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朱元璋找朱允熥借錢,百姓們紛紛稱讚!
大明:打造海上帝國,奪回皇位! 作者:朝朝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陵這邊,牢房裏人滿為患。
那些涉嫌出海走私的人被關押在一個個狹小的牢房裏。
而金陵的百姓們並沒有因為這大規模的抓人行動而人心惶惶。
相反,大街小巷都在議論著這件事。
朱允熥深知要讓百姓們支持此次清查行動,就必須讓他們清楚這些走私官員都做了什麽壞事。
於是,他命人在城中各處張貼告示,詳細列出這些官員的罪行。
在城中心的廣場上,一塊巨大的告示牌前圍滿了百姓。
一名識字的老者正大聲地念著告示上的內容:“今查得,某些官員與不法商人勾結,私自出海走私。”
“他們不顧我大明海禁之令,放行走私船隻,致使大量本應入國庫之稅款流失。”
“這些官員還收受巨額賄賂,用百姓之血汗錢中飽私囊。”
周圍的百姓們聽著,紛紛露出憤怒的神情。
“這些狗官,平日裏就看著他們作威作福,沒想到還幹出這麽多壞事。”
“陛下和桂王殿下真是為咱百姓著想,抓得好,這些貪官就該受到懲罰。”
“這些貪官真是可惡至極,早就該抓了。”
“希望能把這些貪官都嚴懲不貸。”
除了張貼告示,朱允熥還安排手下的官員在各個集市、街巷進行宣講。
在一個熱鬧的集市裏,一位官員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高台上,周圍圍滿了來來往往的百姓。
官員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各位鄉親們,你們可知那些被抓的官員都幹了些什麽?”
“他們為了一己私利,與走私商人狼狽為奸。”
“這些走私的貨物本應通過正常貿易途徑進入我大明,可他們卻繞過官府,不僅讓朝廷損失了大量稅收,還擾亂了市場秩序。”
“那些走私的鹽、鐵等物資,本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品,卻被他們肆意操控價格,從中牟取暴利,害得咱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們聽了,群情激憤。
在街邊的茶館裏,幾個茶客也在談論著。
其中一個粗布衣裳的漢子大聲說道:“我聽說啊,那些當官的為了走私,什麽壞事都幹得出來。”
“現在被抓了,看他們還怎麽張狂。”
“陛下和桂王殿下這是在為大明除害。”
朝堂之上,上朝的官員比起往日少了很多。
那些有涉事嫌疑的官員在上朝之前,都麵色慘白地向家裏交代後事,那模樣仿佛是去赴死一般。
然而,大部分官員卻覺得陛下和桂王做的是好事。
那些清正廉潔的官員們對朱允熥的做法更是讚不絕口。
“桂王殿下此次清查貪官汙吏,真可謂是雷厲風行,果敢決絕。”
“是啊,殿下不僅查清了走私官員的罪行,還如此公開透明地讓百姓知曉,此等胸懷和智慧,實在是令人欽佩。”
“這不僅肅清了官場,還讓百姓對朝廷更加信任,實乃一舉多得之舉。”
“想當年,處理大案之時,往往是一片血雨腥風,冤屈之事也時有發生。”
“但桂王殿下此次行事,隻針對那些真正犯事之人,不牽連無辜,這公正嚴明的態度,真乃我大明之福。”
在通往朝堂的路上,兩位官員並肩走著,其中一位輕聲說道:“桂王殿下此次行事,真是公正啊。”
“你看,抓的都是那些犯了事的,沒犯事的一個沒抓。”
“哪怕有些被牽扯進去的,隻要事後查清楚了就會放出來。”
“不像之前幾次大案,陛下大肆殺戮,難免會有冤屈之人。桂王殿下這手段,真是高明。”
另一位官員點頭稱是:“是啊,如今朝堂雖然因為此事有些動蕩,但這股歪風邪氣必須得刹住。”
“桂王殿下這一清查,日後咱們大明的官場必定清正廉潔許多。”
禦書房內,朱元璋坐在書桌前,眉頭緊皺。
他正仔細看著朱允熥遞上來的關於清查走私官員的進展報告。
隨著目光在紙張上的移動,他的眼神中透著憤怒,臉色越發陰沉。
就在這時,太監輕聲稟報道:“陛下,燕王派人送來奏疏。”
朱元璋微微抬了抬手,示意呈上來。
他打開奏疏,快速瀏覽著。
當看到北元在邊境蠢蠢欲動,妄圖趁著大明肅清吏治之時搗亂的消息時,朱元璋的臉色變得鐵青。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大聲說道:“這些北元蠻夷,以為咱在肅清吏治,就無暇顧及他們了嗎?”
“簡直是癡心妄想!咱這些年沒對他們動手,他們怕是忘了當年被咱打得有多疼了。”
“如今咱的大明正在整肅內部,他們卻想趁機搗亂,這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咱定要讓他們知道,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朱元璋的聲音在禦書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皇爺爺,如今國庫的錢糧目前不太充足。”
“若是此時對北元開戰,恐怕在物資供應方麵會有些吃力。”
一旁的朱允炆很不識趣的潑冷水說道。
這段時間,他為了挽回在皇爺爺心中的地位,每天都來陪著處理政務。
朱元璋聽了朱允炆的話,並沒有立刻回應。
他看向剛剛走進禦書房的朱允熥,立馬笑了起來:“國庫沒有,咱大孫有。”
朱元璋看著朱允熥,眼神中帶著幾分期待與試探,緩緩開口道:
“大孫兒啊,咱如今欲出兵北伐北元,可這國庫錢糧實在是有些緊張。”
“咱知曉你在清查走私官員之事上收獲頗豐,咱想向你借些錢糧,以充軍資,你意下如何?”
朱允熥毫不猶豫,立刻恭敬地行禮,大聲說道:“皇爺爺,這是說的哪裏話。”
“孫兒的就是大明的,無需說借。”
“孫兒在來的路上也聽聞了北元異動,本就想為大明出份力。”
“此次北伐的錢糧,孫兒願全權負責。”
朱元璋聽聞此言,心中既驚喜又有些疑惑,他問道:“大孫兒,你當真有此等財力?”
朱允熥自信滿滿地說:“皇爺爺,盡管放心。”
“讓二叔、三叔、四叔他們放開手去打,無需有後顧之憂。”
“孫兒隻希望這一戰能夠徹底地滅了北元,讓我大明邊境永享太平。”
一旁的朱允炆聽到朱允熥這般慷慨激昂的話語,心裏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他暗自握緊了拳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嫉妒與不甘,臉上卻還得強裝鎮定。
朱元璋此時卻是滿臉震驚,他瞪大了眼睛,再次問道:“大孫兒,你到底有多少錢糧,竟敢誇下如此海口?”
朱允熥微微一笑,神態自若地回答:“皇爺爺,孫兒也未曾仔細數過,隻知道數量很多。”
“”莫說是這一次北伐,便是再來幾十次,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朱元璋聽後,不禁再次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他看著朱允熥,眼神中滿是讚許和欣慰,心中對開海之事的想法也更加堅定了一些。
他心中暗自思忖:“咱這大孫兒如此富有,若能開海,那大明的財富必定不可限量。”
那些涉嫌出海走私的人被關押在一個個狹小的牢房裏。
而金陵的百姓們並沒有因為這大規模的抓人行動而人心惶惶。
相反,大街小巷都在議論著這件事。
朱允熥深知要讓百姓們支持此次清查行動,就必須讓他們清楚這些走私官員都做了什麽壞事。
於是,他命人在城中各處張貼告示,詳細列出這些官員的罪行。
在城中心的廣場上,一塊巨大的告示牌前圍滿了百姓。
一名識字的老者正大聲地念著告示上的內容:“今查得,某些官員與不法商人勾結,私自出海走私。”
“他們不顧我大明海禁之令,放行走私船隻,致使大量本應入國庫之稅款流失。”
“這些官員還收受巨額賄賂,用百姓之血汗錢中飽私囊。”
周圍的百姓們聽著,紛紛露出憤怒的神情。
“這些狗官,平日裏就看著他們作威作福,沒想到還幹出這麽多壞事。”
“陛下和桂王殿下真是為咱百姓著想,抓得好,這些貪官就該受到懲罰。”
“這些貪官真是可惡至極,早就該抓了。”
“希望能把這些貪官都嚴懲不貸。”
除了張貼告示,朱允熥還安排手下的官員在各個集市、街巷進行宣講。
在一個熱鬧的集市裏,一位官員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高台上,周圍圍滿了來來往往的百姓。
官員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各位鄉親們,你們可知那些被抓的官員都幹了些什麽?”
“他們為了一己私利,與走私商人狼狽為奸。”
“這些走私的貨物本應通過正常貿易途徑進入我大明,可他們卻繞過官府,不僅讓朝廷損失了大量稅收,還擾亂了市場秩序。”
“那些走私的鹽、鐵等物資,本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品,卻被他們肆意操控價格,從中牟取暴利,害得咱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們聽了,群情激憤。
在街邊的茶館裏,幾個茶客也在談論著。
其中一個粗布衣裳的漢子大聲說道:“我聽說啊,那些當官的為了走私,什麽壞事都幹得出來。”
“現在被抓了,看他們還怎麽張狂。”
“陛下和桂王殿下這是在為大明除害。”
朝堂之上,上朝的官員比起往日少了很多。
那些有涉事嫌疑的官員在上朝之前,都麵色慘白地向家裏交代後事,那模樣仿佛是去赴死一般。
然而,大部分官員卻覺得陛下和桂王做的是好事。
那些清正廉潔的官員們對朱允熥的做法更是讚不絕口。
“桂王殿下此次清查貪官汙吏,真可謂是雷厲風行,果敢決絕。”
“是啊,殿下不僅查清了走私官員的罪行,還如此公開透明地讓百姓知曉,此等胸懷和智慧,實在是令人欽佩。”
“這不僅肅清了官場,還讓百姓對朝廷更加信任,實乃一舉多得之舉。”
“想當年,處理大案之時,往往是一片血雨腥風,冤屈之事也時有發生。”
“但桂王殿下此次行事,隻針對那些真正犯事之人,不牽連無辜,這公正嚴明的態度,真乃我大明之福。”
在通往朝堂的路上,兩位官員並肩走著,其中一位輕聲說道:“桂王殿下此次行事,真是公正啊。”
“你看,抓的都是那些犯了事的,沒犯事的一個沒抓。”
“哪怕有些被牽扯進去的,隻要事後查清楚了就會放出來。”
“不像之前幾次大案,陛下大肆殺戮,難免會有冤屈之人。桂王殿下這手段,真是高明。”
另一位官員點頭稱是:“是啊,如今朝堂雖然因為此事有些動蕩,但這股歪風邪氣必須得刹住。”
“桂王殿下這一清查,日後咱們大明的官場必定清正廉潔許多。”
禦書房內,朱元璋坐在書桌前,眉頭緊皺。
他正仔細看著朱允熥遞上來的關於清查走私官員的進展報告。
隨著目光在紙張上的移動,他的眼神中透著憤怒,臉色越發陰沉。
就在這時,太監輕聲稟報道:“陛下,燕王派人送來奏疏。”
朱元璋微微抬了抬手,示意呈上來。
他打開奏疏,快速瀏覽著。
當看到北元在邊境蠢蠢欲動,妄圖趁著大明肅清吏治之時搗亂的消息時,朱元璋的臉色變得鐵青。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大聲說道:“這些北元蠻夷,以為咱在肅清吏治,就無暇顧及他們了嗎?”
“簡直是癡心妄想!咱這些年沒對他們動手,他們怕是忘了當年被咱打得有多疼了。”
“如今咱的大明正在整肅內部,他們卻想趁機搗亂,這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咱定要讓他們知道,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朱元璋的聲音在禦書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皇爺爺,如今國庫的錢糧目前不太充足。”
“若是此時對北元開戰,恐怕在物資供應方麵會有些吃力。”
一旁的朱允炆很不識趣的潑冷水說道。
這段時間,他為了挽回在皇爺爺心中的地位,每天都來陪著處理政務。
朱元璋聽了朱允炆的話,並沒有立刻回應。
他看向剛剛走進禦書房的朱允熥,立馬笑了起來:“國庫沒有,咱大孫有。”
朱元璋看著朱允熥,眼神中帶著幾分期待與試探,緩緩開口道:
“大孫兒啊,咱如今欲出兵北伐北元,可這國庫錢糧實在是有些緊張。”
“咱知曉你在清查走私官員之事上收獲頗豐,咱想向你借些錢糧,以充軍資,你意下如何?”
朱允熥毫不猶豫,立刻恭敬地行禮,大聲說道:“皇爺爺,這是說的哪裏話。”
“孫兒的就是大明的,無需說借。”
“孫兒在來的路上也聽聞了北元異動,本就想為大明出份力。”
“此次北伐的錢糧,孫兒願全權負責。”
朱元璋聽聞此言,心中既驚喜又有些疑惑,他問道:“大孫兒,你當真有此等財力?”
朱允熥自信滿滿地說:“皇爺爺,盡管放心。”
“讓二叔、三叔、四叔他們放開手去打,無需有後顧之憂。”
“孫兒隻希望這一戰能夠徹底地滅了北元,讓我大明邊境永享太平。”
一旁的朱允炆聽到朱允熥這般慷慨激昂的話語,心裏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他暗自握緊了拳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嫉妒與不甘,臉上卻還得強裝鎮定。
朱元璋此時卻是滿臉震驚,他瞪大了眼睛,再次問道:“大孫兒,你到底有多少錢糧,竟敢誇下如此海口?”
朱允熥微微一笑,神態自若地回答:“皇爺爺,孫兒也未曾仔細數過,隻知道數量很多。”
“”莫說是這一次北伐,便是再來幾十次,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朱元璋聽後,不禁再次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他看著朱允熥,眼神中滿是讚許和欣慰,心中對開海之事的想法也更加堅定了一些。
他心中暗自思忖:“咱這大孫兒如此富有,若能開海,那大明的財富必定不可限量。”