有九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能夠負擔讀書費用的人,多半是富貴人家,這些學者也因此成為了社會上的精英。


    正是考慮到這一切,秦始皇一直以來都對儒家有所忍耐。然而,今天九皇子卻大膽地挑起了這一敏感話題,公然要求對儒家進行嚴厲處置,此舉實在是令人詫異。


    “你如此對待本公子,即是蔑視皇權!”


    “你該當何罪?”


    見到老臣突然發作,嬴子夜毫不猶豫地反擊,指責他無禮冒犯,並將責任上升到了蔑視皇家的高度。現在的九皇子早已不同於往日,他知道彈劾之舉雖險,但仍有一定的把握不至激怒自己的“父親”。


    畢竟,史書記載中秦始皇曾有過焚書坑儒之舉,他對儒家顯然並無好感。基於此,九皇子才敢如此膽大地采取行動。


    “你……你……?”


    淳於越既急又惱,一時氣得說不出話來。他剛才以幼子稱呼皇子的行為若從嚴重角度看是大不敬;但從輕角度則可以解釋為教訓晚輩。


    也就是說,他的處境完全取決於陛下的心境。


    就在局勢混亂時,一道拍案的聲音傳來:“肅靜!”,隨之而來的是秦始皇嚴肅的聲音令群臣們立刻安靜下來準備聽旨。讓人意外的是,秦始皇並非嗬斥九皇子,而是嗬斥了剛才激動的淳於越。


    “陛下……”


    淳於越想為自己辯解,被秦始皇打斷,示意現在是議政時刻而非爭吵之處。


    “你繼續說下去!”


    贏政並沒有對九皇子的言論立即表態。反而在命令九皇子繼續陳述的時候語氣顯得較為溫和,甚至流露出一絲讚賞之意,淳於越頓感大事不妙,隱隱約約感覺到儒家可能即將遇到嚴重的困境。


    嬴子夜拱手作揖後繼續陳詞,“兒臣還有一項指控是關於父皇沉迷於迷信,誤己誤國。”


    這句話讓滿朝文武再次陷入一片寂靜。


    “誤己誤國?”


    聽到嬴子夜這一說法,朝堂上大臣們麵麵相覷,不明白這位九公子究竟是何意。大家雖然理解何為糊塗,但對於“迷信”二字卻頗感費解。


    贏政坐於龍椅之上,眨眨眼問道:“你說說看,朕何時糊塗、迷信至誤己誤國了?”


    起初他還以為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會口不擇言,未曾想所指責之事竟擊中了他內心的隱秘之處。


    他何嚐不曾想要整頓儒家勢力,以警示天下?


    不過,天下的貴族豪紳大都是儒家之輩,所有文人墨客也深受其影響。若真要對儒家展開大規模 ** ,等同於向全體貴族與知識分子宣戰。如今北有匈奴覬覦,南有百越動蕩未平,境內更是潛伏著不少反秦勢力蠢蠢欲動。一旦觸動儒家,恐引起社會劇烈動蕩,動搖國本。


    因此,哪怕明知道儒生們暗中誹謗謠言,他也不得不強忍不發。而且大多數儒家士人畢竟忠心朝廷,並非全然是對抗派。這也是他遲遲未大規模懲處儒家的主要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愛蝦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愛蝦皮並收藏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