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好!真聰明的布局啊!
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襲 作者:吃愛蝦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結果是,他們的私人庫存加上近期非法生產的食鹽數量巨大。
根據庫房官員的估算,這些食鹽足以滿足整個大秦百姓半年的需求。
原來,太子殿下早對這個情況了如指掌,並因此命令官員們在三天內將投放市場的鹽翻倍收回。
因為連日來嚴懲囤貨者,已經沒人敢再囤積食鹽。於是,市場上不僅食鹽供應充足,價格也從原先的一斤數千錢暴跌至僅僅十錢一斤。
頓若詳細報告著這一切,讓秦王嬴政不禁連連點頭稱是。他對太子的手腕愈發讚賞。
麵對如此棘手的問題,他自認為恐怕難以像太子一樣果斷堅決地解決問題;很可能會被大臣們牽製,放鬆管製。
那樣的話,六大鹽商肯定就會更加肆無忌憚。
但太子顯然不會就此罷休,早早派遣人手調查原因,並且迅速行動,果斷懲治違規的趙儲家族以 !
“朕老了……”秦王嬴政感慨萬分地歎了口氣。
即便發出歎息聲,但臉上卻流露出愉悅的神情。畢竟,現在他可以放心把國事交給可靠的人,自己也可以在後宮好好享受生活了。
不過他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既然太子早已知曉鹽商用手段作亂,為什麽不更早采取行動?”好奇問道。
“臣以為,可能是為了給鹽商設下圈套,故意遲了幾日動手,從而掌握更多證據和主動。”頓若思索片刻,回答道。
聽到這話,嬴政來了興致:“此話怎講?”
接著,頓若講述了最近幾天發生的事件,包括鹽場大幅提高產量和食鹽價格一百倍的變化,以及在交貨當天官府如何突然采取行動查封鹽商的家業。
“老臣認為,這可能也是太子為了誘捕鹽商精心設置的一個局。這樣一來,既使鹽場收益頗豐,又成功收繳了被非法私藏的食鹽。”
聽完頓若的分析,秦王嬴政感到十分高興:“好!真聰明的布局啊!如此奇策竟未能早思及此!”
“另外,聽聞今天大秦商行又給那些排隊買鹽的人挖了一個大坑!” “前段時間,大秦商行賣的鹽全部被這些人搶光了。”
“他們受雇於六大鹽商,為了阻止普通百姓購買食鹽,他們天未亮就排在門前把所有的精鹽全買了回去,並交給了雇主。”
“今天,商行用買一百斤獎勵五兩黃金作誘餌,既讓人買走了這些鹽,也巧妙地留住了這些替人幹活的‘顧客’。”
“最後這批人都被官府抓了個正著。”
“經過一場懲罰後,他們都供認不諱。”
“這一次行動裏,大秦商行讓他們損失慘重!而那被收購走的鹽卻又都回到了商店。”
頓若一邊講訴大秦商行發生的事,情緒高漲。 嬴政則聽得十分過癮。
這種機智和手腕,他確實想不到。
看起來,帝國治理的細節上已經足夠成熟,可以更早考慮將大任交給自己的 。
“你去宣布朕的命令:所有給我的密報今後先由太子過目再遞到朕處,不再先行呈送至朕。” 心情頗好的嬴政停下了腳步,向頓若吩咐道。“老臣遵命。”
接著,在巴清的庭院中,一群大臣畢恭畢敬地站在她麵前,輕聲央求:
“巴夫人,這次我們的默契行動使得鹽場收益不菲;您能否看在我等配合的情分上,在太子殿下那裏美言幾句? 若有時間的話,能否陪我們一同前往太子府?” 鑒於三日期限已屆滿,雖任務完成但他們仍然對三天前太子所說的內容感到不安,不敢自行去報功。為保平安他們求助巴清,請她一同前往幫忙說項,期望她能成為他們見殿下的引薦人。 恐懼之餘,眾人才漸漸意識到巴夫人才是太子宮中的紅人;或許與太子的關係非比尋常。
因此,如能拉上她共同前往,應該可保證安全!
沒辦法,現在一切都憑太子的一念,稍有不慎便是滿門遭災!
提起三天前趙儲一家人的遭遇,至今令人心驚肉跳。
“我隻是個商人罷了,哪有資格討好太字殿下?” “諸位大人找錯人了。” 巴清淡淡回了一禮,婉拒大臣們的要求。盡管她與太子關係非同一般甚至私交甚密,但她不願插手這些紛爭。
由於她深知太子有著獨特的馭臣之道,對於是否要懲處這些大臣,他心中自有定奪。即使自己好言相勸或在枕邊細語,也不可能動搖他的決定。因此,她毫不猶豫地婉拒了提議。“嗯,這……?”
見到她直截了當的拒絕,眾大臣彼此交換了一下眼色,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麽開口繼續請求。畢竟,若是提起她與太子的關係過於親密的話題,顯得有些唐突,且有窺探隱私之嫌。可是就此空手而回的話,又怕觸怒太子,招致災禍!“聽說巴夫人正在各個郡縣籌備大秦商行吧?”一位大臣急忙找了一個別的話題切入。
“如果可以的話,這件事我們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明天我就以丞相的名義發布公文到各郡縣,讓他們竭盡全力協助大秦商行的開設,不論是店麵的選址還是招募工人等事。”另一位大臣緊跟著附和道。
還有一人說:“我聽說夫人的計劃包括擴建各處紙坊與鹽場。”
“這個我也能幫上忙,隻要夫人告知具體的地點即可,我會立即安排地方官府協助建設工作,無需夫人再特意派人監督工坊的興建。”他補充道。
眾人交流了一下眼神後,進一步提出要求,“還有啊,以後夫人需要運貨物去各郡縣時,全部交給我們就好。我們會派軍隊保護,以防山賊劫掠!”
見這些大臣們如此用心地出力相助,並承攬了所有工坊籌建及其運輸安保事務,巴清意識到其中的長遠考慮——除了應對眼前的狀況外,他們也希望通過討好自己來建立一個更堅實的靠山。這樣,一旦日後形勢變化,他們也能多一些安全的保障。
想到太子身邊的親信確實是個有力的盟友,在這樣的前提下自己的計劃會順利許多。她改變了想法並欣然接受了建議,“既然是各位大人如此盛情,那好吧,我便隨你們一起前往太子府吧。”
根據庫房官員的估算,這些食鹽足以滿足整個大秦百姓半年的需求。
原來,太子殿下早對這個情況了如指掌,並因此命令官員們在三天內將投放市場的鹽翻倍收回。
因為連日來嚴懲囤貨者,已經沒人敢再囤積食鹽。於是,市場上不僅食鹽供應充足,價格也從原先的一斤數千錢暴跌至僅僅十錢一斤。
頓若詳細報告著這一切,讓秦王嬴政不禁連連點頭稱是。他對太子的手腕愈發讚賞。
麵對如此棘手的問題,他自認為恐怕難以像太子一樣果斷堅決地解決問題;很可能會被大臣們牽製,放鬆管製。
那樣的話,六大鹽商肯定就會更加肆無忌憚。
但太子顯然不會就此罷休,早早派遣人手調查原因,並且迅速行動,果斷懲治違規的趙儲家族以 !
“朕老了……”秦王嬴政感慨萬分地歎了口氣。
即便發出歎息聲,但臉上卻流露出愉悅的神情。畢竟,現在他可以放心把國事交給可靠的人,自己也可以在後宮好好享受生活了。
不過他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既然太子早已知曉鹽商用手段作亂,為什麽不更早采取行動?”好奇問道。
“臣以為,可能是為了給鹽商設下圈套,故意遲了幾日動手,從而掌握更多證據和主動。”頓若思索片刻,回答道。
聽到這話,嬴政來了興致:“此話怎講?”
接著,頓若講述了最近幾天發生的事件,包括鹽場大幅提高產量和食鹽價格一百倍的變化,以及在交貨當天官府如何突然采取行動查封鹽商的家業。
“老臣認為,這可能也是太子為了誘捕鹽商精心設置的一個局。這樣一來,既使鹽場收益頗豐,又成功收繳了被非法私藏的食鹽。”
聽完頓若的分析,秦王嬴政感到十分高興:“好!真聰明的布局啊!如此奇策竟未能早思及此!”
“另外,聽聞今天大秦商行又給那些排隊買鹽的人挖了一個大坑!” “前段時間,大秦商行賣的鹽全部被這些人搶光了。”
“他們受雇於六大鹽商,為了阻止普通百姓購買食鹽,他們天未亮就排在門前把所有的精鹽全買了回去,並交給了雇主。”
“今天,商行用買一百斤獎勵五兩黃金作誘餌,既讓人買走了這些鹽,也巧妙地留住了這些替人幹活的‘顧客’。”
“最後這批人都被官府抓了個正著。”
“經過一場懲罰後,他們都供認不諱。”
“這一次行動裏,大秦商行讓他們損失慘重!而那被收購走的鹽卻又都回到了商店。”
頓若一邊講訴大秦商行發生的事,情緒高漲。 嬴政則聽得十分過癮。
這種機智和手腕,他確實想不到。
看起來,帝國治理的細節上已經足夠成熟,可以更早考慮將大任交給自己的 。
“你去宣布朕的命令:所有給我的密報今後先由太子過目再遞到朕處,不再先行呈送至朕。” 心情頗好的嬴政停下了腳步,向頓若吩咐道。“老臣遵命。”
接著,在巴清的庭院中,一群大臣畢恭畢敬地站在她麵前,輕聲央求:
“巴夫人,這次我們的默契行動使得鹽場收益不菲;您能否看在我等配合的情分上,在太子殿下那裏美言幾句? 若有時間的話,能否陪我們一同前往太子府?” 鑒於三日期限已屆滿,雖任務完成但他們仍然對三天前太子所說的內容感到不安,不敢自行去報功。為保平安他們求助巴清,請她一同前往幫忙說項,期望她能成為他們見殿下的引薦人。 恐懼之餘,眾人才漸漸意識到巴夫人才是太子宮中的紅人;或許與太子的關係非比尋常。
因此,如能拉上她共同前往,應該可保證安全!
沒辦法,現在一切都憑太子的一念,稍有不慎便是滿門遭災!
提起三天前趙儲一家人的遭遇,至今令人心驚肉跳。
“我隻是個商人罷了,哪有資格討好太字殿下?” “諸位大人找錯人了。” 巴清淡淡回了一禮,婉拒大臣們的要求。盡管她與太子關係非同一般甚至私交甚密,但她不願插手這些紛爭。
由於她深知太子有著獨特的馭臣之道,對於是否要懲處這些大臣,他心中自有定奪。即使自己好言相勸或在枕邊細語,也不可能動搖他的決定。因此,她毫不猶豫地婉拒了提議。“嗯,這……?”
見到她直截了當的拒絕,眾大臣彼此交換了一下眼色,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麽開口繼續請求。畢竟,若是提起她與太子的關係過於親密的話題,顯得有些唐突,且有窺探隱私之嫌。可是就此空手而回的話,又怕觸怒太子,招致災禍!“聽說巴夫人正在各個郡縣籌備大秦商行吧?”一位大臣急忙找了一個別的話題切入。
“如果可以的話,這件事我們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明天我就以丞相的名義發布公文到各郡縣,讓他們竭盡全力協助大秦商行的開設,不論是店麵的選址還是招募工人等事。”另一位大臣緊跟著附和道。
還有一人說:“我聽說夫人的計劃包括擴建各處紙坊與鹽場。”
“這個我也能幫上忙,隻要夫人告知具體的地點即可,我會立即安排地方官府協助建設工作,無需夫人再特意派人監督工坊的興建。”他補充道。
眾人交流了一下眼神後,進一步提出要求,“還有啊,以後夫人需要運貨物去各郡縣時,全部交給我們就好。我們會派軍隊保護,以防山賊劫掠!”
見這些大臣們如此用心地出力相助,並承攬了所有工坊籌建及其運輸安保事務,巴清意識到其中的長遠考慮——除了應對眼前的狀況外,他們也希望通過討好自己來建立一個更堅實的靠山。這樣,一旦日後形勢變化,他們也能多一些安全的保障。
想到太子身邊的親信確實是個有力的盟友,在這樣的前提下自己的計劃會順利許多。她改變了想法並欣然接受了建議,“既然是各位大人如此盛情,那好吧,我便隨你們一起前往太子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