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朱允熥北上見燕王朱棣!
大明:打造海上帝國,奪回皇位! 作者:朝朝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場上,明軍與北元軍瞬間混戰在一起,喊殺聲震耳欲聾。
朱棣如同一頭凶猛的雄獅衝入羊群,他的佩劍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隻見他揮舞著佩劍,朝著迎麵而來的北元士兵狠狠砍去。
一個北元士兵舉著彎刀妄圖抵擋,朱棣的劍卻如破竹之勢,直接砍斷了彎刀。
緊接著順勢劃過那士兵的脖頸,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一片草地。
朱棣繼續向前衝,所到之處北元士兵紛紛倒下。
張玉手持長槍,他將長槍猛地刺入一個北元士兵的胸膛。
朱能則揮舞著大刀,他的大刀厚重有力,每一次揮舞都帶起一陣風聲。
隨著戰鬥的持續,北元士兵們的抵抗越來越微弱。
許多士兵看著周圍不斷倒下的同伴,心中的恐懼不斷蔓延。
在明軍又一次凶猛的衝擊下。
北元士兵終於承受不住內心的恐懼。
一個年輕的北元士兵扔掉手中的武器,“撲通” 一聲跪在地上,雙手高高舉起,大聲喊道:“我投降,我投降!”
他的聲音帶著顫抖,眼睛裏滿是求生的渴望。
旁邊的一個北元小頭目見狀,憤怒地罵道:“你這個膽小鬼,竟然投降敵人,你忘了自己是北元的戰士嗎?”
那投降的士兵哭喊道:“你看看這局勢,我們根本沒有勝算。”
“與其白白送死,不如投降還能保住一條性命。”
小頭目還想嗬斥,卻被另一個士兵拉住,這個士兵也對小頭目說:“他說得對。”
“我們已經沒有希望了,再打下去隻有死路一條。”
這個舉動仿佛是一個信號,周圍的北元士兵們紛紛效仿。
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放下武器,跪在地上,口中高呼著投降。
有的士兵甚至直接趴在地上,不敢抬頭看明軍。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看著自己的士兵紛紛投降,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絕望。
他想要阻止,卻發現自己已經無能為力。
隨著大明秦王和晉王的部隊加入戰鬥,北元軍更是陷入了絕境。
他們被明軍從各個方向包圍,漸漸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想要突圍,但卻被明軍層層圍住,根本找不到出路,最終還是被明軍俘虜。
戰鬥以明軍的大勝而告終!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被被押到朱棣麵前時,眼神中還殘留著驚恐與不甘。
朱棣騎在馬上,俯視著他,冷冷地說道:“你北元的氣數已盡。”
“這草原,終將在我大明的庇護下迎來和平!”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低下頭,無言以對。
……
金陵城!
皇宮之中,朱元璋正與百官商議著朝政之事。
突然,一名傳信的士兵匆匆而入,跪地稟報道:“陛下,草原傳來捷報。”
“燕王朱棣率領大軍大破北元,北元大汗孛兒隻斤·額勒伯克被俘虜。”
朱元璋一聽,臉上頓時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猛地站起身來,大聲說道:“好,好啊!此乃我大明之大喜訊。”
百官們聽聞這個消息,也紛紛麵露喜色。
朝堂之上頓時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朱元璋坐回龍椅,眼神中透著欣慰,緩緩開口說道:“此戰首功當屬桂王。”
“若不是他在後方出錢出糧,籌備物資,前方的將士們哪能如此安心作戰,又怎會有今日的勝利。”
百官們聽了朱元璋的話,紛紛點頭稱是。
“陛下聖明,桂王殿下之功,實乃居功至偉。”
“想那前方戰事,打的既是兵力,亦是錢糧,若無桂王殿下在後方精心籌措,這仗怕是難以如此順利。”
“臣對此深有感觸,桂王殿下深知錢糧於戰事的重要性。”
“在籌備過程中,條理清晰,實在是令人欽佩。”
“陛下桂王殿下的功勞還在於穩定後方,後方安穩,前方將士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奮勇殺敵。”
“桂王殿下深謀遠慮,他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了一場戰事的勝利,更是為了我大明的長遠發展。”
“他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力支持草原戰事,此等胸懷,實乃我大明之福。”
朝堂上的其他官員也都紛紛開口稱讚起朱允熥來。
一時間,誇讚之聲不絕於耳。
朱允熥聽著百官的稱讚,神色十分淡定。
他微微拱手,謙遜地說道:“各位大人過獎了,這都是本王分內之事。”
“此次大勝,是邊塞的幾位叔叔,和各位將士在前方英勇殺敵的結果,本王隻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朱元璋聽著百官的稱讚和朱允熥自謙的話,心中甚是滿意。
“允熥啊,你此次可是為大明立了大功。”
“咱深知這草原之戰,若無你在後方的全力支持,斷不會如此順利。”
朱允謙遜地說道:“皇爺爺,孫兒隻是盡了自己的本分。”
“前方的將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孫兒能為戰事出一份力,也是應當的。”
朱元璋說道:“你莫要太過謙遜。”
“咱知曉你在後方的付出,這錢糧之事看似簡單,實則繁雜無比,你卻能處理得滴水不漏。”
“如今,北元大汗被擒,咱想讓你前往北方,把他帶回金陵。”
他這樣,自然是想著讓朱允熥和大明邊軍熟悉熟悉。
尤其是那幾位塞王。
這樣一來,日後才能少去很多麻煩事。
朱允熥堅定地說道:“孫兒定當不辱使命,將北元大汗安全帶回金陵。”
他也想趁這個機會見一見那幾位塞王叔叔。
尤其是那位好四叔燕王朱棣!
朱允炆在一旁聽著,心中一動。
於是,他站出來,說道:“皇爺爺,孫兒也想跟著一同前去,請皇爺爺恩準。”
這種好機會,他可不能白白放過。
而且,他這也是名正言順。
皇爺爺不是讓他跟著三弟好好學習。
他不跟著,怎麽學習?
朱元璋了想後說道:“既然你有此想法,那咱便同意你跟著允熥一同前往吧。”
他這段時間其實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怎麽妥善的處理朱允炆的問題。
畢竟,無論是皇太孫的位置,還是此前一連串的信號,都在向所有人表達一個信號。
那就是,大明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
結果誰承想,朱允熥異軍突起。
現在不僅朱元璋,包括百官和天下百姓,都更加看好朱允熥。
朱允炆這個皇太孫的位置就變得很尷尬。
所以,眼下隻能讓朱允炆認清現實,自己把事情想明白,看到差距。
如此,才能讓朱允炆絕了念想!
“多謝皇爺爺,孫兒定當好好學習。”
朱允炆信誓旦旦的保證道。
朱棣如同一頭凶猛的雄獅衝入羊群,他的佩劍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隻見他揮舞著佩劍,朝著迎麵而來的北元士兵狠狠砍去。
一個北元士兵舉著彎刀妄圖抵擋,朱棣的劍卻如破竹之勢,直接砍斷了彎刀。
緊接著順勢劃過那士兵的脖頸,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一片草地。
朱棣繼續向前衝,所到之處北元士兵紛紛倒下。
張玉手持長槍,他將長槍猛地刺入一個北元士兵的胸膛。
朱能則揮舞著大刀,他的大刀厚重有力,每一次揮舞都帶起一陣風聲。
隨著戰鬥的持續,北元士兵們的抵抗越來越微弱。
許多士兵看著周圍不斷倒下的同伴,心中的恐懼不斷蔓延。
在明軍又一次凶猛的衝擊下。
北元士兵終於承受不住內心的恐懼。
一個年輕的北元士兵扔掉手中的武器,“撲通” 一聲跪在地上,雙手高高舉起,大聲喊道:“我投降,我投降!”
他的聲音帶著顫抖,眼睛裏滿是求生的渴望。
旁邊的一個北元小頭目見狀,憤怒地罵道:“你這個膽小鬼,竟然投降敵人,你忘了自己是北元的戰士嗎?”
那投降的士兵哭喊道:“你看看這局勢,我們根本沒有勝算。”
“與其白白送死,不如投降還能保住一條性命。”
小頭目還想嗬斥,卻被另一個士兵拉住,這個士兵也對小頭目說:“他說得對。”
“我們已經沒有希望了,再打下去隻有死路一條。”
這個舉動仿佛是一個信號,周圍的北元士兵們紛紛效仿。
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放下武器,跪在地上,口中高呼著投降。
有的士兵甚至直接趴在地上,不敢抬頭看明軍。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看著自己的士兵紛紛投降,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絕望。
他想要阻止,卻發現自己已經無能為力。
隨著大明秦王和晉王的部隊加入戰鬥,北元軍更是陷入了絕境。
他們被明軍從各個方向包圍,漸漸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想要突圍,但卻被明軍層層圍住,根本找不到出路,最終還是被明軍俘虜。
戰鬥以明軍的大勝而告終!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被被押到朱棣麵前時,眼神中還殘留著驚恐與不甘。
朱棣騎在馬上,俯視著他,冷冷地說道:“你北元的氣數已盡。”
“這草原,終將在我大明的庇護下迎來和平!”
孛兒隻斤·額勒伯克低下頭,無言以對。
……
金陵城!
皇宮之中,朱元璋正與百官商議著朝政之事。
突然,一名傳信的士兵匆匆而入,跪地稟報道:“陛下,草原傳來捷報。”
“燕王朱棣率領大軍大破北元,北元大汗孛兒隻斤·額勒伯克被俘虜。”
朱元璋一聽,臉上頓時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猛地站起身來,大聲說道:“好,好啊!此乃我大明之大喜訊。”
百官們聽聞這個消息,也紛紛麵露喜色。
朝堂之上頓時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朱元璋坐回龍椅,眼神中透著欣慰,緩緩開口說道:“此戰首功當屬桂王。”
“若不是他在後方出錢出糧,籌備物資,前方的將士們哪能如此安心作戰,又怎會有今日的勝利。”
百官們聽了朱元璋的話,紛紛點頭稱是。
“陛下聖明,桂王殿下之功,實乃居功至偉。”
“想那前方戰事,打的既是兵力,亦是錢糧,若無桂王殿下在後方精心籌措,這仗怕是難以如此順利。”
“臣對此深有感觸,桂王殿下深知錢糧於戰事的重要性。”
“在籌備過程中,條理清晰,實在是令人欽佩。”
“陛下桂王殿下的功勞還在於穩定後方,後方安穩,前方將士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奮勇殺敵。”
“桂王殿下深謀遠慮,他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了一場戰事的勝利,更是為了我大明的長遠發展。”
“他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力支持草原戰事,此等胸懷,實乃我大明之福。”
朝堂上的其他官員也都紛紛開口稱讚起朱允熥來。
一時間,誇讚之聲不絕於耳。
朱允熥聽著百官的稱讚,神色十分淡定。
他微微拱手,謙遜地說道:“各位大人過獎了,這都是本王分內之事。”
“此次大勝,是邊塞的幾位叔叔,和各位將士在前方英勇殺敵的結果,本王隻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朱元璋聽著百官的稱讚和朱允熥自謙的話,心中甚是滿意。
“允熥啊,你此次可是為大明立了大功。”
“咱深知這草原之戰,若無你在後方的全力支持,斷不會如此順利。”
朱允謙遜地說道:“皇爺爺,孫兒隻是盡了自己的本分。”
“前方的將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孫兒能為戰事出一份力,也是應當的。”
朱元璋說道:“你莫要太過謙遜。”
“咱知曉你在後方的付出,這錢糧之事看似簡單,實則繁雜無比,你卻能處理得滴水不漏。”
“如今,北元大汗被擒,咱想讓你前往北方,把他帶回金陵。”
他這樣,自然是想著讓朱允熥和大明邊軍熟悉熟悉。
尤其是那幾位塞王。
這樣一來,日後才能少去很多麻煩事。
朱允熥堅定地說道:“孫兒定當不辱使命,將北元大汗安全帶回金陵。”
他也想趁這個機會見一見那幾位塞王叔叔。
尤其是那位好四叔燕王朱棣!
朱允炆在一旁聽著,心中一動。
於是,他站出來,說道:“皇爺爺,孫兒也想跟著一同前去,請皇爺爺恩準。”
這種好機會,他可不能白白放過。
而且,他這也是名正言順。
皇爺爺不是讓他跟著三弟好好學習。
他不跟著,怎麽學習?
朱元璋了想後說道:“既然你有此想法,那咱便同意你跟著允熥一同前往吧。”
他這段時間其實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怎麽妥善的處理朱允炆的問題。
畢竟,無論是皇太孫的位置,還是此前一連串的信號,都在向所有人表達一個信號。
那就是,大明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
結果誰承想,朱允熥異軍突起。
現在不僅朱元璋,包括百官和天下百姓,都更加看好朱允熥。
朱允炆這個皇太孫的位置就變得很尷尬。
所以,眼下隻能讓朱允炆認清現實,自己把事情想明白,看到差距。
如此,才能讓朱允炆絕了念想!
“多謝皇爺爺,孫兒定當好好學習。”
朱允炆信誓旦旦的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