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楊榮和楊溥聽到朱允熥的話,心中大喜。


    楊士奇恭敬地說道:“多謝殿下賞識,臣等定不辜負殿下厚望。”


    三人齊聲說道:“臣等告退。” 然後緩緩退出殿堂。


    他們知道,今天的這場問答,是他們在朱允熥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機會,也為他們未來在官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朱允熥結束了與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人的問答之後,便匆匆前往朱元璋所在的宮殿。


    他知道朱元璋一直很關心新科進士的情況,也很在意自己對這些人才的看法。


    朱允熥走進宮殿,看到朱元璋正坐在書桌前,審閱著一些奏章。


    他恭敬地行禮道:“孫兒前來拜見。”


    朱元璋抬起頭,看到是朱允熥,說道:“來了,快起來吧。那幾位新科進士,你已經見過了?”


    朱允熥站起身來,走到朱元璋身邊,說道:“已經見過了。今日與他們一番問答,孫兒對這三位進士有了不少的認識。”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眼神中帶著期待,說道:“哦?那孫兒你且說說看,這三人都有何過人之處?”


    朱允熥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祖父,這楊士奇為人沉穩,思維縝密。楊榮也是極為聰慧之人。他楊溥也不遜色。”


    朱元璋聽完朱允熥的講述,滿意地笑了起來,說道:“看來這三位進士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你能如此細致地考察他們,並且看到他們的長處,這很好。”


    朱允熥說道:“這三人日後定能為大明的發展貢獻力量。孫兒想在合適的時候,委以他們重任,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


    朱元璋點頭表示讚同,說道:“想法不錯。人才難得,既然這三人有此等才學,就應當好好任用。”


    “不過,你也要繼續觀察他們,確保他們始終忠心於大明,為百姓謀福祉。”


    朱允熥應道:“祖父放心,孫兒會謹慎對待的。”


    朱元璋欣慰地看著朱允熥,他看到了朱允熥在用人方麵的眼光和智慧,心中對大明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朱允熥向朱元璋詳細匯報完對新晉三位進士的看法後,便恭敬地告辭離開了。他沿著宮殿的回廊,緩緩走回自己的殿內。


    回到殿中,朱允熥坐在書桌後的椅子上,剛想休息片刻,整理一下思緒,就聽到殿外傳來侍從的通報聲。


    朱允熥坐直身子,說道:“讓他進來。”


    隻見一名侍從走進殿內,恭敬地行禮道:“拜見殿下。”


    朱允熥直接問道:“咱之前吩咐你盯著新晉的那三個進士,他們最近有沒有過什麽奇怪的行動?”


    侍從恭敬地回答道:“殿下,經過這幾天的跟蹤觀察,並沒有發現他們有什麽異常。”


    “他們每日的活動大多是與一些文人墨客交流學問,或者在家中讀書寫字,偶爾也會去城中的一些書館查閱典籍。”


    朱允熥聽後,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思忖:這三人目前看來還算安分守己,但我還是不能放鬆警惕。


    這大明的未來,我有著諸多的規劃,每一步都需要謹慎布局。


    這三位進士,雖然在問答之時展現出了非凡的才學,但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


    我必須要全方位地了解他們,才能放心地將重要事務交予他們。


    他看著侍從,神色嚴肅地吩咐道:“你繼續盯著他們,不要有絲毫懈怠。順便找人查清楚這幾人的身世和經曆,越詳細越好。”


    侍從應道:“殿下放心,微臣一定竭盡全力去調查。隻是殿下,這調查身世和經曆可能需要一些時日,還請殿下耐心等候。”


    朱允熥微微皺了皺眉頭,說道:“咱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咱需要盡快了解他們。你要明白,這三人咱是打算重用的,咱必須對他們知根知底。”


    朱允熥的心裏想著。


    雖然曆史上都有關於這三人身世和經曆的記載,但現實難免會有出入的,咱需要知道更多信息。


    咱可不想因為一時的疏忽,讓別有用心之人混入大明的朝堂,壞了以後得大事。


    咱要建立的是一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的大明,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


    侍從連忙說道:“殿下聖明。微臣這就去安排,定會盡快將調查結果呈遞給殿下。”


    朱允熥揮了揮手,侍從便恭敬地退下了。


    此時,殿內隻剩下朱允熥一人。


    他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人的模樣。


    他深知,在這個大明的時代,用人需謹慎,即使這三人在曆史上有著不錯的名聲,但他不能僅僅依賴於那些既定的記載。


    他需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調查,確保這三人是真正值得信賴、能夠為大明的發展貢獻力量的人。


    畢竟,他心中有著許多關於大明發展的宏偉計劃,而這些計劃需要可靠的人來協助完成。


    離開宮中後,楊士奇等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他們深知今日在殿中的問答並非尋常之事。


    那些看似不難的問題,實則是朱允熥精心設計的考驗。


    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把精準的尺子,丈量著他內心深處對於治國理政的傾向。


    他們明白,自己的回答不僅代表著個人的學識見解,更關乎著自己在朱允熥心中的定位。


    這些看似平常的問題,能清晰地映照出內心的政治理念和價值取向。


    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回答時必須字斟句酌,因為每一個答案都可能成為朱允熥評判自己的依據。


    這種被人審視的感覺讓他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朱允熥是在通過這些問題洞察他們的本質,判斷他們是否是真正適合大明的人才。


    回想起朱允熥在他們回答問題時的神情,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寒意。


    朱允熥那看似漫不經心的模樣,目光冷峻地觀察著他們,他們不止一次感覺自己被看透了一樣。


    如果他們什麽都不知道,或許還真會以為眼前的朱允熥就是當今的陛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打造海上帝國,奪回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朝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朝和並收藏大明:打造海上帝國,奪回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